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格迈纳和国际儿童村
施莹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国天津、烟台的两个儿童村落成了。这使一些孤儿重又获得母爱,过上温暖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儿童村的创始人、两年半以前亲自到上述两地参加儿童村奠基的国际儿童村主席哈曼·格迈纳先生,却因病撒手人寰了。
格迈纳先生1919年出生在奥地利沃拉勃州爱勒博斯沃德丹曼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5岁那年,病魔使他失去了母爱,使他和他的弟妹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艰辛。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刻下了难以痊愈的创伤,并对他成年后决心为世上失去父母和被遗弃的孩子重建新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9年,哈曼·格迈纳在奥地利创建了世界儿童村协会,而后在提洛尔的哈姆斯特城附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儿童村。格迈纳为它取了个特别响亮的代号:“SOS”。这是国际海难遇险紧急呼救信号。格迈纳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孤儿在向全世界呼救。
儿童村一般包容15至2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住房,包括起居室、盥洗间、餐厅和厨房等。这就是孤儿们健康成长的天地。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在儿童村每个“家庭”担当“母亲”责任的妇女,一般要经过两年的培训,并到儿童村实习一个时期,以确认能够胜任工作。
至于每个“家庭”的“父亲”,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应是值得尊敬的人,具有丰富知识和品德高尚的人。
现在,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已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已有86个国家建立了215个儿童村。(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啤酒桶旅馆
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郊外的一座小山上,排列着30个咖啡色的大啤酒桶,桶壁上开有门窗,还画着大幅色彩鲜艳的啤酒广告。原来这是一家别开生面的旅馆,这些被淘汰的啤酒桶便是客房,上面还贴有布德瓦啤酒厂的大字商标牌。客房内陈设别致有趣,如童话世界。住宿、膳食费低廉,颇受旅游者青睐。
·颜坤琰·


第7版(国际)
专栏:

咏非洲艺术展
顾子欣
5月25日为非洲解放日。北京举办非洲艺术展以志庆祝。37个非洲国家的木雕、绘画、乐器、编织、金银铜玉器等艺术品奇葩荟萃,异彩纷呈。我仿佛在阿非利加的林莽中逡巡,满眼交织着黑檀木和琥珀的幽光;我听见狮的怒吼和大象的跫音,迎面常闪过墨玉般美丽的脸庞。(注)多想加入那火光中的假面舞会,或晨昏中伫看猛士勇斗河马——呵!这奔腾的生命如决堤之水,这现实的写照多似斑斓的神话。顶着瓦罐去汲水的姑娘,踏过梦魇,踏过苦难和忧伤,走进晨曦,走进紫色的朝阳……呵!我在这奇妙的艺苑中漫行,还听见尼罗河汩汩流泻的涛声,正与我们的黄土地在互诉衷情……注:黑檀木人物雕像是非洲艺术一绝。


第7版(国际)
专栏:

卢克索的魅力
——《阿伊达》归省故里盛况
王翘
尼罗河畔,皓月当空,星光闪烁。花岗岩峰上矗立着一座爱色斯女神庙。棕榈树参差错落,散布其间……巨大的天然舞台被数千观众簇拥着,天穹下回荡着悠悠而优美的歌声:“故乡的蓝天和微风多可爱,在那里早晨多安静、多明朗,青翠的山坡,啊,鲜花开满河岸,啊,我的祖国,永远不能相见……”哀婉动人的歌声撼动着每个听众的心。这是今年5月2日至12日在埃及著名古都卢克索演出意大利杰出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四幕歌剧《阿伊达》的动人场面。
阿伊达是距今3500年前哈巴什国的公主。她风姿秀丽、光彩照人,被掳后成为埃及公主的女奴。但她却为埃及主帅拉达姆斯所热恋。不幸的是阿伊达的父王在一次两国交战中也成了埃及的阶下囚。埃及法老为表彰主帅功绩,当众宣布将女儿许配给拉达姆斯。但拉达姆斯却深深地爱着阿伊达。此事被埃及公主所发现而倍感愤怒。后来主帅因让阿伊达的父亲逃跑,泄露军机,被判死刑。爱情与爱国的矛盾,生与死的搏斗,导致“圣洁的阿伊达”既为祖国能重整旗鼓而显示了其拳拳爱国之心,又为爱情的坚贞而放弃逃走的机会,宁愿温柔地倒在拉达姆斯怀里一起殉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感人。
这次演出由名扬世界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和奥地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希亚拉领衔。意大利维罗纳歌剧团和埃及演员1200人及60匹马、两头狮子相继登上用木板搭起的3座宽阔、相连的大舞台。演出场面十分宏伟:右侧是巨大的神庙、石像,左侧是排列着狮身人面像的大道,气势非凡,时而是埃及法老军队骑马得得而过的壮观场景,时而是影影绰绰的幽静迷蒙夜色……尼罗河水在舞台后翻滚欢唱,仿佛为歌剧添注了新的音符;高大的圆柱、古雅的浮雕、精美的壁画,再现了威尔第在乐曲中所描绘的特定历史环境。树影、星光随着音响轻轻摇曳,更为歌剧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艺术家们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唱和在雄伟的历史建筑遗址上近乎真实地重现历史故事的壮观场面,使观众恍如身临其境,如醉如痴。人们随着拉达姆斯令人振奋的嘹亮歌声而神思驰骋;伴着阿伊达凄婉哀怨的咏叹调而动情唏嘘。《阿伊达》返回故乡——卢克索的首场演出,就象强有力的磁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
埃及这次所以选择在卢克索演出《阿伊达》,是因为这出歌剧与卢克索有着“血缘”关系。19世纪中叶前,航船从欧洲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必须万里迢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为缩短航程,开凿了苏伊士运河。为庆祝运河通航,1869年,埃及总督伊斯梅尔邀请因创作著名歌剧《茶花女》而蜚声世界的威尔第为此创作一台新歌剧。起初威尔第拒绝了,但是当他看到了法国考古学家马利特根据在孟菲斯发现的纸草书上记载的阿伊达传说故事时,激情大发,挥笔创作,不久诞生了这部不朽之作《阿伊达》。1871年《阿伊达》在埃及首演引起轰动;1872年在米兰演出时谢幕达30次之多;1912年在埃及金字塔畔的演出更是盛况空前。《阿伊达》诞生百余年来在世界久演不衰,极享盛誉。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歌剧院都以上演《阿伊达》为荣。但这次在故事的诞生地卢克索神庙演出,更获空前成功,不仅震动了埃及,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引起极大的反响。因为这次通过卫星向世界转播实况。
这次演出票价昂贵,售给外国人最便宜的票是250美元,最贵达620美元。埃及人购票最便宜的是230镑(相当于170美元),最贵500镑。尽管如此,成千上万的外国观众,包括西班牙王后索菲娅、摩洛哥公主卡露琳和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长以及腰缠万贯的富翁、歌剧迷、旅游者3万多人,纷纷云集卢克索,各国专程前来报道的记者多达200余人。为期10天的演出之所以如此轰动,不仅仅因为这是由享有世界第一流声誉的艺术家演出的名剧,还因为卢克索的演出闪射着新的霞光,把历史故事与历史遗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观众能直接领略到当年历史的韵味,从而使人们不远万里趋之若鹜。埃及此举,匠心独运,是十分成功的。而且埃及借此也振兴了旅游业,政府从这10场演出中纯收益130万美元,3个主要旅游公司分别赢利15万美元。正如埃及副总理兼外长所说,除经济利益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巨大的宣传活动,它向世界人民说明了埃及的伟大和能力。” (附图片)
(李建华图)


第7版(国际)
专栏:

采椰驯猴
黄力游
泰国是世界上六大椰子生产国之一,年产量达一百二十万吨。采摘椰子往往要爬到高高的椰树上,是一种十分费劲的劳动。在泰国南部的素叻他尼府,一家公司驯猴采摘椰子,大有效益。
这家公司在晚上训练猴子,因为猴子在黑夜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驯猴多数属于恒河猴(猕猴类),躯壮力大,生性慓悍,动作敏捷,三下两下就爬上树梢;又善于识别生熟椰子。接受训练后,它能按主人的意图摘取椰子。
目前,素叻他尼府有八百只驯猴从事采椰工作。一只卖劲的驯猴每天能够采摘上千只椰子。如果按每采一百只椰子付三十铢(合一点一七美元)计算,那么一只驯猴每天相当于挣钱三百铢。这个数字抵得上一个泰国中级官员的收入,比一个地方大学的教授的收入仅少一点。
训练一只猴子只需四十美元,费用何其微!令人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它们的“工龄”较短,一般只有五年左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