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山地笔记〔短篇小说〕
彭见明
说书人简介
以下一系列五个故事全出于晚生之口。所以先介绍晚生有必要。外面一些人只知道铜锣山地方有个叫江风的。这是晚生的笔名。他不写文章,却有笔名。还有一个别名,叫一枝。铜锣山很多人家屋里墙上挂的字画落款有“一枝试笔”“一枝戏之”“一枝于茅舍”等字样,那便是他的杰作。连本地学生和家长都叫他江老师,可见笔名冠于读书人非同小可。晚生对他这笔名有解释:因自幼在山中长大,向往有朝一日一睹大江大河风采。15岁时有幸如愿,倾慕之至,回来便更名江风。晚生自幼伶牙俐齿,记性极好,尤其是故事趣闻过耳不忘,还会拉琴吹箫。15岁初中毕业后,乡中父老和支书不再让他出去读书,安排当了民办教师。时下晚生有了20年教龄。早转了公办,娶下美妻,终日厮守,恩恩爱爱。也不趋时做红砖屋,呆住祖居。屋前有塘,屋后有竹。大门两旁挂一副对联:雾山居士,碧池愚翁。门头题:香草堂。晚生母45岁才生下他,所以取了一个俗名。母早逝,唯白发苍苍老父尚存。
晚生自幼便听父亲讲故事。不到10岁,他也给父亲讲故事。常碰膝而坐,侃侃而谈,百讲不厌,百听不倦,时而嬉笑,时而捧腹。晚生12岁时,便把讲故事诸多技巧揣得烂熟。父子俩融融谈至深夜,不为奇事。一天见闻,非相互详知不可入睡。有一例可证明其父子间的痴迷:一日父亲需去山外喝喜酒,晚生送他去乘车。父子俩自然不走寂寞山路,便你来我去窃窃交谈。把父亲送至车站,刚好结束一则故事。晚生和父亲道过别,踅身回走,返去300余米时,忽听父亲高喊,叫他停下。气喘呼呼赶至。晚生问还有何吩咐?父亲说刚才他讲的故事里,有两句打油诗记不清了,需他重复一遍。晚生复又认认真真吟诵一遍,父亲才心满意足去候车。
晚生的书自然教得不错。脾气也不错,又幽默,一开口人家便要笑,听他的公开课是一种享受。有一年区上要调他去教中学,并且暗示可能提拔当副校长,老婆的国家粮和工作也不是没有可能解决。晚生和父亲商量再三,还是没有去。他的理由是他能教得好小学不一定教得好中学;他当个普通教师说说笑笑不讨人嫌,若当上领导了仍说说笑笑就不一定不讨人嫌。而不说说笑笑简直不可能;在这小地方过惯了,自由自在,到大地方去恐怕就没有了这份自由自在;他还坚信他的池塘和竹园比任何洋房子好。
很有些人为晚生遗憾过。毕竟塘大好养鱼;晚生完全可以去大地方闯一闯。晚生不这样认为。
画外话
晚生对于杨高峰的记忆非常清晰:于21班小学毕业。读小学期间写字画画很马虎。眉心有一颗显眼的黑痣。小学成绩不算好,一到初中便列入榜首。高中少读一年竟考取了美术学院。铜锣山地方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墨客,略举二例:如宋代陈某公,著有文集40余卷;明末清初袁某7岁能赋,留有《朝阳集》、《阴山列女传》多种传世。画界崭露头角的,便算是杨高峰了。
杨高峰很为铜锣山人争气。毕业后以铜锣山为背景所画的一组油画《山韵》六张,全被选送参加北京的一次展出。继而轰动。纷纷有首都美术界巨头及某些外国使馆文化参赞邀请留影吃饭。一些报纸电台也披露出杨高峰的大名。杨高峰细心留意告各位记者,要在照片一侧写上“铜锣山人杨高峰”,并把和贵人洋人合拍的彩照寄些到铜锣山来。晚生说那些日子铜锣山人简直疯了。原因中一半是杨高峰出名后没忘故土。
后来中国展览公司通知杨高峰,他们将全部送出他的六幅作品赴西方某国展出,如若本人同意,可以当场出卖。杨高峰正欲娶妻,铜锣山地方尚有叔伯、兄弟,缺的正是钞票。此刻正值春节期间,杨高峰便在乡中和有身份的没身份的父老兄弟讲述此事,自然有征求乡党意见的意思。人们一致说了如下几种看法:
一、画当然可以卖。但不要自己定什么价(杨高峰曾说《山韵》之一不足1万元不卖,之六也不可低于5000)。就是能卖出万儿八千一张,也不可自己开口。既然是中国展览公司有人前去展画,一切由他们作主定价好了。一是他们不会不照顾本国人利益。二来他们是内行,懂行情。你定死了价,低了好办,定高了让他们为难。主要的是应尊重他们。因为你杨高峰来日方长,求他们的机会多,不可毁了好的印象。不出名要关系要朋友,出了名更要关系要朋友,切不能乱来。钱事小,声名重要。
二、如今出了名,千万千万要注意谦虚谨慎,开会发言你切不可高谈阔论什么创作经验、灵感什么的。去报上发表文章,也不要大肆谈什么艺术,更不可批评指责其它不如你的艺术。老实谈点生活感受的好。要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才开始学鹰叫,嘴甲还没硬。再说文坛历来文人相轻,倘你才露脸便不可一世,人家便生嫉妒,生了此念便会千方百计整你。艺术主张尚无定论,说你的画好是嘴,说不好也是嘴,舌子没骨头的,倘不谨慎,很容易自己毁了自己。最好是不要露面,电视都不要上,躲起来继续画。你越藏得深越神秘,你对人的魅力就越大,这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三、《山韵》六幅,一共画了8个女子。8个女子有5个一丝不挂。人家会怎么看?时下兴讲“思想解放”,怎么解放也不可当众脱衣呀。所以,你要尽量作出为什么要画裸体的解释。表现的是什么意念。倘有人指责,切不可不理睬或者说人家不懂艺术。
四、若卖画赚了钱,切不可随便施慷慨。和你投机的,你就邀其大吃大喝,却把一般关系的晾一边,结果你会得罪大多数。要么一视同仁,见者分一份,这个大方举动恐怕你吃不消。要么什么都不表示。人说你吝啬不要紧。若得罪了人,一辈子都在人家心里,你保不了日后不翻船。
晚生说杨高峰在聆听以上教诲时,异常平静。当有人提出要他剃掉那一圈大胡子,保持名人的平凡品性,不要出格招人惹眼时,他脸色顿时铁青,陡地站起,冲出了房门。他说高峰那圈胡子,已和头发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下巴底下,已有寸余长,中间杂有不少红须。
砌匠世界
旦师傅的手艺在铜锣山一带,没说的。他祖父砌过皇帝老子的行宫;他父亲为两任省主席盖过私宅;旦师傅15岁便砌过洋房子。有这一窝“老虎”坐镇山寨,外面砌匠自然不敢进铜锣山。
旦师傅还是20余年前在大地方做过,后来一直没出去,一直把头发歇至半白。人家邀他出去,也不去。此公脾气古怪,素来不说多话,一天到晚铁青着脸。为何不去赚大钱的理由,绝对问不出来。他不去,也不许大都做了师傅的3个儿子去。这样便牵联到一批徒子徒孙呆在山凹里受穷。旦师傅说:去可以,断绝师徒关系便行。这谁敢呢?拜到他门下为徒,何等艰难。他们门下走出去的砌匠,往哪儿站都比其它同行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好多砌匠往外跑,旦师傅一如既往平平静静领着徒子徒孙们做乡中功夫。工钱总要拖到过年才结算。伙食差功夫又重,都得忍受,谁也不敢说个“不”字。一直到前几年,人家都捞饱了的时候,旦师傅才松口说:我们出去做。他领着徒子徒孙一行几十人,浩浩荡荡开往省城。为何非到此时才开金口?人们揣摸不出来。想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旦师傅有点文化。每天早晨,照例要听收音机。报纸也常翻。
旦师傅的祖父、父亲都在省城混过,他15岁就吃过这方饭菜,往那儿一站,便有若干雇主找上门来。人家乡中来的基建队,暗中使出千儿八百块私钱,仍为找不着生意而叫苦不迭。旦师傅硬肘,伸手接雇主递的烟,暗钱一分不使。
他们在此一口气干了5年。
晚生说据他所知,凡跟随旦师傅出去干的,家里无不面目一新。晚生说听旦师傅的儿子回来说:大致今后十年的生意都不成问题。找上门来相请的络绎不绝。
他们凭信用和绝活征服人家。
旦师傅和他的门徒,在同行眼中,如何荣耀自不必说。
于这前景辉煌灿烂之时,在又圆满完成某大工程之日,旦师傅突然宣布:让徒子徒孙们收拾行装,准备回乡。说过了年,不再来,至少暂时一段不来。大伙听懵了,想这钞票多了未必刺手?好几宗大生意就摆在眼前呀!纵有道理,在旦师傅面前也黯然失色。班师回朝,无可游移。
因旦师傅有三个孙子均在晚生班上读过书,晚生去问过为何放下大钱不赚却要回乡小敲小打。旦师傅给晚生算了一笔账:这趟出门,最少的也捞了个万儿八千块。晚生说时下万儿八千的户主已经不算个什么了。旦师傅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晚生想要说服他,好比登天样难。
不觉中旦师傅和弟子们,在乡中闲了一年。弟子们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去说服老将重上沙场,说客中不乏有政府官员。首先旦师傅不进油盐。后来松口说再看半年再说。看什么呢?看着钞票白白流走吗?也有明白他所指的“看”是何意思的,不禁哭笑不得。
要说服他很难,他“看”过的东西太多了。
鸡头哲学
铜锣山地方的红白喜事,断然是少不了唢呐的。少了唢呐便不算真正的热闹,收录机电影机都不可取代唢呐。因此能吹唢呐的也不少。一个屋场便可叫出十个八个。吹唢呐这门艺有些吃住人,算一碗“少年饭”。人老了便不可胜任此道。理由是中气不足了。吹唢呐讲究“剥气”。讲究一吹半天不停顿,进气全靠边吹边用鼻子吸。先人编出的那些热闹曲子害死人。大概那时节没发明乐谱中的换气记号。不过换气的唢呐曲子铜锣山人又不喜欢。
青年唢呐手毛二狗算得上是若干唢呐手中的佼佼者,原因是他同时能吹出外面种种要换气的曲子和种种鸟鸣虫唧。他很走运,被县上剧团要去当了临时工。新谱学得不错,又经名师指点,基本脱了乡中吹鼓手的本色。随剧团四处转游,吃了好的玩了鲜的,令乡中同仁羡艳不已。
听毛二狗回来说,他初步谈了一个城中对象。眼下团里仅他一人担任大小两把唢呐演奏,时刻不可缺少,所以转为正式乐手也初步有了设想。于铜锣山,这自然是喜事,铜锣山出去的人多便为其增了光彩。
可是不久毛二狗挑着行李卷独自跑回来了。不再去了。事先没和乡人打半个招呼。
毛二狗是尊敬晚生的。因为江老师非但能吹唢呐还善事琴棋书画,不得不服。二狗向晚生诉说出走原因:首先是他所谈的对象,被一个拉小提琴的一嘴叼走了。想来想去,原因大概是小提琴比唢呐高雅。乐队摆位子,小提琴总是在前,唢呐总是在后。他说他受不了这口气。其次是他还没转正而人家拉小提琴的转了正。他想他倘是在铜锣山地方,绝不会发生爱人被别人叼去的事情。因为他在此地要坐头把交椅。这样他决计回来。在那儿怎么卖力也难得出头,在乐队出了头,台前还有主演挡着,台后有导演美工师挡着。而在铜锣山,他理所当然的是头。俗话说得好:宁当鸡头,不作牛尾。所以事情便有了这么个结局。
乡人都说毛二狗的道理没道理。晚生也这么劝说。终没能说服他。我觉得毛二狗的人生经历和晚生所走的路,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觉不一样。还是把这则笔记抄了出来。
水酒醉人
晚生的一个外甥来看他,讲起这样一宗事情:某日外甥出差从省城回来,和去广州贩百合干归来的父子仨同车。听口音象是铜锣山人,便与之交谈。原来这父子仨听说百合干在广州方面能卖出好价,便将家中所产干货,尽数装入麻袋,约有300余斤,分装3担,父子仨挑着搭车径奔广州。刚下火车,找好地方,还没摆布停当,便有买主围拢来喊买。但刚好取秤解袋,儿子惊呼,六麻袋顷间少了一袋。待三人清醒过来,察出此地不善,又有一袋不翼而飞。即刻扔下盘秤,三人合臂围拢所剩四袋,高呼捉贼,方保住剩余干货。晓得此处买卖难做,慌忙复又乘车返回故土。来去几天,加上所丢干货,损失近千元。老头子并不显沮丧,还兴冲冲在车上吹点牛皮,说不是幼时操了点拳脚,恐怕此货全会丢光。晚生的外甥说完全可以听出,那是精神自慰。事已至此,不自慰又怎样呢?车上人没有取笑他。笑不出。司机和售票员任他们将货堆于车内,也没收托运费。
说着,有一老者推开晚生的门,进来。一见他外甥,惊呼曾经相识。外甥同时认出,即告舅舅:此人便是刚才说起的败将“英雄”。客套几句,说些天气之类的话,老者坐不住了,告辞出来。并且忘了此行使命,找江老师总是有事的。但老者走不出几步,复又转身,郑重其事邀请舅甥二人:上他屋里去喝几盅酒,说刚好他家出了一甑谷酒,望赏脸不嫌寒舍简陋。
晚生当即高兴应允,携外甥随老者径奔他家。想这老者难堪之时,不给他台阶,定会伤人。
吃毕,夜色朦胧,山野苍苍,鹰雀低旋,晚风迫人。老者沉沉的对二位说:那事,二位就放在肚里,不要……说出去了呵!想那老者脸色和心情,定与黄昏样浑浊沉重。晚生早悟其意,连连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恭恭敬敬告辞老者而去。外甥尚蒙在鼓里,晚生告他:这铜锣山中人,极看重面子,尤其在乡人面前。这老者素来爱吹几句牛皮,居然在大地方丢了丑,这笑柄他担当不起,背时其实并不算个什么。外甥明白过来时,抬头看天,业已漆黑。头年乡人种百合都赚了钱。第二年铜锣山坡边地角,处处盛开百合花。一日晚生有意无意踱至那曾被拐人欺侮的老者门前。想那父子定会重振旗鼓,从土中收复去年损失。可是他家,却相反不曾种出一蔸,土地里开满其它花朵。问那老者,他悠悠地说:再不想摆弄那劳什子了,屙金出银也不稀罕。晚生当即哑口。想:可以不再生谋大钱的念头,可以恨那拐人,怎能找着实在可以赚钱的东西发泄呢?自然没说出这层意思,说不得的。铜锣山没有下辈人训导长辈的习俗。
圆圈旅程
毛栗是孤儿。吃铜锣山百家饭长大。18岁时巧逢一心肠好且大权在握的干部,带至区上伙房里,帮厨打杂。毛栗一边做本行一边刻苦学习。先是帮秘书抄抄写写,把字写得日益工整。后来躲躲闪闪也写点文章。晚生常到区上办事,每去必定看望毛栗。若毛栗发觉他过门不入,必动肝火无疑。毛栗想他去,是那些乱写的东西要请他看。请他看不丑。本地人,丑也不会笑他的。
毛栗这样躲躲闪闪干了7年。
毛栗房里灯光每晚至少要亮到半夜12点钟。
毛栗读报定要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
区上的所有标语后来都由毛栗写。常替秘书守办公室接电话。
25岁这年,毛栗一鸣惊人。区秘书因急病丢下一个急材料,毛栗自告奋勇来续完,并一举成功。毛栗当即升调为区委助理秘书。区委书记从毛栗床脚翻出一麻袋工工整整的废稿子,不禁老泪纵横。老泪纵横还有另一层原因是他那享尽了福的孩子居然逃学随人出外玩去了。而毛栗却在灶弯里写出一手好字好文章。
很快毛栗接替了秘书的工作。
当秘书什么都不缺,唯口才还差些。汇不好报还算不得好秘书。毛栗又开始躲在房里练习说话。设想床上凳上全坐满了人,甚至是县委办主任,县委书记。
当秘书打电话不要钱。一到星期六便给晚生打电话,问是否可来区上。毛栗仍要晚生作他的听众。过去晚生的指导使他一举成功了。他现在仍这样寄希望于晚生。不过晚生自称对写材料是一窍不通的,全是毛栗自个的造化。晚生只是在最初帮他修改了些病句。但晚生仍不辞劳苦,愿作他的听众,为其锻炼胆量做陪衬。
时下干部少有毛栗这般执拗认真的。毛栗很快成为全县第一流的秘书,项项工作都走在前面。不久参加区委,工资调至副科级。即将退出第一线的德高望重的区委书记,和他已朋友相处,明白告诉他,已鼎力向上级举荐他当区长。上面也已松活。他虽无文凭,但对全区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又多年醉心留神观察伙房以外事情,其实政界诸多路数已尽知奥秘。老书记看得明明白白,不会随便向党推荐人。
毛栗不曾想过他会当官,如此鸿运降临,欣喜之余,更加用心工作学习。他切身悟出这世上,唯有本领能升华自己,别无他路。为更多更大的适应,他还应该充实自己才是。本事足了,应付什么都不心虚,何况一区之长。他这想法和晚生说过。晚生说:铜锣山人应该是这样!铜锣山地方大革命时期曾锻炼出五个将军,都是泥巴汉子。
县里举办一期通讯员学习班,抽毛栗去任教。全县秘书中,只他读完了当时所有的秘书工作方面的本本。加上他嘴巴子已练出水平,选他主教当之无愧。毛栗在此痛快淋漓演讲了十场。头场汗湿一个内褂子,第二场便平静了。汗湿褂子的原因之一是底下坐有不少年轻姑娘,尚有中专毕业生,如花似玉一个个。而他则来自铜锣山中,自幼到人家门下求吃讨穿。
短训班结束时,有一女学员给他写了一封信。她在某公司当秘书。她小时候也不幸福,后母待她不好,初中只念了两年。她也是苦奔出的。希望他不要嘲笑她的大胆。她的大胆来自向命运挑战的勇气……这姑娘的信写得绝对动情而又不错。这事他也向晚生说了。晚生说这事肯定会成功。因为他俩有共同之处。
这以后毛栗的脑袋又复杂了一份——考虑事业之余还需考虑建家。他有了28岁。对象有了25岁。因她有了25岁,单位上才为她留了一套房子。倘不在近期解决结婚问题,那套房子便会溜走。房子紧张是城市的普遍现象。
恰好此时,县委办空出一个缺,主任找他谈了话,有调他的意思。他满口应承。他并非不想当那一任区长。但还要等一年,等换届选举。他等不及了。朋友们都说干部进城难、找房子难。他听朋友的劝,先务实解决眼前问题。
但好端端又生一枝节。
有好友说他已领副科级工资,此刻调动,去当一般干事大可不必,力争要对口安排副科长职务。过了此舟无船渡,一进城里,提级比在下面难得多。说不准会当一辈子干事。
毛栗近些年来,步步登高,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不禁有些飘飘然,果然耳朵软听人唆使,以为县委办不可少他,真的向组织上拐弯抹角提出这个要求。但却受到领导的严肃批评。决定不再调他。直到此刻,毛栗才如梦初醒,方觉犯了常识性错误。怎么可向党讨价还价呢?老书记也连连怨他如何这般不成熟,事先该和他商量商量。
区长人选,自然不再属于他了。
毛栗受尽委屈,跑来找晚生哭了一场。晚生问他今后怎么办。他说他不会跌倒下去。准备请调到最落后的偏远山区去工作,干什么都可以。想象以前当伙夫一样,重新干起。他觉得人生真正值得回味的还是那几年。并不再图个什么,只是想回到那种境界。也许他不可能再回去。但或许是可能的。他相信自己的毅力。他说想不到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地。不过他不以为这是坏事。他真这么认为。真想重新静下心来干点什么。
晚生说毛栗究竟要干什么还说不出。不过此人有一股铜锣山人的狠劲。他很快会出头的。
丁卯年春于岳阳寓所
(附图片)
傅旭插图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父亲的茶罐
萧建春
父亲的青铜茶罐
儿子没有理由拒绝
喝不下大碗“广西茶”
就掌不了大犁
就找不到能干健壮的老婆
就挑不起艰难沉重的生活
就不能在六月的阳光下曝晒
黑溜溜的背脊上
就淌不下亮晶晶的汗水
潇洒的牛鞭
甩不出清脆的回响
田里长不出茁壮的日子……
父亲的青铜茶罐
曾经是一个甜甜的谜
那一天抑制不住激动
猛地喝下谜底
眼泪苦下来了
舌头涩厚了
儿子开始渐渐明白
父亲是苦水浇铸的汉子
父亲的日子始终是咸的
父亲的日子始终是涩的
不能拒绝
父亲的咸和涩
从烈日里走进树荫下
一气连喝三大碗“广西茶”
呼噜呼噜蝉鸣般悠扬的梦
把智慧的种子
播进土地
幻化为澄黄澄黄的香浪
轰轰的鼾声
成为来年的春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