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西欧:中导条约后的思虑
新华社记者 杨元华
西欧各界从自身安全出发,对美苏中导条约的签订既喜又忧,褒贬不一,并正在考虑确保自身安全的对策。
西欧普遍认为,这个条约要销毁的尽管只占美苏核武库中的一小部分,但毕竟是1979年以来军控谈判的一次实质性突破。他们认为,这个突破有助于推动其他方面的裁军谈判,给东西方关系带来某种缓和气氛,使紧张对峙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中导条约的签订给美苏关系带来的微妙变化和从欧洲拆除中程导弹又会给西欧的安全前途带来什么影响呢?这是目前西欧正在考虑的问题。
首先,西欧感到军事威胁并未真正减少。美苏在欧洲的军事对峙,在核武器方面势均力敌,在常规力量方面,苏联占明显优势。拆除中程导弹后,西欧将面临苏联占优势的大炮、坦克等常规力量的威胁。据西方估计,华约的常规力量为北约的2至3倍,而且在短程核武器上也遥遥领先。他们担心西欧以维护力量均衡为目标的核威慑战略将会削弱。实际上,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远远没有停止,正在从数量的竞赛转入高质量的竞赛,从核竞赛发展到太空武器的竞赛。
第二,西欧对美苏关系的微妙变化忧心忡忡。西欧既主张他们双方缓和,又担心损害西欧的利益。80年代以来,西欧越来越担心美苏搞“越顶外交”。美苏首脑去年在雷克雅未克会晤时就已原则上达成同西欧安全直接有关的拆除中程导弹的协议。西欧对无权参与讨论涉及自身利益的大事感到恼火,担心美国会撇开盟国同苏联搞交易。
第三,西欧一些国家担心美欧防务脱钩。战后,西欧力量受到削弱,长期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在西欧驻军来维护自身的安全。西欧对苏联长期以来在西欧推行利用矛盾、离间欧美关系的政策是十分警惕的,从欧洲拆除中导无疑使西欧增加了担心美国从欧洲脱身的忧虑感。美国每年为北约防务花费约1500亿美元,占美国整个防务开支约47%,等于西欧国家防务开支的总和。美国国内近几年来要求从欧洲脱身的呼声此伏彼起。特别是美国国会与白宫最近达成削减预算750亿美元的协议后,西欧更加担心美国迟早会放弃和减少对西欧防务的承诺。
第四,他们担心中导条约削弱了西欧赖以维持安全的核威慑力量。这种核威慑力量由战略核武器、中程导弹、中短程导弹和战术核导弹组成。中导条约实施后只剩下两个类别的导弹。西欧尤其担心美苏今后会把军备控制谈判延伸到短程导弹,涉及法英核力量。因此法英两国一再重申它们独立的核力量不能与美苏谈判挂钩,他们所担心的是欧洲“非核化”会导致核威慑战略完全失效。
面对中导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形势,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频频会晤,商讨对策,寻求一项确保西欧安全的共同战略,加快西欧联合防务的步伐。引人注目的是西欧联盟七国于10月底通过了《欧洲安全纲要》,重申核威慑和常规力量是西欧安全的两个基本要素,坚持维护欧美的安全战略关系,强调军备控制不得损害盟国的安全。这体现了它们加强防务合作和提高政治地位的强烈愿望,是战后第一个具有欧洲特性的文件。
许多迹象表明,以法英核力量为基础建立欧洲防务和以德法常规力量为基础建立欧洲常规防务的趋势正在发展。不少国家还提出了西欧防务协调和合作的具体方案,互通情报,协调战略和加强军备生产合作。法、德宣布明年1月建立防务委员会,从战略角度考虑安全前途。尽管这些设想和措施目前还仍在酝酿阶段,而且即使以后能实现,西欧自身的防务力量与美苏军力相比也仍然是有限的,但这毕竟是西欧联合防务意识使欧洲主权得到承认的一种表现。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日本:经济大国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孙东民
日本正以喜忧参半的心情送别1987年。的确,从中曾根内阁到竹下内阁的政权更迭,从日元持续升值到股票暴涨暴跌和地价狂升,从美国对日本实行半导体贸易制裁到东芝机械公司事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可以说是在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度过即将逝去的一年。
在日本经济生活中,今年是日元大幅度升值的一年。去年的最后一天,日元对美元的比价还是160.1∶1,而今年12月28日两者的比价已达123.55∶1。今年春季,当150日元兑换1美元、日元出现“战后最高值”时,日本政府有关当局和经济界人士曾经忧心忡忡,担心这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到年底,在日元进一步升值之后,有关当局和经济界人士反而不再惊慌,而是“相当平静”。日本经济企划厅宣布,由于及时采取了财政、金融对策,年初因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不利因素已逐渐得到克服,经济结构正顺利地由出口型向内需主导型转换。同时,物价稳定,失业率下降,公共投资、设备投资、个人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看好,今年度经济实际增长率将达3.7%。专家们说,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好处就象吃中药,来得慢,但效果长,有利因素正逐步显现,日本经济开始从“升值恐怖症”中解脱出来。
今年,日本经济生活中的另一特征是所谓“资金剩余”现象。日元升值抑制了出口,同时制造业因前景不明缩小设备投资,使企业剩余资金膨胀,大批资金流入股票和不动产市场,造成股票暴涨,地价腾升。面额5万日元的电信电话公司的股票,今年最高涨到300万日元。而东京银座的地价,竟升至3.3平方米价值1亿日元以上。据经济企划厅估算,国土面积仅有美国的4%的日本,地价总额按时价计竟是美国的2.5倍。在“资金过剩”的背景下,日本海外金融投资和不动产投资剧增。据估计,今年日本的对外纯资产将由去年的1800亿美元增加到2500亿美元,而美国的债务则增加到约4000亿美元。此外,按1美元兑换160.1日元计算,去年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269美元,而如按1美元兑换125日元计算,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1万美元,名列世界前茅。
不过,笼罩着经济大国日本的显然不都是美丽的光环。造船、钢铁、煤炭以及与出口有关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因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和不利影响。地价暴涨和高物价,使一般老百姓并不因国富而感到富裕;当局的统计表明,迄今日本因日元升值得到的好处“没有充分还原给社会”,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有人指出,日本出口赚来的钱大部分又流到海外,没有多少用来增加国内资本和提高国民生活。
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一年来始终没有间断,并且有加剧之势。“半导体制裁”还没有完全解除,接踵而至的是“东芝机械公司事件”以及在关西机场投标和农产品进出口等问题上的对立。除美国外,日本与欧洲共同体国家、亚洲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同样没有得到缓解。
日本报刊认为,今年日本的“对外形象显著恶化”,据分析,是由种种因素促成的。日本不断增加的巨额贸易顺差,加剧了世界贸易的极端不平衡;日本的对外投资中,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的直接投资仅占8%,而证券投资却占35%;日本的录像机、复印机、半导体、数控机床、汽车等大量销往国际市场,但日本国内市场却迟迟不愿对外敞开大门。此外,在裁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1987和1988年度防卫费预算连续突破占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费大国”。凡此种种,显然不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形象和在世界上受孤立的处境。
在辞别旧岁,迎来新年之际,日本人的心境是复杂的。闯过了日元升值的难关,使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固然可喜,但面临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们难以乐观。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也门总统萨利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高度评价访华成果盛赞也中友好
本报讯 阿拉伯也门总统萨利赫在结束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之前,书面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高度评价他的这次访华成果,盛赞阿拉伯也门与中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
萨利赫总统说,“我非常高兴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目睹中国人民在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我深信,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结果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为两国在更多领域中的双边合作开拓广泛的前景。他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对阿拉伯也门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
萨利赫总统满意地谈到他与中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他说,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的首要问题,是威胁到世界和中东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公正解决,以保障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其中包括返回家园、行使自决权、以及在巴解组织领导下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这有赖于包括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国际努力。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应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中东争端各方参加,其中,巴解组织应在与其它各方平等的基础上参加会议。
关于海湾战争,萨利赫总统说,这场战争的危险升级,对国际和平和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坚持不懈地劝说两伊接受安理会598号决议,立即实行停火。
在谈到阿拉伯也门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时,萨利赫总统说,毫无疑问,我国已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所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将集中于继续完善基本建设项目,自力更生发展农业和以本国原料为基础的工矿企业,同时,尽力勘探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表示
巴勒斯坦人民决心斗争直至胜利
阿拉法特致函海湾阿拉伯国家首脑
新华社日内瓦12月28日电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最近在接受瑞士《晨报》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决心同以色列进行不懈的斗争,直到取得胜利,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在谈到联合国安理会22日通过的对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人深表遗憾的决议时,阿拉法特说,“对巴勒斯坦人来说这是一个胜利”。
他说,美国在安理会上投弃权票与它过去的立场相比是前进了一步。他强调,“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就不可能继续占领巴勒斯坦的领土”。
阿拉法特在谈到成立临时政府时说,“我已要求我们这个组织的司法委员会主席就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把成立临时政府问题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他说,“我们将在我们的领土上建立我们的国家,以色列将从这块领土上撤走。”
在谈到召开中东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时,阿拉法特说:“毫无疑问,召开这次会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联大129个成员国已投票支持召开这次会议,这对我们的斗争来说是一个胜利。”
新华社突尼斯12月27日电 据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今天就以色列占领区最近局势的发展情况,写信给出席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的各国首脑。
信中揭露说,以色列在其占领区准备把大批巴勒斯坦人赶出他们的家园或关进新的集中营,并继续残酷镇压巴勒斯坦儿童、妇女和老人。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目前正在讨论巴勒斯坦和两伊战争等问题。
阿拉法特在信中重申,巴勒斯坦人民决心继续进行斗争,直至以色列结束它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和耶路撒冷城获得解放。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坚持斗争
  巴解揭露以当局驱赶巴居民阴谋
新华社突尼斯12月27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占领的示威斗争今天进入了第20天。
在纳布卢斯及其周围的难民营和村庄,手持石块和燃烧瓶的示威者同使用武器和催泪弹的以色列军队进行了斗争。在纳布卢斯以南的塞勒菲特村,以色列军队逮捕了一些示威者,并扬言要把学校变成关押巴勒斯坦人的集中营。
据新华社突尼斯12月28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妇女今天在耶路撒冷城举行了盛大的示威游行,反对以色列的占领。
示威妇女高呼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口号,谴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突尼斯12月27日电 巴勒斯坦“法塔赫”领导人阿布·伊亚德向最新一期突尼斯《现实》周刊记者发表谈话说,巴勒斯坦人民已承担起自己革命的责任,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把这场革命进行到底。
伊亚德说,以色列对被占领土居民的苛征捐税和法西斯行径只是导致这场斗争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最决定性的原因。
伊亚德还说,这场斗争必将影响世界舆论,世界舆论再也不能无视20多年来一直遭受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人民。被占领土内外的巴勒斯坦人民决心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据新华社贝鲁特12月28日电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占领当局把一批巴勒斯坦人赶往黎巴嫩。
声明说,以色列占领当局打算在今后几天内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数百名巴勒斯坦居民赶往黎巴嫩。


第6版(国际)
专栏:

地中海不结盟国家外长致函美苏领导人
要求美苏裁减地中海地区军备
首次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将于明年2月举行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28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长拉·迪兹达雷维奇28日代表地中海地区不结盟国家外长致函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要求美苏两国在今后的裁军谈判中考虑到裁减地中海地区的核军备和常规军备。
据南通社报道,迪兹达雷维奇的这封信今天已由联邦外交部长助理卡·维达斯分别交给苏美两国驻南大使。
迪兹达雷维奇在信中强调,地中海地区不结盟国家认为,苏美中导条约的签定也是对不结盟国家长期要求消除核武器的回答,希望中导条约也能对地中海局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2月28日电 第一次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定于1988年2月底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据南通社报道,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长助理久基奇今天把外长迪兹达雷维奇的正式邀请信交给了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希腊驻南斯拉夫的外交使节。
南斯拉夫今年4月提出的召开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的倡议,先后得到了罗、保、土、希、阿五国外长的积极响应。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六国首脑会议批准安全战略
新华社利雅得12月28日电 (记者黄建明)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今天在利雅得举行的第三轮工作会议上批准了这个委员会的安全战略。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说,海湾合作委员会所有的成员国都赞成这个安全战略。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个共同战略旨在对付伊朗对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海岸和在海湾水域的船只日益严重的威胁。这些人士说,6个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或大臣已经起草了一个关于武器标准化和统一的战略战术来保卫它们的海岸线、沿海石油设施和油轮不受伊朗袭击的计划的报告。
会议主要讨论两伊战争、海湾局势等问题。会议将于明天结束。
(附图片)
12月29日,出席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的6国元首在会议闭幕时合影。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干达和肯尼亚两国总统会谈
双方一致同意使两国交界区局势正常化
新华社内罗毕12月28日电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肯尼亚总统莫伊28日在两国交界地区肯尼亚境内的马拉巴镇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使两国交界地区局势正常化。
穆塞维尼在会谈后发表讲话说,两国总统已商定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些具体措施:尽快恢复车辆和人员在边界通行;两国士兵将撤离边界地区,只留少数警察和军事人员;两国边境官员定期会晤讨论边界情况。
自12月14日开始,由于肯乌两国发生武装冲突而使边境来往中断,两国的经济都受到严重影响,也造成边境地区人民生活不便。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美洲首脑会议即将举行
新华社圣何塞12月27日电 哥斯达黎加官方人士今天宣布,中美洲5国总统会议将于1988年1月15日在圣何塞举行。
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4国总统将于1月15日上午抵达圣何塞。这位官方人士说,5国总统在会上将审视每个国家对中美洲和平协议的执行情况,确定下一次首脑会议的日期和地点,分析国际核查和监督委员会的报告。
据悉,在首脑会议之前,中美洲5国外长和孔塔多拉集团成员国外长将于明年1月11日和12日在巴拿马首都举行会议,估价中美洲地区和平进程,审查国际核查和监督委员会特别小组访问中美洲5国的报告。这个特别小组将于1月4日开始访问,核查每个国家履行中美洲和平协议的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舌尔总统接见我经济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维多利亚消息:以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吕学俭为团长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21日至27日访问了塞舌尔。
访问期间,吕学俭副部长同塞舌尔政府官员签订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24日,塞舌尔总统勒内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他高度评价塞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再次感谢中国的经济援助。吕学俭向勒内总统转达了中国领导人的问候,并愿进一步发展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向苏里南代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电 帕拉马里博消息,中国新任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沈智焕12月17日向苏里南代总统拉姆达特·米西尔递交了国书。沈智焕大使是14日抵达苏里南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突尼斯已决定同利比亚复交
据利比亚电台二十八日报道,突尼斯已决定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这一决定是由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通过电话告诉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
突尼斯是在一九八五年由于利比亚驱逐了三万名突尼斯劳工而同利比亚断交的。
泰国决心改善同老挝的关系
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苏维·苏塔努恭二十五日表示,尽管泰国老挝之间最近发生边界冲突,但泰国将继续努力改善同老挝的关系。
十二月中旬,泰国军队收复了座落在泰国彭世洛省泰老边境的1428高地的部分地段。泰国和老挝对这个高地的归属有争议。苏维指责越南插手泰老边界争端和企图使泰老边界争端恶化。
孟反对党又组织全国大罢工
孟加拉国三个主要反对党二十九日再次组织全国大罢工,使一些大城市交通中断,商业停顿。反对党要求现政府下台,由一个中立、无党派的政府来主持大选。
三大反对党二十八日发表联合声明说,艾尔沙德总统和他的政府不下台,目前的政治僵局就不可能打破。艾尔沙德总统二十八日表示要执行大选计划,并呼吁所有政党参加大选。
印度从法国得到幻影战斗机
据印度报纸二十八日报道,印度已从法国得到九架幻影2000型战斗机,从而使印度空军拥有四十九架幻影战斗机。印度有两个防空中队配备这种战斗机,即第一中队和第七中队。第七中队驻扎在中央邦的瓜利奥尔地方,第一中队驻地保密。
智利北部发生里氏六级地震
智利北部的科皮亚波城二十八日凌晨五点十六分发生里氏六级地震。据智利大学地震所发表的报告,这次地震震中在距首都圣地亚哥六百七十公里的地方。即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和西经七十一度三十分的交叉处。
智利内政部全国救灾处宣布,这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使居民产生恐惧,许多人从自己的家里逃到街上。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深受侵略战争之害的阿富汗经济
孟兰
持续了8年之久的苏联侵阿战争,使一度自给自足的阿富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呈现一片衰败景象:工农业崩溃,外贸下降,财源枯竭;资源惨遭掠夺,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日趋困苦。喀布尔政权虽不时公布一些虚假数字,但难以掩盖其经济每况愈下的真相。
苏联1979年底出兵侵占阿富汗以来,阿富汗全国人口的1/3已逃往国外,沦为难民。喀布尔政权最近公布,8年战乱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阿富汗尼,约折合10亿美元,驻喀布尔的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这不过是个零头”,他们估计,战争每年要耗掉这个国家财力的50%。阿富汗的人均收入,已从战前的195美元下降到155美元,属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受害最大的是农业。阿富汗一直是个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战前,阿富汗的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国的需要,且有少量出口。而今,由于苏军连年实施“焦土”政策,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土地已无人耕种。据喀布尔政权去年透露,全国尚在耕种的土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6%。另据联合国去年的一份报告,阿富汗的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小麦和谷类的产量比战前减少了75%以上。棉花产量也从战前的10万吨下降为不足3万吨。粮食不足而引起的城镇居民周期性食品短缺越来越严重,人们有时竟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自1980年以来,喀布尔政权年年要求苏联提供粮食援助,年进口量多达30万吨。此外,每年还要进口相当数量的食油、茶叶和食糖等。去年冬天,连喂牲口用的干草也是从苏联进口的。
交通瘫痪、电力不足、原料紧缺,加上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外逃,使阿富汗大多数工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抵抗力量控制之下,政府无法征收税款,喀布尔财政收入锐减,债台高筑。
对外贸易愈来愈不景气。1983年,贸易额尚有15.7亿美元,1986年已降至13.5亿美元。就连这点贸易也主要同苏联进行。苏联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而以高价向阿推销质量低劣的工业产品,这种不平等的贸易使阿富汗的贸易状况不断恶化。有的西方人士说,莫斯科几乎是用“殖民价格”攫取阿富汗的财富。
经济衰退引起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1979年,50阿富汗尼可兑换1美元,如今则上升到173阿富汗尼兑1美元。与西德马克的官方比价为24阿富汗尼兑换1马克,而在喀布尔黑市上,1马克则可以换到95阿富汗尼。尽管当局采取措施稳定物价,而物价却一个劲地上涨,自今年初以来,物价又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0%。进口货物,包括从非法渠道进入黑市的货物,价格之高,令人“望物兴叹”。
阿富汗经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本原因是苏联的军事侵略。只要苏联不撤兵,战争就不会停止,阿富汗的经济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古巴报纸称,在1970—1986年期间,古巴边防部队共没收了250吨大麻,逮捕328名毒品走私贩,其中美国人和哥伦比亚人各为101名。
▲美国向南朝鲜通报说,如果南朝鲜不对美国开放卷烟、保险、牛肉等市场,就要在45天内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01条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本报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