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用经济杠杆保证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管理局长谈土地有偿使用
本报讯 我国将逐步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日前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就人们关心的若干问题,作了以下回答:
问: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很注目,请谈谈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情况。
答: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两方面进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相应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有土地的总代表。一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宏观管理者。目前省一级的土地管理机构已普遍建立,市、县一级机构正在建立,预计这项工作在1988年内可以完成。
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为什么要改呢?因为过去的使用制度弊端很多,主要有:一、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不能体现;二,没有经济杠杆保证合理利用土地,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难以实现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两种形式:一是每年收取土地使用费(税),国务院已决定1988年在全国城镇普遍实行,一是先在少数地方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定期出让土地使用权,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间的使用费。除了深圳外,上海市政府已制订公布了《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将于1988年1月1日起施行。广州、天津、厦门、福州、海南岛等地也将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时机成熟后,将在全国普遍推行。
问:与国外比较,中国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有哪些特点?
答:特点之一是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作为商品买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有或侵占;可以出让、转让、抵押、赠予和交换的,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只是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土地一般可以买卖,即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作为商品进入流通过程。特点之二是国家禁止土地炒卖的投机活动。在深圳和上海的有关规定中,都明确了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前提:即必须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建设项目或投入了一定量的资金后方可转让。
问:原来一些地方制定的外商使用土地的收费标准是否继续有效?
答:仍然有效。凡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外商投资企业,仍按原合同规定的期限执行。今后,外商在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试点城市、地区、地段,取得土地使用权则需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新办法办理,在非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地区、地段仍按原规定办理。
问: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国内外企业和客商有资格得到土地使用权?
答:具备法人资格的国内企业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在我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的国家、地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外商,都可参与我有关政府组织的有偿出让土地的投标。至于台湾、香港、澳门的商人在大陆购买土地使用权,这类问题在以往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实践中已很好地得到了解决,有关的政策规定同样适用于此。我们的原则是,对国内、国外参与投标的企业一律平等。
问:国内外企业和客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享有哪些权利?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其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上的所有财产受中国法律和当地政府的保护;允许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上进行了一定量的投资后自由转让土地使用权,也允许将其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上的财产抵押给银行,外商还可将其抵押给与中国国内银行有业务关系的国外银行。只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方可提前收回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但土地使用者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土地使用者应注意:①如果让土地闲置并且超过了一定时间,政府有权按规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②土地使用权合同期满,该地块和地块上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同时无偿收回。如土地使用者想延长土地使用期限,须按有关规定办理。③要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用途与要求,因为出让使用权的土地在出让前,均已纳入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中国贸易与投资》供稿)


第2版(经济)
专栏:吃肉养猪和改革

广州买猪肉为什么不用凭票?
本报记者 梁兆明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城乡肉食市场。所到之处,但见猪肉摊档比比皆是,腊肉、腊肠和烧猪、叉烧、卤猪脚、猪耳等烧卤制品,摆满店铺货架。据有关部门反映,今年头11个月,全市销售鲜肉、冻肉与腊味、烧卤等猪肉制品近1.07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23%,平均每天销售31万多公斤。主管财贸工作的副市长邓汉光满有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广州的猪肉供应一直任人‘挑肥拣瘦’,目前仍保持这个势头,完全可以与其它副食品一样不实行凭票供应。”
在全国生猪收购量下降的情况下,广州的猪是从哪里来的?靠什么“法宝”使市场猪肉任人“挑肥拣瘦”?答案是,广州生猪购销全面放开,坚持深入改革。
1985年1月,广东率先实行生猪购销放开。按说,销价放开引起市场价格上升,会使居民心理受到冲击。事实是居民思想没有什么大波动,这主要倒不是因为商业部门冷库里贮足了肉,而是由于经过水产品、蔬菜购销放开这两次“分娩的阵痛”,市民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使猪肉购销的改革顺利出台。1979年塘鱼放开时,人们着实恐慌了一阵子。平素1.6元一公斤的鱼,一下子涨到12元,有几个不骂街的?骂着、骂着,鱼多了,价也降下来了,一公斤稳定在三四元的水平上。蔬菜放开时,也有过恐慌,不久也捱过来了。经验已经告诉市民:下一步出台的准是猪肉,同上两次一样,恐怕也不用恐慌。
全面放开,使广州市场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大清早,在广州城郊就可以看到个体户推着鸡公车、大板车,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有的载着活猪,运往屠宰场;有的满载鲜肉,奔向农贸集市和城区肉食摊档。今年头11个月猪肉的总销售量,农贸集市占了48%;每天的鲜肉销售量,86%是个体户经营的。广州市从事肉菜经营的个体户近万户,他们机动灵活,见缝插针,一头钻进国营企业难以顾及的山乡僻壤,挖掘猪源潜力。
还有相当一部分猪源是从省外流入的。据省食品公司经理介绍,广州市场上的猪肉约有一半来自于外省。有的地区对广东极力封锁,发现有谁贩运生猪,一头罚款50元。即使这样严厉的措施,还是有一车车的活猪运进广东市场。价值规律在这里顽强地发生着作用。
价值规律也作用于生产。购销放开,使广东本省的生猪生产受到强有力的刺激。有人曾预言,广东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农民肯定会越来越多地扔掉挣钱不多的养猪行当,多找致富门路。事实是,放开后头两年,生猪存栏量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了。今年第三季度末,据有关部门统计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但省食品公司认为猪源并不紧张,全省提供的2千万担猪肉数,与去年相当,而局部地区的大肥猪还不好销呢。市场放开,商业部门的担子更重了。
这几年,广州市食品公司大力组织冻肉库存,注重充实储备,不轻易投放含补贴因素的猪肉,同时参与地方发展生猪生产工作;还采取输出技术的办法,在生猪产区就地加工收购广东风味的腊肉、腊肠等猪肉制品,今年投放量达150万公斤,比去年增加15%;全市50多个肉菜市场也参与腊味经营,今年采购了70万公斤投放市场,比去年增加两倍。腊味供应丰裕,因而也就任人
“挑肥拣瘦”。
广东今年猪肉的社会总销量约2500万担,其中2300万担的价格是完全放开的;如要国家补贴,这2300万担猪肉销量则要国家多补贴11.5亿元。省食品公司利用丰富的猪肉来源,兴办猪肉制品企业,一年获利超过1000万元。这些钱用于建设几百个禽畜生产基地,向四川、江苏等省投资办肉联厂,开辟猪肉供应渠道。
国营企业参与鲜肉购销,不用国家补贴一分钱,一天投放市场3万公斤,还可以从中赢利12000多元。个体户的鲜肉售价是6.4元一公斤,国营企业的售价是6元,待到个体户的售价降至6元时,国营企业就降价至5.6元,真正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因此,个体户销售一头猪(约50公斤鲜肉),一般赢利也不过60来元。
广州人喜欢吃鲜肉。市场一天销售鲜肉约23万公斤,比冻肉销量多两倍。冻肉的主要光顾者是机关单位食堂,群众买回家里烹调的多是鲜肉,虽然价格比冻肉高出约60%,但肉味鲜,消费者也还吃得起,只要供应充裕,任人“挑肥拣瘦”,也就满意了。


第2版(经济)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眼下一大批城市纷纷实行猪肉凭票凭本供应,广州却依然敞开猪肉市场,任人挑肥拣瘦。这件事很特别。其中奥妙,您一定会很感兴趣。
读完报道就会知道,今天广州猪肉市场包括副食品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是购销大胆放开的结果;而市场的放开,又是以承受“分娩的阵痛”为代价的。譬如鱼价、菜价、肉价的上涨,人人都要过这一关。当时过关滋味不好受,如今不少地方猪肉市场波动,广州人的日子便显得好过了。当初不过这一关,今天恐怕也只好发肉票。
有意思的还有,从鱼到菜到肉,随着市场一步步地放开,广州市民每次的思想波动日益趋小。这说明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中国很大,各地情况很不一样。广州的做法自然是照搬不得的。不过,广州走过的道路和成功的经验,却有许多引人深思之处。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市旅游设施建设承发包公司改革体制
明年部门将分灶吃饭自负盈亏
本报讯 全国第一家承包建设中外合资饭店的企业——北京市旅游设施建设承发包公司,为了搞活企业,新年采取新措施:改革体制,分灶吃饭,已有4个部门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这家企业根据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精神,结合本企业智力密集的特点,积极探索试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经营体制,所有业务部门都将逐步过渡为独立核算的单元经济体。他们划小核算单位(最小的只有12人),变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为“分灶吃饭”,以利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把业务部门直接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迫使他们关心市场、关心企业盈亏。同时变部门单一的内向协作型为多元外向经营型,保证企业不断获得竞争的活力。
(王荣)


第2版(经济)
专栏:

立足本地 发展传统家庭经济
淮阴走出贫困地区开发新路子
本报讯 本报记者黄彩忠、新华社通讯员苏淮轩报道:江苏省淮阴市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十年浩劫使这里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里发生了大变化,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7.5亿公斤。
淮阴市在几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立足本地,在发展传统的家庭经济上做大文章,开拓出新的农村生产力的生长点,组织农村剩余劳力大搞专业型、集约型经营;开发零星土地、水面和屋前宅后隙地,大搞综合型经营;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搞深度加工的循环利用型经营。
全市200万农户以户为单位,以庭院为主要阵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做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户办联户办企业一齐上,形式活泼,适应性强,风险小,收益大,各显神通,效果十分显著。这个市的金湖县利用大片湖泊发展水产养殖,成为全国有名的禽蛋之乡,人均向国家交售禽蛋超百斤。泗阳、涟水、淮安等5县利用堤坝坡地发展蚕桑林果,成为江苏后起的丝绸之乡和水果之乡。苏北有名的洋河镇、双沟镇、高沟镇和汤沟镇,大力发展酿酒业,成为有名的酒乡。全国闻名的“耿车模式”就出在这个市的宿迁县。在耿车经验的启发下,全县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户办企业发展到2.29万多个,联户办企业2500多个,他们的收入已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16.4%。
现在,淮阴市户办、联户企业已达10万多个,今年创产值12亿多元,加上大田经济、多种经营产值可达50多亿元。农民家庭收入增加了,历史性地改变了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从而又促进了粮食的增长和地方工业的发展,使全市经济发展过程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今年,淮阴市粮食总产达到59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登上100亿元的新台阶。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内调种有检疫 国外引种有审批
植物检疫体系初步形成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报道:我国植物检疫体系经过五年建设已初步形成,做到了国外引种有审批,国内调运种、苗有检疫,控制了检疫对象的自由往来,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植物检疫条例》,至今,全国已有25个省市区制定了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有1800多个地、县恢复和建立了检疫机构,基本上摆脱法规不健全的被动局面,使检疫人员有法可依,依法检物。
现在,全国各级专业检疫人员已达6000多人,各地培训的兼职检疫人员9000多人。1985年,我国从国际旱粮中心引进一批免检蚕豆种,在我国江苏、四川、浙江、湖北等八个省的试种中,发生蚕豆染色花叶病,各省检疫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了病情发展。去年国内各地调运种、苗等10万批次,发现几百批有传疫对象,也及时做出了处理。目前,植保部门已拟订出柑桔、马铃薯、水稻、小麦、甘薯、苹果等7种作物的产地检疫规程。在此基础上,各省建立了上述作物的种子、苗木繁育基地,为国家、集体和个体生产者提供无病种、苗,防止病种、苗传播蔓延,便利种苗流通,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植物检疫工作当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植检法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二是要开展检疫工作宣传。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苏明年换货和付款议定书签字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中苏两国政府1988年交换货物和付款议定书今天在这里签字。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王品清和苏联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叶·帕·巴甫林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字。
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郑拓彬出席了今天的签字仪式,并且会见了叶·帕·巴甫林一行。
根据上述议定书规定,两国1988年贸易额将比1987年有所增长,中国将从苏联进口钢材、生铁、有色金属、木材、尿素、纯碱、机械产品和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
中国将向苏联出口有色金属、大豆、玉米、冻肉、肉罐头、苹果、柑桔、茶叶、生丝、绸缎、棉花、针织品、服装、轻工业品和畜产品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彩色不锈钢光艳照人应用前景好
我国首次批量生产的彩色不锈钢,最近在江苏省镇江市通过部级鉴定。
彩色不锈钢是原色不锈钢通过化学浸渍着色产生的,有褐、蓝、黄、红、绿等多种色彩。这种彩色不锈钢光艳照人,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擦,耐风化,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优异,在建材、化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交通以及工艺美术装饰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室内装饰业向成龙配套发展
室内装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业。目前,广东省室内装修装饰企业达2000多家,生产装饰用品4500多种,产品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其中灯饰、厨具、套装家具、装饰纺织品、床上用品、空调、墙纸、大理石、彩釉砖、玻璃马赛克、卫生陶瓷、水暖器材、建筑五金配件、铝合金型材、地毯等,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有些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广东省室内装修装饰联合承包公司实行股份制,参股单位有11个行业28个企业,包括国营、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单位。这个联合承包总公司的成立,对促进我国室内装饰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三言两语

利用土地的学问
草木
土地的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怎能加宽拉长?周口地区农民却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诀窍,一是开发闲散地,二是把空间、时间都和土地联系在一起,运用间作、套作、混作等方法,在土地上进行了一番新的排列组合,让空间、时间在土地上更加显示它的作用。
周口地区农民之所以能有这种做法,在于他们懂得土地的金贵,开发利用的观念比较强。重视开发土地,就会在土地上生出种种办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耕作为集约化经营,已非不能。有些地方粗放惯了,浪费了土地,这不对;有的地方过去爱惜土地,经营得不错,现在抛荒了,那就更错了。周口的经验证明,在开发利用土地上是能做出大文章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效益显著
促进了经济发展 给人民带来实惠
本报太原电 记者王艾生报道:从1981年至1987年,国家在山西省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总投资165亿元,集中财力开发山西煤炭、电力等资源。六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支援了国家建设,造福于山西人民。
国家投资开发大同燕子山、太原古交西曲、阳泉贵石沟等新煤矿,同时又改建、扩建大同、阳泉等矿务局所属的老矿,建成中外合营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一大批大型的现代化矿井的建成投产,明显地增强了山西煤炭生产的实力。煤炭总产量由1980年的1.21亿吨增加到1987年的2.3亿吨,六年新增生产能力1亿余吨。1987年有1亿多吨煤炭运往全国各地。
山西电力发展也很快,六年来国家投资30亿元新建大同二电厂、神头电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截至1987年12月下旬,全省总装机容量为451万千瓦,总发电量为260亿千瓦小时,向北京、天津、唐山等地送电55亿千瓦小时,缓解了这些地方供电不足的局面。
伴随煤炭、电力的发展,山西的交通运输面貌也在逐步改观。国家投资除改造石(家庄)太(原)、京(北京)包(头)、太(原)焦(作)及南北同蒲铁路干线,逐步实现复线、电气化外,新建的大(同)秦(皇岛)、邯(郸)长
(治)、侯(马)西(安)线,正紧张施工。山西地方兴建的五条铁路,有四条开工。十条连接外省的公路已建成。1987年神池至河曲铁路有一段通车试运,仅河曲、保德等贫困县就外销煤炭120余万吨,再也不愁挖煤卖不出去了。
国家在山西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促进了山西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1987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322.5亿元,比1980年增长151亿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这里的耕地在加宽拉长
——河南省周口地区农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 范光华 郭献文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黄泛区腹心地带的河南省周口地区,如同走进“小麦王国”。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处于冬眠状态的麦苗,象一条厚厚的绿色地毯铺在辽阔的平原上。我们连续跑了好几个县,很难找到连片的空白耕地,往年大片大片留作种植棉花、花生、烟叶、瓜菜等经济作物的大秋地,都钻进麦棵子里去了。
“这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否减少了?”地区农委主任常万顺告诉记者:经济作物不但不少,反而由1980年的292万亩逐年扩大到528万亩,增加80%多。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一直在3∶1左右的范围内浮动。今年,全区粮食总产由1980年的22.8亿公斤,增加到38亿公斤,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41元增加到350元。
有人说,地就这么多,反正种这不种那,既不能“侵略扩张”,又不能把土地加宽拉长,谁有啥法子能把一亩地变成两亩地呀?群众的实践,否定了这种说法。为解决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各地群众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把间作套种技术广泛用于种植业生产领域。在种植组合上进行多种类型、多种品种、多种形式的轮作,采用间作、套作、混作的方法,以空间争时间,提高复种指数;以时间争空间,用地养地相结合,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众多的间作套种,虽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作物秸秆高低差,生长时间差,根系深浅差,需肥营养差,光温需要差等,加上边行优势,对以小麦为主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布局进行科学组合。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劳力、资金、技术,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全区间作套种面积已扩大到60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复种指数由1982年的150%提高到192%,有的县已达到200%多,从而使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843万亩扩大到2200万亩。仅此一项,全区就等于增加3个万顷良田县的耕地面积。这不就是把耕地加宽拉长了吗?
在周口地区,农民加宽拉长耕地还有一个战略性措施:大力开发闲散地。地区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全区分布在宅旁、路边、沟沿、地头、河堤、坟堆等地方的闲散地达436万亩,相当于4个万顷良田的大县。这些土地如何开发利用?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利用剩余时间和劳力,在不被重视的边边角角上栽树、养畜、种药材,使一块块闲散地变成“聚宝盆”。
汽车顺着乡间纵横如织的林荫大道在辽阔的原野上驰骋。到了太康县任庄,我们环顾村内村外,没有看到一块闲散地。在村西的大路两边,各长着一行碗口粗的刺槐树,刺槐树外边的沟坡上,又有一行毛白杨,挨责任田的一边是一行泡桐树,每两棵中间又插两墩白蜡条。
地区农委的同志在同我们交谈时说,办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周口的实际,一是黄泛区腹心,坑塘沟河多,村旁鸡叼猪拱的闲散地多;二是北温带,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光照时间长,种啥成啥。从这个实际出发,地委把开发利用闲散地提到议事日程,各地把各种闲散地象责任田一样承包给农户经营,逐步形成了金银花、金针菜、莲藕、大枣、白蜡条和养鱼、养鸭商品生产基地。
太康县城郊乡白塔李村四周一个连一个的藕池,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前,由于鸡叼猪拱羊啃,这个村村旁有200多亩地常年荒弃着。去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集资打机井,引导大家挖池种藕350亩。亩产一般3000公斤,有的高达4000公斤以上,年底产藕100多万公斤,全村收入52.5万元,相当于2000亩粮棉地上的收入,人均375元。
透过一座座“聚宝盆”,人们看到了周口地区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更看清了农村推广间作套种,开发闲散地,发展商品生产的巨大潜力和灿烂前景。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汽车制造厂化油器厂组织青工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提高了职工全员素质,增强了质量意识。图为化油器厂装配工段老师傅在指导青工严把质量关。魏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