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贯彻稳定经济纲领的决定性一步
南共盟中央通过科技发展战略文件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24日电 记者朱维群报道:南共联盟2月23日举行十三大以后的第六次中央全会,讨论南斯拉夫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杜·奇克雷比奇在会上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科技发展战略的文件。
奇克雷比奇在报告中指出,最近10年来,南斯拉夫为增加单位社会产品,每年都必须增加1%的资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运用新技术甚至可以使社会产品增加60%。南斯拉夫出口的多数产品都亏本。在外汇市场上,南斯拉夫只能达到竞争价格的30%至70%。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工艺水平不能保证研制出新产品。
他说,经过全国许多社会政治和科学会议讨论,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即将在议会通过,这一战略是在我们最为困难的时期制定的,是贯彻稳定经济长期纲领的决定性一步。
奇克雷比奇说,只有勇于面对未来,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有利的位置。旧的工艺技术已经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相当大的份额。如果说在70年代初我们对世界技术进步的方向、经验和知识信息都了解不足尚属情有可原,那么今天再也不能重复这一失误了。
奇克雷比奇指出,在同外国的合作中不能迷失方向,不能不加思考地、无批判地接受外国的模式而不看其社会制度的实质,这样将为我们客观地接受那些真正有益的东西增加困难。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不仅同现代科技发展不矛盾,相反是同它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自治的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将为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7版(国际)
专栏: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高技术研究
  日本着手制定地球理想计划
新华社东京2月16日电 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科学技术厅和动力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着手制定关于在地下空间进行高技术研究的“地球理想计划”。
“地球理想计划”是继开发地面、海洋和宇宙之后的第四个科学技术开发计划,它是一项靠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以进行高技术研究的计划。
这项计划首先是在深500米到1000米的稳定地层中建立人造空间,并在这个空间建设能进行各种高技术研究的试验设施。在这里能很好地进行失重试验和关于微生物遗传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上最大的重离子环形回旋加速器最近在东京落成,这个加速器直径为13米,高8米。1980年开始动工兴建,总造价为137亿日元。它具有把重离子束加速到光速的一半的能力,主要用来寻找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一种新粒子和用于治疗癌的研究。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死后无人知 尸体被狗食
新华社巴黎2月23日电 法国一名老年人在死后的十几天里无人所知,尸体被家中的狗几乎全部吞食。
据法新社报道,这位老人叫安得烈·路易,今年63岁。他住在埃松省帕莱索市当地警察部门对面的一座二层楼房里。在他死后的十多天,他的邻居都没有对他的失踪进行过问。


第7版(国际)
专栏:

  外汇市场对西方六国财长会议态度谨慎
  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比价变动不大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在上周末巴黎6国财长会议后的头两天,同这次会议前的上星期五(2月20日)相比,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比价变动不大。据外电报道,在外汇市场上,人们对这次会议所达成的协议持“谨慎态度”。
在东京外汇市场上,昨天(星期一)收盘时,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是1∶153.55,略低于上星期五(20日)的1∶153.77,但是,今天的收盘汇价已上升到1∶153.79。
昨天,在西德的法兰克福外汇市场收盘时,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比价是1∶1.8279,略低于20日的收盘汇价(1∶1.8313),但后来,在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已上升到1美元兑换1.8380马克,高于20日纽约的收盘比价(1∶1.8170)。
在苏黎世,美元对瑞士法郎的收盘比价昨天是1∶1.5470(20日为1∶1.5438)。
在巴黎,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收盘比价昨天是1∶6.09(20日为1∶6.0750)。
昨天,在伦敦外汇市场上,英镑对美元的比价从20日的1英镑兑换1.5295美元上升到1英镑兑换1.5420美元(美元汇价从0.6538英镑下降到0.6485英镑)。
22日6国财长会议声明说:他们将“密切合作,把汇价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下”。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意大利追赶英国
  谷津
近时期来,英国失业人数在减少,工业产量在增加,政府的税收超过开支……称得上诸事顺遂。可是,一个阴影却在威胁着英国:今年它是否仍能保持住其西方世界第五经济大国,即仅次于美国、日本、西德和法国的地位呢?
争夺这个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在欧洲共同体内不大瞧得起的一位穷亲戚:意大利。
英国人记得很清楚,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60年时只有他们的一半,到1980年也只及英国的3/4。可是,按目前一英镑兑1980里拉(意大利货币)折算,意大利198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英国高出3%。由于意大利和英国人口基本相等,这就意味着意大利在人均收入上也将超过英国。
当然,按照两国货币汇率上的变化去进行简单折算,不见得就能真正反映两国经济的实力。因为1980年以来英国的经济年增长率平均为1.9%,而意大利只有1.2%。如果比较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再进行折算,英国也许仍居意大利之上。
可是,也不要忘记意大利有一个繁荣的地下经济,它相当于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而英国的地下经济估计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这个角度看,意大利经济实力又好象胜过英国。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尺子来衡量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拥有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的家庭比重。但是这里也是各有千秋,胜负参半。
早在70年代,英国和意大利可以说是一对糟糕的双胞胎。两国曾被严重的国内通货膨胀、高度失业率和可怕的国际收支逆差所折磨,以后又都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力抢救下脱离险境。但到80年代,意大利终于鼓足干劲,步步紧跟英国之后,在不少方面追了上来。目前,形势显然略有利于意大利。因为:
一,今年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将降到4%以下,而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则将回升到5%以上。意大利是共同体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员,它的货币里拉在信用上有一定的保证。而英国则不是,英镑浮动实际无法预料。由于意大利在国内又实行了工资自动与物价挂钩的改革,因此,意大利工人工资今年内猛增的可能性不大。而英国则难预料。同时,英国的工资过去12个月中已平均上涨7.5%,比意大利的上涨3%高了一倍还多。据英国一些研究机构的调查,意大利公司在采用新技术、寻找新市场方面都超过它们英国的对手,这一切都加重了英国未来经济竞争的困难。
二,意大利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已经超过英国。它在世界工业品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50年代中期的3.3%增加到去年的8.1%,而在同时期内英国的份额则从20%降到7.7%。去年,英国国际经常项目收支出现逆差,而意大利却出现30亿英镑的顺差。
三,意大利在解决失业问题上比英国搞得好。70年代末,意大利的失业率本来远高于英国。可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目前意大利的失业率是11%,而英国是13%。
但英国在运用传统财政方法管理经济取得的成绩上仍超过意大利。后者的公共部门所欠债务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0%,而英国只有55%。意大利的国债问题,在未来几年中将成为其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大难题。
因此,双方的胜负尚未定局。可是,经济毕竟是政治实力的基础,二流工业国意大利赶上大英帝国,这对英国来说决不是一幕喜剧。


第7版(国际)
专栏:

  意大利艺术博览会闭幕
新华社罗马2月23日电 意大利1987年艺术博览会今天在波洛尼亚闭幕,大约5万人参观了展览。
这次博览会展出了绘画、雕塑、书画作品及陶瓷制品,参加展出的有164家出售商,展出面积为2万平方米。
意大利表现主义派画家阿利季·萨苏、现实主义派画家萨尔瓦托雷·菲乌梅和青年画家弗兰科·阿齐纳里等人的作品最引人注目。萨苏在1935年的名作《阿斯图里亚斯的屠杀》表现的是欧洲抵抗运动时期人们斗争的场面,为了这幅画,他曾在1937年被判刑,坐了1年半的牢。
这次艺术博览会是20日开幕的。


第7版(国际)
专栏:阿根廷通讯

  用银针治病的阿根廷大夫
  ——访七十高龄的眼科医生李普曼
  本报记者 李志明
中国的传统医术针灸传之四海久矣。在阿根廷,也有不少医生使用银针作为辅助医疗手段。然而,象眼科医生埃利亚斯·李普曼这样,在行医30年后,完全放弃了西医的治疗手段,专门以针刺来治疗眼科疾病的,实不多见。
经朋友介绍,记者访问了李普曼大夫的诊所。七八间诊室里坐满了病人,有的面部和四肢已经插上了亮晶晶的银针。李普曼大夫头发已经花白,身着淡蓝色罩衫,邀记者同他一起巡视各个诊室。他一边同病人亲切地打招呼,询问病情,一边迅速地、似乎是不加思索地把一根根银针扎入病人的穴位,认穴和进针的手法之娴熟,真不亚于中国针灸大夫。记者与一位老年人谈起他来求医的情况。这位老人患白内障,视力曾减退到下楼看不清台阶。他说,当时他正准备做手术,但听说李普曼大夫用针刺治疗这种病有效,便到这里来了。治了几次视力明显好转,于是决定不做手术,继续接受针刺治疗。还有一位患“先天性外斜视”的少女,初诊时,右眼视力0.1,经过多次针刺治疗,视力已提高到1.0。
在一间诊室里,李普曼大夫为一个八九岁男孩做检查,一看他那双大而失神的眼睛就知是个小近视。妈妈爱子心切,特地从1000多公里以外带他来这里求医。“近视也能治吗?”记者从小戴眼镜,对此最感兴趣。“人家问我近视能不能治,我总是回答不能治。因为近视不是病。”李普曼大夫微笑着答道,“单纯近视者的脉胳膜和视网膜没有病变,只是眼球比平常大了一些,调节功能有障碍或不完全。针刺可以改善眼球的调节功能,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对于儿童效果尤其好。”说着,他已经在孩子的阳白、晴明、听会等穴位扎了十多根针。“这两个穴位没有名字,是我自己创造的。”李普曼指着眉毛以下眼框边缘的两根针说。
李普曼大夫向记者讲述了他是怎样从正宗西医转为针灸大夫的。这位年已七十的老大夫,1944年从大学医科毕业后,一直做眼科医生,擅长眼科手术。70年代初,他的一个儿子小臂得了一种怪病,疼痛异常,准备做手术治疗,有人建议试一试针灸,未曾想到一试就治好了。这使他对针刺疗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读这方面的书,并从1972年起把针刺运用到他的医疗实践。1973年,他作为阿根廷医学代表团成员应中国卫生部邀请第一次访问了中国。访华期间的所见所闻更坚定了他用针刺治疗眼疾的信念。第二年,也就是从医30年后,他完全停止了眼科手术,成为专门的眼科针灸大夫。“但针刺并不是万能的,对有的病人如完全性白内障,我还是建议他们去做手术,不过针刺对手术后的恢复很有帮助。”李普曼大夫在解释病理机制和针刺效应时说,中医理论所说的经络,基本上与解剖学上的神经系统走向一致,针刺对皮肤的刺激经过脊髓传导到大脑,再反馈到眼睛周围的神经末梢,达到治疗效果。他积十多年的经验,用针刺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斜视、复视、视网膜炎、眼球震颤、眼皮下垂、先天性单眼弱视等多种眼科疾病,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过专题报告。
去年6月,他又一次应邀访华,与中国同行切磋交流医术。他回忆说,在西安一家医院的眼科,他为10位病人做了针刺治疗,都有效果。特别是一个患眼皮下垂的4岁女孩,他仅用一根针在脚上的侠溪穴刺入并捻动,女孩的眼皮当时就抬起来了。他希望在中国更多地运用针刺治眼科疾病,因为针灸本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创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