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从“男歌女唱”说起
郁钧剑
《十五的月亮》和《血染的风采》是两首适合男声演唱的歌。决定其性别的是歌词中以男“我”为第一人称的主人公身份以及相适应的有关歌词内容。很多女歌手在演唱这两首歌时,改变了歌词中的称谓,使“你、我”颠倒。这种颠倒虽只差一字,却失之千里,不仅会削弱主人公的形象,而且会造成歌词含义的混乱,影响了歌词主题表达的准确性。
《十五的月亮》中的一节词云:“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众所周知,前半句是战士对远在家乡辛劳的爱(恋)人所发出的赞美,后半句表示要让她分享获得军功章的喜悦。这样的“你与我”的安排,逻辑是合理的,符合生活真实,语言是准确的。反之,当女歌手在演唱时将词中的“你、我”颠倒后,其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就显得不足了。因为在生活中,决不会有爱(恋)人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成功率先称:“你的成功有我的一半。”“你、我”的颠倒使原本贤淑可敬的后方妇女变得浅薄俗气了。
《血染的风采》在改变称谓后,缺陷比前者更为严重。如:“也许你的眼睛将不再睁开,我深深理解你沉默的情怀;也许你长眠将不再醒来,我会相信你化作了山脉。”这里的“你”,已不再是抒发报效祖国情怀的以战士为主人公的“我”了,而变成了被送行的对象。其实,有谁在送自己亲人上前线时会说出这样的临别赠言呢?对此,我只想引用前线战士的一句话:“如果我的爱人是用这样的话送我上前线的,我马上与她一刀两断。”也有人说,此歌改为男女对唱时可用此词,但笔者认为,此词从它的构思到主题都不具备男女对唱的条件。
在这里,我没有丝毫想贬低演唱过这两首歌的女歌手之意(她们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称谓的前题下,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演唱歌中特定的我),而是想借此提出歌词自身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歌词美学不被人重视的问题。
近几年来,歌坛上有一种倾向极令人忧虑,这就是对歌词的轻视。演员在演唱时往往只顾追求声音和表演形式的魅力,至于唱的是什么,歌词的内涵是什么,却并不十分关心。然而,歌词对演员的演唱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歌词的含义,才能掌握歌曲的氛围,或惆怅、哀怨、悲壮,或欢娱、兴奋、激昂;才能掌握演员自己的情绪、思路、感觉;才能掌握歌曲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色彩,使歌曲的意境能完整、和谐地表达出来,使演员对歌曲进行成功的再创造。否则,就会出现歌曲与演唱不协调的现象,产生错乱的效果。“男歌女唱”的问题,可以说,正是忽视歌词的倾向的典型结果。我期望歌坛上的这种倾向早日改变,让歌词自身的美重放光彩。


第8版(副刊)
专栏:

彩色的梦
张惠芳
我从离开高原的那天起,就总是做着这样的梦:我带给高原的花种盛开了,金鸡菊金黄,杜鹃花火红,还有金钱菊、石竹、百日红……似一片片彩色的云霞,盖住了高原戈壁的荒漠……
这,也是鸡公山共青团员们的梦。
皎洁的月光洒在鸡公山植物园里,杜鹃岭在花儿的浓酽中似醉还醒。兰花岭芳香缕缕,群芳圃花仙舞袂。大别山里这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号称“云中公园”,北国江南的花开得正热闹呢。
年轻的朋友们听说我要去大西北采访,送来连夜采集的花种,还托我带给青海青年朋友一封信,信中写道:“愿这些花种在高原开出最香最美的花来。”
但是那荒漠啊,能收留花仙的精灵吗?
我在黯淡的夜色中到达西宁。清晨,鸟儿把我唤醒,我又惊又喜,几朵大丽花象红嫩可爱的娃娃脸,探头窗前,正向我嘻嘻笑呢。呵,窗外就是一个大花坛,花朵都比内地的大得多。街头上也是一片一片的花。我高兴极了,立即登上青海团省委的大楼,将花籽和信交给那位年轻的女书记。我有意留了两包,打算亲自把它带进荒漠。我又想,也许只是在西宁才有花吧。
想不到在老爷山下,我又被卷进五彩缤纷的旋律之中。青海重型机械厂是全国有名的绿化先进单位,婆娑的绿柳,挺拔的白杨,如云的青松,婷婷的翠柏,蓊郁茂盛,错落有致。花圃里繁盛热烈,姹紫、嫣红、鹅黄、碧蓝……每家的阳台上也都摆满了花,似乎特别珍惜高原的阳光。海拔2400米的高寒地带,缺氧27%,而这里的绿化覆盖面积已达90%以上!历史上的乱河滩,不毛之地,只配充军流放的地方,硬是被翻了个身!
我把鸡公山的一包花籽赠给年轻的厂长,留下一片五彩缤纷的梦。厂长也把他们的花种和刚从孟达自然保护区采来的“瑰血”——一种象红柿子、红灯笼似的果实交给我,让我带给鸡公山的青年朋友,寄托了绿化祖国的共同心愿。
一包花籽,就是一片彩色的生命,当我向柴达木深处驰去时,心中不禁萦绕着缕缕忧思,它们能在沙砾中生存吗?
那一望无际的单调的黄色呀!它在陌生的人面前显出雄浑、开阔、粗犷的野性,令人顿生苍凉之感。路边偶尔跳出几丛骆驼刺,那绿色亮一下便不见了。我为怀里的花籽惋惜起来,它们毕竟是娇嫩的,还是带回西宁吧!
越往戈壁深处走,这种失望情绪越浓。我疲倦地合上眼睛,连梦也是干渴的。这时,公路尽头的地平线上,出现一片朦胧的绿色,流光走影似的,该不是海市蜃楼吧?该不是梦境吧?绿树,高楼,水塔,车水马龙,一片神奇的绿洲!格尔木。
这是在千年洪荒中建起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半城绿树半城楼”。绿洲中还有一处公园似的营区。是运输队居住的地方,青松翠柏,花坛草坪,绿得醉人。餐桌上的蔬菜应有尽有,是温室里培植的;苹果香味扑鼻,又脆又甜,是果园里摘来的。我们沿着清清流水,登上一座小亭,周围的花坛呈五星图案。这里的土都是几十公里外运来的,花种和树种,是从各自家乡带来的,人们对一朵花一棵树,就象对孩子一样亲。回家探亲,都要带来一包家乡土;复员离队,还要再栽几棵树、种几株花……我为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手捧花种,恭恭敬敬献给队长。“我们要选最好的花圃种下它。”队长说。他也挑选出最美的花,摘下种籽,珍珠似的捧给我。啊,五彩缤纷的云朵从高原上飘下来了……
春季里,我又登上鸡公山,一片片彩色的云向我涌来,花团锦簇,象可爱的娃娃脸。我的心又飞向高原。朋友,请告诉我,那一包包花籽可曾变成了一朵朵彩云?


第8版(副刊)
专栏:

走向屏幕的湖北大鼓演员
卢富洲
在武汉,著名湖北大鼓演员张明智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苏联著名汉学家司格林在武汉看他演出,竟三次从观众席上站起来鼓掌,惊呼:精湛的艺术,美的享受!并向张明智索取了录音带,表示回国后要研究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何以能焕发出如此强烈的时代色彩。去年夏天,张明智到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巡回演出,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以“曲坛创新声,乡音奉春城”的题词相赠。
湖北大鼓原本局限在茶肆、酒楼和街头演唱,最初的唱腔极为单调,只有鼓板伴奏,至解放后才正式进入舞台,开始运用弦乐伴奏。今年44岁的张明智是武汉市说唱团的主要演员,他为了发展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除了不断吸取单弦、楚剧和汉剧的曲调以丰富唱腔外,还采用电子音乐伴奏,且在表演上运用讽刺与幽默的夸张手法,大胆创新,所以很能吸引观众。
张明智的演出场场爆满,他的录音磁带发行了26万盒。去年,他深入殡葬场体验生活,主演了反映殡葬工学习、工作和爱情纠葛的曲艺电视喜剧《啦嘟梭咪唻……》。这些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后,使湖北大鼓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最近,湖北电视台拍摄一组电视系列小品《文明窗口》又选中他,由他以湖北大鼓的演唱贯穿始终。


第8版(副刊)
专栏:

“根雕热”的隐忧
罗昌爱
春节期间,去看一个“根雕艺术展”,原为一饱眼福,添些节日乐趣,不想越瞧越品越思,心里越不是滋味。
在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造型中,我先看到艺术家和业余根雕爱好者们为造就一件艺术珍品而苦心经营所洒下的汗水;继而想到了他们为搜集原料涉水爬山所付出的辛劳;再往后,我更吃惊地发现:人类宝贵的绿色王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阅报得知:参加这次根雕展的一位根雕爱好者,不久前,两房一厅加庭院里,全都堆满了各种树根,“运走了两卡车”,老伴才有栖身之地!
又从电视屏幕上见到:另一位根雕爱好者举办个人展览,屏幕上见此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在绿色海洋中杀生,那一锹一锄刨树根的声音令我心惊!
根雕,固然有一种天然之美。用森林适当采伐后不能再生的树根雕雕刻刻,化丑为美,化废为利,化自然为艺术,当然无可非议。然而事实上却不尽如此:采伐后的树根太大,难以利用。所以,爱好者们还是把眼睛盯在未成年的幼苗小树上。为了找到这些独特的树根,他们或闯进绿化区非法砍伐,或出高价收购。一件艺术品,少则用五六个树根,多则上百个。搞展出,要竞争,淘汰者自然无数了。此外,采伐过的树根,有许多是能够重新发芽成林的,根雕者之举,实实在在是“斩草除根”,给大地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痕。
看来,根雕活动如不适当控制,也必将是对自然的一害!
植树节到来之际,我真想劝阻一声:在绿色王国还未遍地的情况下,请根雕、盆景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们冷静一下,为“根雕热”和“盆景热”降降温吧!
让绿色生命焕发出内在的自然之美,这是一种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生存的追求。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洋洋大观谈掌故
李乔
掌故,与高文典册比起来,常被人视作鸡零狗碎的“下水”;掌故学,这个几十年前出现的名词,似乎也早被人遗忘;掌故书籍,历史上虽有不少,今人写的却实在不多。
其实,掌故是很有价值的。大而言之,掌故可以补正史之阙,如《东京梦华录》所记汴梁都城盛况,在《宋史》中绝对见不到;小而言之,掌故可以增加知识,启人心智。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掌故》丛书(第一册),读后深感惬意,大有满载而归之慨。
这书真是个洋洋大观的掌故天地:人物琐忆、历史疑案、地方风俗、古代物价、梨园佚话、党史珍闻、“文革”杂记……纵贯今古,而又以现代、当代为主。虽是詹詹细言,毛举细故,却又甚关宏旨。虽是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却又是严肃、可靠的史料,其中许多资料都是闻所未闻、首次披露的。
虽是记史叙事,但《古今掌故》却是文采焕然,幽默诙谐的。就象编者在序里说的:“掌故的面孔,则往往是笑容可掬的,甚至是嘻嘻哈哈的,起码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说了半天掌故,什么叫掌故?究竟哪些书算是掌故书?掌故的源流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的。掌故家瞿兑之先生在《一士书稿序》里有过论说,黄裳先生也做过《谈掌故》的文章,但作为专家学者集体讨论研究这些问题,还是在《古今掌故》丛书创刊座谈会上,吴世昌、冯其庸、黄宗江、李凌、王春瑜等许多同志都发表了很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都载于《古今掌故》书中。书中还有一篇《掌故源流简述》,是目前所见最为系统地论述掌故基本问题的专题论文。


第8版(副刊)
专栏:新书架

《当代电视剧名片赏析》
张学正、王传斌主编的《当代电视剧名片赏析》,已由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收了近年来创作的《凡人小事》、《新岸》、《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高山下的花环》、《华罗庚》、《走向远方》、《女记者的话外音》、《四世同堂》、《末代皇帝》等十五部优秀电视剧赏析。总览全书,可以了解当代、特别是新时期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代表性成就。
《赏析》是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名作赏析丛书》之一种。《赏析》既有对作品的思想艺术分析,又附有电视剧原作,是从事电视剧创作的专业人员及广大电视观众的良好读物。
(南)


第8版(副刊)
专栏:

回乡又感
少小出口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经理相见知相识,
笑说客从香港来。
昆明华兴电子合营公司用20万美元高价买回国产钮扣电池设备有感 一九八七年三月华君武打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