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四川百万民兵学英雄帮亲人
  常年坚持为军烈属排忧解难
新华社成都2月21日电 (通讯员帅仕文、杨奇松)“亲人在军营建功立业,我们在家乡为亲人排忧解难”。四川省百万青年民兵围绕这个主题,广泛开展“学英雄、帮亲人”的活动,为军烈属做了大量工作。
这项活动是由省民政厅、共青团省委、省妇联、省工会和省军区政治部发起的。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及时向军烈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户服务,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扶持军烈属勤劳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青年民兵给部队写慰问信80多万封,赠送各类慰问品50多万件,帮助军烈属包种责任田80多万亩,为军烈属做好事58万多件。去年夏天,全省一万多户军烈属家庭遭到狂风、暴雨和干旱等灾害的袭击,房屋和庄稼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当地的青年民兵发扬先人后己的精神,及时帮助军烈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遭灾严重的南充地区的4.3万名青年民兵为军烈属修复房屋1200多间,抢收抢种农作物2.7万亩。宜宾地区1000多个以青年民兵为主体的军烈属脱贫致富技术服务队,常年为贫困山区的军烈属送资金、送技术、培养人才,使得到他们帮助的军烈属有2/3富了起来。万县、达县地区1.3万名率先致富的青年民兵,与两万多户军烈属联合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使80%的军烈属脱贫致富。成都市黄瓦街青年民兵组织了11个包户送温暖服务队,一年来为军烈属维修房屋4000多平方米,修理家用电器600多件,免费介绍服务员160多名,还热心为几十名大龄干部、战士当“红娘”,受到了现役军人和军属的热情称赞。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村级整党给党员队伍带来可喜变化
  浙江许多村党支部真正成为“领头雁”
新华社杭州2月21日电 (记者黄国文)浙江省派往农村担任村级整党联络员的省级机关干部今年初回到省里。一些同志用所见所闻向记者介绍了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整党后出现的生动变化:
——党员更象先进分子的样子了。从丽水地区归来的几位联络员介绍说:过去这个地区的农村有七八千名党员不起作用,群众称之为“锈锁党员”。通过整党,90%以上的“锈锁”被党性教育的“钥匙”打开了。整党期间,这个地区出现百年不遇的旱情,绝大多数党员都忘我战斗在抗旱第一线,有的带领群众修渠挖沟;有的把自家承包的鱼塘里的水放给群众;有的舍弃一天几十元的收入,把自己跑运输的拖拉机改装成抽水机替群众灌水。几乎到处都传出党员讲风格主动让水的佳话。不少党员还自动组织起来值班巡逻,解决用水纷争,有的几天几夜不合眼。由于党员的努力,使全区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群众感动地称赞:关键辰光还是党员行啊!
在金华、台州地区担任联络员的一些同志介绍说,这些地区农村的党员经过教育,也更自觉地为人民服务。金华市磐安县5000多名党员整党期间就为群众办好事1100多件。台州地区仙居县新罗村11名党员带头出资出力为村里拉起电线,装上电灯,有的群众说:“这是整党带来的光明!”
——党支部有“领头雁”的样子了。黄岩县整党前有657名村党支部干部提出辞职,整党后,他们中间有613人撤回了辞职报告,不少人是用决心书或本村两个文明建设规划换回辞职报告的。乐清县东片4个区原先处于瘫痪状态的63个工作较差支部,通过整党解决了症结问题,调整了领导班子后,有56个很快变成了比较先进的支部。这些党支部积极制订全村致富规划,组织专业户党员和群众结成对子,帮助群众致富。
——党组织有“从严治党”的样子了。过去,金华、台州、衢州等地、市农村党员干部贪污、拖欠公款,违章建房的问题较为突出,还有一些党员超计划生育、赌博、搞迷信活动。村级整党期间,这些地区采取了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90%以上的拖欠公款的党员很快交回了欠款,绝大部分党员违章建房、超计划生育等问题也得到了处理。极少数横行乡里的党员干部也受到查处。有的群众赞扬这次整党敢碰硬。
整党联络员们认为,这次村级整党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有一支很好的党员队伍,完全能够依靠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次整党坚持以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为主,这给今后我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可贵经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改变机关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衡水市撤销49个临时机构
本报讯 河北省衡水市委、市政府为消除机构臃肿、提高工作效率,最近大刀阔斧地“砍”掉了49个临时性机构。
衡水市1982年建立之后,因问题繁多、头绪复杂或为了“上下对口”,市委、市政府陆续设立了各种名目的“委员会”、“办公室”、“指挥部”、“领导小组”等。由于这些“庙”只建不拆,日积月累,逐年增多,弊端越来越明显: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之间互相扯皮,办事踢“皮球”;领导干部身兼数职,事务缠身;临时机构挂牌不办事,群众“烧香”找不到“神”等问题都很严重。
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些名不副实的办事机构不撤销,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就无从谈起。为此,他们对1983年以来所增设的临时性机构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清理。衡水市在清理和削减临时机构中本着六条原则:一、对季节性较强和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临时机构予以撤销;二、工作任务能由主管部门承担的临时机构,其工作交主管部门承担;三、工作任务与常设机构接近的与常设机构合并;四、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撤销其中一个虚设的机构;五、任务尚未完成,而其它机构又难以代办的暂时保留,待任务完成后立即撤销;六、工作确实需要,并且亟待加强的,改为常设机构。衡水市还认真做好临时机构撤销后工作人员的安置、任务的交接等项善后工作,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撤销临时机构解决了干部兼职过多问题。过去,衡水市不少领导干部都挂十几个“衔”,多的达二十几个,各类事务应接不暇。如今他们摆脱了各种事务的束缚。过去兼职较多的市委副书记王占鳌深有感触地说:“机构少了,会议和事务就少了,现在感到精力集中了,可以腾出手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
临时机构的撤销,消除了机构重叠,减少了办事层次。职能部门该办的就直接去办,两个部门同时管出现的重复劳动、互相扯皮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基层单位也不必事事向领导小组请示汇报了,很多过去十几天办不成的事,现在主管部门当场拍板就解决了。
通过精简临时机构,衡水市近200名被抽调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回到原工作岗位。过去每成立一个临时机构,就要从各部门抽掉一些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人员越来越少,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拆了机器用零件”,临时机构撤销后,加强了职能部门的力量。另外,通过精简机构还减少了经费开支,减轻了财政负担。
(杨淑强 李新友)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民革成员陈荣杰热心社会工作
  退休六年接待来访者六千多人次
据新华社长沙二月二十一日电 (记者曹光晖)湖南省民革成员陈荣杰退休六年来共接待来访者六千一百多人次,向各级领导机关反映问题、揭发不正之风和提出各种建议六百多件,帮助街道和社会解决大小问题一百多个。前不久,他以得票最多被连届选为长沙市西区人大代表。
年过七旬的陈荣杰老先生,自一九八一年从当时的湖南涟源地区公路总段退休回长沙以来,就以好管“闲事”出了名。退休当年,他得知原韶山区一些领导人利用体制变动的机会,巧立名目,滥发奖金,私分公款近百万元。问题被揭露后并未得到处理。于是,他搜集了有关材料,向中央和中纪委揭发了这一问题,并到省委办公厅催问。这一违犯财经纪律事件终于得到严肃处理。
陈荣杰刚退休回家时,亲友们都劝他去做生意,有些单位还愿出高薪聘请他去搞经营管理工作。可他最热心的还是社会工作,先后义务担任了街道治安联防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和退休人员委员会主任。市里有个女青年,先受衡阳某厂一青工的诱骗,后又被其纠集一些人毒打而遭遗弃。女青年曾萌发自杀念头,后来找到陈荣杰诉说不幸。陈荣杰替她向有关部门写了申诉信十多件,又陪同女青年到衡阳市向有关部门当面申诉,使那个青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志愿军家属李振兰长期住在一间私人危房里,房主多年来一直催她迁出。陈荣杰替李振兰补好破烂的证件,帮她复印了志愿军家属优待证和她丈夫的立功奖状等八件证明。他还通过深入调查,找到了一间空闲多年的公房,几经周折,李振兰于去年八月迁入新居。
平时,陈荣杰订了七八份报刊,在本街道口和市工人文化宫等地主办了三处法制宣传栏,定期刊登有关法律条文及典型案例。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热心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
  市场报征婚启事成功率高
本报讯 市场报从1982年开始刊登征婚广告,6年来,共刊登征婚广告1600多人次。最近,该报从去年刊登的征婚广告中抽样函调80例。函调情况表明,80人中,有32人通过征婚启事牵线搭桥已结婚或确定了恋爱关系,占总数的40%;有10人正在与应婚者进行“热线”联系,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这部分人占总数的13%;还有38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结果,占总数的47%。
董志军通过征婚启事,已于1987年元旦喜结良缘。他来信说:“本人认为这种征婚方法,传播信息快,效果较佳,选择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意中人,希望贵报继续办好征婚专栏,为大龄青年服务。”聋哑人邵战菊刊登征婚启事后,圆满解决了婚姻难的问题,并生了一个“千金”,已有6个月了。肖振杰在321期市场报上刊登了征婚广告,仅5个月时间就有1236人应婚,其中有288人是工程师、170人是大专院校教师,她现在已千里挑一,确定了恋爱关系。她在给市场报的信中高兴地说:“贵报的征婚启事,使我消除了长期以来的孤独与痛苦,找到了理想的伴侣,使我精神焕发,干工作也有劲头了,这种登报求婚方式太好了。”
有一部分人刊登征婚启事后没有结果,从来信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征婚人所在地区,尤其是农村,订阅市场报的人比较少,致使征婚人收到应婚信件不多,选择范围小。王洪和来信说:“目前农村订阅市场报的人少,农村女子看不到此报,所以我的征婚启事现在还没结果。”②征婚人的择偶范围太狭窄,造成了征婚失败。江苏有一位同志刊登征婚启事后,收到了近千封信,她只看中了一个人,可惜由于某种原因吹了,她给市场报写信痴情地说:“除此人之外,任何人我都不想谈了,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宁愿单身一辈子。”③由于版面紧张,一些人的征婚广告拖了很长时间才见报。即使这些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的人,绝大多数对征婚广告这种形式也是满意的,要求重新刊登的人也很多。 (王继红 王继晟 蒋建科)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香港基本法草委专题小组会议结束
新华社昆明2月21日电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政治体制,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宗教(包括区旗、区徽)及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个专题小组,从2月12日至20日相继在昆明召开会议,深入讨论了基本法结构(草案)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起草工作。
各个专题小组的讨论进展顺利。四个专题小组的召集人告诉记者说,讨论严格按照中英联合声明进行,气氛认真而又热烈。通过讨论,内地委员和香港委员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对相互之间的观点增进了了解。据悉,每个专题小组的讨论都取得了进展,双方在有些问题上意见得到了一致,有些问题还要继续进行讨论。
政治体制专题小组召集人肖蔚云说:“我们不强求一致,要进行多次讨论,使意见更稳妥些。”查良镛说:“虽然在有的问题上分歧不是很大,我们也不急于确定一致的看法。最后向起草委员会提出报告时,争取拿出统一的意见,实在不行也可以拿出几种意见。”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香港制定有关色情物品的管制法例
新华社香港2月20日电 香港政府立法局2月18日通过一项有关色情刊物、录像磁带及不雅物品的管制法例,提出如不依照规定出售不雅物品,一经定罪,最高刑罚监禁一年及罚款20万港元;发行色情类物品者,一经定罪,最高罚款100万港元及入狱三年。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空军政治学院加速教学手段现代化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报道:空军政治学院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增收节支,加速学院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空军政治学院党委带领指战员自己动手,艰苦创业。他们利用学院位于上海五角场的“两区一县”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部分退休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和社会青年,很快把一个卖冰棒的小店发展到受群众欢迎的饮食部;把一个军队内部的招待所发展到能接待外宾的“三星级”宾馆;把一个小工厂发展到拥有印刷厂、商店、时装厂、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等十个生产经营系统。一年多来,这些企业既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又为学院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空军政治学院在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后,仍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院务部三个部领导挤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只有三条板凳,连个沙发都没有。他们把增收节支的经费全部投资在学院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上。他们先后从增收节支中拿出200余万元,新建了现代化教学管理中心、语言实验室、微机教室和一座可以通过通信卫星直接从美国某国际情报资料公司索检各种资料的现代化图书馆。此外,为了培养高级人才,他们还拨款20余万元,选送了70名教员进修研究生、硕士、博士等,对提高学院的师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总政治部领导在参观该院教学设施时,称赞空军政治学院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军院校的前列。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连长龚月安牛角尖下救人
  美国小孩约斯华安然脱险
本报讯 2月6日,美国友人琳达·翟新伦一家在同广州军区“模范汽车连”、某部七连连长龚月安会见时,特意写了一段深情的话:“尊敬的龚月安先生,我和我的丈夫深深地感谢你救了我们的小儿子性命。祝你幸福快乐。”
1月26日下午,正在运送奶牛的龚月安,突然听到一声微弱的“救命”声。他循声望去,只见在装有7头公牛的铁栏里,一头高大的公牛正用头部将一个仰面朝天的外国儿童死死地顶在地上。那不太标准的“救命”声,就是这个小孩发出的。不好!此时大公牛已扬起了尖利的双角,正准备去抵小孩。龚月安跳下驾驶室,跃过铁栏杆,猛地从牛角下抢过了小孩,转身朝栏边就跑。公牛扬起双角,死命地朝龚月安抵来。龚月安迅速将小孩丢出栏外。他正待躲闪,不料牛角已经抵住了后腰,一下把他这个1.78米的大块头掀出了栏外,又重重地摔在地上。被救的小男孩,就是12岁的约斯华。
翟新伦紧紧握住龚月安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后不辞而别,中国人舍己救人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小约斯华高兴地同龚月安合了影。他说,他要将自己牛角下脱险的故事讲给美国小朋友听。 (高凯明摄影报道)(附图片)
图为龚月安与约斯华、翟新伦夫人合影。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昔日解放淮海洒热血
  今日振兴苏北展才干
新华社南京2月21日电 (记者吴东峰、通讯员李昌森)在战火中为解放淮海大地献出无数烈士生命的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正在为这片热土的经济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重点工程建设是苏北经济振兴的关键,驻守在这里的子弟兵十分关心,大力支援。驻军各部队派出500多台车辆和各种工程机械参加施工,上千名部队专业分队的技术骨干协同地方工程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当好参谋和助手。
指战员们还积极向当地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由他们创办的100多所“姑娘夜校”、“青年扫盲班”正在逐步走向正规,现在已有6000多名农民通过子弟兵执教摘掉了文盲帽子,其中有1000多人学到了一门实用技术。许多部队已在驻地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咨询、商品生产信息交流、农业科技讲座等活动,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服务。
近两年来,这个集团军还根据整个苏北地区人才需求情况,先后为苏北城乡输送了5000多名军地两用人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海军上海基地原顾问杜彪同志逝世
新华社上海2月21日电 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基地原顾问杜彪同志因病于1986年12月21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2岁。杜彪同志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3月入伍,解放后曾任海军某水警区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上海基地司令员等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科威特新大使向李主席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科威特新任驻华大使哈桑·阿里·达巴格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国家主席李先念递交了国书。达巴格大使是2月17日抵达北京的。(附图片)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渔村好闺女
  ——记江苏省赣榆县东林村团支部书记张慧琴
  龙水
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明标兵、赣榆县拓汪乡东林村团支部书记张慧琴热心照顾五保老人,被人们誉为“渔村孤老的好闺女”,是个“拿亲生儿子都不换”的好姑娘!
党支部书记惊呆了
东林是个临海的大渔村,每年开春至初冬,打鱼的人家都扬帆海上,剩下老弱病残和姑娘媳妇,都在家看门守舍、理家结网。村里的七户五保老人都是由村干部兼管着照顾他们的生活:缺吃的送粮食,缺烧的送柴草,缺花的送零用钱……夏末的一天,党支部书记孙家佑忙完了当天村里的事,还惦着要看看这些五保户。
九十多岁的老鳏夫李经兰,瘫痪在床。
这一天,他刚到老人门口,就惊呆了:只见臭气熏天的屋子里,二十一岁的大姑娘张慧琴,正站在床前忙上忙下。
“你……”孙家佑突然口吃了起来:“你是啥时赶来帮忙的?”
“刚到不一会。”毫不在意的张慧琴,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回答着。
“你等等,我去喊李家嫂子。”孙家佑拔腿就走,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让一个大姑娘干这样的事,忙着喊老人的侄媳妇去了。一边走还一边嘀咕着:“非叫她亲眼看看不可!”
李经兰的侄媳妇面带愧色赶来,刚进门,便惊叫起来:“哎呀呀!这哪里是你们小丫头干的事情!快出去!快出去!”她一把推出张慧琴,连忙收拾起来。同时,她还唠叨着:“都怨我,都怨我,今后,这些脏活都归我,可不许你再来插手啦!”
隐藏了两年的“秘密”
孙家佑亲眼目睹了张慧琴帮五保老人收拾屎尿的那一幕,心里又惊又喜:村里出了个“活雷锋”。他问李经兰:“慧琴来你这儿几回啦?”
“什么?几回啦?”李经兰老人瞪起了昏花的老眼:“告诉你吧,都两年啦!从前年春上,她见你们忙不过来,就来服侍我。她叫我不要对你们干部讲。”
“原来如此!”孙家佑得到了这一“情报”,又赶到王照勤、孙培存、李学堂等五保老人那里去再作了解。嗬,真是不问不知道,七个五保户那里,处处都有为张慧琴保守着的“秘密”:
六十多岁的李学堂老汉身上生了虱子。张慧琴发现后,就把老汉的衣服、被褥,一古脑儿都抱回家,烧了三四锅开水,又拆又洗,又煮又烫……
七十多岁的王照勤老汉,吃水最困难。张慧琴每隔一天送一担水。挑一担水很平常,但在严重缺水吃的东林村挑一担水,要跑几里路,就是棒小伙子也咬牙发怵。
孙培存老人和孙王氏爱听故事,又关心国内外大事,张慧琴就经常带着自费订的报刊,上门为他们读报,讲新鲜有趣新闻。
……这一桩桩,一件件对干部们“保密”的事,终于都传开了。面对着这些公开了的“秘密”,五保老人得意地告诉孙家佑:“这两年我们少找了你们麻烦,都是慧琴闺女服务得好啊!”
久病床前看“孝女”
俗语常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张慧琴在照顾前面提到的那位李经兰老人时,却改变了这一旧的观念。提起年逾九十的李经兰,这里还得说说张慧琴。
有一次,天气格外炎热,李经兰感到气闷突然昏了过去。张慧琴不顾一切,就直奔乡卫生院请医生抢救老人。谁知碰上一位值班医生曾替老人看过病,知道老人的底细,就问她:“他是你什么人?”回答“村邻。”又问“谁付药钱?”又回答:“我付。”
这一问一答进行到这里,值班医生显出一副好心劝说道:“嗨,那老汉九十多啦,早晚必走那条路,我看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听到这种话,张慧琴再三恳求,要求医生精心医治,使那位值班医生也受到了感动。
经过抢救,九十一岁高龄的李经兰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1985年冬天,李经兰老汉对照例赶到身边来照顾自己的张慧琴透露了一个愿望:想喝顿鲜鱼汤。小张深知:时值隆冬,鲜鱼紧缺,不要说本村没有卖的,就连附近几个小集市也出奇地缺货。打鱼的人吃惯了鱼,也吃腻了鱼,李老汉对吃不吃鱼从来无所谓。现在忽然想起吃鱼来,必定暗含着一种变化。张慧琴想到了这层道理,就千方百计地满足老人的要求,跑遍了周围四五个小集市,都两手空空而归。
“再买,跑多远的路也要买到!”张慧琴面对身为渔村人而苦于无处买鲜鱼十分遗憾后,下了这样的决心。她蹬上自行车,踏上了去山东省日照市的旅程。那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那五六级的顶头风,她都不顾了。终于,在岗山头镇的市场上,小张买到了鲜鱼。
当又热又可口的鲜鱼汤端到老人面前时,李经兰老人说:“我死也就瞑目喽!”
就在喝过鲜鱼汤后的十几天,李经兰老人安详地合上了双眼。临终前,老人紧紧地拉着一直守候在身边床前的张慧琴那双照顾了自己四年之久的手,用尽平生力气说出了最后几句话:“你……你真是个好闺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