198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报要求政府勿回避责任诚心诚意解决光华寮问题
新华社东京6月23日电 一些日本报纸最近几天分别发表文章,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回避政治责任,诚心诚意地解决光华寮问题。
《日本新闻》今天发表一篇题为《光华寮判决违反日中条约》的文章说:“日中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明确地记载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日本法院受理中国的一个地方当局——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提出的诉讼本身,就是一件怪事。”文章指出,大阪高等法院作出光华寮的所有权属于台湾的判决是承认“两个中国”,是完全违反日中联合声明的行为。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愤怒并提出批评是理所当然的。
文章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借口“三权分立”回避责任,而要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变错误态度。
日本社会党机关报《社会新闻》19日发表社论,批评日本政府在光华寮问题上回避政治责任,要求政府履行遵守国际条约的义务。
社论指出:“日本宪法第98条明确规定:日本国必须严格遵守缔结的条约及已经确立的国际法规”,宪法第73条规定“处理外交关系”的权限在内阁。社论说,日本政府提出“三权分立”、“政府不能介入司法”的借口是“在回避政治责任”。
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机关报《日本与中国——东京版》在提前出版的6月25日一期刊登的该协会1987年度工作方针草案中指出,光华寮问题是事关日中联合声明基本原则的重要问题。大阪高等法院对光华寮产权的判决是错误的,违反了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关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是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
草案强调,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后15年的经验表明,忠实地履行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日中关系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就会使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京都周总理纪念诗碑遭破坏
中曾根和后藤田等提出谴责并表示遗憾
本报东京6月25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座落在京都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里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遭到破坏。碑身的2/3被泼上红漆,包括“周恩来”名字在内的多处刻字被锤子敲坏。
周恩来诗碑建立委员会事务局长村濑武士向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今天上午7时10分左右,一位散步到诗碑的人发现诗碑遭到破坏,即向当地警察局作了报告。
村濑在现场看到,诗碑被别有用心的人用红漆泼涂,并有11处被敲坏,有的字迹已辨认不清。在诗碑周围发现约80张由署名“日中问题研究会”散发的传单,传单上写着“粉碎第五次日中政府成员会议”、“中国不要在光华寮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干涉日本内政”、“政府和财界应中止对中共的经济技术援助”等字样。
周总理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时曾游览岚山并写下《雨中岚山》的著名诗篇。村濑表示,周恩来诗碑建在龟山公园,使京都成为日中友好的象征,周恩来诗碑受到广大日本国民的敬仰。今天出现的恶劣行为显然是为了破坏日中政府成员会议,是以破坏两国友好为目的的。建碑委员会吉村孙三郎委员长等对此感到极大愤怒。
建碑委员会决定向日本政府和京都地方政府提出,应本着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对这一事件的肇事者严加追究。
中曾根首相、后藤田官房长官今天上午分别就此事件发表谈话。后藤田说,“这是一小撮不足挂齿的没心肝的家伙干出的行为,我不认为这会影响日中友好的大潮流。这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件。”中曾根也表示这“是失礼的行为,是一些没有心肝的人干的,并非全体日本人都是这样”,他对此“表示遗憾”。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发表联合公报
要求确保海湾自由通航
三艘美国军舰驶向海湾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4日电 欧洲共同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昨晚在这里举行部长级会谈之后,发表联合公报呼吁确保海湾自由通航。
比利时、英国和丹麦以及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阿曼的部长与大臣参加了会谈,着重讨论了海湾和中东局势以及两组织之间的贸易问题。
公报指出,欧洲共同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表示支持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为结束两伊战争所作的努力。公报说,保障海湾自由通航,使各类油轮和货轮自由通过海湾水域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公报说,两个组织重申支持召开由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以实现这一地区持久、全面的和平。
新华社华盛顿6月24日电 美国国防部官员说,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今天已经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向海湾,将加入已经部署在那里的6艘美军舰只,以准备下月实施为11艘科威特油船护航的计划。
早先有报道说,美国海军打算派战列舰“密苏里”号前去海湾地区。但是,五角大楼官员今天对此未作评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声援朝鲜和平统一委员会秘书长发表谈话
呼吁各国人民支持朝鲜和平统一
“国际声援朝鲜人民月”活动开始举行
新华社巴黎6月24日电 国际声援朝鲜和平统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居伊·迪佩雷今天在巴黎呼吁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积极采取行动,支持朝鲜和平统一,谴责南朝鲜当局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
迪佩雷是在讨论南朝鲜局势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出上述呼吁的。他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举行北南对话与“三方会谈”的一系列建议为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和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解决办法。他说,这些建议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
迪佩雷在记者招待会上还介绍了南朝鲜人民和学生最近为争取自由、民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行斗争的情况。他呼吁一切爱好自由、正义、和平与社会进步的力量以各种方式支持南朝鲜人民为结束全斗焕独裁统治和美国对朝鲜事务的干涉所进行的正义斗争。
迪佩雷宣布,1987年“国际声援朝鲜人民月”活动将于6月25日至7月27日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和沙特关系加速发展
本报开罗6月24日电 记者安国章报道:沙特阿拉伯“今昔展览会”最近在开罗开幕,埃及新闻媒介在这前后大量报道沙特情况并盛赞埃沙友好的悠久历史。人们认为,这表明埃沙关系已出现加速发展的明显趋势。
沙特“今昔展览会”深受埃沙双方重视。开幕前,埃及各新闻机构负责人组成三个新闻代表团应沙特政府邀请访问沙特,受到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接见。同时,沙特派遣大批新闻记者到埃及报道展览会情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沙特政府特意派沙特王族成员、利雅得市市长苏尔曼亲王率领包括另外三位亲王在内的庞大官方代表团来埃及主持展览会工作。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为沙特展览会剪彩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还同苏尔曼亲王就中东形势,海湾战争,特别是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会谈。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是8年来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将会对阿拉伯各国的团结和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美苏达成中导协议的前景
本报记者 张亮
在与北约盟国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美国已于本月十五日正式宣布接受苏联就欧洲导弹谈判提出的“双零点方案”,同时还“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美国和苏联所有中短程导弹系统”。这样,美苏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达成一项中导协议的前景进一步趋向明朗。
“双零点方案”是在今年四月间出现的。自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全部撤销苏美部署在欧洲地区的中程导弹建议后,西方国家一方面认为苏联接受了北约要求的“零点方案”,同时又担心消除了中程导弹之后,苏联将在短程导弹方面占有优势。因而四月中当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前往苏联访问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又提出,除了确认苏美在五年内拆除各自在欧洲的全部中程导弹(射程为一千至五千公里)外,同时撤销射程在五百至一千公里的战役战术导弹(即中短程导弹),并称,苏联准备在短期内撤除它部署在欧洲的这类导弹,并把这一点明确写入中导协议内。
苏联的这一建议,一时就被称为在欧洲消除两类导弹的“双零点方案”,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美国表态欢迎,认为这是苏联向西方国家的要求靠拢了一步,是美苏达成削减核武器协议的良好机遇,符合美国的意向。但是又表示不能立即正式答复,因为事关美国与西欧盟国防御战略的问题,需要在北约联盟范围内协商之后才能确定。
东欧国家对“双零点方案”表态较快,在五月底举行的华约首脑会议上,再次表示支持苏联同美国就此达成协议。但在北约集团内部则意见不一,犹豫难决。特别是西欧几个主要国家,包括西德这样的国家,政府内部也众说纷纭。它们对“双零点方案”怀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不安。一方面美苏减少在欧洲的核对峙,它们并不反对;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双零点方案”一旦付诸实施,苏联在欧洲的常规力量以及射程在五百公里以下的短程导弹占有优势,西欧的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美国与西欧国家,以及西欧国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双边和多边磋商。现在北约国家最后同意“双零点方案”,一是鉴于国内外的压力,不愿给人造成“拖美苏裁军后腿”的印象;更主要的则是美国对西欧作了相应的承诺。在本月初举行的威尼斯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里根总统再次向盟国保证,美国“不会改变它对欧洲防务所承担的义务”。而且美国也表示,它还将就消除欧洲常规力量不平衡同苏联进行谈判。
北约各国同意“双零点方案”,显然为美苏的中导谈判铺平了道路,双方谈判代表已拟出第一个联合草案文本。但据各方已透露的情况来看,虽然美苏双方对中导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构架已有眉目,但仍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难题有待解决,要达成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也非垂手可得。例如,美国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苏联则有保留。即使对于允许各自保留的一百枚中导弹头到底部署在什么地方,双方意见也不同。其次是如何核查的问题。美国提出有效的全面核查,以查证导弹数量;核实应该拆除的导弹系统;派人常驻对方检查条约规定允许保留的导弹系统,包括监督双方生产、装配、修理和储存导弹的设施等等,苏联也主张严格核查,其中包括对设在第三国的基地和私营军事企业进行监督。在这方面各有各的意图,分歧不小。在中短程导弹方面,如何处置西德的七十二枚潘兴—IA式导弹,也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苏联称,潘兴—IA导弹射程在五百公里以上,理应拆除,但美国则称,这类导弹由联邦德国控制,不能把第三国的导弹列入美苏谈判之内。至于如何拆除各自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问题,各有各的时间表。苏联建议在五年内分两个阶段消除,第一阶段各消除百分之五十,而后在第二阶段消除所剩部分;美国则要求在第一阶段先消除苏联多于美国的导弹部分,而后再一起消除。上述种种问题错综复杂,一旦开始具体谈判必然十分棘手,还需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最近也承认“谈判远没有结束”。
随着达成中导协议的前景明朗化,美苏再次举行首脑会晤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双方对此都有愿望。现在有消息说,可能在年内举行两国首脑会晤,但关键要看裁军谈判的进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特蒙赫会见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乌兰巴托6月24日电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姜·巴特蒙赫今天中午在政府大厦会见了以彭冲副委员长为首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双方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巴特蒙赫对中国人大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近几年来,两国关系继续发展,两国贸易额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在文化、体育方面和群众团体之间也恢复了往来。发展两国睦邻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他表示相信,蒙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巴特蒙赫说,两国议会之间恢复了关系,进行了会晤,这对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将作出重要贡献。
在谈到国际问题时,巴特蒙赫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和平。保卫和平、避免战争是蒙古的对外政策。我们要尽力为巩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努力。”
彭冲副委员长说,中蒙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中国人大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将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促进两国议会的交流。他说,访问期间,代表团看到,蒙古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彭冲副委员长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巴特蒙赫的问候。巴特蒙赫对此表示感谢,并请转达他对中国领导人的问候。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动荡中的黎巴嫩政局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周国铭
6月伊始,黎巴嫩政局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1日,黎巴嫩总理卡拉米遇难身亡。这一事件犹如一股强劲的政治冲击波,使得危机四伏的黎巴嫩局势更加动荡。
卡拉米不幸被害是黎巴嫩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年多来,黎巴嫩穆斯林和基督教两大教派围绕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分歧日益尖锐。以卡拉米为首的穆斯林部长对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采取了长达16个月的政治抵制行动。今年5月4日,由于日趋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和穆斯林内部的分裂,再加上卡拉米的辞职,使得由穆斯林与基督教组成的联合政府面临解体的危险。
对卡拉米辞职问题,穆斯林和基督教各派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穆斯林领导人对卡拉米的辞职行动表示“同情和理解”,要求当局采取实际行动尽快结束政府危机,并希望卡拉米能收回声明。基督教“黎巴嫩力量”和长枪党等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束穆斯林抵制总统领导的“天赐良机”,要求杰马耶勒总统“毫不犹豫地”接受辞职,重组由“黎巴嫩力量”代表参加的新政府。卡拉米的辞职,使杰马耶勒受到两大教派的压力,处于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接受辞职,则无力筹组新政府,内阁危机仍得不到解决;拒绝辞职,不仅要在政治上满足穆斯林的部分要求,而且还将招致基督教内部的强烈反对。因此,卡拉米的辞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为了打破僵局,杰马耶勒总统一面恢复叙黎谈判,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新建议,试图借助谈判的进展和叙利亚的影响来平息这场辞职风波。另一方面,他还同有关各方进行幕后磋商,寻求解决危机的其它途径。据报道,杰马耶勒的上述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正是在这场辞职风波即将平息之时,卡拉米突然被害,这无疑是对黎巴嫩各方和解努力的一大打击。
卡拉米的被害,加剧了这场内阁危机,也使两大教派,特别是穆斯林与黎最高当局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穆斯林各派纷纷指责“黎巴嫩力量”勾结军队蓄意制造了这起政治谋杀事件,强烈要求当局尽快调查,严惩凶手。他们不满黎当局对这起谋杀案件“调查不力,拖延时间”。6月5日,黎巴嫩议长侯赛尼愤然辞职,并表示,不把卡拉米被害真相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撤回辞职决定。看守内阁代理总理胡斯则公开要求杰马耶勒效法侯赛尼,宣布辞职。卡拉米被害不到一周,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机构相继瘫痪,这使黎巴嫩的政局面临新的复杂局面。
人们注意到,卡拉米是乘军队直升机遇害的。因此,军队被指控对此案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但黎军司令称这是一起栽赃陷害军队的政治谋杀事件。他表示,军队将对此案一查到底,彻底挫败这一阴谋。
叙利亚对卡拉米不幸被害反应强烈,认为这是一次“决不能容忍的对叙利亚挑衅行动”。叙利亚还多次强调必须彻底查清卡拉米被害事件的真相。6月10日,叙总统主持召开高层领导会议。专门讨论卡拉米被害后的黎巴嫩局势。同时,它还邀请黎穆斯林各派领导人聚会大马士革,调解各派分歧,商讨对策,筹组新的统一战线,借此对杰马耶勒施加压力,尽快达成黎全国和解协议。观察家认为,这将对黎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大马士革电)
(附图片)
图为被绑架的黎巴嫩国防部长之子阿里·奥塞兰获释后与记者见面。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缅甸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二十一日在缅东部高山谷地坠毁,四名机组人员及三十六名乘客全部遇难。
△民柬联合政府总理宋双二十三日在巴黎与法官员会谈时要求法向民柬提供文化援助,以使生活在柬泰边境难民营的几万名柬儿童有就学机会。
△美国国会总审计局最近报告,诺思罗普飞机公司从一九八三年以来共丢失了一千八百二十二份有关“潜入”式轰炸机计划的秘密文件,其中七百八十份丢失原因不明。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建议成立一个每年筹集三百亿美元的世界性基金会,旨在减轻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
△美国一个十八人的海军小组二十四日开始在科威特沿海扫雷。(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莫桑比克庆祝解阵成立25周年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一万多市民24日在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举行集会,庆祝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成立25周年和莫桑比克宣告独立12周年。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在集会上发表讲话。
美苏官员下月初讨论中东局势
美国国务院24日宣布,美苏官员7月6日至7日将在日内瓦就中东局势问题“交换意见”。
国务院发言人奥克利说,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墨菲和苏联外交部中东司官员弗拉基米尔·波利雅科夫在讨论中东和平进程的同时,还将讨论持续7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和海湾局势问题。此间人士说,美方将要求苏联对中东问题采取“建设性的政策”,否则,美国将反对它参加中东问题和平谈判。
美国欢迎南朝鲜各派进行对话
里根政府24日欢迎南朝鲜各派政治力量之间进行对话,希望这种对话有助于和平解决南朝鲜政治危机。
据报道,南朝鲜领导人全斗焕和主要的反对党领导人、南朝鲜统一民主党主席金泳三23日进行了会谈。会谈因全斗焕拒绝妥协而失败。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正在南朝鲜访问的美国特使西格尔在汉城会见了全斗焕和被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金大中。西格尔要求南朝鲜当局慎重解决国内动乱,进一步就宪法改革问题同反对党进行对话,逐步实现自由和民主。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