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等到何时休
任毓骏
“等着我吧,我要回来的,
但你要耐心地等着。
等待着吧,当凄凉的秋雨
勾起你心头忧愁的时候,
等待着吧,当雪花飘舞的时候。
……”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曾出现过无数壮丽的诗篇。但有多少诗篇,能象苏联“士兵诗人”西蒙诺夫所写的这首《等着我吧》那样动人心弦呢?当它一发表,就有17位苏联作曲家竞相为其谱曲。一时间,战壕里,兵车中,舞台上,壁炉前,人们不是朗诵这首诗,就是咏唱这支歌。
“等待着吧!”但是没等太长久——不到4年,红军战士的亲人们就盼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无数的家庭等到了团聚。
也许,苏维埃人以为,如果再没有外国入侵,他们将永远不用“望穿秋水”,盼等战场上的亲人归来了。但是,他们错了。物换星移,30多年后,谁知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子弟,竟被派出国门,去充当远征阿富汗的入侵者,而这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比卫国战争还长一倍哩!
从入侵阿富汗那个冬天算起,第9个“雪花飘舞的时候”到来了。圣诞节一过,新年就要来临。佳节思亲,人之常情。驻扎在阿富汗的十多万名苏军士兵中,多少人,又会吟诵起西蒙诺夫的诗篇:《等着我吧》,寄托自己的思亲衷情。虽然,他们绝对没有当年卫国战争中红军战士那种慷慨昂扬的豪情。但他们怎能不想:还要让亲人等待多久呢?!即使不死,一旦伤残,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整整8年了,这场以强凌弱的“小战争”,拖延的时间却超乎人们的意料,而且打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黑洞”前头的亮光啊!入侵阿富汗8年,已有两万多个苏联青年伤残,一万多人成了这场战争的冤鬼。在这“和平”的年代,多少“瓦汗(注)路边骨”,已成“春闺梦里人”!
受过伟大十月革命洗礼的苏维埃人,对正义的卫国战争和不义的侵阿战争,有着泾渭分明的强烈爱憎。请听一位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声音吧:“把在阿富汗服役的士兵同伟大卫国战争的参加者同等对待,是根本错误!卫国战争的战士在1418个日日夜夜同法西斯搏斗,消灭了法西斯,这怎能和阿富汗(的战争)相提并论呢!”
“我儿子坟头的石碑只能写他的生卒年月。人家还以为他是醉后斗殴致死哩!”一位父亲对在阿富汗战死的儿子的墓碑不能刻上死因而忿忿然。
那么,从阿富汗活着回国的退伍兵的境况又怎样呢?
他们“遇到的是冷淡和漠不关心,内心产生不出受到国家关心的感激之情……”一名因伤致残的退伍兵沉痛地写道:“并非所有的女人都需要残疾人”;“除了自己受尽痛苦折磨的老母亲外,谁也不需要你!”
更多的苏联人在问:“这场战争何时了?”“还让我们等多久?”是呀,人们盼望亲人快快从阿富汗回来。一位工人写道:“要是领导人的孩子也被派去阿富汗的话,阿富汗战争早就结束了!”
“等待着吧!”同卫国战争时期相反,人们对阿富汗战争已经丧失了“耐心”。11月25日的《真理报》披露,编辑部接到一千多封来信,而信件仍源源不断地飞来。这些信中有不少抱怨,这些抱怨来自死者的家庭,来自在阿富汗服役期满的妇女。许多读者以痛苦和惊慌的心情提问:“阿富汗战争何时能结束?!”
当愤慨与憎恶年复一年地郁积,当诅咒和怨言象震前先兆那样渐露端倪,谁能断言有朝一日沉默不会变为爆发呢?!
注:瓦汗,是阿富汗游击队与侵阿苏军反复较量的战场,苏军在此伤亡惨重。


第7版(国际)
专栏:世界一角

非洲红湖
杨木
我曾在红海中游泳,却未见红海泛红。听说,每年7月前后,红色浮游生物汇集而来,海面因之呈现红波,蔚为奇观。
但是,我却在西非洲的塞内加尔看到红湖。骄阳劲射于玫瑰红色的湖面,湖水中含量极高的盐粒晶体反射出耀眼的闪光,使湖水红而发亮,简直象一大块红宝石!湖边居民说,湖水晨呈紫蓝色,晚呈灰红色,中午最美,呈玫瑰红,故当地人管它叫“玫瑰水湖”,外国游客则直呼它“红湖”。
我向塞内加尔朋友探寻湖水泛红的原因,较多的说法是湖中含锰、盐等物质。用手指醮湖水一尝:哎呀,果真咸得发苦!
站在红湖东岸极目四望:西面离海七八公里,白云缈缈;西南面有沙丘,疏林落落;东南方则是一片热带丛林;离此不远有一个淡水潭,水味清甜,乡民们用以灌溉田园。
我和非洲朋友正站在东岸谈论红湖时,一群飞鸟鸣叫着飞掠而过。友人指着那黑白色相间的大鸟对我说:“那叫海滨鸟,小的称扁尾沙锥鸟。它们常在湖面低飞觅食,可见红湖必有生物,但从没人捕到过,也许是极小的水族吧!”我们沿东岸北行,友人又说:“湖里盐层厚,许多盐民靠挖湖盐谋生。他们集中在湖的北面干活,因为那里湖水浅……”
于是,我们登上小汽车向北面驶去。车里的录音机正播放着《洪湖水浪打浪》。一曲未终,盐民的小孩子们已拥到我们车门前来了。啊!真是奇观:数百名青壮年黑人男子,也有少数女子,站在及胸的湖水里用铲挖盐,然后存放在飘浮于水面的成串的塑料桶里。他们多穿绿、黄、白、赭等颜色的短衣裤,远远望去,红水,黑脸,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塑料桶,构成一幅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的油画。
湖岸上白盐堆堆,晒干后由妇女们装入塑料袋,等待每周一两次的盐商车队来收购。盐民们下湖,有的单干,有的组成互助组。互助组组员们每天劳动六小时,卖盐所得按劳分配。
我找到一位懂英语的男盐工攀谈。他37岁,每日捞盐挣得3000西非法郎,比当地工人最低日工资高一倍。但是,他说:“盐工生活苦啊!红湖水的腐蚀性很大,干不了几年便因皮肤溃烂而不能再干了。再拚命,每月也只能干20天。浅水区的盐挖完了,就得换地方,水最深处2米多。早晚天气冷,得病了还没钱医治呢!”湖面的笑声随风阵阵飞来,但笑声后面掩藏着劳动的艰辛和对个人命运的担心。
太阳西斜了。这时,红湖水和白气泡在斜阳下交相辉映,湖面变成赭蓝色,白气泡闪动着彩虹,多么迷人的景色!


第7版(国际)
专栏:

残疾儿童的乐园
白玉
小莫尼卡来到世界上虽然只有短短8年,却饱尝了人间凄凉。她一落地就一目失明,另一目视力微弱。在幼儿园里,她靠抚摸去亲近小伙伴,却被误认为欺负人。医生则怀疑她有智力缺陷。因此她一再被幼儿园拒之门外,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绝望中,父母把她送进了“慕尼黑儿童中心”。谁想到生活从此改观。经过半年的治疗,莫尼卡便在中心幼儿园过起了正常的集体生活,不久就升入到中心小学就读。如今,她身心发育正常,与小伙伴相处和睦,深受大家喜爱。
“慕尼黑儿童中心”是联邦德国著名的残疾儿童的乐园。在那里,许多象莫尼卡一样的孩子受到格外精心的爱护和教育。座落在克劳斯哈登市郊的中心儿童村,建筑虽是现代风格,却有着田园诗般的情调,到处洋溢着春光融融般的温煦,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中心设有幼儿园、小学校、医院、培训部等几大部门,幼儿园不仅接收残疾儿童,也招收正常儿童。据说,这样做可以使残疾儿童学会与正常人相处,以便日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有些儿童直接升入中心学校,也有一部分在治疗卓有成效后转走他方。中心学校也是残健合一,学生没有考试之惧。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从这里转学他校的学生都能迅速适应课程,成绩也不在他人之下。
中心医院每年接待3000至4000病儿。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早见效,并鼓励病儿父母参与治疗。医院还设立了家长与病儿同室的专用病房,以便家长配合治疗。医院特辟的心理门诊室尤其受到病儿家长们的垂青。
在中心儿童村里,随处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盲童手推轮椅,椅中截瘫小儿为盲童作向导,你我相帮去了解周围的世界。正是在这种互相帮助中,孩子们学会了自理和自助。
“慕尼黑儿童中心”创建于60年代中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它已闻名于世界。来此参观学习的儿童专家和学者络绎不绝。


第7版(国际)
专栏:

天寒婚礼热
史少
奥地利的5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是青年人结婚的美好季节。但是,今年却与往年大不相同,冬季掀起了婚礼热。据统计,今年11月,登记结婚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倍。
为什么会出现冬季的婚礼热呢?这倒不是青年人喜爱在严寒中欢度蜜月,而是因为奥地利政府削减1988年的赤字预算,其中一项就是从1988年1月起,取消给新婚夫妇的婚礼补贴费1350美元。
为了得到补贴费,一对对情侣只好焦急地在市结婚登记办公室等待,有的甚至从星期一一直等到星期五。一般来说,登记办公室为一对情侣举行一次婚礼仪式需要30分钟,一天最多进行17次仪式。一位办事员风趣地说,“你不能赶着为这些可怜的青年人举行婚礼,他们有权利听一段短短的音乐,以及在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里聆听为他们所作的一番美好的祝愿。”


第7版(国际)
专栏:

目标,总统宝座
——一位黑人候选人的追求
李学江
“必须让全国能听到你们的声音,明白吗?”
“明白!”
“这次,我们是向经济的混乱开战,而不是要黑人去反对白人,明白吗?”
“明白!”
“如果我没能使你们明白,那也不是你们的错,而是我的错,因为,毕竟我是一个职业说客。”
这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向黑人选民作竞选演说的一幕情景。第一句话表明他是以黑人代言人为已任的;第二句话则是他此次竞选的纲领;第三句,他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牧师。
这是杰克逊第二次参加竞选。第一次是1984年,他组织了代表失业工人和城市贫民的“彩虹联盟”,以“种族平等”为竞选纲领,主张各肤色象彩虹七色一样并列共辉,一律平等。这就大大鼓起了美国黑人、其他少数民族和外来移民的政治热情。结果,许多从不投票的黑人这次竟踊跃地参加了各州预选。
可见“种族平等”的竞选纲领并非空穴来风。俗话说“开什么药方,就是有什么病症”。“种族歧视”在美国虽不公开见诸于政策法令,但却象一股潜流,使人不能不时时感到其处处存在。对此,出身于南方一个黑人家庭的杰克逊当然深有体验。
杰克逊1941年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棉花工人家庭。母亲是美容师,在他1岁时改嫁给一位邮政工人,杰随之而去并改了姓氏。据说,他6岁时便开始了运送木材的工作,也曾迫于生计而违禁贩酒,买销赃衣裤穿……在中学里,杰克逊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并因此考取了伊利诺斯大学的足球奖学金。但入学后却屡受该校一些白人教授和学生的歧视,使其不得不转往格林波尔农工大学。在这里他交了好运,不久成为该校的足球名将,并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在毕业前一年又与女友嘉克琳得成美眷。
杰克逊心目中的当代英雄是已故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他从60年代起就追随金从事民权运动,金在讲台遇刺时,他作为助手正站在金的身旁。在争取黑人权利运动中,杰克逊是一名勇敢的斗士。他领教过三K党的威胁,遭受过警棍的殴打和水龙的袭击,关过禁闭,坐过监牢,但这些都没能使他低头屈服。
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更突出地表现在竞选中。4年前,他每到美国南方便租用大批公共汽车去农村,将成千上万有选举权,但还不懂什么叫选民登记的黑人送到城镇选举站去登记,启发他们懂得争取自己的应有权力。为此,他在黑人群众中的声望越来越高。结果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他创纪录地获得了3/4黑人选票和5%的白人选票,总成绩仅次于蒙代尔和哈特而名列第三。
但黑人在美国毕竟只占总人口的11%,杰克逊必须争取白人选民。也许是为避免开罪那些较为保守的白人选民吧,这次,杰克逊把自己竞选纲领的重点从4年前强调的纯粹种族问题转到强调“经济正义”的主题上来。
他对濒临破产的农场主说:“我们需要做而且必须做的是,要农场而不要武器……在里根的治下,富人得到了减税,而其余的人却被剥夺了机会均等。”
他把失业归因于跨国公司,他对失业工人们说:“我们的工作不是被(这里的)南朝鲜人和台湾人夺去了,而是被美国的(跨国)公司带到南朝鲜和台湾去了。”
由于前次竞选声望颇高,此次杰克逊的得分更是扶遥直上,尤其是今年5月份夺标呼声甚高的候选人哈特因桃色事件的牵制而中途下马以后,杰克逊竟成了民主党赛场上遥遥领先的总统候选人。在今年8月份的盖洛普民意测验中,他在黑人中的得票再创78%的高纪录,其他候选人只有望背兴叹,表示希望成为黑人选民的第二选择。而另一项测验则表明他在18—24岁的黑人和白人青年中的得分也高达50%。
有趣的是,杰克逊的竞选成绩非但没有使民主党的领袖们感到高兴,反而使他们大为惶惑不安。因为在他们看来,要美国人现在就接受一位黑人总统为时尚早。这样,明年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就面临一个难题:照顾杰克逊吧,就可能使那些保守的甚至温和的白人选民转而支持共和党,排斥杰克逊吧,又可能失去为数不少的黑人选民的欢心。民主党主席把忧虑表达得更其直率:“要他,我们赢不了选举;不要他,我们也赢不了选举。”所以,这班先生不得不颇为烦恼地探寻起杰克逊“究竟想要什么”的问题来。
杰克逊想要什么呢?当然是想要登上总统的宝座喽!但可能性如何呢?“这个国家的白人种族主义太严重了,事实上不太可能选一个黑人做总统。”杰克逊的竞选顾问和筹款人瓦尔科这么说:“从公共汽车的尾座(过去受歧视的黑人的专座)到投票箱前是一条很长的路,这对我的成熟是一次锻炼,是一次真正的进化。”“我的未来不取决于一次选举。从其真正的意义上说,我天天都在竞选,年年都在竞选。”杰克逊本人则这么看。而《华盛顿邮报》的黑人专栏作家拉斯伯里却想起电影《帕特尼·斯沃普》,说的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董事们因为个个私下认为一位黑人不可能选上董事长而投了他一票,结果真的选出了一位黑人董事长来。不过拉斯伯里认为,不能指望生活中出现模仿艺术。
但毕竟“赛马”决赛还没有真正开始,会不会出现一匹“黑马”谁又能说得准呢?在本月初的一次集体亮相中,两党12位总统候选人一字排开,杰克逊自然也跻身其中,而不久前,哈特又宣布重整旗鼓,再进赛场,因此,如果一定要为杰克逊作点预测的话,只能姑且说,这位黑人当选的可能性为1/13吧。


第7版(国际)
专栏:

圣诞节看动画片
冰清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踏着白雪披着彩霞来到人间。它在许多国家的大街小巷燃起了激情,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幻想。在这欢乐时刻,美国的父母们照例是要带孩子上电影院看动画片的。然而今天他们能看到什么呢?
以动画片名闻世界的迪斯尼公司向它的小观众们献上的仍是那部老掉牙的《灰姑娘》。而弗尔美森公司也只推出了一部《木偶奇遇记》续集《匹诺曹与夜皇帝》。
8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动画片制作商将目光移向海外,纷纷到日本、南朝鲜等地寻找基地及市场,以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一部分电影公司热衷于制作动画电视片,致使本已不景气的动画电影更趋凄凉。据报道,目前美国动画电影业的从业人员在日益减少。
著名的弗尔美森公司首脑卢·夏莫透露,《匹诺曹与夜皇帝》可能是他的最后一部由美方独家制作的动画电影。该公司不久也将转向电视动画片。只有迪斯尼公司目前还在为美国的动画电影尽力。(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冰岛妇女
余洋
冰岛是北欧的一个岛国,岛上多冰川,号称“冰雪之国”。但是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故又称为“火之国”、“无炊烟之国”。冰岛四面邻海,历史上人们世代以捕鱼为业,故又称为“渔业之国”。但是,这个国家更为出名的,是妇女在政治经济上有很高的地位。所以,有人又称它是“妇女之国”。
△冰岛妇女百分之八十外出自谋生计,自食其力,从不依靠男性供养,经济上有很大的支配权,因此,社会地位很高。
△冰岛妇女从政人数较多。国内有一个妇女政党,叫“妇女联盟”,在国家议会六十个席位中,妇女占三席。
△冰岛已婚妇女与其他国家不同,名字从不冠以夫姓,以表示不依附丈夫,拥有自己独立的身份。
△冰岛妇女注重团结的力量。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日妇女们在首都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罢工,参加的妇女有二万五千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影响之大远远超出本国范围。一九八六年,首都几千名妇女在累科杰托尔哥广场举行“给丈夫们一点颜色看”的大示威,规模不断升级,最后,政府总理不得不出面调解,并连夜召开议会讨论,宣布保证妇女享有与男人同样的权利,要求丈夫在家也要做家务,这场罢工才告平息。
△在遗产继承方面,早在一八五○年,冰岛议会便制定了男女同样有继承权的条款,并已付诸实施了一百三十多年,这在欧洲国家是最早的。
△冰岛男女同工同酬已非常普遍,妇女还享有许多特殊福利,如孕妇的工作量可以减少,产假长达一年,工资照发,以后还可再请假一年,发给百分之八十的工资等。
△冰岛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超过八十岁,是世界之冠。
△冰岛现任总统是女性。一九八○年芬博阿多蒂尔当选总统,一九八四年又连选连任,这表明妇女在冰岛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芬博阿多蒂尔是冰岛也是全世界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拥有一定实权的女性总统。
△西方社会的一些时弊在冰岛妇女中也产生了影响。例如近年来离婚现象很普遍,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夫妻稍有不和就要离婚。一些青年也兴起了“未婚同居热”。


第7版(国际)
专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伦敦牛津街的圣诞之夜,一片火树银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