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

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7年3月2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精神,生产建设事业和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年工业生产转上正常发展速度的轨道,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市场多数商品供求正常,城乡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改善宏观经济控制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986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情况是好的,超额完成了预算。这就从资金的供应上保证了原定的生产建设和文教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支持了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但是,这一年的财政支出,由于种种原因,突破预算较多,以致全年收支相抵,出现了一些赤字。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86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220.3亿元(其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14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3.7%;国家财政总支出为229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70.8亿元。
在上述1986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各项税收2064.5亿元,国库券收入62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60亿元,国外借款收入78.7亿元,其它各项收入117.51亿元,清理以前年度各项收入60.05亿元。另外,企业亏损补贴322.46亿元,这项补贴在财政上是按冲减收入处理的,已在总收入中扣除。
在1986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主要项目是: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655.7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26.2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20.32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380亿元,国防费201.26亿元,行政管理费165.85亿元,价格补贴242亿元,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10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34亿元。
1986年国家预算预计执行结果,未能实现收支平衡,有70亿元的财政赤字。在这里需要作几点说明:
(一)1986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是好的,这同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同整个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是分不开的。这一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农业总产值增长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在这个基础上,国内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比上年增长3.7%。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出口换汇成本提高,以及关税收入减少,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扣除这个特殊因素,则1986年的国内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6%,增长速度并不低。在1986年,为了推进改革,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国家提高了部分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调减了调节税,对一些行业和企业采取了减税让利和增加补贴的措施,并对1985年的工资、价格改革进行了某些补充和完善。这些措施,有一些在预算中原已作了安排,也有不少是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据统计,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减税让利和增加补贴的数额共有60多亿元。根据去年生产发展的情况,国家财政收入本来还可以多收一些,由于采取了这些减税让利措施,财政上减少了一些收入,但从长远来说,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加财政收入,也是必要的。
(二)1986年所以出现赤字,还在于在预算执行中支出增加较多,超过了当年财政的承受能力。支出超过预算较多的项目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超过预算87.9亿元,其中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超过预算77亿元;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超过预算63.8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超过预算23亿元;行政管理费超过预算22.1亿元。当然,对超过预算的支出项目也要进行具体分析,这里面有些是合理的、必要的,如适当增加能源、交通等方面的建设投资,增加农业投入,增加文教科学卫生经费,增加救灾款等等。同时,也有些是不合理的,如计划外的投资搞多了,不少地方加工工业发展过快,有一些项目建成后因电力紧张而不能正常生产。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兴建了相当多的、相当高级的楼、堂、馆、所、“中心”、游乐园、疗养院、“一条街”等非生产性设施,机构和人员增加过多,以及一些单位讲排场,摆阔气,比豪华,盲目追求办公设施现代化,用公款请客送礼,搞公费旅游,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坚决加以纠正的。
(三)对于1986年发生财政赤字,我们在去年上半年对全年收支进行分析预测时曾有所察觉,先后采取了若干增收节支的措施。6月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省长会议讨论财政问题,当时考虑到全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趋势很突出,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新核定财政收支,压缩开支,量入为出。后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抓紧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的通知,提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措施,确定了全年的收入奋斗目标和支出控制指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到了10月间,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并派出工作组帮助地方开展大检查工作。上述这些措施,对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缩小财政赤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消除财政赤字。现在看来,当时的措施还不够坚决有力,对一些不该支出的项目还控制不严。这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的。
(四)财政问题同经济问题是分不开的。从现象看是财政发生赤字,本质是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财政上的反映。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国民经济也有很大发展,整个经济形势是好的。但是,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去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长41.8%的基础上,又增长15.3%;按当年价格计算,消费基金在上年增长23.7%的基础上,又增长12.5%,都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够理想,成本费用上升,亏损增加。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财政上来,一方面使财政收入增长不快,另一方面使财政支出增长过猛,影响了财政的稳定和平衡。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这几年经过改革、放权以后,财政收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1979年为31.9%,1986年下降到25%。再从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现在中央财政只占50%左右,它同中央财政承担的任务很不适应。这些变化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些困难,影响财政收支的平衡,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平衡。综上所述,解决财政问题,不能就财政论财政,而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综合治理。除
了努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节约支出以外,还要逐步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适当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改变资金过于分散的状况。至于财政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前两年在财政状况好转的情况下,收支管理偏松,收入中的跑、冒、滴、漏和支出中的损失浪费还相当严重等,也不能忽视,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
1987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并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理顺一些重大的经济关系,努力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上述要求和当前国民经济的情况,1987年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从增产节约中提高效益,培养与开辟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坚决把已经抬上去的可以节减的支出压下来,并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资金,实行保改革,保重点,保后劲,保经济良性循环的方针;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健全预算管理,把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家预算确定的数额以内。
现在提请审议的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379.29亿元,财政总支出为2459.46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80.17亿元。
在1987年国家预算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总收入2233.29亿元,国外借款收入为146亿元。国内财政收入的主要项目是:各项税收2193.98亿元,国库券收入60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77亿元,专项收入41亿元,其它各项收入121.03亿元。另外,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59.72亿元,这在预算中是负数,已在国内财政收入中扣除。
在1987年的国家预算总支出中,主要项目是: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655.93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07.88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24.45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387.78亿元,国防费203.76亿元,行政管理费156.08亿元,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23.2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59亿元,价格补贴支出337.23亿元。此外,总预备费编列30亿元。其中,中央预备费和地方预备费各为15亿元。
在编制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时,考虑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经常性的财政收入都将保持正常的发展速度,而各方面要求财政上提供的资金数额却很大,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财政资金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以确保各项建设事业和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资金需要,并把财政赤字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为此,国务院拟定了若干有关财政收支的政策性措施,已列入国家预算之内。主要的措施是:
(一)关于推进改革,搞活企业和增强农业后劲问题。这几年,国家下放权力,搞活企业,使企业支配的财力大大增加,有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企业确实搞活了,但有些行业和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纺织工业,由于一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有所削弱。为了推进改革,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和轻纺行业,今年国家将对部分国营企业继续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调减调节税,对电力、森工、纺织、轻工等企业减税让利,特别是对沿海地区的纺织轻工企业,在技术改造费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面采取若干优惠措施。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方面,除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比上年略有增长外,着重在完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的合同定购制度和逐步理顺农产品之间的比价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国务院已确定调减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并适当调高部分粮食、油料、棉花的比例收购价格。以上搞活企业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两个方面的措施,共需财政上减税让利和增加补贴110亿元。
(二)关于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的问题。考虑到目前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偏大,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和计划外建设投资过多,而重点建设资金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今年应当在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下决心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重点建设,压缩非生产性建设和计划外投资项目。根据这一要求,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共安排655.93亿元,同上年预计执行数持平。其中,国家安排的拨改贷基建投资为365亿元,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建投资146亿元。另外,鉴于今年国家财政有困难,已确定将预算内拨改贷投资划出70亿元,转由人民银行代为发行债券和贷款来解决。如果加上这笔钱,今年用于重点建设的投资是安排得不少的。与此同时,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的自筹基建投资,则下决心压缩,以便继续控制总的基建投资规模。今年地方用各项机动财力安排的基建投资压缩为58.43亿元,比上年的预计执行数减少50%左右,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按国家预算确定的数额严加控制,不得突破。
(三)关于合理安排智力投资,确保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开支的问题。“六五”期间,我国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平均递增15.2%,去年这部分开支又增长20%,都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随着经费的不断增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今年国家财政比较困难,一切财政开支都要压缩,在这种情况下,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不可能象往年那样有大幅度增长。但是,考虑到当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仍然不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不能象对待其它支出那样,在去年预计执行数的基础上进行压缩。1987年国家预算中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共安排了387.78亿元,增长2%,其中教育事业费安排了218.58亿元,增长2.3%。同时,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继续实行“经费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于有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要鼓励他们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有偿服务项目,并通过收入分成办法,抵顶一部分国家预算拨款,提高事业经费的自给水平。
(四)关于紧缩财政开支,把过高的支出盘子压下来的问题。前两年支出膨胀是在经济发展过热、生产超高速的情况下形成的。如果现在不下决心压缩支出、把过度膨胀的非生产性开支压下来,今后的财政赤字势必继续增大,也难以给今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一个平稳的经济环境。因此,国务院确定,今年除用于价格补贴、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偿还国内外债务本息等必需支出的经费以及某些特定的专项拨款外,其余各项开支都要在去年预计支出数的基础上节减10%。其中,中央各部门按节减的比例压缩后,安排今年的预算支出;地方压缩下来的资金借给中央财政,用于保改革、保重点需要。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在支出节减以后,应当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开支区别对待,妥善安排。首先保证工资发放,其次保改革、保重点、保必不可少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经费的开支。要把压缩的重点放在非生产性建设和计划外自筹基建以及行政事业费中的会议费、差旅费、家具设备购置费、宴会费、庆祝活动经费等方面。对社会集团购买力要进一步严加控制。要立即停止增设行政机构和不是非增不可的事业机构,停止扩大人员编制,停止机构升格。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紧缩财政开支,把过高的支出盘子压下来,涉及到全国成千上万个大小单位,牵动各方面的利益,工作中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主动承担困难,动员大家过紧日子。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切可以节减下来的支出都节减下来,使支出规模控制在目前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
(五)关于开征新税和适当调整某些税率,增加财政收入的问题。为了限制农村和城镇占用耕地,调节收入,拟从今年起,对农村非农业新占用耕地征收占用税,征收的税款,一半留给地方,建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开垦宜耕土地和整理、改良现有耕地;另一半上交中央财政,由国家统一安排使用。同时,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剂基建资金的分配使用,还准备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拟按照计划内和计划外有别,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有别的原则,对现行向各单位征收的自筹基建投资建筑税,由原来的单一税率,改为差别税率;二是,从今年起,拟把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扩大到目前尚未开征的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在税率和征免范围上将注意照顾集体企业的特点。考虑到对农村非农业占用耕地征收占用税,情况比较复杂,需要逐步摸索经验,建议先由国务院拟定暂行条例或试行办法,颁发实行,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拟定税法,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六)关于增加国外借款的问题。1987年国家预算编列国外借款收入146亿元,其中114亿元是按“七五”计划要求安排的,其余32亿元是宝山钢铁厂第二期工程的国外设备贷款。今年的国外借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因为“七五”计划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如煤炭、电力、港口、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建设项目),根据建设进度,今年需要开工,或者已经开工,国外设备集中到货较多,需要用国外借款支付的资金数额相应增加,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的情况。这些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对加强我国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是有利的。这几年,我们利用国外借款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以加快四化建设,总的说,效果是好的,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今后利用国外借款,要认真研究借款项目的可行性,并坚持做到:借款规模适度,充分考虑今后的偿还能力;资金使用恰当,只能用于发展生产,而且要讲求效益;同时,利用国外借款新增加的收入,要先扣下偿还本息的部分,再按合理分配的要求,安排别的用途。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在一定的时期适当多利用一点国外借款,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
各位代表:在编制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过程中,我们既考虑了国家采取若干政策措施,影响财政减收增支的因素,也充分考虑了增收减支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预算草案进行了反复的测算和调整。现在编成的预算草案,仍有80亿元的赤字,这当然是暂时的情况。当前非办不可的事情确实不少,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强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增加智力投资,这些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事,都需要国家安排相应的财力;同时,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继续改善,也需要国家花一些钱。我们对于一些目前不应当办的以及可以缓办的,已经作了尽量的压缩。从多年来的情况看,个别年度由于经济调整和其他原因,国家预算中也安排过少量赤字。今年的国家预算作这样的安排,有利于逐步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避免因“急刹车”、“大调整”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虽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某些年度出现少量赤字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对财政赤字仍然必须持谨慎态度。因为如果赤字数额过大,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货币过量发行,那就不好了。在今年国家预算执行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组织收入,控制支出,努力把财政赤字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三、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确保1987年国家预算任务的圆满实现
为了保证1987年国家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使经济建立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关键在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解决财政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这几年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淡薄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也讲得少了,有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物的劲头很大,而对如何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向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则没有很好地下功夫。这些思想和作法不仅不利于经济建设和财政稳定,而且也不利于改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在经济生活中有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认为现在条件不同了,经济发展了,家底厚一点了,花钱可以不必精打细算了,这也是不正确的。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生产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实力还不强。即使将来经济发达了,物力财力雄厚了,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也同样要讲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目前,生产、建设、流通和其它领域,经济效益很差。去年我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高达3000亿元,而新增加的国民收入只有近800亿元。去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2%和9.6%,而实现利润和上交税利(指所得税、调节税和利润)却分别下降9%和16.6%。去年全民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占当年投资的比例只有71.6%,比1980年下降5.3%。这一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建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多达4300亿元,即使今后不再上一个新项目,还需投资2000亿元,需四年多的时间才能建成,这说明基本建设摊子大,战线长,效益差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多做贡献,严守纪律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提高自觉性,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中心任务来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改进党风、社会风气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广泛发动群众,揭露各个领域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学先进,找差距,挖潜力,比贡献,把这个运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抓住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处。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我们的工作重点一定要放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上,使之成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在生产领域,要在保证正常增长速度的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增加花色品种,做到产品适销对路。国家要求,今年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2%,物质消耗降低2%,企业和车间管理经费降低10%,企业亏损额减少30%,这些指标都要努力实现。在流通领域,要通过开拓城乡市场,搞活流通渠道,认真清仓查库,减少商品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增加盈利,减少亏损。国家要求,今年商业企业降低流通费用2%,扭转亏损20%,这些指标要层层分配落实到基层。外贸企业既要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又要认真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出口换汇成本。在基本建设领域,要通过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清理在建项目,努力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对那些未经国家批准的自行上马的建设项目,财政要拒绝拨款,银行要拒绝贷款;投产后发生的亏损,国家财政更不能给予补贴。一切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和部队,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非生产性开支和行政管理费,是今年压缩财政支出的一个重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国家确定的节减指标,控制开支,不许突破。凡是违反国家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自行确定的一些津贴、补贴和开支标准都要进行清理纠正。目前特别要坚决刹住用公款旅游、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歪风,坚决制止擅自兴建楼、堂、馆、所,盖豪华住宅,购买高级办公设备等错误做法。
(三)要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以经济效益检验改革的成果。深化改革,搞活企业,有利于实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国家在深化改革,搞活企业和增强农业后劲方面,已采取了若干政策措施,并已列入国家预算。除了国务院已经确定的这些措施以外,今年不再出台新的减税让利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不得自行开减税让利的口子,过去已经自行开了口子的,要进行清理和整顿,需要继续执行的,要报经国务院和财政部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企业改革内部经营机制上,挖掘各方面的潜力,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的自我应变能力,不能再在减税让利上打主意。要通过进一步落实厂长负责制和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责任制,把权、责、利配起套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在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中,必须坚持按税法办事,依法征税,依率计征,不能搞税收包干。租赁和承包企业也都要照章纳税。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坚决制止向企业摊派物资、资金等错误做法。
(四)要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认真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从这几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揭露出来的问题看,各个领域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相当普遍。偷税漏税,截留利润,虚报亏损,骗取补贴,转移国家资金,或者超越国家规定的权限擅自决定减税免税,提高企业专项资金的提取标准,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或者化大公为小公,化全民为集体,化公为私,甚至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等,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在今年开展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一定要把反对铺张浪费,纠正不正之风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发动群众,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实际,进行检查。对于一些重大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查清情况,严肃处理,并追查领导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全国统一规定的财政税收法规,必须严格执行。减税免税必须按税法规定的权限办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税法或越权行事,随意减免税收。关于今年继续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工作,国务院将专门进行部署。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势头是好的,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基本上也是正常的。但是,完成今年国家预算收支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必须贯彻始终地抓紧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我们一定要紧密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对经济工作,特别是对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我们要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胜利实现1987年国家预算而奋斗!
(新华社)
(附图片)
图为王丙乾同志在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刘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