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高密之星〔报告文学〕
莫言
我的《高密之光》在今年2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后,有人对文中以调侃笔法玩笑口吻写到的高密县一些干部一辈子能喝十吨酒(含啤酒)的事略有小愠。只因报纸版面珍贵,这里恕不解释。在我心目中,豪饮而不醉,是英雄的气概;肉醉心不醉,也有些名士的风流;肉醉心也醉也就是烂醉如泥,日夜沉醉在梦乡永无清醒之时便堕为酒场的末流,在事业上恐怕也要大受妨害,此路英雄为民加害妻子,为官贻祸百姓,永远在我不敢歌颂之列。
在《高密之光》里,我用有保留的语言歌颂赞美了高密人有口皆碑的南关村党总支书记王建章,这个年近花甲的农民至今是受着我十分尊敬的、我心目中的高密好汉。高密好汉成千上万,齐有晏婴,汉有郑玄;晏为名官,郑为名儒,俱为高密的历史增添了光彩。在封建社会里,高密尚能出如此人物,当今改革洪流沸扬滚滚的中国之高密,必然也应有好汉为高密争光。凡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的,凡是改变了高密面貌之一隅的,就是高密好汉,就是高密的光,就是高密的星,就该鼓吹歌颂。王建章已当选为党的第13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党组织对大会代表资格的严格审查足以证明王建章的功绩和人品,任何流言蜚语都无损这颗“高密星”的光辉。其实,仅仅他三次临危不惧跳到深水井里救起一名儿童和两名妇女的事迹,就可以说他是个英雄。但这三次救人在他事迹中只占有很小位置,所以我在写《高密之光》时竟疏漏了。
王建章是颗“老星”了。昨天,高密星群里又一颗新星运转到我的面前,他的光照亮了我这个高密人的眼。
又是一个能做豪饮的高密好汉。此人姓高名方明,43岁,身高1.70米弱,体重80公斤,方头大脸圆眼狮鼻,大嘴内有两排整齐洁白的漂亮牙齿,胳膊粗短,双手灵巧而有力量,现任高密县兴华总公司采暖设备厂厂长、党支部书记。
1984年之前,此人默默无闻。他用自做的小机器蹲在乡村的街头巷尾缝补过破鞋,在村子的小铺里修理过自行车,在萧条的集市上卖过冰糖山楂葫芦,当过生产队的小队长……典型的引车卖浆者流。仅仅3年,他“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占地92亩,厂房12000平方米,各种先进设备169台,固定资产460万元,能够生产技术指标超过法国和西德同类产品水平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钢柱散热器、钢串片散热器、铸铁散热器、高压稀土散热器、风机盘管空调器、大型组合式空调器等六个系列的数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职工近千人的新兴工厂的厂长。一位朋友把这称为奇迹。我不敢断言这是奇迹,因为中国如此大,高密能占几丈天?狂称奇迹,难免贻笑天下,还是不做夸饰,如实报告为好。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饮酒。1986年秋,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散热器分等细则审稿会、全国暖通空调技术质量座谈会、山东省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新型钢制柱式散热器鉴定会,同时在高方明领导的采暖设备厂召开。来自高级研究机关、著名学府的250名专家、教授,云集在高密南关这家农民办的工厂里。会议期间,高方明每天只睡一小时。他既是厂长,又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员。据说有一次他给一位工程师倒水时,水溢出杯外,流到桌上,眼见就要流到客人身上时,他抬起衣袖把桌上的水揩了。他的少见的诚恳和热情,温暖着客人们的心。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采暖设备厂3年巨变的事实感动着客人们的心。会议开得圆满而成功。高方明当选为全国散热器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委员——绝不是因为他端茶倒水。采暖设备厂生产的节能新产品钢柱散热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散热器检测室的详尽检测报告为证。据调查,会议期间时间紧张,无空饮酒。会议结束后,高方明才开了一次酒宴。
为什么要开一次酒宴呢?高方明说,这样的全国部级会议,能在咱一个村办企业里召开,是咱的光荣。这么多工程师、教授远路风尘跑到咱小小高密县,为咱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本子又一本子的宝贵意见,咱高举酒杯,以示感谢,还不应该吗?
在这次酒宴上,高方明轮桌敬酒。高密人敬酒从不虚情假意,无论杯大杯小,俱是一饮而尽,一轮下来,老高喝下啤酒40杯。喝酒犹如体育竞赛,情绪对成绩影响重大。老高那天兴致高,身体内负责分解和吸收酒精的器官积极工作,超常发挥,创造了他饮酒史上第一个辉煌的记录。40杯啤酒落肚,高方明热汗淋漓,他端着酒,声音有点沙涩,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泪花点点。他说,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我有一肚子话要说……(大家都洗耳恭听着)我有一肚子话要说……(大家注视着这个虎背熊腰的高密汉子)他的那只能捏破硬核桃的粗壮的手在抖,玻璃杯里橙色的酒浆泡沫疾速上升,泛滥开在他脸上的是一种难以描写的表情,有喜悦,有酸辛,也有淡淡的忧愁。他说:我知道往后的路程会更艰难,我们一口气也不敢松,再过3年,等我们厂年总产值突破一亿元的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喝酒!他举杯至嘴,一饮而尽。专家们、教授们纷纷离座,向这位淳朴憨厚的农民敬酒。他来者不拒,杯杯干尽,汗透衣衫,后背微驼,衣袖肥大,晃晃荡荡,面如红高粱,目如黑翠玉,一副和善可亲的笑容挂在他的脸上久久不退……高方明那天究竟喝了多少酒?——“铁如意,指挥倜傥,颠倒淋漓兮,千杯未醉嗬……”
如果仅仅是个酒场英豪,实在也无多大价值。但酒场往往与政治与经济与文化与艺术甚至与婚丧嫁娶紧密相连,所以对酒场之研究,将是我个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俗话说“醉后吐真言”,我以为酒场见人心,能喝而少喝,是酒场的智者;能喝而不喝,却偏要灌醉别人,看别人的醉态,听别人的狂言,是酒场“曹操”;有海量而做豪饮,醉不失态,高谈阔论,逻辑严密,仪态潇洒,是酒场的豪杰……上边议论已离本文题旨远矣,闲笔浪墨,为读者阅读凑趣儿。
高方明确实还不到千杯不醉的级别,他喝下一杯又一杯酒,是为了表示高密人对大力支持高密人致富的朋友的感谢,是为了表示他这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厂长对知识的渴求和敬重。求才若渴,见贤思齐,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品德,也是采暖设备厂在3年内发生大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方明手中的酒杯举起,一位高级工程师的酒杯举起:“高厂长,为使贵厂产品不断更新,除注重质量和服务外,还必须重视新产品开发。我建议贵厂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干部和职工的业务素质,成立新产品开发小组,从事经常的新产品研制工作,使老产品不断更新,以老产品养新产品,永远立于先进厂的行列。”双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老高一饮而尽。
杯里的酒又满了。一位副教授端着酒杯走到高方明面前,酒杯高举起,酒在杯里翻腾着细浪:“高厂长,当今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科技信息,建议贵厂聘请若干专家和信息员,搜集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反馈,改进旧产品,推出新产品。”双杯相碰,响声清脆,老高一饮而尽……
关于这个高密汉子饮酒的描写,已经够了。他不是酒鬼,也不常饮酒。他患有严重的结肠炎,医生严禁他饮酒。但他善饮的好名声却通过这次宴会远播全国四面八方。在杯觥交错中,在热情的语言浪潮里,高方明的思绪如车轮旋转如野马奔驰,他微笑着,他应酬着,他的嘴里和心里却泛着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
“1984年,我接任了采暖设备厂的前身机修厂的厂长。名为机修厂,实际上只有十几间牛棚,两台破车床和一屁股的债。我们破除旧观念,引进技术,招聘人才,同科研单位挂钩,同国营工厂搞横向联合,很快就改变了工厂面貌。”这一番话是我背熟了的套话,其实,事情哪有这么轻省?破除旧观念就那么容易?引进技术,到哪里去引进?招聘人才,到哪里招聘?一个口号后边就隐藏着无数的繁琐劳动。回想这3年——高方明端着庆贺的酒杯回想这3年走过的艰难路程……一切几乎都从零开始,没技术、没厂房、没人才……一切都在干中学。到处碰壁,无人问津,鄙视、讽刺、动摇、犹豫、劳累、烦恼、腹泻——结肠炎使他腹泻,使他腹痛,他捂着肚子,奔波在济南的经路纬路上。满腹的疼痛,满腔的热情,满身的灰尘,他晃晃荡荡地闯进山东建筑设计院牟灵泉工程师家时,几乎要瘫倒了。牟工打量着这位农民,倾听着他诚挚的诉说,为他的舍出身家性命搞事业的精神感动。当听到同行者说老高已经3天没吃饭时,牟工程师唤来妻子,煮了一锅面条——吃饭也如体育竞赛,吃多吃少受情绪影响极大——高方明因为牟工程师答应了担任采暖设备厂的技术顾问并愿意为他联络众多的科技朋友情绪高涨,腹痛顿消,食欲大振,一口气吞下了五碗炸酱面。
……高密县兴华总公司同全国300多家设计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结识了2000余名专家、学者、工程师,与清华大学、山东建筑设计院、机械工业部研究总院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协作合同,并聘请了9名高级工程师当顾问。
这是昨天的酒宴,昨天的回忆。昨天过去了。
今天中午,我骑着一辆没有铃铛没有锁的“济公牌”自行车,第二次去采暖设备厂采访。正逢上下班时间,宽阔的大道上,成千上万辆五颜六色的自行车汇成一条斑斓的洪流,路口虽然都设置了红绿灯,也有警察站在岗亭外手持喇叭高声吼叫,要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但我的可爱的乡亲们,经常象箭一般地闯红灯。文人的恶习使我联想:高密县城已有城市的规模,但群众并没完全成为城市人,农民式的蛮横和狡黠还在向文明进行挑战。凭着我对某些乡镇企业的了解,我对高方明的采暖设备厂也有疑问。国家的繁复庞杂的经济生活可以笨拙地比喻为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这里有无数的十字路口,有无数的车辆,无数的行人,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将会乱成一团糟。经济运动只会比这复杂不会比这简单,因此,要使这个“交通网”正常运转,要使国家的经济健康地发展,严格的法规是须臾不能无有的。正如我的高密父老中的勇敢者闯了红灯便赢得了高速度一样,采暖设备厂的高速度是不是也是“闯红灯”赢得的呢?
我采访了这家工厂的主管会计,看了该厂1986年上缴工商税48万元的单据……
靠投机取巧,靠坑蒙拐骗永远成不了大气候。抽着烟的高方明对我说,一个年轻的讲师端着酒杯走到老高面前,双杯举起,准备相碰:“高厂长,请您回答我,你们一个村办企业,能够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如此高的社会信誉,在强手如林的暖通空调市场上成为颇有影响的竞争强手,产品销售网覆盖大半个中国,靠的是什么?”这还是那次酒宴上的事。老高一饮而尽,说:重合同,守信用!又有一位白发如银的老者上来敬酒了。老高微笑着迎上去……他弹了一下烟灰,吞了两片痢特灵,继续说:我厂在全国16个省、18个大中城市中设有办事处,工作人员60多名。为保证信誉,我厂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聘请了两名法律顾问,一年四次定期召集全厂供销员集中培训,专讲经济合同法,人手一册《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在认真学习、加深认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供销队伍的业务素质……从1985年到现在,全厂共签订购销合同近千份,价值数千万元,均按质按量按期交货,从没发生过纠纷,履约率连续两年达到100%,被评为潍坊市第一家销售产值双过千万的“重合同,守信用”的村办企业。
我的一位朋友在工商局工作,他对我说过一件事:去年7月,采暖设备厂与北京一家建筑单位签订了一份生产720钢制柱式散热器3万片的合同书,原订交货日期是11月中旬,可后来对方突然要求10月中旬交货,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当时,采暖设备厂为淄博农药厂和省委机关生产的散热器也到了发货日期。为了满足用户要求,高方明和供销科、计划科、质检科的人员一起下车间组织生产,调整计划,于10月中旬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北京用户的好评。
“一切为用户着想,用户就是我们的上帝。”老高说,“去年3月,我们同西安签订了4800组散热器的销售合同。交货后,其中有8组运输过程中装卸不当造成损坏,不能使用。当接到用户电报后,我们立即派人乘车给用户送去8组新的……我们成立了一个由6人组成的回访用户小分队,足迹踏遍全国14个省,500多家用户。为确保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今年,我们又以厂长名义向各地用户征求意见,发了600多封征求意见书。由于我们的真诚,由于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今年,我们又增添了240家用户,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供不应求啦,老高,不知你心中是否还有忧愁?
顶着6月的骄阳,我在采暖设备厂的大院里游荡着,厂里有的地方确实已象花园,鲜花开放,绿木葱笼,红金鱼在碧水中漫游。有的地方分明是工地,搅拌机轰鸣,遍地灰沙砖瓦。这里有井然有序的地方,也有杂乱无章的地方;这里是欢笑的地方,也是忧愁的地方;这里是生产一流产品的地方,也是生产困难与矛盾的地方。这个厂给我的印象是复杂的,只是想到它的历史才3年多一点,只是想起这家工厂的厂长脸上那诚恳的自信的微笑,想起他从谏如流,言必信、行必果的好汉风度,想起他手下的“五虎上将”们的拚命精神,我才感到安慰。
接触这一类乡镇企业,对我是短暂的,了解也是肤浅的,隔行如隔山,不敢指手画脚。我只能忠实地记录高方明他们这些实践者对改革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乡办、镇办、村办企业的看法。
农民办企业是新生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好处也不需多说。但这类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譬如高方明的采暖设备厂,干部和职工的拚命精神,已到了十分的高度,用他们的话说,叫做:“天天跟过年一样”。一年365天,吃在厂里睡在厂里,据说老高的妻子儿女见了他都用白眼迎之。但仅靠这种老黄牛精神,是远远不够的。高方明他们知道,如果不招揽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不千方百计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文化素质,乡村企业永远也完成不了向正规化的转化。如是,采暖设备厂的职工业余技校办起来了,每周一、三、五晚上上课,报名职工数百,但只能招收一部分。他们已送出几名职工读中专,今年准备送两名职工去读大学。他还有一个想法,准备用高薪招聘一名机械工程师、一名经济师、一名会计师,组成一个小小智囊团,让他们专门搞调研,发现厂里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变工厂面貌。老高是不说空话的——前十天,有人说:高厂长,现在许多国营单位的干部和职工都挂上了标明职务、姓名、年龄,贴着免冠照片的工作牌,好处很多,我们厂也该搞搞!今天,我直视着高厂长胸前挂着的有机玻璃工作牌,问:“高厂长,你们有没有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想法?”老高说:老弟,废话!怎么不想!对外开放,不但国营企业要开放,农民企业也要开放。我眼馋国外先进的技术,眼馋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已就空调机生产问题与香港几家企业进行谈判,我们还向中央对外引进智力办公室递交了引进科研人才申请。老弟,你有什么“门路”吗?——我没有“门路”,我有良好的祝愿,祝你好运气,老高!哎哟,愁人啊!老高说。
要问老高还有什么忧愁?缺乏属于自己的人才,缺少属于自己的知识是第一忧愁。
村办企业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原材料一般靠大工厂的下脚料即可解决,不会成为大问题,但村办企业发展到采暖设备厂这种规模,无保证的、找米下锅的原材料供应方式就成了一大问题。采暖设备厂现在年需钢材7000多吨,全靠市场采购,钢材价格年年涨,而采暖设备厂的许多销售合同都是钢材涨价前签订的,为了信誉,又不能相应提高产品价格,所以利润越来越薄。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原材料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采暖设备厂会因为这个问题倒闭吗?老高忧愁地说,这倒不会,理由有:一、全国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绝大多数是乡镇企业,原材料供给方式与我们一样;二、国家建设需要这类产品,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生产;三、我们发动全厂节能挖潜,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我们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创“部优”产品,渡过这道难关。
要问老高还有什么忧愁?原材料问题是他的第二忧愁。资金短缺是他的第三忧愁,不能尽快盖起职工礼堂是他的第四忧愁,闭路电视没搞成是他的第五忧愁……愁人啊,愁人啊!老高说。
我的朋友说,你不要怕老高发愁,愁就是压力,就是动力,老高是天生愁人,一颗忧愁之星。
他从去年起,就忧愁地想到,兴华总公司的发展,采暖设备厂的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离不开县直各部门的帮助,也离不开全县人民的支持。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采暖设备厂用电,就意味着有的单位要停电;在贷款短缺的情况下,采暖设备厂贷到了款,就意味着有的单位贷不到款。如果采暖设备厂是一朵花,全县人民都是绿叶,叶茂花才荣。他忧愁地想,我们厂应该为全县人民办点好事,哪怕是一点点。
他忧愁地想到了散居在全县各地的2000多名残疾人,他们生活没保障,度日艰难,有的还因失去生活勇气造成了悲剧。他们对生活有着同样美好的追求,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创办采暖设备厂附属福利学校和福利工厂的想法,为全县残疾人造福的想法,在高方明的忧愁心灵中萌生了,并立即得到县民政局大力支持。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采暖设备厂投资30万元,买了3幢楼房,做学员的教室和宿舍,培训了5名教师,教残疾人学文化。还配备了2台彩电,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去采暖厂福利学校采访时,第一批招收的42名聋哑学员去厂里劳动未回——他们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学校的校长和两名教师接待了我。我看到了整洁的教室和舒适的宿舍,尝了可口的饭菜,翻看了学员的作业和两次文化考试的卷子,感觉到这不是个骗人的幌子,而是象采暖设备厂的一件产品一样,实实在在,质量优异。据老师说,这批14岁至18岁的孩子非常聪明,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进校几个月,进步明显。是的,他们进校时,一字不识,可他们现在都认识了几百个字,几乎都熟练掌握了汉语拼音,他们的字写得工整而秀丽,充分显示了聋哑人的心灵手巧。
校长对我说:我们厂里指示,对残疾人单有恻隐之心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怜悯;他们更需要理解和支持。我们创办福利学校和福利工厂的宗旨是为全县残疾人造福、服务,先办学校,启发残疾人的智能,使他们具有初等文化知识,认识生活的意义,掌握一定的技术。毕业后,尽量在采暖设备厂内安排工作,他们不仅要成为自食其力者,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要为社会创造财富。
厂里的设想是,这42名学员是试验班,等到有了经验,等到厂里的生产进一步扩大后,再较大批量地招收学员。等到厂里经济条件允许时,对那些散居在全县各地的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暖设备厂也准备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
正与校长谈着话,学员们回来了。
我用临时学会的两句手语与他们对话。
他们用一双双神采倍于常人的眼睛盯着我看。
他们都很有礼貌。
他们争先恐后地为我写下他们的名字。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都漂亮,有两个小伙子竟是出奇地漂亮。
有一个女学员跳舞水平很高。
他们都说在这里有意思。
他们的父母都放心满意。
他们每月可得到20元生活补助费。
他们对好人坏人的辨别力很强。
当然也有麻烦,残疾人的敏感多疑的性格经常闹出一些误会和笑话。
不少人就采暖设备厂开办福利学校这件事嗤笑高方明自找忧愁。
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自找忧愁,是不是、该不该算做高方明宝贵性格的一个侧面?是不是这个党龄不长的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一个人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一个人充满幻想精神却不蛮干,一个人气魄如海却富于同情心,一个人具有足够的人情味而不失原则,一个人永远象土地那样厚重质朴,略带着忧伤,脸上洋溢着永不屈服的悲剧美,行动略嫌笨拙但实则很灵巧,一个人与你交谈一次就把自己的全部弱点暴露给你,一个人不需要你“说话留三分,事事加小心”地提防他,一个人体现了一种高密历史上绵亘千里、辉煌如火海的红高梁般的精神,这个人于是就成为一颗光彩照眼的星!
老高心灵手巧,有胆有识,如果不接“机修厂”烂摊子,放手发家,3年可成10万元户,他说这绝不是吹牛。
如果他想钱,1985年采暖设备厂超额完成了总公司的计划,根据承包合同,他可拿奖金62000元,他一文不取。但是,你操心,你费神,你幻想,你冒险,你有家好象无家,你结肠发炎,你自寻烦恼,你自找忧愁。
结束了对采暖设备厂的采访,城关镇英俊的党委书记崔红旗把我擒到高密西关,结织了欲与南关比高低的西关村党支部书记王兆华。又把我拖到大王庄,参观了这个独具特色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南关和西关已经没有了农田,农民也即职工的口粮全部买议价粮。大王庄还保留500亩土地,今年麦季,小麦总产量50多万斤,除满足本村需要外,还向国家出售20多万斤。据村支书李德章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本村土地少、机械化程度高的情况,决定不搞土地包产到户,组织了35人的农业机械化专业队,其他劳力,则大搞养殖业。农业与养殖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南关的道路。大王庄现在是山东省“艾巴益加”美国良种鸡繁育基地,与美国AA公司联系密切,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他们还饲养了一群白花荷兰奶牛,建成了奶粉加工厂。李德章不善言谈,他用寥寥数语勾勒出的几年后的大王庄新貌令我心驰神往。
还有东关、还有交通村……崔红旗愿意成为我忠实的向导,我内心里也愿意跟着一杆红旗往前跑,只可惜归队时间迫近,来不及一一欣赏这些高密星的风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