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甘菊藏为枕
寒梅画作屏
此五言楹联是全国六届政协大会期间王振铎委员所书,联句是:“甘菊藏为枕,寒梅画作屏”,乃据清代嘉庆时福建汀州进士、诗人、著名书法家伊秉绶的联文而写的。对联的大意是:装了菊花的枕头有明目清神之效,画了梅花的围屏有障蔽邪风之功,用以自箴。
(田 牧)(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重现历史的真实
——访《血战台儿庄》编剧之一田军利
丁浪
《血战台儿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正面反映国民党爱国将士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影片,观众反映比较强烈,认为这部片子难度很大,很想了解有关这部片子诞生的过程。为此,记者访问了编剧之一田军利(以下简称田)。另一编剧费林军当时不在京。
记者:有些观众看了电影,猜想作者是饱经沧桑的老年人。
田:我与费林军都是老八路、新四军的后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当过兵。写剧本时,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还不到60岁。
记者:按照通常的想法,你们应当去歌颂自己的父辈,怎么想到写《血战台儿庄》的?
田:出于对我们民族的爱!我们俩酷爱历史,十年动乱期间,我们在涉猎历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外国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评价不公正。尤其有些欧美的历史书,大量引用我们国共两党对立的材料来抹杀中华民族对那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我们看了很生气,我们的父亲就是在抗战中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的。据公认的材料记载,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法西斯有320多万人被消灭受降,其中被英美苏消灭受降的有110多万,其余多一半是在中国战场被消灭、俘虏、受降的。为此,中华民族死难了2700多万同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付出民族牺牲最大的一个国家。贡献是伟大的,可竟然得不到承认,还说中国不抗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很深的伤害,觉得应该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坚决抗战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并没有否定国民党爱国官兵在特定时期所作的历史贡献。台儿庄大捷威震中外,就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过:“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我们本想写篇论文,阐述台儿庄大捷属于中华民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后来,考虑到电影影响大,拍得好可以在国内外上映,便决心搞电影。
记者:建国以来,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都是表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解放区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这无疑是符合实际的。你们这次从正面表现国民党爱国将士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田:如果没有三中全会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部影片根本不可能诞生。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影片,还需要努力去搞;适当反映当时称为“正面战场”的影片,只要符合历史事实,也是需要的。因为我们把正面战场的灾难看成是全民族的灾难,把正面战场的胜利看成是全民族的胜利,正面战场的英烈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体现了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美德和抗敌御侮的献身精神。台儿庄大捷,是李宗仁将军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取得的。我们想,既然是历史事实,就可以如实反映,关键是要根据历史事实掌握好分寸。我们通过研究大量的历史事实,首先分清蒋介石在抗战初期被迫抗日和武汉失守以后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差别。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虽有许多限制,但也允许有较多的自由。”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台儿庄战役就是在武汉失守之前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这正说明党和人民在西安事变中迫蒋抗日的远见卓识。这是影片反映这段历史的出发点。懂得这个历史事实,才能很好理解《血战台儿庄》这部影片。其次,蒋介石在抗战初期对待抗日也是有保留的,他将杂牌军放在烽火前线,而保存嫡系力量,影片用了许多场面、细节表现了这一点。但广大国民党的将士,特别是中下级官兵是热心抗日的,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结尾:他们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第三,是蒋介石帅军从来是重金钱武器而忽视民众的,这同我党和人民鱼水相依的关系根本不同。我们设计有的国民党将领用靠银元铺路让敢死队往前冲,而士兵们不屑一顾,凭着一腔爱国之忱奋勇杀敌,是有生活依据的。这个情节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
记者:这部影片是什么时候拿到广西厂开拍的?
田:1985年2、3月份,广西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来京。陈是电影剧作家,一眼看中。并邀请杨光远担任执导。我们兴奋地讨论到深夜,陈敦德建议,把原来剧本写人物的命运改变为纪实性的风格,拍成大型的历史文献故事片,要给人以宏大的历史感。他说:历史是怎么回事,你们就怎么写。杨光远拍过《地道战》等40多部片子,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电影艺术家。他认为既然要真实地再现这场大战,那么,对参战的所有历史人物都应客观地按历史本来面目去写,让观众看到各个人的真面目。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部影片的成功,关键在于分寸掌握得比较好?
田:掌握分寸确实很重要。因为剧本中的一些历史人物,虽然在台儿庄会战中为民族做出了贡献,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确实充当过反动派的角色。怎么拍呀,杨导演说:事实怎么样就怎么拍,要把真实的历史,记录在胶片上。咱们不是为某个人树碑立传,而是为中华民族树碑立传。为祖国统一大业作点事情。
记者:就是说,你们掌握分寸的一个出发点就是真实。
田:我们力求做到真实。这是一部历史文献故事片,真实是它的灵魂,一假就前功尽弃。我们广泛收集材料,影片的重要人物、主要情节、大的历史进程、重要的对话都有据可查。比如李宗仁保张自忠抗战一场戏,就是从大量史料中经过筛选创作的。影片得到许多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首肯,一位开始不肯接见我们的同志也说:“你们的确懂得历史。”
记者:你们在艺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田:我发现人有一种心理,看见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往往说:真象一幅画。而看到一幅好画时又常常说:象真的一样。这说明真实的东西能产生艺术的联想,虚构得好也能产生真实的效果。比如王铭章本人是被敌人打死的,我们处理成他拔枪自尽、壮烈殉国。结果,连熟悉他的人都认为这是真实的。我体会到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分寸掌握在似与不似之间。
记者:听说,当年拍过台儿庄大战纪录片的伊文思先生,对拍这部影片很赞赏。
田:是的。伊文思先生一下飞机,听说电影局要讨论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很高兴。在北京饭店同我们整整谈了一天,提出很多很好的艺术设想。他说:当年到台儿庄拍纪录片时,周恩来告诉他,你去拍吧,拍中国军队如何打击日本法西斯,没有讲什么党派的军队,只是讲中国的军队。今天,你们能用同样的气魄拍摄这部影片,有力地说明中国的政治形势很好。
记者: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总的评价是什么?
田:他们说看到了两个形象,一个是银幕上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一个是银幕外共产党人胸怀博大,坚持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象。


第8版(副刊)
专栏:

“钢琴热”的喜与忧
柳萌
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如今竟然也成了“紧俏商品之王”,市场一再提价仍是供不应求。
这件事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开始思谋精神生活了;二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群众会自觉注意。以上是从广泛的积极意义上讲。但具体到每个钢琴购买者来说,恐怕不能排除某些盲目性。
现在自费购买钢琴的,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想自己有架钢琴在家,业务上方便;二是有些有条件的音乐爱好者,买架钢琴自娱;三是有的儿童在音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天资,家长想因势利导,进行早期培养;四是有的家长想把孩子培育成有文化教养的人,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性情,想让孩子随便弹弹。如果由于这样几种情况致使钢琴奇缺,是可以理解的,未尝不是一种好现象。
问题是有的钢琴购买者,仅仅是听说“钢琴可以使孩子的脑子发达”,便不惜钱财“走后门”去买。这种“望子成龙”的愿望,也许是好的,但效果并不一定佳,因为有些孩子对音乐毫无兴趣,打鸭子上架似的把他推到琴前,他感到是在受罚、受罪,不得不就范。这哪里还谈得上促使孩子“脑子发达”,简直是在有意无意损伤孩子的脑子。
在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有条件的家长,全面地培养孩子的智能,这本来是件大好事。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即使效果不见得十分显著,总还是对孩子的成长有所裨益的。倘若为了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不假思索地听信“小道育儿法”,这同前些年听信健身偏方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记得那几年诸如打鸡血热、红茶菌热之类,结果并不那么一抓就灵。这些“热”,从经济上看,不过几角几元钱罢了,吃得再多也不致于借债;
“钢琴育儿”则不同,花三、四千元,对于靠正常经济收入的人家来说,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倘若兴起火车育儿、飞机育儿如何造就大才,那可就愁煞人了。
让孩子多结识些人间事物,终归是件好事,只是不要过于迷信某种东西的万能。我就不相信一些大科学家、大学问家、大作家的发达脑子,全都得利于钢琴之类的培养,翻翻他们的家谱,有些人的家境并不好,他们的父母更不曾发出过“钢琴育儿”的奇想。好心的家长们,还是让孩子们扎实地学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些基本知识,因地制宜地进行美育,岂不更好。即使成不了音乐家;也会成为一个高尚的有文化的人。


第8版(副刊)
专栏:

景中含情 俗中见雅
——影片《失信的村庄》观感
李孟尧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个相依相寓的辩证统一体,很难把两者绝对地分隔开来。
影片《失信的村庄》的文学剧本对各个场景并没提出具象要求,而影片的二度创作者们把此片的背景选放在黄河岸边、深宅窑院,宋代石刻三个主要场景中去表现,用心良苦,意境深邃。黄河背依土峰,滚滚东流,具有典型的中原气派。深宅窑院既是豫西独特一景,又给人一定的闭塞感。宋代石刻,既是历史象征,又属封建传统的陈迹。情、景紧密交融,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得力地辅助了影片主题的表现。影片对当地风情的表现也颇有情趣,如“饭场”议事,水渠沐浴,集市上卖针小贩数来宝似的宣传,身穿戏装的快照,老太太用蚊香供佛等,既具浓郁的中原乡土意味,又妙趣横生,使观众在笑声和身临其境的实感中,体味着亦悲亦喜的深意。
导演用喜剧手法贯穿全片,讲述方式通俗轻快,亲切易解。没有技巧痕迹,没有晦涩臆造,象一位善解人意的故事员,和观众促膝而坐,生动而诙谐地讲述着一个既通俗可笑,又意味深长的故事。俗又见雅,影片中镜头的运用流畅自如,严谨洗练,没有琐赘,没有空白,章节分明,清晰平实。许多镜头拍得很美,很有单独鉴赏的价值,如“黄河摆渡”、“远山薄雾”、“瓜田细雨”、“窑村晨曦”等,拍得不是水墨,胜似水墨。当然,它们也是在另一个渠道上,传达着创作者所欲表达的“情”。


第8版(副刊)
专栏:

抒情诗二首
韩英珊 啤 酒打开瓶盖,倒进琥珀杯里,它就要起泡,要沸,要溢。连滚带跳,张张扬扬,金金黄黄,仿佛东海龙喷,堆堆累累珍珠粒。珍珠能丢?我急忙用唇接上,细细尝来,仅仅是一嘴空气。味虽馨香却润不得胃肠,惊惶未平它早波平浪息。谁都知它是半杯酒的虚张,却回回总骗得我胆战心悸。
峨眉山道拾趣石刻“神水”二字,于是水就有神,游客嘈嘈,干裂的灵魂推开唯物论。都想神浸肠胃,神飞面容,都想神化双臂,神凝脚根。让神夺了心,麻木了每一根神经,连脚上的血泡也认作神赐的霞云。被炎阳放射的烈火酷酷煎蒸,不沾神水?等于来神山自焚。庙与佛,人筑人塑,人吹人捧,全是虚假,却能偏偏让你相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