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金湖农民增加投入增产粮食
全县连续四年户均产粮五吨,人均售粮超半吨
本报讯 新华社通讯员杨登平、新华社记者周振丰报道:江苏省金湖县坚持用政策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向土地增加投工、投本、投肥,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据统计,1983年至1986年,全县的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5.2%,连续四年平均户产5吨粮,人产1吨粮,人均售粮超半吨。1986年的粮食总产达到了8.1亿斤,比上年增长5%,创历史最高水平。
金湖县素有“淮上粮仓”之称。实行联产承包后,这个县1983年首次实现“户产5吨粮,人产1吨粮”,成为江苏粮食生产的“状元”。可是由于担心政策变,不少农民一度舍不得向土地投工、投本、投肥。县委、县政府认为,全县农民收入的55%直接来自粮食,无论从本县经济发展还是从国家需要出发,都必须迅速用政策稳定民心,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增强农业后劲,把粮食生产搞好。
金湖县用政策安定人心,引导农民增加投入,是从三方面入手的。1984年,首先将土地承包期从原来的3年延长至15年,增强了农民对政策的信任感。随后,又对零星分散的承包地块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承包地块平均每块近2亩,相对集中,为农民集中投入和管理创造了条件。在这同时,还先后订出吸引农民增加投入的具体优惠措施。县里规定,对参加大型水利施工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生活和施工补助。减轻水利建设任务重的乡、村的其他负担,鼓励他们集中力量改善水利条件。从资金上对添置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以扶持。对用拖拉机积造有机肥的,免收养路费,并供应平价柴油。对超规定标准增施有机肥的,适当奖励,等等。
1983年到1986年,这个县每年冬春都投入7万左右的劳力兴修水利,新增旱涝保收粮田8万亩,高产稳产粮田面积扩大到粮田总面积的80%以上。农民出资1200万元,增添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其中,新购大、中、小型拖拉机700多台,条播机、开沟机、旋耕机1000多台。每年每亩有机肥使用量增加0.5立方米(约15担),化肥使用量增加5公斤,使地力得到恢复和改善。据典型调查,1986年与1983年相比,全县平均每亩耕地的物质投入增加了10元左右。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短评

政策稳 投入增
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离不开投入的增加。钱从哪儿来?国家、地方和集体要拿,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广大农民。金湖县的事实说明,农民是具有相当的增加投入的能力的,特别是劳动积累的潜力很大。只要政策稳定,农民也是非常愿意投工投本,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
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就要为农民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农民一度不愿增加投入,主要原因是:在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担心政策变,不能长期经营,怕投资后“白充公”。
农民的担心并非没有来历。历史上,我们犯过无偿“归大堆”的错误;近几年,一些地方也发生过随意收回承包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为此,我们必须下功夫开展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积极为土地承包关系的法规化、制度化创造条件。可以明确告诉农民,只要承包户经营得好,不要求转包,合同期满后,还可继续承包。形成规模经营的,根据承包者要求,可签订更长期的承包合同。在承包期限内,土地经营权属于农民。这些政策裕国富民,是长期不会变的。
为了提高农民增加投入的热情,还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按照国家粮食购销“死一块活一块”的政策,只要农民完成了合同定购任务,就毫不含糊地放手让农民按照市场价格自主销售自己生产的粮食,使农民得以享受增加投入的好处。任何部门不得另立章程,在国家规定的合同定购任务之外再搞“第二合同定购”,也不得硬性规定价格,强行收购。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优惠的信贷政策吸引农民加强投入。除及时发放生产贷款外,对农民添置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可以发放低息贷款,或由集体贴息。
总之,农民心里踏实,又能看到实际好处,就舍得向土地投工、投本、投肥了。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帮助农民发展出口创汇的农副产品
浙江省供销社系统立新功
新华社杭州3月30日电 (记者林楠)浙江省供销社系统通过改革,在支持发展出口创汇农产品中日益发挥作用。这个省的茶叶、山羊板皮、蘑菇、猴头、兔毛、清汁笋、芦笋、榨菜……等农副产品,先后通过供销社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浙江省供销社在改革中,大力为农民的商品生产提供多种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国际市场需要的农副产品。去年浙江省供销系统出口农副产品创汇已达一亿多美元。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多方面提供服务推动养虾生产发展
漳浦水产开发中心贡献大
新华社福州3月29日电 (通讯员李学林、记者任泽励)福建省漳浦县水产开发中心从多方面为生产者提供服务,推动养虾生产发展。1986年,漳浦县已跨入养虾千吨县行列。
他们为养虾生产提供了几个方面的服务:科技信息——为养虾户提供苗种,培训人才,进行技术承包,承担技术咨询服务。资金信息——帮助生产者外引内联,多渠道集资。饲料加工——生产配合饲料,供应养虾户。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计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召开座谈会
全面规划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工作
本报讯 记者罗茂城、陈健报道:除津、沪外的全国各省区的计划工作者3月底汇聚成都,开始着手部署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综合各地的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系统地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这在我国计划经济史上还是首次。
这次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工作座谈会”,意味着贫困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在全国有关省区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计委的布置,这次大规模的扶贫规划工作,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提出宏观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包括全国18个集中贫困区摆放的区域性的、较大的骨干项目,而后者则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区域性分阶段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整个规划从现在起安排到2000年。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到1986年底,我国农村尚有近一亿人口的年均纯收入水平低于200元。其中有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七五”期间扶贫工作的目标是首先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中长期的目标是使全国近一亿的低收入人口立足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从中央有关部委到各省区正按这个步骤推进扶贫工作。专家们指出,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在进入一个有整体意识、有主动性、有效果、有生气的新阶段。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的许多工作要落实到项目开发上,国家计委的负责人要求各地在项目安排上,主要选择好一批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易于掌握、辐射力强、覆盖面较大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要注意搞好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的系列开发;而国家长远规划,则有意识地侧重于贫困地区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有带动区域起飞的骨干项目。全部规划预计到1988年完成。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高楼林立 身居陋室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艰苦奋斗不图安逸
本报讯 记者石德连报道: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建设,竣工面积已达13万多平方米,26家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投产,一个高楼林立的新型开发区崛起在渤海之滨。而它的中枢机关——开发区管委会不讲排场,不图安逸,依然在两排不显眼的小平房里办公。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倡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精神,对我们开发区的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业务关系,开发区一些同志在同外方接触中滋长了讲排场、闹阔气、攀比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思想。因此,开发区管委会经常对干部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并把艰苦奋斗作为考察干部的主要内容之一,定期组织群众评议。
随着开发区建设逐步铺开,有的人曾主张建设豪华的办公楼,并已集资1000多万元。1986年初,管委会讨论这个问题时尖锐地指出,开发区刚刚起步,资金有限,应该把钱用在开发项目上,他们砍掉了办公楼。购小汽车,开发区有比较方便和优惠的条件,但他们严加控制,至今还空着1/3的买车指标。接待外国总统、总理、首相、大使和客商,都以礼相待,热情周到,不追求不必要的排场。对行政办公费用加强科学管理,合理支出。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在开支上要求低限度,工作上却坚持高效率、高水平,千方百计为合资企业服务。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泉州侨资企业崛起五千余家
著名侨乡泉州近年崛起五千四百多家侨资企业,二十余万侨眷投入了生产行列。泉州市素有“十户人家八户侨”之称。近年来,广大侨眷侨属利用侨资多、楼房多、商品信息等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创办了一大批企业。现在,这些侨资企业已拥有十四大类的数千个产品品种,年总值达五亿多元,出口创汇达二千多万美元。
(据新华社)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四川蔬菜供应做到淡季不淡
眼下正值蔬菜淡季。记者在四川一些大中城市的菜市上看到,鲜豌豆、青笋、蒜苔、韭菜、豆芽、青椒摆满菜架,淡季不淡。四川去年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吃菜四百七十九克。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亚太区域林委会13届会议在京开幕
本报讯 记者吴长生报道: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亚洲太平洋区域林业委员会第13届会议,30日在北京开幕。我国林业部长杨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当前世界林业面临的战略任务》的演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罗达斯就亚太区域的林业问题发表了讲话。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近20个国家的代表团和各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努力缓和首都缺水危机
北京提出节水新措施
本报讯 为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这一大难题,今年,北京市政府又提出节水新措施,努力使首都向着节水型城市发展。
今年,是北京城乡用水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的一年。去年,全市降水量仅550毫米,比往年平均降水量少90毫米。官厅水库来水减少,密云水库蓄水仅占总蓄水能力的25.5%。由于连年干旱,超量开采,地下水位下降也日趋严重。
为缓解缺水危机,北京市政府正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市人民进一步树立节约用水的好风尚。同时,决定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从今年起,对全市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面实行计划供水。超计划用水的除按累进加价额度收费外,还要采取关小闸门控制供水措施,并将上月超计划指标在当月扣回。对个别屡超计划又不采取节水措施的单位,除罚款、停止供水外,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北京市还大力抓节水设施的建设和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要求各单位大力抓紧小型冷冻机的改造,消灭直排水;严格控制公共用水,重点抓好汽车洗车台循环用水和推广应用节水喷头;建筑、市政施工用水,必须装表计量,严格考核;园林、绿化、环卫部门,重点解决用水漫流和漏水问题。从今年起,三年内把全市卫生洁具全部换成节水型器具。居民楼及单位用水龙头,要全部换装节水皮钱。今后,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包括住宅)必须使用节水龙头。 (辛 言)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

大同节水工作制度化
三年少耗水四千三百多万吨
本报讯 山西省大同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节约用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84年以来,全市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平均每年以14.16%的幅度下降。近三年,全市共节水4356万吨,相当去年五个半月的总耗水量。
1984年以来,大同市政府把节水工作列入全市计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实施。市政府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各大企业也分别成立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节水管理网,使节水工作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市政府针对全市供、管、节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继制定了《节约用水的规定及奖惩办法》、《楼房生活用水收费规定》等条例,使节约用水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生产、生活用水计划管理,是这个市节水的主要措施。他们通过对占全市80%耗水量的154个用水单位进行水平衡测试和验收,给近6万户有自来水龙头的居民安装水表,实行计量收费,使全市计划供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93%。 (王 鸿)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两会特写

赤子拳拳谈核电
——政协委员王洲的一点感想
本报记者 王溪元
在法国生活了30多年的巴黎大学数学博士、1982年回国的清华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王洲,听过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宋平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后,满怀爱国激情地谈了他对能源建设的想法。
他说,我国在继续加强煤炭、石油工业开发的同时,应大力加快电力工业的建设,并要逐步扩大核能发电在整个电力工业中的比例;在核电中,又应尽快搞起快中子堆发电的研究与应用。
他说,尽管我国煤炭和石油的储藏量比较丰富,但它毕竟是常规有限资源,何况煤和石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现在所说新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得到大功率电力,成本太贵。而大力发展核电,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道路,这已为世界多国的实践所证实。我国也在发展核电,但现有的压水堆式核电站属于热中子堆发电(第一代核电站),而不是快中子堆发电。热中子堆发电在技术上已很成熟,安全有保证,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它主要是“烧”铀235,而铀235在天然铀资源中只占0.7%,其余的99%左右是不能“燃烧”的铀238。快中子堆发电可以“烧”铀238,因为它能首先将铀238变成钚(或称钚239)。钚能进一步“燃烧”,这就把天然铀中的能源都用起来了。
他说,宋平在报告中所指出的在地区上,要重点加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等严重缺电省、市的电力建设,这是很合理的。王洲把快中子堆发电称为第二代核电。他说,现在有些科学家还提出了第三代核电——聚变堆发电,不过这在科学和工程上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离实际应用尚远,但是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进行跟踪性的研究。
王洲还特别谈到核电设备的安全问题。他说,世界上发生过的几次较大的核电厂事故,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是人为事故,并不完全是核电设备本身的问题。事实上,现在世界上共有300多座核电站,绝大部分都已安全运行十多年,只要管理制度严密,尽可不必为人们发展核电而担心安全问题。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两会特写

“抱上个特大的金娃娃”
——访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副省长安振东
戴天
“六五”期间,黑龙江省的黄金生产,以平均每年27%的速度递增,两次刷新建国后该省黄金生产的最高纪录。然而,黑龙江省没有满足,今年3月,一个新的黄金生产投入产出总承包法开始在全省实施了。
闻讯,我急匆匆找到黑龙江省代表的驻地,访问了该省主抓黄金生产的副省长安振东。“黑龙江省黄金生产形势这么好,为什么还要采取新的承包措施?”见到身材高大、面色红润的安振东同志,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问题。
“为了更大的发展,”安振东敏捷地答道,“谁都知道,黑龙江省三千里金镶边,是举世闻名的黄金产地。近几年虽然递增的速度特高,但产量与储量一比,就不足挂齿了。在生产方式上,目前手工业占很大比重,如果全部采用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那时,产量就将成倍地增长。”
我一边记录,一边打量着安振东那略显激动的神情。不一会,他用右手扳着左手手指向我强调:在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加速黄金生产,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加地方外汇留成;促进工农业发展和群众增加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么说,投入产出总承包,对黄金生产大发展有很多优越性罗?”我插了一句。“不错。投入产出总承包改变了过去上面不告诉投入资金数,下面不知能花多少钱,盲目生产、工作扯皮的现象。”具体谈到投入产出总承包的好处,安振东提高了嗓音,他指出:投入产出总承包是国家投入多少资金,就必须生产多少黄金。这样,上面有数,下面有底;可以预先掌握生产效益;有利于各生产单位按计划使用资金,提前在冬季作好一切生产准备;还能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开采黄金的积极性。目前,全省除国家投入的资金外,已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银行系统还给贷款2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全省已准备了12套流槽、24台大马力拖拉机,还调配了一批柴油,赶在大地解冻前落实到各采金点。
在结束采访时,安振东副省长满怀信心地说:“最近,投入产出总承包法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批准,省里已和各基层单位签订了合同。等着好消息吧!今年年底,黑龙江省将会抱上个特大的金娃娃!”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两会特写

“双增双节”要落到实处
——上海代表审议会侧记
本报记者 曹瑞天
来自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人大代表,连日来在小组审议赵紫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尤其是来自基层工作单位的代表们,对这一重要议题显得更为关注。他们有工人、教师、医生、工程师、干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给记者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他们真有股当家人的劲头。
代表们在审议中,深感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一定要条条落在实处,不可等闲视之。审议一开始,上钢一厂车间主任周念邦代表郑重地说,把“双增双节”提到议事日程,正是工人的心愿。对工人、农民创造的财富,作为当家人怎能不精打细算?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裔式娟代表冷静地分析着,现在不少基层单位能否象50年代那样扎实认真地开展“双增双节”,看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制定出切实的规划和措施。上海市体委副主任祝嘉铭和格致中学特级教师高润华则尖锐地指出,压缩投资规模年年提,但还是年年膨胀,盲目兴建高标准楼堂馆所在大、中、小城市都有,而真正急需项目却一再拖延,问题在于尽快采取果断有力的解决办法。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表示,报告是提出了一些办法,我更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楚的、比较彻底的解决途径。
代表们的急切心情很快转向纵深讨论。上海电机厂工程师朱恒算了一笔细帐:“双增双节”的潜力很大。比如,上海电机厂固定资产一亿多元,而每年上交税利5000万元,但有的同类厂固定资产1.5亿元,而每年上交税利仅有1000万元。我看在同一行业中,应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多少,确定上交税利,打破“大锅饭”,调动企业积极性。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吴肇光代表也说,报告提出要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这非常重要,但还需措施有力。不解决投资方面的“大锅饭”、“鞭打快牛”问题,很难做到投资少效益好。
这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郑霖孙代表三句话不离本行地插上来,他认为价格调整与财政体制改革如何配套,还很值得周密考虑。(附图片)
图为上海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贾 宁摄


第3版(要闻·经济)
专栏:两会特写

“请到西藏来采风”
——才旦卓玛的话
新华社记者 胡孝汉
“内地的文艺工作者,请到西藏来采风。”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才旦卓玛发出这样的邀请。她用流利的汉语,表达藏族同胞的盛情。
“西藏,有糌粑、酥油,有皑皑雪峰、茫茫草原,有勤劳的人民、独特的习俗,文艺工作者来这里采风,会开阔眼界,激发灵感。”这位著名的藏族歌手,说话也象唱歌一样。出于深挚的爱,她对故乡的山水风情赞不绝口,希望能激起内地文艺工作者对西藏的向往。
她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西藏面貌和风情,是我们藏族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我们对热爱西藏的内地文艺工作者的期望。”
她称道许多内地文艺工作者来西藏采风,用笔墨和热情赞美了新西藏,赞美了藏族人民的新风貌,并欢迎他们再来采风。
然而她也恳切地希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作品,不要写,也不应该发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对赵紫阳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作家、艺术家要“积极深入生活,深刻反映时代”、“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的话深有感触,称之为“言语不多道理深”,并表示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熟悉才旦卓玛的人知道,近30年来,她用歌声赞美西藏。近年来,她又到处传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
出生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歌手,钟情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她说:“是西藏的糌粑和酥油养育了我,我要终生为她歌唱。”人们听她的歌,仿佛神游高原,领略了那雪山的壮美、水草的丰盛和青稞的醇香……
她介绍说:近几年,西藏的文学艺术有了发展,一些文艺作品和节目为群众喜闻乐见,并且获得全国比赛奖或自治区优秀创作奖。藏剧团到日本、美国演出藏剧、面具舞,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她欣喜地告诉记者,西藏在改革,在开放。拉萨市的青年,不仅爱听、爱唱藏戏、西藏民歌,而且爱听爱唱内地流行的歌曲,比如《望星空》、《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
她今年50岁,从事较多的社会工作,现在已很少登台演唱。今后如何?她想了想说要做三件事:总结自己多年演唱的经验;培养新歌手;进一步发掘和发展西藏民歌艺术宝藏。
“内地文艺工作者,请到西藏来采风!”她又一次请记者转达她真诚的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