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美苏关系现状和趋势
内容提要:美苏首脑华盛顿会晤后,两国关系的现状如何,特点是什么,发展趋势又将怎样,这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看法也不尽相同。本报常驻华盛顿记者张允文和新华社常驻莫斯科记者唐修哲、唐秀山分别采访了美国研究国际问题的一些学者、专家以及苏联新闻界与官方人士。本报摘要刊登他们的谈话,以便读者更多了解美苏两国人士对上述问题的见解。美国人士的看法
  “美苏关系处在变暖的新周期”
安德鲁·哥尔德伯格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现在还不能说又进入缓和时期。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同苏联关系正常化和变暖的新周期。这种情况同尼克松时期我们所经历的缓和类似,但还不能说出现了新时期。谈到新时期,美苏竞争应有个根本的变化。我不认为这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我们大概是能同苏联签署一项削减战略武器的条约的,但我不认为这项条约能得到批准。保守派将加以阻挡、破坏。这与中导条约不同。中导条约将会得到批准,但对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可不能如此乐观。
预测美苏关系的未来,我感到我们正处于一个所谓“冷淡的缓和”阶段。苏联将集中力量于国内的经济改革,试图减少在外交政策方面那种咄咄逼人的姿态。美国将充分加以利用。很明显,这在武器谈判过程中可以看到,今后也会看到一些重大的创议,前景良好。
总的说来,现在只不过是在通向另一种世界的十分艰难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
“两国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还会出现紧张”
马歇尔·哥尔德曼 (哈佛大学苏联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盛顿首脑会晤后美苏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在很多方面,缓和又恢复了。这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的是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困难在于美国对苏联的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存在一种危险,即一旦发生某种偶发事件,随着良好感情阶段而来的可能是猜疑和犹豫,可能会出现一个失望的时期,如70年代缓和之后发生的那种情况。在战略武器方面,就检查问题达成协议比中导更困难,不过这方面已有了一些进展。太空武器问题似不象两年前那样起障碍作用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人可能会一点一点地从事这方面的活动,而苏联人则可能等里根总统离任后再说,到那时说不定参议院很可能会削减经费。
应该记住,中导条约树立了两个十分重要的先例。一是建立了核查的原则,二是苏联人也同意对他们的武器进行非对等的削减。这对未来十分重要。他们既然做过一回,就能做第二回。现在双方言辞已客气得多,然而,两国的价值观根本不同,只要对地区形势作出不同的估价,还可能出现关系的紧张。
再说一遍,人们不应该自欺。两国将会继续出现关系紧张,但是暂时关系毕竟有了很大改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说已出现了新的缓和,还为时尚早”
雷德蒙·加托夫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室高级研究员)
签署中导条约使军控过程在美国“重新合法化”,并使更广泛的战略武器谈判获得了势头。近期前景是这种关系的改善将持续。另一方面,我认为,现在下结论说已出现了新的缓和或美苏关系的新时期还为时尚早。
我认为,1988年有可能达成一项削减50%弹头的战略武器协议。然而,要签署这项条约尚需在如何解释反弹道导弹条约的问题上作出进一步的妥协。苏联已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重大的让步,美国也得作出妥协。里根是否愿意这么做是令人怀疑的。
目前很难预测美苏关系的未来进程,因为这取决于:
一、短期内里根在反弹道导弹条约上的立场;
二、美国政府的更迭;
三、苏联国内政治发展的进程;
四、世界形势的发展可能出现危机局势,影响美苏关系。
客观上,从苏联的兴趣来说,我认为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但两个超级大国将依旧是对手和竞争者。
“美苏关系改善将产生积极影响”
托马斯·罗宾逊 (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亚洲问题研究部主任)
我认为这一次紧张关系的缓和不同于70年代的缓和。70年代并无实质上的缓和。现在苏联的态度有了好转,因为苏联内部发生了变化。苏联放弃了一些过去不想放弃的东西。这种情况可望持续四五年到十年。可以说,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对世界形势持乐观态度。尽管不是一切事情都好转了,但美苏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苏联在第三世界已不象过去那么咄咄逼人了。
随着美苏关系的改善,中苏关系也将会得到改善。中苏两国是邻居,两国关系的改善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反过来也将有助于美苏关系的改善。
一切取决于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取决于苏联国内改革的进展情况。只要苏联国内改革进行顺利,苏联的外交政策也将稳定。同美国达成协议并同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助于戈尔巴乔夫巩固在国内的政治地位。苏联人士的看法
“现在核裁军已开始起步”
格拉西莫夫 (苏联外交部新闻局局长)
戈尔巴乔夫1986年1月15日提出了核裁军计划,当时有许多持怀疑态度的“现实主义者”。现在核裁军已开始起步。虽说步子还不大,但终究迈开了第一步。不久前在华盛顿签署的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虽然只涉及双方核武器库的3—4%,可是漫长的道路总要从第一步开始。过去对控制军备谈得很多,所有的协议只涉及限制军备。现在则要消除两个级别的核武器,这还是第一次。
科尔尼洛夫 (塔斯社编委兼政治评论员)
中导条约第一次现实而又明显地证明:只要双方都有政治意愿,核裁军是有可能的。既然如此,无核世界也是可能的。当然,通往这一世界的道路是复杂和困难的,但著名的成语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孔德拉绍夫 (《消息报》政治评论员)
签订这个条约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苏美两个大国虽然立场不同,但终究找到了共同语言,提出了共同的目标,并找到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最重要的手段是包罗万象的核查,双方都同意进行广泛核查。这是可以就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征兆。如能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一半,那么两个核大国就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东西方关系在现阶段得到了加强”
格拉西莫夫 东西方关系的改善应同对苏联的信任程度成正比。里根总统本人宣称,他已经不认为苏联致力于统治世界。也许是美国舆论对苏联意图的估计发生的变化促使他得出这一结论。全世界都看到苏联正忙于改革。
除了意识到必须消除核威胁外,人们还意识到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还需要把现在用于军备竞赛的资源用来解决这些问题。
科尔尼洛夫 虽然缓和这个术语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在另一个时期出现在国际政治词条中的,不过仍然可以使用这个名词。我认为,现在应在东西方关系中确立新的政治思维,双方更为充分和明确地意识到这样的政治原理,即:对于战争和“实力”政策来说,我们这个世界太小和太脆弱了。人们有理由认为,在1988这新的一年里,缓和似乎可以获得第二次呼吸。
孔德拉绍夫 签署条约后,东西方关系在现阶段得到了加强。实现中导条约无疑将促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制造更为有利的政治气候。
“苏美关系将发生某种变革”
格拉西莫夫 最近苏美关系的气氛已有改善。最高级会晤的成功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美国人面对面地见到苏联领导人,这促进了“敌人形象的消失”。从实际领域看,苏美在各个方面的科学和文化合作正在得到显著的扩大和调整。这里还有很大的尚未利用的潜力,商业和经济合作还微不足道。由于一系列原因,在这方面未必能发生好转,但即使在这里也存在吸引人的互利的前景。我们认为,改善苏美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因为这会对东西方关系的总格局产生良好的影响。
科尔尼洛夫 我相信,苏美关系将发生某种变革。世界发展的逻辑本身正在促使各国和各国人民更多地相互了解和合作。在这方面,在苏美两国面前展现出最广阔的前景。经济、开发宇宙、医学、生态学……所有这些领域我们两国都可在互利基础上协同行动。苏联公众积极主张,同美国的这种合作就象同世界所有国家的合作一样,能够得到扩大和加强。
孔德拉绍夫 戈尔巴乔夫从美国回来发表电视讲话时说,苏美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但有了一定的改善。签订中导条约证明了这一改善。共同声明提到的就进攻性战略武器会谈达成的工作细则,还有削减常规武器、消除化学武器、停止核试验……对苏联来说都是关键性的问题。我觉得,存在某种良好的前景。如能就削减一半进攻性武器签订条约,那当然是很大的步骤,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道义上都可以向所有的人证明,苏美可以达成协议,可以调整关系,形成新的政治气候,那对苏美关系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卡尔波夫 (苏联外交部军备控制和裁军局局长)
中导条约不可能不对苏美关系和东西方关系产生影响。但是,改变的规模将会怎样?具体地说,这些变化能够在哪些方面产生?这还是个不清楚的问题。这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积极继续签订中导条约所开始的进程,能否实现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能否就禁止和销毁化学武器达成协议,能否解决限制核试验规模和最终禁止核试验的问题,能否保证削减欧洲的常规军队和军备。这些就是关系到苏美关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发展前景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这些工作的结果。
(附图片)
销毁!导弹上的文字左为“中程导弹”,右为“短程导弹”。
原载苏联《真理报》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西兰总理朗伊发表声明指出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民的骄傲
新华社惠灵顿12月28日电 新西兰总理戴维·朗伊在昨天晚上发表的一项声明中高度评价路易·艾黎,称赞他是新西兰人民的骄傲。
朗伊说,路易·艾黎从未停止过同中国人民一道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路易·艾黎是杰出的新西兰社会活动家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中国生活了60年,12月27日,他因脑血管栓塞并发心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对路易·艾黎逝世表示深切悼念的还有新西兰海外贸易和市场部长迈克·穆尔、路易·艾黎的好友詹姆斯·伯特伦教授以及著名科学家、路易·艾黎的侄子罗德·艾黎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贯彻安理会598号决议
沙特阿拉伯呼吁联合国部队进驻海湾
新华社沙特阿拉伯利雅得12月27日电 (记者黄建明)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沙特·伊本·费萨尔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联合国部队应当进驻海湾,贯彻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
费萨尔说,只有执行安理会598号决议,才能解决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
他在谈到最近海湾袭船战升级和伊朗用导弹袭击科威特时说,鉴于海湾地区最近事态的发展,必须尽快努力实现这一地区的和平。
费萨尔承认,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同伊朗在如何实现海湾和平的问题上仍有分歧。
费萨尔还证实,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刚刚收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26日到达这里的叙利亚外交部长法鲁克·沙雷递交的。费萨尔没有透露信件的内容。
消息灵通人士说,法鲁克·沙雷来利雅得后向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介绍了他最近在德黑兰同伊朗领导人会谈的结果。
费萨尔介绍说,海湾合作委员会第8次首脑会议正在这里讨论巴勒斯坦、两伊战争和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新闻社发表一年战绩统计报告
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损失惨重
新华社伊斯兰堡12月27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昨天发表的年度战绩统计报告表明,1987年,侵阿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在同阿富汗抵抗力量的一系列武装冲突中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
这份报告指出,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今年伤亡总人数比去年增加10.7%,达9217人,其中苏军占52%。报告说,今年苏军损失462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比去年增加了3倍。此外,还有813辆苏制坦克和装甲车以及1262辆军用卡车和其它运输工具被抵抗力量摧毁。
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喀布尔政府军的官兵向抵抗力量投诚的人数也有所增加,总人数达4781人。
报告说,这一年来,在苏军炮火下丧生的阿富汗平民达22294人,其中90%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伊朗总理穆萨维27日说伊朗正在生产先进的进攻性化学武器,不久还将生产战斗机。
△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的助手阿布·伊亚德认为叙利亚领导人与巴解组织领导人之间的和解会谈不久将实现。
△苏丹27日建议埃及、肯尼亚和乌干达等6国到埃塞俄比亚参加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联席会议,以讨论解决两国争端问题。
△苏联外交部27日召见伊朗驻苏临时代办,就苏联驻伊斯法罕的总领事馆遭袭击一事提出强烈抗议。
△墨西哥商业和工业发展部人士说,由于国际原料价格下跌,墨西哥在1983—1986年的3年中累计损失210多亿美元,今年头4个月就损失29亿美元。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叙利亚外长结束对沙特的访问
叙利亚外长沙雷在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后,二十七日回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据报道,沙雷向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转交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给他的一封信。叙利亚敦促海湾阿拉伯国家为争取结束两伊战争而共同努力。
此间观察家认为,沙雷的这次访问表明,叙利亚希望统一阿拉伯世界对两伊战争的立场,并派一个阿拉伯联合代表团去同伊朗举行谈判,以寻求结束两伊战争的办法。
伊朗外长同利比亚领导人会谈
据伊朗通讯社报道,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二十七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对外关系局秘书(外交部长)塔勒希就发展双边关系和海湾局势等问题进行了会谈。
报道说,在会谈中,卡扎菲宣布支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立场。韦拉亚提谴责美国、犹太主义和反动政权联合搞阴谋。他宣布在利比亚面临威胁时伊朗支持这个友好国家。
伊朗开始在前线部署自制导弹
伊朗总理穆萨维二十七日在议会上公布下一财政年度政府预算之后透露说,伊朗已从上周开始在前线部署自制的地对地导弹。
据有关人士说,伊朗已经仿制了苏联“飞毛腿—B”地对地战术导弹。有关人士还说,伊朗正积极准备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除志愿人员外,大学生和医生也将被派往前线参战。(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抗议苏军继续对阿军事占领
世界各地阿富汗人举行示威
国际社会呼吁苏尽早从阿全面撤军
据新华社德黑兰12月27日电 流落伊朗的阿富汗难民27日在德黑兰和伊斯法罕举行反苏示威游行,抗议苏军8年来对阿富汗的侵占。
在伊朗第二大城伊斯法罕市,示威的阿富汗难民袭击了苏联领事馆。警卫人员用催泪弹驱散了他们。
据新华社堪培拉12月27日电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8周年之际,旅居澳大利亚的100多名阿富汗人27日在悉尼苏联领事馆前举行示威,谴责苏联侵略军屠杀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愤怒的示威者还扯下了悬挂在领馆的苏联国旗。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7日电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8周年之际,伦敦大约1000人27日涌上街头示威游行,抗议苏联侵占阿富汗。
在街头,有许多参加示威的人穿着阿富汗民族服装。示威群众在抗议的口号声中焚烧了一面苏联国旗。
据新华社海牙12月27日电 (记者徐洪福)数千名旅居荷兰的阿富汗人27日下午在海牙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苏军最近对阿富汗抵抗力量发起的军事攻势,以及继续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28日电 据《每日新闻》今天报道,在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8周年之际,大约150人27日晚在苏联驻瑞典大使馆门外举行示威,要求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
据新华社渥太华电 加拿大外长克拉克23日就苏军入侵阿富汗8周年发表声明,呼吁苏联结束其“对阿富汗的占领”。
克拉克说,讨论苏军撤出阿富汗的可能性是受欢迎的,但必须做得更具体。他说,缓和阿富汗危机的第一步就是苏联从阿富汗全面撤军。
据新华社维也纳电 奥地利外长阿洛伊斯·莫克23日就苏军入侵阿富汗8周年发表谈话说,他希望苏联不久能拟定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和其他具体措施,以便最终给阿富汗人民自决的权利。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7日电 日本外务省27日就苏联侵占阿富汗8周年发表声明,对苏军继续驻扎阿富汗表示遗憾,并呼吁苏联立即撤军,以使阿富汗问题得到政治解决。
据新华社波恩12月27日电 西德—执政的联盟党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米夏埃拉·盖格尔27日在波恩呼吁苏联领导人“刻不容缓地”从阿富汗撤军。
基民盟总书记盖斯勒26日也发表声明,呼吁苏联“迅速和彻底地”从阿富汗撤军。他还要求莫斯科与阿富汗抵抗组织进行“直接谈判”,实现“和平”。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27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发表一项声明,呼吁苏联迅速、彻底地从阿富汗撤出其军队。
(附图片)
12月27日,约600名阿富汗难民和学生在新德里举行抗议活动,要求苏联从阿撤军。(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阿根廷通讯

圣诞节之夜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李志明
圣诞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从12月24日上午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周围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便排成了长龙。下午,商店门口招徕顾客的圣诞老人终于也跳上出租汽车回家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呈现少有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从各家各户飘出的烤肉香味。孩子们在等待午夜12时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大人们可能还在回顾即将结束的1987年。
这一年对阿根廷来说,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也还是有一些值得回味、思考、庆幸或担忧的事情。首先,1987年将作为阿根廷民主制度进一步巩固的一年载入史册。4月份,当一小撮坚持与民主为敌的军人发动兵变时,阿根廷人民不分党派团结一致,坚决回击对民主制度的挑战,显示了空前的力量,国内外舆论认为这表明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9月议会和地方政府改选后各派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执政党受挫,反对党势力大增,然而这种变化是在宪制的范围内发生的。本月初,新任省长就职,这是25年来地方政权的交接第一次在两届选举产生的政府之间进行,这本身就是民主制度巩固的表现,是值得庆贺的事。
令人担忧的事虽有也不多,本地新闻界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首都各大报第一版平均每天有4条坏消息,坏消息主要来自国家的经济生活方面。通货膨胀重新抬头,今年年率大约在180%左右。尽管政府采取了冻结物价等措施,实际工资水平还是比一年前下降10%左右。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和市场价格下跌,外贸盈余比去年减少一半。投资环境没有明显好转,本国和外国投资者裹足不前,缺乏资金仍然是生产部门最大的困难。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4%的目标已不可能达到,估计将低于3%。经济形势引起了关于经济政策的激烈辩论。政府坚持认为,要解决阿根廷的经济危机除了国际条件外,必须实行经济结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因为内向型的经济结构和过度的保护主义,实际上保护了落后,是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司法部门破获了一个绑票集团,整个阿根廷社会为之震惊。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手段残忍,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个集团的成员几乎都是现职的或退休的警察。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大丑闻,暴露了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还有一些消息很难简单地断定它是好是坏。如圣诞节前夕议会众议院终于通过了政府提出的税制改革法,从明年起将大幅度增税。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它将改善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对企业界来说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财政赤字减少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对稳定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有利,忧的是税收负担加重。使工会满意的是议会同时通过了劳动合同法,恢复了被前军政府废止的三方(企业、工会和政府)谈判确定工资、福利等劳动条件的制度。
阿方辛总统在圣诞节前讲话中指出,阿根廷虽然面临困难,但仍然在前进。阿根廷人应该认识到现在的阿根廷已不再是那个曾吸引大量欧洲移民的富足国家,但是如果奋发努力,可以为儿孙们留下一个充满建设成就的明天的阿根廷。不管政见如何,这大概是所有阿根廷父母的心愿。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26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