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87年3月2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宋平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大会报告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结果和1987年计划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
一、1986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1986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建设和改革都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胜利实现,各个方面都取得令人高兴的新成就,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使新的五年计划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继续发展。1986年,国务院采取了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以工补农等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尽管几个主要产粮省遭受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粮食仍然获得较好收成,总产量达到3.9109亿吨,比上年增加1199万吨。全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要求增长3%的速度。农村其他产业发展更快,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2.3%。这表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迈出了新的一步。
第二,工业生产由上年的超高速转为正常发展,保持了适度的增长率。全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不包括村办工业增长9.2%,略高于计划要求增长8%的速度。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轻重工业继续协调发展,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比较快。呢绒、糖、啤酒、录音机、照相机、家用电冰箱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到54%。发电量达到4455亿度,比上年增长8.5%;钢产量和钢材产量分别突破5000万吨和4000万吨大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比上年增长11.2%和9.8%;水泥、硫酸的增长幅度也都超过10%。由于生产增长较快,加上需求有所控制,一些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有所缓和。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也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重点建设有所加强。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52亿元,增长7.3%,大大低于1985年增长44.6%的速度。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建设投资进一步增加,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8%上升到49.6%。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96个、单项工程165个。新增加的发电机组容量、煤炭开采能力、原油开采能力、炼钢能力、铁路新线运营里程、港口吞吐能力,都是近十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也进一步加快,全民所有制单位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第四,国内市场繁荣,多数商品供求正常。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扣除零售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5%。从城市到农村,各类消费品的销售量都全面增长,肉禽蛋、水产品、蔬菜等副食品和中高档日用工业品持续旺销,销售量增长幅度较大。由于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裕,全年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年初预定的上升6%的水平,低于1985年上升8.8%的幅度。
第五,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展。1986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鼓励出口创汇的经济政策,并及时地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广开出口货源,促进了出口的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出口总额达到3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进口有所控制,进口商品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进口总额为4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全年实际使用国外贷款48亿美元,比上年有较多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中生产性项目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第六,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七五”计划安排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已经开始有步骤地实施。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星火计划”,已经落实400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因地制宜地展开。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广大群众的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第七,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对住户的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达到828元,比上年增长20.9%;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增长13%。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424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增长3.2%。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第八,经济体制改革,在巩固前几年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了横向经济联系,并在计划、统计、物资、财政、信贷和工商行政管理上,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改变条块分割的局面。开始实行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招用工人、辞退违纪职工和职工待业保险等四个暂行规定,对劳动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价格、工资方面,对前几年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补充和改善,并在改革金融体制和发展资金市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的发展。
以上各方面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一系列正确措施的结果,是贯彻执行“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改革方针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向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改革健康发展,为胜利实现1986年计划作出巨大努力、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劳动者、爱国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里,我想就经济的适度增长率问题作一些说明。1986年,计划规定农业生产增长3%,工业生产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4%,执行结果略为超过了一些。我们认为,这个增长速度是大体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的。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各项事业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都需要工农业生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如果生产速度过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应短缺,财政收入上不去,就难以保证当前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也难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长远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超越现有的生产条件、科技进步状况和增产节约潜力,盲目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把各方面绷得过紧,就会引起重大比例失调,欲速则不达。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只要真正是经济效益好,注重产品质量和适销对路,努力降低物质消耗,结构比较协调,就全国来说,经济增长率每年大体保持7%左右,是不算低的。就各个地区和行业来说,应当从实际出发,有高有低,不能脱离具体条件盲目攀比速度。只有继续防止盲目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才能使经济工作真正把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也才能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在充分看到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虽然减了下来,主要是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控制住了,但是地方安排的投资和预算外投资超过国家计划过多,全社会的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仍然过大。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重点建设的投资比重偏低。不少地方和部门过多地搞了一些加工工业和一般性建设,修建了大量的高级饭店、宾馆、招待所、疗养院、游乐园、“中心”、“大厦”、“一条街”等等。这种状况,加剧了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加重了对重点建设的压力。
二是消费需求仍然增长过快。去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提高16%,扣除生活费用价格上升的因素,实际工资提高8.4%,大大超过了劳动生产率提高4%的幅度。许多企业乱提工资级别、滥发奖金,巧立名目发放补贴、实物。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摆阔气,讲排场,比豪华,铺张浪费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同时,应当看到,少数收入水平比较低的职工家庭,由于生活费指数上升,生活还有一定困难。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三是工业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名牌优质商品、中高档商品,以及农村急需的商品,供不应求;而质量低劣商品和滞销商品却继续生产,严重积压,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不少产品物质消耗过多,生产成本升高。
四是国家财政出现赤字,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较多,外汇收支不平衡。这都反映了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国民经济中还存在着某些不稳定的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经济萎缩性的困难,而是前进中的问题。有些是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转变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有些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考虑不周密、计划管理还不适应客观变化了的新情况。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严肃对待和认真解决。只要继续推进改革,并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问题也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
二、1987年计划的任务和发展重点
按照“七五”计划前两年工作部署的要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总的是通过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和增强农业后劲,争取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要努力增加和改善社会供给,使国民经济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生产、建设和流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内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出口收汇进一步增加。要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并切实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推进技术改造;同时,使消费的增长切实建立在生产发展可能的基础上。要加强科学研究,大力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努力发展教育文化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根据上述任务,198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农业,争取粮食和其他社会急需的农副产品生产有较大的增长。
增加社会总供给,首先是增加各种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生产和供应。我们国家人口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对粮食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继续下大力气进一步把粮食生产搞上去。1987年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4亿至4.05亿吨,比1986年增加890万至1390万吨。同时,努力增加棉花、油料、糖料、优质烟叶的生产,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1987年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计划达到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4%。
实现农业增产,首先要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适宜种粮食的地方要积极种好粮食,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更要注意安排好粮食生产。
努力增加农业投资,增加化肥和柴油供应,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987年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农林水利投资23.75亿元,比上年增加6.7亿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黄河、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治理的骨干工程建设,用于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苹果、瘦肉型猪、羊毛、水产品等商品基地的建设,用于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农业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只靠中央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广大农民的力量,而且应当有一个大体分工,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增加用于农林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还要动员农民增加劳动积累,修复和搞好各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继续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地膜覆盖、合理施肥等增产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二)积极调整工业生产结构,重点是调整轻纺工业和机电工业产品的结构。
有效地解决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生产和消费在新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关键所在。各部门、各地区都应当重视和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这里所说的产品结构,既包括产品的品种,也包括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轻纺工业方面,要努力增加名牌优质产品和市场紧缺产品的生产,同时压缩低质产品和滞销产品的生产。对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小商品,要努力组织生产,保证供应。要根据城乡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今年争取将现有轻工产品的花色品种更新20%,并开发一批新产品。在机电工业方面,主要是尽可能组织生产能源、原材料工业需要的大型专用成套设备和铁路机车车辆等;努力提高那些基本上依靠进口零部件装配的产品的国产化水平;限制生产供过于求的产品和高能耗产品。对于军工企业改产适销对路民用产品的,应积极予以支持。
主管部门对调整产品结构要加强指导,防止一哄而上,都去搞那么几种产品,造成新的积压。必须引导企业增强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开拓观念,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按需求组织生产和开发新产品。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及时发布信息,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1987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计划达到1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7%,轻工业和重工业大体保持同样的速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工业生产的增长,建立在提高产品质量、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大力降低物质消耗和认真完成供销合同的基础上。
(三)继续加强重点建设,扩大能源、原材料生产能力和运输、通信能力。
当前,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通信仍然是突出的薄弱环节,严重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1987年要把这些方面的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集中更大的力量来抓。
能源建设方面,要在继续加强煤炭、石油工业开发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快电力工业的建设。在地区上,重点加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等严重缺电省、市的电力建设。在项目安排上,首先抓好当年投产的发电装机和续建项目的建设;同时新开一些发电、输变电工程,为“七五”后期和“八五”期间的电力发展创造条件。全国计划建成投产发电装机550万至600万千瓦,其中华北电网增加100万千瓦,东北电网增加110万千瓦,华东电网增加120万千瓦,华中电网增加90万千瓦。这四个地区的50万伏输变电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我国第一条50万伏直流超高压输电工程也将进入调试阶段。这批发电装机和输变电工程的投产运行,对于缓和当前严重缺电局面,对于电网布局逐步趋于合理,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原材料工业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快钢铁工业的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工以及建材工业。1987年,钢铁工业的建设,要坚持走以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为主的路子,中心是上品种,抓矿山。主要是继续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二期工程,并使一期工程进一步配起套来;继续建设武钢、攀钢、唐钢等轧机工程和一批技术改造工程,扩大国内急需钢材品种的生产能力。安排攀钢、唐钢的高炉建设和鞍山、邯邢、冀东的矿山建设,为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准备原料基地。同时,加快山西铝厂、江西铜基地以及甘肃白银有色金属等工程的建设;继续建设南京扬子、山东齐鲁两套乙烯工程。
交通和通信方面,要通盘安排各种运输方式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铁路建设,主要是进一步扩大晋煤外运能力和出关煤运输能力,继续建设大秦线、南同蒲复线、北同蒲复线及电气化、大同至包头复线等工程。安排好华东、中南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建设,续建一些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全国铁路新线铺轨538公里,复线铺轨532公里,电气化完成677公里。港口建设,重点安排好沿海缺煤省、市卸煤码头工程,加快沿海开放城市外贸物资码头的建设。内河航运、公路、民航以及邮电等方面,也要抓好一批重点改造工程和竣工投产工程的建设。
198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950亿元,基本维持1986年的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4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600亿元。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能源、交通运输和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的投资比1986年进一步增加。
(四)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在增加出口方面,今年要坚持实行并将进一步完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出口潜力,努力增加适销对路的出口货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超额完成出口计划。所有出口企业,都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严格履行合同,及时供货。在积极扩大出口、多创外汇的同时,要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出口成本。加强外贸管理,杜绝水货。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和对外劳务合作,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并严格控制非贸易外汇支出。
继续严格控制进口,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和一般机电设备的进口,把有限的外汇用在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进口短缺原材料上,用在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上。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努力提高国产化的水平。凡是国内能够生产和供应的设备,即使质量稍差一些、价格稍高一些,也不要进口。努力做到当年外汇收支平衡。
1987年要继续搞好经济特区的建设,搞好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开发,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出口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五)抓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大力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七五”计划确定的科技攻关项目,要继续抓好招标、签订合同等落实工作。对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要组织人力抓紧攻关,并搞好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提高研究成果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大力推广应用各类先进的适用技术,实施“星火计划”,促进社会生产的技术进步。积极开展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普通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逐步充实和完善现有学校的办学条件。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2万人,招收研究生45000人。各类学校都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文学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要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增长。去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节育措施。
(六)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使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987年,要继续妥善安排城镇劳动就业。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上年增加140亿元,主要用于新增职工、正常转正定级等所必需增加的工资。继续有计划地建设职工住宅,争取全年建成9000万平方米住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将进一步增加。要继续做好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工作。
适应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努力增加城乡市场的商品供应。城市郊区要大力增加蔬菜、肉禽蛋、水产品和其他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改善流通渠道,积极组织农村需要的工业品下乡。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控制粮食销售量的增长。198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市场物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市场的管理,把零售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幅度严格控制在低于1986年的上升幅度之内。对由国家管理的商品价格,要严格管好;对已经放开的商品价格,要运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强检查、监督和控制。
三、增产节约,深化改革,全面完成1987年计划
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保证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关键是抓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压缩空气,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一是以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重要意义,赵紫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充分的阐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认识,提高自觉性。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所有机关和团体,都要把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切实抓出明显成效来。从全国来说,今年计划要求:工业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4%,降低物资消耗2%,节减企业和车间管理费10%,减少亏损额30%;商业企业降低流通费用2%,减少亏损额20%。所有工交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要减少资金占用,使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缩短2%—3%。基本建设,通过降低过高的建设标准、节减物质消耗和管理费用以及控制不合理的开支,节省投资5%。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指标,并且层层落实到基层。
为了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转变,是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重要前提。这几年,不少地区、部门、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单位对这个转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许多领域经济效益低下。198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3000亿元,而新增加的国民收入只有800亿元,投入多,产出少。这反映了我们的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不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整个经济面貌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我们一定要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用更大的注意力抓产品质量的提高、物质消耗的降低,抓各种资金的节约,抓各项事业的增收节支。所有企业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健全经济核算,把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步;必须牢固树立科技进步的观点,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做扎实的工作。
今后,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企业工作的好坏,不能只看他们的产值增长多少,而应当把他们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成效的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首要标准。
第二,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目前,投资结构不合理,一般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过多,而社会急需的重点建设投资相对不足,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运力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许多企业由于缺电,生产处于“停三开四”状态,保持均衡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不少新建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市政建设工程,由于电力供应没有保障,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或者开工不足。如果不切实调整投资结构,让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今年,要坚决执行国务院确定的“三保三压”的方针,即保计划内建设,压计划外建设;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国家重点建设,压非国家重点建设。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通过银行代理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债券100亿元,从地方、部门和企业集中相应数额的预算外资金,用于计划内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建设。这样做,既可以增加重点建设的投资,又可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减轻对能源、原材料供应和交通运输的压力。
调整投资结构,还要同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清理在建工程结合起来进行。今年,大中型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急需项目之外,一律不上新项目。其它新建项目,也要严格控制。对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要根据电力供应和其他建设条件配合的可能,逐个进行审核。对于那些电力供应以及其他建设条件不落实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建或缓建。在这方面,要有严格的责任制。违反这个要求继续施工,建成后不能正常生产的,建设单位要承担全部责任。
当前许多建设项目,设计落后或者片面追求高标准,施工管理混乱,再加上各方面乱摊派,浪费现象相当严重。要通过积极推行招标承包责任制,进行设计改革,加强施工管理,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投资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第三,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坚决压缩不合理的非生产性开支。这几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就人均生产水平来说,仍然是低的。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处于创业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对于建设和生活必须统筹兼顾。生活要改善,但改善的步子不能过大。如果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的增长,将会使生产建设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而导致后劲不足,生活的改善也会由于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不能持久。对于这个问题,应当有统一的认识和正确的决策。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要坚持使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使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农业生产的增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不能过多地依靠价格的调整。各项公共消费,都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国力出发,确定合理的标准和支出规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风气。
第四,切实加强外汇、外债的管理,有效安排外汇、外债的使用。地方、部门和企业在使用外汇上,都要精打细算,使有限的外汇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今年起,要在基本兑现当年外汇留成的同时,相应改革现行的进口体制,使外汇使用方面的权、责、利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外借款和对外发行债券的统一管理。借用的国外资金,只能用于发展生产,而且主要用于有效益的出口创汇企业、进口替代企业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对外借款,要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坚持谁借谁还的原则。
第五,严格财经纪律和劳动纪律,加强经济监督。要实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各项任务,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强有力的监督是不可能的。财经纪律松弛,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几年,建设规模过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不少商品乱涨价,各种行政性支出增加过多,铺张浪费成风,都是同不按章办事、有法不依的现象分不开的。在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要把整顿财经纪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应当明确,凡是不执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不完成订货任务和不履行供货合同的,凡是乱上项目、随意扩大建设规模的,凡是乱提工资级别、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变相涨价和乱收费用的,都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严加制止。
 要强化各级经济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同时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追究责任,并给予应有的行政和经济制裁。企业的劳动纪律也要进行必要的整顿。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国家财经制度。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全局观念的教育,提倡识大体、顾大局。严格财经纪律和劳动纪律,严明奖惩制度,是保证建设与改革顺利进行所必需,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切实抓出成效来,一定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各位代表!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是全面实现1987年计划的根本保证。国务院确定,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着重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继续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适当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市场,逐步改革和完善企业劳动工资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并积极为下一步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做好必要的准备。根据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和今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计划体制的改革,重点是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和统配物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同时,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实施办法。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指导性计划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计划管理形式。如何有效地实施指导性计划,越来越成为建立新的宏观管理制度,把计划与市场、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如何使指导性计划指标对企业真正具有指导作用;如何通过加强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和完善订货合同制度,使指导性计划任务得以落实;如何更好地运用经济调节手段促使指导性计划的实现。对于这些问题,国家计委将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性计划实施办法。我们也希望,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共同把计划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尽管在前进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思想领域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认真推进改革,努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1987年计划一定能够全面完成,整个国民经济一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新华社)
(附图片)
图为宋平同志在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