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动荡、变革、不平静的一年
——宦乡纵谈1987年国际形势
1987年在国际上是不平静的一年。美苏首脑会晤签署了中导条约,从苏联、东欧到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纷纷兴起改革浪潮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暴跌,海湾的局势持续紧张,一些热点地区相对缓和……这一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形势受到人们的密切注视,引起种种议论。年届岁尾,本报记者席林生、廖先旺专门访问了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请他就今年的国际形势发展谈谈看法。宦乡同志回顾过去,畅叙未来,他的深刻见解予人以启迪。现将他同记者的对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新的、较长时期的有限缓和有可能出现
记者:宦乡同志,您最近去美国访问,正值美苏首脑会晤,签署中导条约,想来您在那里一定感受到了首脑会晤的强烈气氛,能否请您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宦乡:我这次到美国出席太平洋论坛会议,正好碰上美苏签署中导条约。从美国和世界舆论来看,一般人对中导条约的签署是感到高兴的。通过这次首脑会晤,美国人还感到戈尔巴乔夫很能干、很聪明,认为他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中导条约的意义不在于它所销毁的核武器的数量,而在于它是世界上自有核武器以来,第一次完全消灭一种核武器。美苏中导条约的签订,目前还只能说是改善了两国关系的气氛,但从远景来说,它有可能导致美苏间一个新的缓和时期的开端。如果这样估计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一次的缓和与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缓和不一样,因为导致缓和的条件不同。首先,美苏双方都感到了各自的经济有问题,因此双方都需要坐下来谈一谈,有个喘息的机会,把注意力转向整顿各自的经济。第二,双方过去都大搞军备竞赛,现在都感到精疲力尽。如:美国搞军备竞赛,仅里根总统的任期就花了2万亿—3万亿美元,加上其它经济上的原因,导致了美国的两大赤字和高债务。这种情况已很难再维持下去了。加之经济受挫之后,美国国内保守势力也有削弱、分化之势,大部分人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坚持扩军和对苏强硬态度。苏联也感到在达到与美国的核力量平衡之后,经济上也已精疲力尽,很难继续下去。第三,美国和苏联都要改革、革新、重新整顿经济,但两国内部的困难和阻力都不小。双方内部的政治因素使双方都难以坚持过去那种非常僵硬的政策,从而不得不采取一种新的行动,以便能过渡到政治上比较主动的地位。
正因为美苏签署中导条约有其深刻的原因,所以,我估计中导条约签署后,明年还会继续采取一些行动,更进一步改善气氛,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的缓和的开端,一个较长的缓和期。在这一个缓和期里,双方要破坏这种缓和的可能性不象过去那样大。一个新的、有限度的、较长时期的缓和有可能实现。另外,这次缓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从实务开始,即从双方争霸的中心议程(即核裁军)的中导条约开始。它和过去的缓和从政治开始不一样,它有一种脚踏实地起步的特点。
美苏争夺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赛,次要的军事力量有可能削减
记者:在这种新的缓和形势下,美苏战略格局有什么变化?它们的争夺重点会不会有所转移?
宦乡:美苏之间又对话又对抗,基本的还是对抗。因为双方的体制不一样,许多导致争霸的因素依然存在。当然,在缓和的形势下,美苏间还是以竞赛为主,但已不是单纯的军事竞赛,而是一种综合国力的竞赛。因此,一些次要的军事力量可以取消。中导可以销毁,削减战略核武器50%也有可能,但最根本的如战略防御计划(SDI),我看是取消不了的。美国有可能在经费限制下,放慢SDI的部署过程。苏联也不会象过去那样把自己的SDI计划全面发展起来,而是有选择地发展,以便集中力量进行综合国力的竞赛。而双方军事竞赛将向高、精、尖的新武器系统发展。根据这个观察,我相信双方在SDI问题上,在今后对话中,也会有某种程度的、不涉及根本的妥协的回旋余地。双方达成的共同遵守反导弹条约的谅解,就说明了问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将呈现新的均势
记者:美苏关系的新的缓和不可避免会对世界局势带来影响,您认为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如何?它对您经常提到的多极世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宦乡:美苏中导条约必将促使世界更加向多极化发展。原因是,双方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的削弱,使双方都不能象过去那样尽全力寻求霸权,也正是因为这样,双方才能妥协导致中导条约的签署。而超级大国自身力量的衰落又使它们对盟国的控制更加削弱,原已存在的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就会更进一步发展。
从美国方面来讲,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会继续下去。但欧洲担心欧美防务脱钩,正在考虑独立防务问题。欧洲依靠自身力量搞防务的倾向会加强,这必然会引起西欧增加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独立性。当然,西欧的形势比较复杂,它们内部还有矛盾。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影响削弱了,东欧的政治独立性也会增强。
短时期内,我估计5年之内,美苏双方在各自的军事集团内尚能维持目前的这种地位,更长时间就难说了。
至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早已开始了,政治上的多极化正在形成,军事上的多极化目前还难以出现,但将来也可能是向多极化发展。
今后的趋势是:各国更加注意发展经济,亚太地区将会有较大变化
记者:的确,今年国际上除美苏首脑会晤外,还发生了地区冲突(如海湾危机等)、债务危机、金融股票市场危机,苏联、东欧各国正在进行改革,美、欧、日经济矛盾不断突出,世界事务正是多事之秋,您对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怎样的看法和估计?
宦乡:世界今后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两个大国的霸权地位会更加削弱;其二是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动荡将迫使两个大国以及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更加重视经济发展问题,依靠科技的发展以提高国民生产力,依靠体制改革和结构改革来保证国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在两个超级大国都被削弱的情况下,第三次世界大战虽不能说已被完全、绝对排除,但至少可以说大战打不起来的可能性极大地增加了。在大家都要加强综合国力的时候,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大胆一些,我要说打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在本世纪末以前不会有。
某些局部冲突地区,特别是有超级大国背景或直接插手的地区,在中导条约之后,其军事行动有可能逐渐停止,而政治解决这些地区的冲突尚须酝酿一段时间。只有两伊战争是一个例外,因为涉及到历史、宗教、民族等问题,一时可能难以停下来,但其冲突的激烈程度也有可能减弱,政治解决可能有转机。
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来说,近年来,中美关系较稳定,但这几个月来也出现了可能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如美国国会和政府想用停止考虑放宽技术转让作为政治压力来干涉中国内政等,是令人气愤的。中苏关系有改善,但三大障碍仍未消除。我估计,中美和中苏关系在美苏缓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象有些人估计的那样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因为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并无变化,仍将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经过中导条约之后,欧洲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裁军。目前有3个渠道在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具体、复杂,需要时日,也需要勇气和智慧,因此欧洲局势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将来会有较大的发展。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它凭借其经济优势,在美国、西欧及亚太地区大量投资,争夺优势,已使美国感到不安。美、日双方已构成一种既摩擦又合作的经济关系。在日本日益取得对美国的经济优势的时期内,它对美国的政治关系是否会有所变化?看来目前是不会的,因为日本羽毛并不丰满,现实会迫使它继续当美国的小伙伴,但今后十年是美日关系的关键时期。
苏联目前在亚太地区还难有作为,因为它没有什么经济影响,而且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可能有什么巨大经济影响;唯一的影响是太平洋舰队和在越南的军事基地,但在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情况下,军事影响就不能发挥重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的4个“小老虎”以及东盟国家早已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正在创造各种条件以利于发展它们的经济和科技。在缓和的国际局势下,日本增加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这些国家有可能在90年代末步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特别是泰国,还有马来西亚,到那时,亚洲将可能不只是4只“小老虎”,而很可能是5只或6只“小老虎”。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共处的时代
记者:您曾经对当今时代有一个概括:竞争共处的时代,对此,您能否具体阐明一下?
宦乡:我认为目前时代的特点是“一个世界,两种制度;政经多极,竞争共处”。
从大的方面讲,当今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时代在当前的具体特点是政治、经济多极化,既竞争又共处。竞争不仅是指美苏、东西方之间的竞争,而且也是指各种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如美日、美欧、欧日之间。一方面,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当前各国主要还是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世界一体化来考虑问题。因此,我不同意说世界已进入一个协调时代。当前还是以竞争为主的时代,在竞争到了大家都受到危害的时候,没有办法了,大家就坐下来协调。协调不久,又会因竞争产生摩擦,如此这般以“竞争—摩擦—协调—再竞争—再摩擦—再协调”的方式向前发展。例如,近两年来,美元与马克、日元的汇率调整,就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
应该说,象当前这种情况如出现在几十年前,就非打仗不可。但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原子弹使战争的代价太大了,另外,如70年代美国的情况所证明,人民不是支持而是厌恶战争。这说明,当前的世界问题不能由战争来解决。战争打不起来,大家便只好共处,共处又免不了竞争,只好一方面竞争,一方面协调,尽可能避免战争。邓小平同志说,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认为小平同志讲话中的一个涵义就是当今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而不是说目前已经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了。
面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我们应当有危机感、紧迫感和沉重感
记者: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您认为我国应该怎样把握时机以寻求更快的发展?
宦乡:我们目前有更多些的保证可能争取到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对我们的“四化”建设十分有利。尽管在国际经济中仍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动荡的形势,但中国作为一个潜在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中国对美欧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我们的开放改革政策有利于我们利用世界经济的这一时机来发展自己。从不利因素来说,美日等国在转让技术上对中国所持的那种“卡脖子”的态度不利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要依靠开放和改革政策,依靠党的英明领导,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传统精神来搞好经济建设。重要的是,当前从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都在以改革或改善本国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改革是当前世界的一大潮流,不久前召开的我党的十三大会议精神是完全符合这一世界潮流的。
环顾亚洲、太平洋的局势,我们应该有危机感、紧迫感和沉重感。因为,周围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美日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下已在迅速发展,很可能在本世纪末一个一个走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机、奋发图强,就有可能在十年之后大大落后。我们需要利用外援来发展自己,但同时也要看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仍采取一种防范和企图控制的态度,因此,我们不能不十分强调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力量加速发展的方针,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和技术,深化经济和政治改革,迎头赶上。90年代是最关键的十年,世界形势中很多变化都可能在90年代发生,如果我们不能好好利用这十年,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那就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再散散漫漫,不加振作,而应该认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向,振奋精神,努力建设我们的现代化经济,在世界事务中占有我们应有的地位,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哈努克宣布同洪森会谈的两个条件
越南必须按具体时间全部撤军 必须解散金边的柬埔寨伪政权
新华社巴黎12月29日电 (记者沈孝泉)民柬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在今天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宣布,他在同洪森或其他对手的谈判中有两个条件是绝不会让步的:越南在柬埔寨的军队必须按照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最后全部撤走;解散金边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西哈努克在公报中说,为了避免他同洪森的会晤在国际舆论和大众媒介方面造成有利于金边政权的影响,他决定今后的这种会见仅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举行。
西哈努克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说,他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有消息说,他同洪森的会见可能会促使国际舆论和某些国家政府对金边政权的事实上的承认。
他强调说:“如果洪森、河内或其他的对手不能全部接受与我的人民和国家生命攸关的这两项条件,我将永远不会返回‘柬埔寨人民共和国’的金边。”
西哈努克还指出,在今后同洪森的会见中,如果在柬埔寨问题的“突破”上和公正解决上没有“具体进展”的话,他将不会签署任何联合公报。
西哈努克亲王和金边政权的“部长会议主席”洪森曾以私人名义于12月2日至4日在法国的费尔昂塔德努瓦举行会晤。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宣布,第二次会见将于明年1月举行。12月9日,西哈努克宣布取消第二次会晤的计划,并指责洪森没有诚意。12月15日,西哈努克又宣布,“迫于东盟国家的压力”,他决定恢复同洪森的会晤,会晤将于1988年1月27日在法国巴黎西部伊夫林省的圣日尔曼昂莱进行。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南朝鲜和平民主党领导人金大中29日对记者说,他的党的基本政策是今年集中揭发总统选举中的舞弊现象,明年将为议会选举作准备。
△意大利和苏联29日互换了有关苏派检查员检查拆除部署在意大利的美制巡航导弹情况的照会。
△欧共体委员会29日宣布,向以色列占领区,尤其是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约25万美元援助。
△秘鲁全国29日举行为和平静默一分钟活动,表示坚决反对恐怖活动和捍卫和平。(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闭幕
会议发表最后公报阐述6国一致立场
本报大马士革12月29日电 记者吕志星、周国铭报道:据利雅得消息,为期4天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今天中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闭幕。会后发表了最后公报,全面阐述了海湾6国领导人就会议讨论的问题所取得的一致立场。
关于海湾地区局势,公报说,海湾合作委员会对两伊战争的不断扩大表示严重关切,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担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步骤,尽快实施关于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并呼吁伊朗响应国际社会要求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希望伊朗遵循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原则,确保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海湾6国领导人在公报中表示要继续加强阿拉伯的有效团结,强调必须以互谅的精神通过对话来解决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维护阿拉伯队伍的统一。
公报高度赞扬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谴责以色列的残酷镇压行径,重申海湾合作委员会将尽一切可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公报认为,这场斗争表明必须尽快召开在联合国主持下、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关各方包括巴解组织在平等基础上参加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这是全面公正和平解决阿以争端的唯一合适的途径。
公报呼吁所有黎巴嫩人把国家和阿拉伯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摆脱灾难。公报重申海湾6国对黎巴嫩的同情和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为黎巴嫩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的援助。
公报对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全面合作表示满意,会议通过了一项全面安全战略和加强6国军事合作的决议。并强调在协调和一体化的范围内通过建设自身力量来加强6国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根据会议决定,海湾合作委员会第9次首脑会议将于明年12月在巴林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巴拿马国民议会通过大赦法
巴拿马国民议会二十九日以三十八票赞成、十九票弃权通过一项大赦法。这项大赦法规定,在今年六月初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期间被捕的政治犯,其中包括前国防军参谋长迪亚斯·埃雷拉,都可以获得赦免。
前已报道,迪亚斯在今年六月六日向报界透露了有关现政府的大量“内幕新闻”而引起巴拿马政局动荡。政府在七月二十七日逮捕了迪亚斯及其他四十多名反对派人士。
尼谴责美国援助反政府分子
尼加拉瓜桑地诺人民军政务部主任乌戈·托雷斯二十八日指责美国政府继续向尼反政府武装提供经济援助。
他说,尽管签署了中美洲和平协议,但由于美国政府继续向反政府分子提供经济援助,尼加拉瓜的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根据尼国防部二十八日发表的公报,本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尼政府军同反政府武装在新几内亚、新塞哥维亚和希诺特加等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纳吉布拉同越南领导人会谈
阿富汗喀布尔当局领导人纳吉布拉结束了对越南为期五天的访问后于二十九日离开河内前往金边。
访越期间,越南领导人阮文灵和武志公同纳吉布拉就双边关系、柬埔寨问题和阿富汗战争等举行了会谈。
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说,越南完全支持喀布尔当局提出的有关阿富汗“民族和解政策”,喀布尔当局则高度赞扬越南对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和平倡议”。
伊朗一架飞机在德黑兰坠毁
伊朗一架训练飞机二十九日在德黑兰国际机场附近坠毁。据德黑兰电台广播,这架飞机由于技术原因坠毁在一个居民区,造成一些居民的伤亡。
这家电台没有说明这架飞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在德黑兰国际机场附近有一个空军基地。(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意大利通讯

一家痛苦换来六家欢乐
——迪阿皮科车祸身亡之后
本报记者 罗晋标
12月23日晨7时许,意大利西西里岛雾雨蒙蒙,117号公路上,乔瓦尼·迪阿皮科驾驶的小轿车不幸与一辆载重汽车相撞,随即小车被摔出公路……当人们把迪阿皮科送到卡塔尼亚圣马丽亚医院时,他已死亡。医生们征得迪阿皮科的夫人同意后,决定从迪阿皮科的体内取出心脏、一个眼球、两个肾脏、肝脏和胰脏,供器官移植用。
乔瓦尼·迪阿皮科,37岁,科米索人,与其岳父合作,在科米索经营一家食品店。其夫人叫马丽亚·康切诺·多尔切,34岁。他们有3个儿子,长子11岁,最小的才3岁。这本来是个美满的家庭,如今却祸从天降。
12月24日,一场人体器官移植的紧张战斗开始了。
在迪阿皮科死后12小时,法院才下达有关批准书。圣马丽亚医院急救室的卡尔梅罗·德纳罗教授克服了重重困难,设法使待移植的器官仍然保持存活,这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
移植手术于24日夜和25日晨分别在罗马和卡塔尼亚的几个医院里进行,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已等候在医院手术台上。
在罗马大学医院,迪阿皮科的心脏移植给了心脏衰弱症患者、39岁的税务所职员焦尔焦·克利肖里。
在罗马大学第二外科医院里,同时进行着两个肾脏移植手术,接受手术的是53岁的加埃塔诺·达里戈和26岁的科西莫·阿伊尼亚。
在卡塔尼亚圣马丽亚医院,迪阿皮科唯一完好的眼球移植给一个6岁男孩卡尔梅罗·普里马,3年前他从树上摔下造成双目失明。
迪阿皮科的胰脏被取出后便经过罗马转运到佩鲁贾内科病理学医院。圣诞节之夜保罗·布鲁奈蒂教授投入紧张工作,从胰脏分离出一种组织成分,这种组织成分可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
迪阿皮科的肝脏被立即送到布鲁塞尔,那里有个肝硬化晚期患者正等候接受移植。
以上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接受心脏移植者几天来感觉良好,已经可以会见家人、看电视,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新的心脏对我来说真是个奇迹。”接受肾脏移植的两位病人已经可以下床,看电视。接受眼球移植的那个调皮的男孩即将重见光明……
12月25日晚,迪阿皮科被安葬在科米索。科米索倾城为他送葬。
迪阿皮科的夫人激动地对记者说:“乔瓦尼生前对器官移植持肯定评价,他曾对我说,从死者身上能产生一种希望,这是美好而正确的事情。”夫人在悲痛中表示:“唯一使我感到愉快的是,我丈夫的生命能有助于保证其他6个人的生命,圣诞节前夕降临我家的痛苦能给其他6个家庭带来欢乐。”
(本报罗马12月2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统组织欢迎和平解决肯—乌边界冲突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2月29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今天在这里发表新闻公报,欢迎肯尼亚和乌干达两国领导人在和平解决分歧方面所做的努力。
新闻公报说,非洲统一组织认为肯、乌两国领导人昨天的会晤是对促进该地区安全与稳定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希望这一努力使两国的分歧得以最后解决。
12月14日肯尼亚与乌干达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后,在非洲统一组织和有关国家的敦促下,肯、乌两国总统于12月28日在肯尼亚边境马拉巴镇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使两国交界地区局势正常化,并商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联合发展健康”协会新闻公报指出
苏侵阿8年使数百万人遭难
本报讯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8周年之际,法国从事人道主义事业的“联合发展健康”协会12月24日发表了一份新闻公报,指出尽管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会晤,但在阿富汗问题上取得的效果“甚微”,阿富汗的战事仍在继续扩大。
公报指出,战争已使150万人遭受其害,350万人沦为难民,阿富汗的居民,特别是妇女和孩子每天都在受苦和死亡。因此,该组织表示将继续履行其在阿富汗为难民和战争受害者进行医疗的人道主义职责,并号召人们继续支持法国和欧洲的人道主义医疗组织在阿富汗所做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12月29日,位于美国犹他州的一个MX导弹火箭助推器工厂爆炸起火,整个厂房被大火烧得只剩下一个钢结构架子,有4名工人死亡,一人重伤。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