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控制干部队伍盲目膨胀
中央决定调整干部分布结构充实政法经济监督调节部门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彭川平)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控制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的膨胀,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决定,在尽可能不增加机关干部总数的前提下,调整干部分布结构,充实加强政法和经济监督调节部门。为落实这一决定精神,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于5月16日至20日在京召开了全国控制编制调整干部结构工作会议。
劳动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在会议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干部的部门、层次分布情况后说,目前各级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干部过多,而经济监督、调节部门人员不足,这种干部结构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干部的部门、层次分布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赵东宛提出了这次调整干部结构的原则:第一,适当加强政法和经济监督调节等部门,缩减经济管理部门。第二,统筹安排,保证重点,首先满足政法部门增加干部的需要。第三,坚持调整与控制相结合。在调整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干部总数的增长。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何勇在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这次调整干部结构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央决定为政法系统和工商、税务等经济监督调节部门充实力量,不仅是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重要措施,具有战略意义。他说,做好这一工作,对贯彻中央提出的“压缩空气”,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有着积极作用。精简机构和编制,制止干部队伍盲目膨胀,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行政经费过猛的增长势头,同时还能逐年减少国家的行政经费开支。所以,做好这一工作,也是组织人事部门贯彻“双增双节”方针的重要任务。
参加会议的各地组织、人事、编制部门的干部,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干部结构,控制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膨胀的指示,进行了讨论,大家决心把这项任务落实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邀请部分理论和新闻工作者座谈讨论
加强改革开放的舆论宣传理论研究
强调把“两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1日、22日邀请部分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座谈,讨论如何加强改革、开放的理论宣传和研究工作。
出席会议的同志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8年,成绩很大,经验丰富。8年中,在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央最近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面教育一定要深入,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定要宣传,两点必须并重,不能偏废。大家认为,中央的这个指示十分重要。改革、开放、搞活,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新贡献、新内容,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就搞不下去;不改革、开放、搞活,四项基本原则也坚持不好。因此,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正面教育和对改革、开放、搞活的宣传,应该同时抓紧抓好,做到互相促进。
大家提出,在改革的舆论宣传中,要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着重宣传这几年改革在实践上的成就和理论上的发展;宣传这几年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宣传现行政策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宣传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宣传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把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经济振兴的出路在于改革,不断提高对改革的思想认识和承受能力,从而为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主持会议,并就加强改革的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提了三点希望:第一,在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把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我们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必须渗透改革、开放的精神,使人们从中不仅受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而且受到改革、开放的教育;当我们宣传改革、开放时,也必须渗透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使人们从中不仅受到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而且受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第二,加强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主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而提高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接触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作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第三,克服理论研究中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缺点,排除习惯势力的影响,摆脱陈旧的、停滞的僵化的观点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十分亲切友好和诚挚的气氛中
赵紫阳同金日成会谈
一致认为中朝友谊要代代传下去 对所讨论的问题取得一致看法
本报讯 记者周必忠报道:23日上午,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在十分亲切友好和诚挚的气氛中,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了会谈。
赵紫阳同志再次对金日成主席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金主席来访并就一些重要问题同我们交换意见,不仅表明了朝鲜同志对中朝关系的重视,也是对我们党的高度信任。我们两国唇齿相依,亲密友好,我们对中朝友好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和高兴。
赵紫阳同志强调,不断巩固和加强久经考验的中朝友谊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一致的心愿。而中朝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都希望这种兄弟般的友谊一代一代地发展下去。
金日成主席表示完全同意赵紫阳同志关于朝中两党、两国人民的友谊要世世代代相传下去的主张。他指出,这也是朝鲜党和全体朝鲜人民的心愿。金主席说,朝中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朝鲜人民最艰苦的时刻所给予的援助。
会谈中,金日成主席向赵紫阳同志介绍了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以及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朝鲜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七年计划的目标和所取得的进展。
赵紫阳同志对兄弟的朝鲜人民在金日成主席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高兴并且表示祝贺。他相信朝鲜人民从本国实际出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定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他向金日成主席详细介绍了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
两国领导人还相互通报了两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情况,同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充分地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对所讨论的问题取得一致的看法。
赵紫阳同志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新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活跃感到高兴。
在谈到朝鲜半岛的形势时,赵紫阳同志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决支持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为缓和朝鲜半岛局势、实现自主和平统一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金日成主席希望赵紫阳同志早日去朝鲜访问,赵紫阳同志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参加会谈的朝鲜同志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金永南,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许锬,驻华大使申仁夏,党中央副部长金壤建和外交部副部长金在淑。
参加会谈的中国同志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中联部部长朱良,中联部副部长蒋光化,外交部副部长刘述卿以及驻朝鲜大使宗克文等。(附图片)
赵紫阳同金日成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李平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进口汽车保有量已达百万辆
配件国产化横向联合集团成立
据新华社天津5月23日电 (记者马魁君)由9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进口汽车配件国产化横向联合集团,今天在天津成立。我国目前进口汽车的保有量已达百万辆,按最低量估算,每年需要9亿元人民币的配件。如果配件长期依赖进口,国家外汇支出难以承受,也会阻碍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进口汽车配件国产化横向联合集团,正是为解决这问题而成立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建成
检测结果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卓培荣)三百多台从不同国家引进、型号性能各异的光电测距仪器,去年接受了中国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的全面鉴定,结果其中二十多台被认为质量不合要求。由于我方检测手段先进,数据精确可靠,交涉过程从未发生争执,检出的仪器很快得到退换。
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是国家
“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检测中心已于一九八五年底建成,经过一年多的调试和试运行,二十一日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科委委托进行的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个检测中心已经达到原设计的技术指标,检测结果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已具备对国内外各类中短程光电测定仪器进行例行检测和质量评定的条件及能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发自然资源遵循的准则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问世
本报讯 记者萧体焕报道:我国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于5月22日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为《纲要》出版写了序言。
国务院环委会在发布《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通知中指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证条件,是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学习和宣传,把《纲要》所提的原则和政策作为开发自然资源遵循的准则。
万里副总理在为《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出版写的序言中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南将成“黄金谷地”
已探明七个大中型金矿床六条黄金成矿带
据新华社成都5月22日电 我国西南地区现已探明7个大中型金矿床,并发现6条黄金成矿带和数百个矿点。
这批金矿和黄金成矿带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和四川4个省区。西南地区可能成为我国的“黄金谷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兴安岭东部火区已被控制
扑火勇士正在堵截西部火头
据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张建军)截至今天上午,大兴安岭东部火区的火势仍然被稳定地控制在防火隔离带以内。西部火区西北线从漠河镇经老沟、三十站到古莲的120公里防火隔离带已全部打通,这样就使西部火区西北一线的火势得到控制。
新华社沈阳5月23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申战今晚20时50分报道:大兴安岭昨日构成威胁的东部火区樟岭北10公里、蒙克山以西铁路北5公里处的山火,今日凌晨被我扑灭后,由于白天气温升高,下午开始复燃,人民解放军部队现正在扑救中。但东部火区总形势较稳定。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3日电 (记者金淑生、林文堂)从黑龙江省古莲林区逼近内蒙古原始森林的火头局部已被堵截,但有两股大火正烧向内蒙古的满归和奇乾。两天前由黑龙江省古莲林业局烧向内蒙古原始森林的大火,经过2400多名扑火勇士两昼夜的奋战,于今日上午10时在距永安山原始森林10公里处被堵截。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3日电 (记者金淑生)额尔古纳河北岸威胁我国的苏联后贝加尔地区森林大火今日因刮东风,火头后退10公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巨大的经济舞台
——访三线企业的见闻和启示
本报记者 林晰 季音
四川,曾给人留下两个很深的历史概念:一是“天府之国”,二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的四川,令人深切关怀的,却是经过千辛万苦建设起来的三线企业,如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乍暖还寒时节,记者来到了四川,这是我国三线建设的心脏地带,尽管西南大地阴雨连绵,阵阵寒气袭人,但三线企业转轨取得的成就却给人带来了暖意。
藏龙卧虎鲜为人知
三线建设,是我国60年代中期开始的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国家在三线地区的川、黔、滇、陕、甘、豫西、鄂西、湘西等广大地区,集中力量建成了一个后方基地。这对我军现代化,加强国防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改善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赢得今天的国际地位,同三线地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然而,三线建设所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长期来却鲜为人知:
——从建国以来计算,国家在三线地区先后投入了近2000亿元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约1400亿元;
——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000个,职工1600万人,均占全国的1/3;
——形成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包括核能、冶金、航天、航空、造船、电子、化工、机械等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
——具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仅军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16万人(其中不少是高级技术人才),约占职工总人数的15%,其比重大大高出全国其他地区和行业;
——交通建设以铁路为主,建成了川黔、成昆、贵昆、湘黔、襄渝、焦枝、阳安七条干线,通车总里程近5000公里。……
开放、改革的劲风吹拂神州大地,也吹进了西南莽莽群山之中,昔日封闭的企业群体,逐渐被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许多国内外专家考察了三线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之后,惊讶地说:“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包袱和财富之争
如何看待三线建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议论:有人说,三线企业是个包袱;也有人认为,三线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是个宝。究竟是包袱还是宝,若是包袱该如何甩掉,如果是财富又应当如何去利用和开发呢?
在成都,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访问了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副主任周长庆。原来,三线建设的主要出发点是准备对付外来侵略的突发事件。从历史的观点看,当时的一些措施是正确的;从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也是必要的。但建设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和“左”的错误的严重干扰,导致不少失误。这主要是:缺乏总体规划和综合平衡,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布局过于分散,加之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钻山太深,没有城市作依托,“孤掌难鸣”,缺乏现代工业生产所必需的产供销外部协作条件;也正由于不少企事业分散在深山沟里,每一个企业都各自形成一个封闭型的小社会,因而生产成本高,职工生活相当困难。特别是一些企业,由于选点不当,国家和地方每年要耗费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来加以维持。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之流的“业绩”。当前的问题是要抓紧调整改造,着力于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经营环境,千方百计增强企业活力。这么办了,就可以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财富而不是包袱。
周长庆说:“如果把三线工业看成是个包袱,那么包袱中所包藏的则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么说,理由显然是充足的。因为三线建设具有这样大的规模,是国家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许多设备在国内是先进的,不少还是“独生子”;这里集中了国内许多优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上千万的职工,他们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是高的。这犹如是蕴藏在祖国内陆的“黄金矿床”。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记者在三线地区欣喜地看到人们正在为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脚下,我们参观了核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在这里建起的我国最大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它是我国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实验、运行的综合性基地。近几年来,这个院在军品任务压缩、科研经费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开始着手把核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去。王副院长风趣地说:“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创业’”。目前,他们已完成对海南岛和西藏地区的小型核电站初步设计,同时把核技术的应用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扩散。该院第一研究所反应堆生产的同位素产品,近几年来无论在质量、数量或品种上都在稳步上升,其中各种高比度的医用钴源、工农业和科技用的钴源、锡—铟发生器、碳14标记物等产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该院的第四研究所利用核燃料烧结技术开发出来的彩釉砂(一种建筑用的装饰涂料,曾获国际尤里卡金奖),已成为支柱性民品。1985年参加全国科技成果交易会,成交额达1495万元,这项技术向全国35家企业转让,获取转让费93万元。
象核工业部一院转产民品的企业,在重庆、成都等地区是不胜枚举的。三线军工企业“军民结合”的势头方兴未艾。当然,已经取得的成就同三线企业拥有的技术、设备力量雄厚的优势来比,其潜力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引虎下山”“让虎添翼”
从经济发展的动态来观察,无论人力、物力、财力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以增强和发展,反之,就有可能萎缩。因此,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不仅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80年代初就把三线企业的调整和改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正在花大力气加强内地(三线)和沿海(一线)的经济联合,人们形象地把这些措施比喻为“引虎下山”、“让虎添翼”。
1986年11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在成都召开了一次“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研讨会”,近200名专家、学者与会,提出了若干好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认为,尽管三线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后遗症”,但绝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经过调整和改造,三线企业是大有可为的。
搞好企业布局的调整,是发挥三线企业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那些钻山太深、布点不当,确实难以生存发展的企事业单位,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的办法加以逐步调整。调整的原则是:该关停的就不要搬迁,能迁并的就不要迁建,能就近搬迁的就不要远距离搬迁,能向中小城市搬迁的就不要向大城市集中,而且要把搬迁新建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因为一个企业的合理配置是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一般地说,工厂的配置应集聚、邻近交通沿线,而高技术产业和科研单位更要放在交通迅达、信息灵通的地方。“七五”期间,国家已确定先对121个骨干企业进行布局调整的方案。然而,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困难和阻力,只有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整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总之,方针和原则已经制定,当务之急是要切实抓落实,而不是“呐喊”!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三线企业只有在调整产品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要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据了解,三线地区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其生产能力约占全国军工的50%,是国民经济和军工生产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发挥军工企业的作用,而出路就在于走“军民结合”的路子。要加强这方面的宏观指导。军工发展民品生产一定要实行统一规划,上下结合,大中小并举的办法,把主攻方向放在发展高、大、精、尖、新的产品上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重点建设服务,为外贸出口服务,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在宏观决策上,要把军工的力量充分运用起来。凡是利用军工力量可以生产的,就不要再铺摊子;凡是军、民用工业企业能够联合生产的,就不要重复建设;凡军工能够研制的,就不要再引进。重庆市是我国兵器工业的生产基地之一。这个市不少军工企业本着“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原则组织生产,成立了以厂长和总工程师为指挥的军品、民品两套班子抓生产,在技术力量和设备的使用上做到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由于努力改造和完善民品生产线,适销对路的产品,如重型汽车、微型汽车、火车车皮、自行车、摩托车、煤炭和石油开采机具等民品已投入大批量生产。去年全市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产值的比重已占到总产值的63%。
加强内地和沿海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件事抓好了,无异于是猛虎“下山”又“添翼”。记者在成都参加的一次一(沿海)、三线地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座谈会上发现,这种合作的前景十分宽广。广东代表反映,高倍显微镜在国际市场上有销路,上海代表则说大功率的推土机国内外市场上紧俏,河南代表当即表示,上述两种产品在豫西地区的企业中能够大批量生产。看来,这种一、三线直接对话的方式很好。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加强一、三线结合,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和内地经济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
应当说,目前三线企业的调整和改造,尚属在原有体制范围内的小打小闹,真正要使强大的三线企业充分服务于国民经济,实现科技的战略转移,就必须真正地结束军民分割的局面,在体制上来一次深刻的改革。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对三线企业要进行统一的调整,坚决走“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路子。在调整中,需要给某些优惠的政策,使其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把生产搞上去,把职工生活安排好,从而把成本降下来。这是治本之道、明智之举。也只有这样,三线企业所蕴藏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令人高兴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拉开了序幕。我们深信,三线基地这个巨大的经济舞台,必将为我国四化建设演出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曾宪斌 郑晖
把别人的隐私作为谈资加以流布,这种陋习时有所闻。越是名人,其“隐私”的“价值”越高,不但流传于民间,而且见诸报端,甚至被编写成“报告文学”。近来披露的一家杂志对一位著名作家的所谓初恋大肆渲染就是一例。类似的事屡有发生,很值得一议。
所谓隐私,就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它不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人人心底恐怕都程度不同地有那么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随意公布他人的隐私,实际上是对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隐私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通则说得更具体: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其中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揭人隐私,使他人的名誉、荣誉受到损害,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即使是犯了错误,乃至犯了罪的公民,这种权利也同样受法律保护。所以,《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03条还规定,对于隐私性的民事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国外一些政府禁止传播媒介报道案件中除官方公布的材料之外的材料,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我们有些人打听隐私几乎成了一种嗜好。据说某杂志为了招徕读者,开辟“独家报道”,专门在法院派有常驻人员,当“包打听”,在这家杂志刊登的奇闻怪事中,不时涉及个人隐私,这种做法侵犯公民的权利,有悖于法。
随心所欲地猎取和传播他人隐私,常常会走向添枝加叶,甚至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步就踏入诽谤、侮辱人的界河。上海有人对某影星私生活捕风捉影,结果被上诉到法庭,赔偿了名誉损失,就是明证。
推究起来,当众把阿Q头上的破毡帽摘下,让其癞疮疤亮相,博得众人粲然一笑,这种恶习,是封建思想轻视人的价值,蔑视人的尊严的一种表现。当然,隐私并非“癞疮疤”,它包含有很广泛的生活内容。鲁迅曾经就名优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自杀身亡一事写文章批判过这种社会陋习,指出中国的习惯,就是“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对别人的隐私“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文化大革命”中强使人们“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就是这种劣根性的又一场表演。如今法制逐步健全,是铲除这种陋习的时候了。
形成尊重公民隐私权的良好风尚,一是普遍教育,使人人懂得应当尊重他人的尊严;二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当人身权利受到侵犯,道义力量不足以制止时,请记住,法律可以伸张正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