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土两国因领海问题关系趋于紧张
土耳其军舰进入爱琴海
希腊三军处于戒备状态
新华社安卡拉3月27日电 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办公室秘书长埃尔金克准将27日在安卡拉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一艘土耳其石油勘探船在4艘军舰的护卫下驶向同希腊有争议的爱琴海水域。
埃尔金克说,土耳其武装部队已经处于戒备状态,以对付希腊可能对这些船只的袭击。
同一天,土耳其副总理兼代总理埃尔代姆在一项公报中也警告希腊不要拦截将进入爱琴海水域的土耳其舰只。他说,只要两国还没有签订划分爱琴海水域的条约,双方在爱琴海就都有权利。
安卡拉的观察家们认为,土耳其派舰只到有争议的爱琴海水域显然是针对希腊预定将于28日在北爱琴海萨索斯岛附近海面开始石油勘探而采取的行动。
新华社雅典3月27日电 土耳其的一艘石油勘探船在军舰的护卫下驶向希土两国在爱琴海有争议的水域。希腊政府27日下令希腊的陆、海、空三军进入戒备状态。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在27日上午就此问题召开的紧急内阁会议上说,如果土耳其的勘探船在有争议水域进行活动,“我们将予以阻止”。他在内阁会议后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警告说,土耳其的行动可能会使希土两国爆发战事。并说,这场战争将会“使巴尔干各国和北约的防务体系产生动荡”。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27日电 北约国家的大使今天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希腊和土耳其在爱琴海的争端引起的紧张局势。
北约秘书长卡林顿在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指出,“目前的形势不仅可能损害希、土的利益,也可能损害整个北约的利益。”他表示愿意协助两国解决争端。
希腊和土耳其都是北约的成员国。两国在领海、领空的划分问题上存在分歧。(附图片)
北约成员国希腊和土耳其近日因领海问题关系紧张。图为土耳其两艘军舰正驶向有争议的爱琴海海域。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和菲律宾报纸发表评论
称赞中葡成功解决澳门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从东京和马尼拉的报道:日本和菲律宾的报纸发表社论或评论称赞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成功地解决了澳门问题。
日本共同社26日发表的社论说,中国继解决香港归还问题之后,又用和平谈判方式迅速地解决了澳门的归还问题。
社论指出,澳门问题的解决,更加强了中国统一祖国的信心。中国当前的目标是台湾回归祖国。今后,中国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台湾当局的回归祖国的工作。
《每日新闻》27日在社论中说,具有长期殖民地历史的澳门归还中国,这是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应给予历史性的评价。
菲律宾华文报纸《世界新闻》27日在头版发表评论说,中葡两国成功地解决了澳门的归还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采取了“一国两制”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能被中国接受,也能被葡萄牙和澳门的居民接受。评论还指出,中葡两国政府是“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和坚持相互调停以及相互谅解的精神”达成协议的。
评论进一步指出,香港问题以及这次的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原则是现实的”。
菲律宾英文报纸《马尼拉旗帜报》在刊载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协议时援引外交人士的话说,协议的达成是“中国开放政策的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瑞士联邦主席与吴学谦会谈
吴学谦会晤杰弗里·豪
新华社伯尔尼3月27日电 (记者向奎观)瑞士联邦主席兼外交部长皮埃尔·奥贝尔今天上午在瓦特维尔宫同正在这里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举行了会谈。
双方就裁军问题和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以及双边关系问题交换了看法。双方的观点广泛一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此外,吴学谦还向奥贝尔通报了中国国内情况。
中国驻瑞士大使田进、瑞士国务秘书爱德华·布龙纳和瑞士驻华大使浦立德参加了会谈。
在此以前,吴学谦还在瑞士联邦经济部会见了瑞士经济部长让·帕斯卡尔·德拉姆拉。
新华社伯尔尼3月27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下午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举行了会谈。
两位外长讨论了双方关心的国际和双边问题,包括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的执行情况。会谈是在友好和诚挚气氛中进行的。
今天中午,吴学谦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宴请了杰弗里·豪。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地利总理会见张劲夫
新华社维也纳3月27日电 奥地利联邦总理弗兰茨·弗拉尼茨基今天上午在联邦总理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张劲夫,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
中午,张劲夫同联邦经济部长格拉夫举行会谈,会谈重点是经济问题。双方对近年来两国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杨成绪出席会见和会谈。
张劲夫是3月25日抵达维也纳对奥地利进行为期5天友好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应以色列方面要求
我代表在纽约会见以方代表
新华社联合国3月27日电 应以色列方面希望就中东问题与安理会各常任理事国代表会晤的要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于3月27日在纽约会见了以方代表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塔米尔。中国代表阐述了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的一贯原则立场,重申中国支持召开在联合国主持下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并表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应有权与各方一起参加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会见西德特别任务部长
双方在军控等重要问题上取得一致观点
新华社柏林3月27日电 联邦德国特别任务部长、联邦总理办公厅主任朔伊伯勒受联邦总理科尔委托,对民主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
昂纳克在会见朔伊伯勒时表示,欧洲为了自身安全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两个德国也必须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表示欢迎联邦总理科尔准备同民主德国就裁军问题进行会谈的愿望。
新华社柏林3月27日电 联邦德国特别任务部长、联邦总理办公厅主任朔伊伯勒今天在这里同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会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就控制军备和裁军的所有现实问题交换了意见,“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了一致观点。”
朔伊伯勒说,两国一致认为美苏就撤除欧洲中程核武器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是“值得欢迎的也是可能的”。双方愿意在各自的盟国范围内为达成这一协议作出自己的贡献。两国还就减少近程导弹、禁止化学武器和裁减常规武器的谈判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
朔伊伯勒还介绍了他同昂纳克就两国双边关系谈判的情况,他说,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尽管出现过困难时期,但仍取得了积极发展”,这一发展对稳定和发展东西方关系作出了贡献。双方表示,愿意将继续进行各个级别的对话。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基斯坦边民被炸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 李家声
应巴基斯坦新闻局邀请,三月二十六日记者随同部分驻伊斯兰堡记者赴巴基斯坦边境农村,目睹了那里最近遭受阿富汗飞机狂轰滥炸的惨状。
三月二十三日,正当巴全国上下热烈庆祝独立四十周年之际,阿富汗数架飞机先后两次猛烈轰炸位于巴—阿边界的台里满戈尔村庄,给该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据巴基斯坦官方介绍,该村先后有一百四十人被炸死,四百人左右被炸伤,有的伤情十分严重。这是今年以来巴村民遭受轰炸最厉害的一次。
今年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在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间接会谈开始的第二天,阿富汗飞机也大肆轰炸了该地区。当时有七十多人被炸死,四百多人被炸伤。
从伊斯兰堡乘直升飞机先到巴边境城市帕纳其那,然后再乘吉普车西行四十五分钟便来到了台里满戈尔村。一路上看到一些防空工事和荷枪实弹的民兵。一辆急救车飞驰而过。
当地负责人夏克尔·杜拉尼说:“阿富汗飞机随时都可以越过边界,对我们进行轰炸,我们必须随时作好自卫的准备。”
进入台里满戈尔村犹如到了遭受大地震的唐山市:满眼一片瓦砾堆,看不到一处尚存的房屋或商店。有几个面带土色的人正在那里进行挖掘工作。
在被炸的村庄里,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许多炮弹壳和大弹坑。一些被炸死的马、牛等原封不动地躺在那里,人们暂时还来不及过问它们。每天都有尸体被挖出,一些幸存者大部分已向安全地带转移。
参观中忽然有人喊了起来:“炸弹!炸弹!”一枚很大的未爆炸的炮弹躺在一匹死马旁边。昔日繁忙的巴台里满戈尔市场今天一片荒凉。就在我们参观的当天,附近村庄又有五人被炸死,八人受伤。
台里满戈尔村三面被高山环绕。高山中间就是巴—阿边界线。隆隆的炮声和机枪声不时传来。
正当我们要离开时,四架阿富汗飞机又越过边界向台里满戈尔村飞来。也许是怕被击中的缘故,它们飞得很高,并连续不断地释放彩色烟幕弹。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苏联和喀布尔政权今年以来多次表示要采取和平姿态,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疯狂轰炸一贯主张政治解决的巴基斯坦领土呢?


第6版(国际)
专栏:

炳总理说泰老会谈是有益的
泰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次会谈未获成果感到失望
本报曼谷3月27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今天上午在泰国总理府会见了以老挝副外长苏班为首的老挝代表团,炳总理在会见时对老方代表团说,泰老双方举行的会谈是有益的。只要泰老双方对改善两国关系抱有诚意,任何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他说“双方应该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苏班团长在会见时说,在这次会谈中我们坦率地谈及了存在的问题,使双方进一步了解了各自的想法,老挝对泰国有着友好的感情,我们将邀请泰国代表团再去万象继续就改善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会谈。
炳总理说,会谈应一级一级地进行,如果确实需要更高一级的官员会谈的话,可以考虑。他说,会谈是件好事,希望今后能增加来往和进一步就改善两国关系进行会谈。
新华社曼谷3月27日电 泰国外交部发言人沙洛·差瓦那威叻今天对泰国、老挝两国代表团在这里举行的会谈没有取得具体成果表示失望。
沙洛在泰国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诚意。泰国政府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但没有得到老方应有的响应。
他说,这次会谈前,泰国方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泰国把对老挝的禁运战略物资从273种减为61种;从去年底万象会谈以来没有进行攻击性宣传,积极为两国开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他说,在经济和贸易方面,这次会谈本来可以取得一些具体成果,因为这对于双方来说并不困难。
沙洛还表示,尽管如此,泰国政府仍希望恢复和发展同老挝的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方面。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元升值又创新纪录
新华社伦敦3月27日电 美元27日对日元的比价降至战后最低水平,曾跌至1美元兑147.35日元。
尽管法国、西德和瑞士的中央银行进行了干预,美元依然大幅度下降。27日在伦敦市场的收盘价从26日的1美元比149.20日元降至147.65日元,对西德马克的比价从1.8295西德马克降至1.8240西德马克,对瑞士法郎的比价从1.5265瑞士法郎降至1.5195瑞士法郎,对法国法郎的比价从6.08法国法郎降至6.0620法国法郎。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同意只消除苏美在欧中程导弹
里根指责苏从原来中导立场上倒退
新华社莫斯科3月27日电 苏联外交部限制军备和裁军局局长卡尔波夫26日在莫斯科说,苏联同意在英法不就自己的核武器承担任何义务的情况下消除在欧洲的苏美中程导弹,但苏联希望对消除美部署在欧洲的“潘兴—Ⅱ”导弹和巡航导弹过程进行可靠监督。
卡尔波夫还说,如果美国把“潘兴—Ⅱ”导弹改装成“潘兴—Ⅵ”导弹,苏联将把部署在欧洲的243枚SS—20导弹改装成洲际弹道导弹。这样做丝毫不会增加苏联对欧洲的威胁,但却加强了苏对美领土进行还击的能力。
新华社华盛顿3月27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在27日即美苏日内瓦首轮中程导弹特别谈判结束后的第二天发表声明说,他将不接受没有包括“均衡地限制”短程导弹内容的条约。
里根总统指责苏联在中导问题上从原来的立场“后退了”。
他说,在去年10月的冰岛会谈中,他和戈尔巴乔夫都认为中导协定必须包括限制短程核武器的内容,以“确保有效地实施中程导弹协定”。
26日结束的美苏首轮中程导弹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些非洲国家难民重返家园
本报讯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近年来,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乍得等一些非洲国家的难民开始重返家园。据估计,已回到家乡的难民达数十万,还有不少正启程回国。
造成非洲难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和部族冲突,以及1983—1985年非洲大陆出现的连年干旱。近两年来,这些因素有所缓解,难民也就开始重返祖国。
乌干达自去年穆萨维尼总统执政以来,实行民族和睦的团结政策,使大部分地区内战停下来。长期流落在邻国的难民纷纷回到离别10年之久的家乡。据统计,1985—1986年就有30万人回到乌干达。目前在苏丹和扎伊尔的17.5万难民正动身回家。
由于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之间的边界问题达成某些谅解,且旱灾也已缓解,因此,约有20万埃塞俄比亚难民回到了家乡,预计尚有5万人将从苏丹回国。
在乍得,由于冲突双方达成了某些谅解,国内特别是南部地区局势开始趋于平静,这就为难民的回归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去年有12万难民从中非共和国、苏丹和喀麦隆返回家乡,预计今年尚有5万人准备返回乍得。
目前,联合国难民署正同这些国家的政府一起,部署安置这些重返家园的难民,使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鲍)(附图片)
朱根华 绘


第6版(国际)
专栏:

让和平取代战争
——联合国世界裁军运动区域讨论会侧记
本报记者 仓立德 刘兆祥
春光融融的北京,迎来了联合国世界裁军运动区域讨论会的各国代表。在历时5天的全体会和小组会上,来自亚太和其他地区18个国家的数十名高级官员、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聚会一堂,就世界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认真而充分地展开了讨论。会上的热烈气氛表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神圣职责。
常规裁军不容忽视
当前,对人类生存和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特别是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这种军备竞赛尚无停止,而且还从陆地、海洋向太空发展。因此,要求美苏承担核裁军的特殊责任,率先停止生产、试验和部署新的核武器,并大规模削减其核武库,成为会上绝大多数代表的共同呼声。
在强调核裁军的重要性时,人们没有忽视常规裁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代表们发言中列举事实指出,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已发生约150起地区或局部战争,死亡人数达2000万,超过了二次大战中死亡的士兵总数。而在这些战争中使用的都是常规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常规武器的杀伤和破坏力愈来愈大。同时,常规战争爆发后,在一定条件下有升级为核战争的危险性。
正是超级大国的武器竞赛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会代表强烈呼吁各国人民起来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行动,而不能把这个与人类命运相关的问题,仅仅由两个超级大国来包办代替,超级大国负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来削减它们的武器库,而没有假借裁军谈判名义而大力扩展武器的权利。
在讨论会上,中国对核裁军和常规裁军所做的巨大努力受到普遍赞扬和欢迎。与会人士特别指出,中国采取裁军100万、把大批军工生产转为民用、训练军民两用人材、军队积极参加经济建设等措施,为推动国际裁军进程树立了现实的榜样。
国际安全不可分割
亚太地区动乱不安的根源何在?如何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这是亚太地区各国与会人士讨论的另一个焦点。
亚太地区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亚太安全与国际安全是不可分的。严酷的事实是,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存在着军事冲突和武装对峙的紧张局势。许多代表明确指出,阿富汗、柬埔寨、朝鲜半岛、中东、印度洋等地之所以出现“热点”,很大程度上在于超级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军备竞赛和军事争夺。
在探讨如何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时,许多与会人士表示,关键在于超级大国从这一地区撤除全部军队和军事基地,并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共同努力,制止超级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争夺。马来西亚代表说得好,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只能由这一地区的有关国家协商解决,任何外部军事干涉只能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不久前摔伤腿部、拄着双拐前来与会的澳大利亚裁军大使巴特勒愤怒地质问:超级大国把军事力量扩展到远离自己国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究竟为了什么?它们有什么权利这样做?
亚太地区国家对超级大国部署在这土地上的核武器的威胁感到强烈关注。亚太地区的安全和欧洲的安全同等重要。日本代表在小组会上说,目前美苏正在举行从欧洲撤除中程导弹的会谈,它们也应在亚太地区采取同样的“零点选择”方案。他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普遍支持。
要发展必须裁军
战争与军备竞赛妨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发展则必须裁军,这是与会人士反复强调的客观事实。
联合国裁军事务部的统计数字是发人深省的:1986年,全世界用于军备的费用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总和;世界上平均每10万人中只有85名医生,而士兵却有556人之多;平均每个士兵要花费2万美元,而为一个孩子提供上学机会只需280美元……一些代表指出,战争和军备竞赛吞没了大量财富和资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不仅使一些发达国家不胜负担,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入不敷出,加剧了经济状况的恶化。
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贫穷落后状况,大约有1/4的人口仍在极端贫困中挣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还在扩大。二次大战以来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在第三世界的战乱和冲突,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引起全球性经济和社会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呼吁,让合作取代对抗,让经济发展取代军备发展,这是第三世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南斯拉夫主席结束对西德访问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米库利奇二十七日结束了对西德的两天访问,乘飞机回国。
米库利奇今天会见了西德外长根舍,双方就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根舍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强调,参与各方都应抱积极态度,以便使计划中的欧洲中程导弹“零点方案”得以实现。米库利奇昨天同科尔总理举行了会谈。
黎巴嫩难民营又发生武装冲突
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阿迈勒”运动民兵二十七日在贝鲁特南郊布拉杰奈堡和夏蒂拉难民营同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冲突,有二人被打死,七人受伤。
在二十六日的冲突中,已有六人死亡,十一人受伤。
西班牙铁路航空工人举行罢工
西班牙全国约九万名铁路和航空工人从二十七日零点起开始二十四小时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这次罢工是由西班牙主要工会组织工人总联合会与工人委员会发起的。全国铁路公司的六点三万名职工、伊比利亚航空公司和商业运输航空公司的二点六万名雇员参加了罢工。
四架泰飞机遭暴风雨袭击遇难
据外电报道,泰国官方人士说,二十七日,泰国空军的二架F—5战斗机和一架T—37战斗机坠毁,另有一架F—5战斗机失踪。这四架飞机是参加泰国皇家空军建军七十二周年进行飞行表演时遭暴风雨袭击而坠毁和失踪的。这些官员说,他们已找到了两架飞机的残骸,但驾驶员下落不明。(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日本政府27日决定了1987年度临时预算,预算总额为88290亿日元,这是战后历次临时预算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埃塞俄比亚驻日本大使贝贝·凯贝特27日偕夫人前往美国政治避难。
△印度司法部长阿绍克·库马尔·森27日辞职,他是在国大党西孟加拉邦选举中失败后提出辞呈的。
△以色列《新消息报》27日说,以色列一年向南非出售的军火价值达6亿至8亿美元。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7日说,他曾决心建立一座核电站,但因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改变了主意,现在正考虑重新建立一项核发电项目。
△苏联30多名犹太人27日在莫斯科签证处大楼附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准许他们移居国外。
△加拿大海军司令梅森27日出任北约常驻大西洋海军指挥。
△西德今年将通过各种渠道向被以色列所占领的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提供4000万马克的援助。
△智利前外长、社会党领导人阿尔梅达27日说,他秘密回国是个人和党的决定,他已流亡在国外12年。
(本报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