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社会甩给企业的负担,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上去,由社会上的职能部门接过这个“包袱”。但由于社会上财力物力一时难以承受,一下子还做不到。怎么办?山西长治轴承厂厂长在改革中,采取三步走——
分离→独立→脱离
贾福和 王天平
在中国,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这样说,除了没有火葬场外,几乎社会上的各个系统,企业都有。
这种“铁饭碗”制度衍生出来的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它拖住了企业振兴的后腿。
现在“铁饭碗”打破了,“铁饭碗”制度衍生的企业办社会也当在改革之列。
郭保林1982年任长治轴承厂厂长。这个企业有3000多名职工,加上家属子女近万人,前身又是1944年在抗日根据地建设起来的兵工厂,有沿袭下来的“供给制”传统,再加上厂子地处市郊,社会服务设施几乎没有,职工缺醋少盐都很自然地去找厂长解决。几年间,郭保林被这些事情搞得疲惫不堪,人们同情地讲,郭保林就是千手观音也招架不住。
企业再也不能继续办社会了!郭保林在实行厂内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的同时,着手解放企业。
第一步:先分离出来
所谓分离,就是把为企业职工生活服务的生活系统连人带设备从企业有关科室分出来,根据服务性质,组成若干服务性公司,这些公司都不再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再吃产品成本的大锅饭。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一步的分离,企业还要对公司实行宏观管理,公司经理还由厂里聘任或认可,公司的大的投资者仍然还是企业(有偿的)。公司的服务方向,主要还是定向为长治轴承厂服务,或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不吃“大锅饭”的服务性公司,有了一种自己找“饭碗”,自己保“饭碗”的危机感。它促使不少单位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原来职工医院躺在企业怀里,不管服务质量如何,医护人员工资照发,奖金照拿。自负盈亏后,他们紧张了,须通过自己良好的服务,来保住自己的饭碗,盛满自己的饭碗。
生活服务系统先从企业分离出去,虽然只是改革企业办社会的第一步,好处却显而易见。现在职工要房子,不再找厂长了,而是找经理讨价买了;厂内自由资金可以集中用在技术更新,扩大再生产了;精简下来的干部、工人可以到公司施展才能;原来闲置的服务设施面对社会开放,也可以物尽其用了。
第二步:帮助公司独立
促使分离出去的服务性公司独立起来,自己能维持、发展,在社会上站住脚。这是郭保林改革企业办社会的第二步。
一是“给鸡也给蛋”。“鸡”指的是设备、设施。“蛋”是指资金补助。目的是让分离出去的公司在自己养鸡生蛋、自我发展的同时,再吃企业少许“蛋”,加快发育,早日独立。比如,厂职工医院分离后,企业除了把全套医疗设施和设备交给医院经营外,还把职工每年的医药费的2/3补贴给医院(其余1/3发给职工本人)。既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费用,还使医院具有一定的更新设备的能力。加快向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医院发展。
二是“给鸡不给蛋”。房建公司分离出去的时候,企业没有给它资金,而是把工厂所属的职工住宅交给公司作为它发展的底垫资金。房建公司则通过住宅商品化办法,把职工住宅折价卖给职工,收回资金,然后用这笔资金盖成新房,再卖给职工。房建公司组建一年,已经售出住房21000平方米,使1/3的职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现在,公司又用售房款筹建新的住宅楼,准备再卖给职工。今后,他们计划还向社会出售住房,使公司逐渐成为独立于长轴厂之外的社会房地产公司。
三是“不给鸡也不给蛋”。五一大厦综合服务公司分离之初,由企业出面担保,租回一栋营业大楼,贷款十几万元。公司靠它办起了宾馆、饭店、商场。半年之后,除归还了贷款,交纳了租金,还盈利十几万元,又发展了两个基层商店,并安排了职工子女100多人。“扶上马,又送一程”,短期看,象是企业的负担,长远看却是划算的。这就好象子女大了,父母应出点“安家费”帮他们成家立业,自力更生,而不应让他们永远躺在父母怀里吃父母。
第三步:脱离企业,还原社会
现在,长轴厂几个服务性公司还没有一个完全与企业脱钩、完全独立于企业之外,回到社会上去的。可已经明显看出:分离得越彻底、独立程度越高的,就越接近这个目标。象五一大厦综合服务公司,服务对象已由定向为轴承厂职工服务,逐步扩大到了为全社会服务。原来长治市西郊社会服务设施很少,自从有了它很快就繁华、红火起来。附近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市民乃至农民的生活服务,都依赖于这家公司。公司的经营也与轴承厂实际上脱了钩,公司有独立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在业务经营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如今厂长住宾馆、招待客人一样照价付款。
把生活服务系统从企业分离出来,独立起来,还原回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但是,郭保林关于改革企业办社会的思路和实践,已引起了企业和社会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如果说长轴厂是要把企业的负担甩给社会的话,那么这种办法甩得合理,甩得可行,甩得政府能够接受,甩得社会乐于接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统配煤矿总承包要包死包实
  煤炭部要求加快煤炭工业改革步伐
本报北戴河12月9日电 记者刘燮阳报道: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生产搞得好不好,对稳定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机构改革中,煤炭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安下心来,坚持不懈,搞好生产,深化改革,为稳定国民经济作出新的贡献。这番话是煤炭部部长于洪恩在全国煤炭工业工作会议上讲的。
今年,我国煤炭生产形势一直很好。全国原煤产量1—11月完成8.04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产3724万吨,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可达9.02亿吨,煤炭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改变了我国多年来煤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稳定了经济。今年,基本建设矿井投产能力是17年来最多的一年。各地还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矿井和质量标准化矿井,劳动条件得到改善,矿工安心生产,统配煤矿安全、效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百万吨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原煤全员效率结束了多年徘徊,突破1吨,做到减人增产。
于洪恩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强化企业自主权,改善企业经营机制,搞好统配煤矿总承包,加快煤炭工业改革步伐。
——进一步改进、深化和落实好后三年总承包,毫不动摇包死包实。企业有权在保证完成承包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各矿之间的产量构成,决定哪个矿多产,哪个矿少产;有权在完成承包任务的前提下,量入为出地安排自己的资金使用;有权确定企业内部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权实行多种形式的内部承包和租赁;有权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实行内部分配。
——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搞好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大多数企业要在今年年底实行厂长负责制,一部分企业最晚不得超过明年一季度。厂长的任期目标必须和承包的任务或者考核指标一致。
——进一步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办法和用工制度,今后有条件的煤炭生产企业内部可实行按煤炭销售或煤炭销售收入工资含量包干,有些企业可继续实行吨煤工资包干,在内部对各矿井可实行煤炭销售收入工资含量包干。目前,煤炭企业的奖励名目繁多,政出多门,奖励面过宽,有的领导干部的奖金过多,需要进行整顿。
——发展煤炭企业集团,扩大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为了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实行政企分开,可组织若干跨地区的煤炭企业集团。各地煤矿要有效地利用资源、资金、技术、装配、劳动等,发展各种形式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如发展煤电路综合经营或煤电路联合经营。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地质矿产业走向世界
  首次在澳大利亚合作勘采金矿引起关注
本报讯 记者高海浩报道:我国地质矿产业走出国界,首次在澳大利亚投资勘采到第一批黄金,引起国际矿业界的热烈反响和关注,一些国外矿业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勘采业务。
这是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地质矿产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与会的权威人士说,在国际性招标中,我国地质矿产界也相继投标成功,已在不少国家承包勘采工程。这表明我国地质矿产界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探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地质技术开发进出口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国际性竞争中,我国地质矿产界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澳大利亚丹尼森公司合作勘采金矿,中方投资额占50%,技术全部由中国专家负责。今年10月,首批中国地质专家抵达澳大利亚后不久,很快勘探到储量丰富的金矿。第一次打下的10多个勘探钻孔,绝大部分的岩芯中含有肉眼可见的黄金,令当地矿业界惊叹不已。
据介绍,中国在澳大利亚合作勘采黄金初战告捷,引起当地新闻界的热烈反响,世界权威的矿业杂志也马上进行报道,当地股票市场迅速作出反应,与中国合作的丹尼森公司股票看涨。目前,亚洲、非洲、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矿业公司相继提出意向,希望与中国合作勘采。


第2版(经济)
专栏:

  环保治理与技改并进
  滚滚红烟在鞍钢绝迹
新华社沈阳12月9日电 (记者李柱安、通讯员王忠奇)12月8日下午5时20分,随着鞍钢第一炼钢厂六号平炉的操作者启动一套新装除尘器的按键,只见平炉烟囱中冒出淡淡的白烟,昔日的滚滚红烟从此绝迹了。至此,鞍钢最后一个平炉除尘工程竣工投产。
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钢,也曾是全国最大的“排烟厂”,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量高达280吨,超过国家标准的30倍以上,终年难现蓝天白云。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鞍钢于1982年专门成立了环保综合利用公司,使环保工作与企业改造、扩建齐头并进。6年来,环保治理投资1.6亿元,占同期鞍钢总投资的一成多。
目前,全公司利用废气、废渣、废水开发的产品已达20多种,年利润5000多万元,同时增强了环保工作的经济实力。由于炼钢、烧结、水泥等污染大户的烟尘污染源陆续得到治理,从而结束了鞍钢建厂70多年来“烟龙”遮天蔽日的历史。1986年,厂区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量降到了88吨,污染排放浓度已低于国家标准。鞍钢已连续两年被国家经委评为全国环保工作先进单位。


第2版(经济)
专栏:

  胡德忠创造电镀无废水排放技术
电镀生产无废水排放的重大难题,如今被海军的一位工程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解决。
今年50岁的海军4813厂工程师胡德忠,从1982年开始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叠加原理计算公式,为电镀生产实现无废水、无废液排放提供了理论根据。他运用这一理论指导设计,建立起我国电镀自动生产线无废水排放技术。11月26日,他的这一理论和技术通过了部级鉴定。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古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四川整修都江堰配套工程
本报成都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为了让我国著名的都江堰古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四川省投资1100万元、中央投资800万元、继续整修都江堰配套工程。目前,2万多名民工和机械施工队伍已开赴工地,正冒着严寒紧张施工,计划40天完成第2期整修任务。
都江堰是2000年前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它引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万顷良田,使成都平原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解放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先后修建了人民渠、东风渠和三合堰等配套工程,使都江堰的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14个县288万多亩,扩大到20多个县的860万多亩。但是,由于多年的使用,有的渠壁已被漂木撞烂垮塌,河床淤积,洪水期对成都市安全有威胁;有的水渠已显得太小,不能满足今天灌溉需要。
从去年起,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投资整治都江堰配套工程,分3年完成。去年第一期工程修建了昆河截洪闸,拓宽和加固了人民渠10公里。今年决定修建府河节制闸和整治与之相连的3.5公里弯道水渠,拓宽加固人民渠15公里。


第2版(经济)
专栏:

  供茶是假 赚钱是真
  潍坊站用“休息室”揩旅客油
新华社济南12月9日电 (记者姜在忠)在山东潍坊火车站,只要你舍得多花五角钱,便可先于其他旅客登上火车,如不然,你就要在剪票口经过一番难耐的拥挤和吵闹。
12月2日,记者在此候车时,剪票口处车站工作人员已吆喝着将乘坐276次去太原的旅客排起了长队,然而离列车进站只有一刻钟了,还不剪票放旅客上月台候车,由于紧张,旅客开始骚动并拥挤。此时,一个手持扩音器的女服务员在一侧喊道:“乘坐276次去太原的旅客跟我上车了。”于是所有旅客尾随其后,潮水般而去。
然而到了一个挂有“旅客休息室”牌子的门口,服务员却要每人交五角钱,进去喝茶稍等,如此方能提前上车。有人问:“喝茶可以不可以报销?”答曰:“可以。”于是个别因公出差模样的人慢吞吞地走了进去,而大多数不肯出钱而被拒绝进入的人则重新蜂拥到原来的地方。男女老幼,跌跌撞撞,十分可怜。一位老大娘说:“俺好歹就坐一站,何苦哄着俺跑来跑去?”一位旅客愤愤地说:“饮什么茶,就是要钱呗!”
12时零8分,276次列车进站停稳后剪票口才打开,而此时“休息室”里的那些旅客在候车大厅剪票口剪票以前却已上了火车。此时的剪票口,那些没有多花5角钱的旅客们眼见列车车门大开,个个神经紧张,人人奋力争先,挤得小孩哭大人叫,不少人挤断了行李带甚至挤掉行李。最终,身强力壮的人争先进去了,而那些应该照顾的妇女、儿童以及年老体弱的人,却不得不等到最后再剪票。
3日,记者由青岛返回北京时,发现山东境内很多火车站也有这种“喝茶”者先上车,不“喝茶”者后上车的事。群众议论纷纷:火车站为赚钱不择手段,实在不应该。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管一管?


第2版(经济)
专栏:

  桑植发现特大溶洞
  洞内有上中下三层三十六个大厅
新华社长沙12月9日电 (通讯员郑桂章)最近,湖南省桑植县发现一个特大溶洞——九天洞,经有关旅游专家考察后认为,它有极大的游览价值和科研价值。
九天洞距桑植县城17公里,洞内有上中下三层,36个大厅,厅厅景色各异,石柱、石花呈6种颜色,为国内罕见。洞内总面积250万平方米,比号称世界第一的利川溶洞大3倍。洞中还有3个湖泊、12条瀑布、3条阴河及5座自生桥、9个天窗。其景色之丰富、气势之磅礴,超过目前国内已开发的黄龙洞、龙宫、芦笛岩、织金洞等。
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组织力量积极开发,预计明年春天就可接待游人。


第2版(经济)
专栏:

  陕西农村储蓄净增多
到11月底,陕西省农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5.37亿元,比年初净增10亿多元,提前50多天实现任务翻番。目前全省农村人均储蓄141.43元,定期储蓄占整个储蓄的78%。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郊区晚稻又增产
上海市郊区在逐步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把粮食生产的增产潜力及时地转移到运用科学技术和开发新品种上,今年晚稻单产和总产又上一个新台阶。全郊区357万亩晚稻平均亩产425公斤,总产量达15亿多公斤,分别比去年都有增长。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推广紧凑型荧光灯
轻工业部新近明确:全国电光源行业要尽快发展和推广高效节能的紧凑型荧光灯新光源。
这种新光源,兼有荧光灯和普通白炽灯的优点。1只9瓦的紧凑型荧光灯,光效可超过40瓦的白炽灯,寿命则是白炽灯的3至5倍。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猪倌”进京求知记
  新华社记者 张传宣
打开门,进来的是一位自称“大别山猪倌”的陌生农民。
“记者同志,我找您没有别的事,只是想向您说说一个山区农民为养猪,三进北京请教专家,得到各方面热情帮助的事。”
“噢!您就是全省有名的科学养猪能手徐传德?”
“不敢当,不敢当!”
徐传德是安徽省岳西县南庄乡黄岗村农民。他的家乡坐落在大别山区海拔1000多米的岭头上。刚一坐下,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三次进京求知拜师的经历:
首次进京是在1984年9月。这个39岁的高小毕业生早就梦想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他带头承包两千多亩荒山造林。但一封山,就与群众发生了育林和砍柴的矛盾。
徐传德寻思:荒山要绿化,肥猪要多养。能不能找到一种既省粮、又省柴的养猪好办法?一天,他听说国家成立了提供先进科学技术的专利局,眼睛顿时一亮。他把积攒多年准备盖房的钱一揣走下山,登上火车,直奔首都!
北京终于到了。跨进国家专利局,接待处挤满了人。他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把揣得热呼呼的几百块钱往外一掏:“我买科学养猪的专利!”
对方让他把钱收起,问:“你想看英文还是日文?”
“我只读完高小,中国字还认不全呢!”
当徐传德介绍自己是大别山区农民后,对方显得惊奇而热情:“你有闯劲,是我接待的第一个农民,坐、坐、坐!”又是倒茶,又是请烟,倾听徐传德的想法和来意。末了,他紧握住山区农民粗糙的大手,说:“老徐,我叫张吉英,你为家乡谋求富路的精神,我很敬佩。愿与你交个朋友!你白天先去转转,晚上请到我家,咱们再好好叙谈!”
徐传德这一“转”,就“转”到了昌平县一个专门生产饲料加工机器的工厂。当晚他又风尘仆仆地赶到张吉英家。老张这才告诉他:“你所需要的那种配合饲料配方专利目前还没有,不过,我有两个同学是畜牧专家,据说已研究出猪饲料的最佳配方,正准备申报专利。我打算去找他们帮帮你的忙。”老徐心里一热,想不到千里迢迢来北京,一下子就遇到了知音,满心的话儿象山泉一样奔涌。
第三天晚上。奔波了一天的张吉英兴奋地说:“老徐,配方拿来了!我的同学一听说是大别山老区农民想搞科学养猪,二话没讲,就把他们搞的这个饲料新配方拿出来了。这项新技术如果申请专利起码要好几万元!现在一分钱不要,奉献给大别山区人民!”
徐传德急忙返回家乡,用配合饲料新方,对不同类型的猪进行试喂,结果令人吃惊:一头原来喂了一年体重才50公斤的“半拉子猪”,用新型饲料、新办法只喂40天就长到了80多公斤;15公斤重的仔猪,喂4个月就长到85公斤。平均每长0.5公斤肉,仅用1.35公斤配合饲料和2.5公斤青草,猪的生长速度比过去快一倍以上!徐传德连忙办起配合饲料加工厂,向乡亲们宣布:“饲料先赊销试喂,如果1.5公斤饲料不长0.5公斤肉,我不收钱!”接着他又办起养猪场,继续向农民示范宣传。1985年10月,他贷款买来重10公斤仔猪116头,到1986年3月底就全部育肥出栏。本村和周围农民试喂的结果也十分满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求购饲料的农民络绎不绝!
去年9月,徐传德二次进京到北京农大培训。他夜以继日、足不出校,奋发学习。教务长宋大海还带他结识了饲料专家熊易强副教授。熊副教授听了徐传德自办配合饲料加工厂、推广科学养猪的经过以及对改进饲料配方的新设想,说:“配合饲料好是好,但山区交通不便,难以大面积推广。能不能研制一种饲料精,喂猪时只要在普通饲料中拌上几小勺就行了?”副教授沉思了良久,他说:“这样吧,我来为你专门配制一种饲料精,但这要根据当地农民喂猪的基础饲料特点而设计……”
当年11月,徐传德从北农大学习回来后,根据熊副教授的配方,又成功地试制出了高蛋白饲料精:只要在普通饲料中加上一两,40公斤以下的小猪日增重250—500克;40公斤以上的猪日增重可达0.5—1.25公斤。仔猪喂5个月出栏,只需7.5公斤饲料精,价值仅为17元!
如此方便、高效、低成本的养猪新饲料,在岳西县周围的四省、数十个县、市迅速地传开了。尤其是在徐传德的家乡——海拔1000多米的南庄乡,掀起了科学养猪的热潮。全乡916户农民,户均养猪6.5头,人均1.5头;养猪50头以上的10户,30头以上的80多户!他那既省粮、又省柴(改熟喂为生喂)、花钱少、长肉快的养猪梦想,三年变成了现实。
今年3月,当他第三次进京专程拜望他敬爱的张吉英、熊易强等老朋友和老师时,实在按捺不下自己满腹的感激之情。科学界朋友们对徐传德说:“老徐,什么客气话都不用讲了!我们科技人员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及时推广,转化为社会财富。尤其你们那里山高水远,科技成果的渗透就更难,你主动地叩响科技界大门,可谓我们的知音,我们还得感谢你呐!”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宝安县“三来一补”发展快
今年以来,广东省宝安县“三来一补”业务迅猛发展。1至10月份,全县新签项目1056个,工缴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0%,并出现三个新特点:
一是投资向多元化发展。过去在宝安投资的以港商为主,现在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前来投资的客商也越来越多。
二是生产比较正常。全县已投产的2100多间“三来一补”加工厂,今年订单充裕,有的外商已经接收了明年的订单。
三是出现了长期化的倾向。一些实力雄厚的外商大量增加投资,今年上半年全县外商投资超过300万港元的项目就有154个,是去年同期的3倍。
黄开林文 陈 志摄影(附图片)
  布吉镇公兴针织制衣裁剪车间。
  金源胶花厂是建在松岗镇的来料加工厂。
  宝安县布吉镇加工区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