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加强检查监督 严格培养考察
桃江县委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
本报讯 中共湖南省桃江县委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质量。
今年3月,县委派出6个调查组,对全县112个党委、党组(总支),1464个支部发展党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4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追求数量,盲目发展。有的乡镇计划全年发展二三十名。二是对积极分子教育、考察不力。三是片面理解党员标准,单纯追求业务技术,忽视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情况。四是违反组织原则,搞不正之风,甚至不按党章规定履行入党手续。
为切实纠正上述问题,县委从5个方面加强了工作。一是各级党组织提高对发展新党员工作的认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强检查监督。县委派员参加全县10个办事处和县直单位每季度研究发展党员工作的碰头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1至9月,全县共办积极分子培训班125期,1685人参加了培训。四是在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前提下,注意改善文化素质、年龄结构和分布情况。1至9月,全县有28个没有女党员的村各发展了一名年轻、有文化、有工作能力的女党员。五是严格把好审批关。在审批新党员过程中,发现有违背党章规定发展或不够党员条件的,一律不批。今年5月,县委组织部在审批党员时,发现一名填了入党志愿书的干部有经济不清的问题。组织部三次派人调查,直到问题清白,并顶住说情风,坚决不让这位不够条件的人进入党内。并对有关把关不严的同志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在审批党员中,1至9月全县已填写入党志愿书的同志中,有35人因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及表现不突出,没有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熊伯轩)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黑山寺乡分层次教育党员
本报讯 河北省涿鹿县黑山寺乡党委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变大平面教育为分层次教育,做到“对症下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这个乡党委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发现,由于党员年龄不同,思考问题的成熟程度便不同;由于党员的文化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效果便不同;由于党员党龄不同,经历的阶段不同,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政策的认识深度也不同。乡党委经过分析后决定,党员教育必须实行分层次。为此,他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对全乡50名以上党员的大村,按年龄、文化程度、党龄等不同方面,逐一划分出层次。二是依据每个方面划分的不同层次,实行教育层次对应。三是根据不同时期农村工作任务的需要,分层次教育。今年以来,他们结合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对先富户党员进行现阶段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教育和理想宗旨教育,对从事商业、工副业的党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使分层次教育灵活进行。(刘海林)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改革党群办事机构 减少机关政工干部
鞍山矿机厂24名党支书全部兼职
本报讯 今年8月,辽宁省鞍山市矿山机械厂对党群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胆改革,简化党群办事机构,减少机关政工干部,党务工作者基本实行非专业化。
这个厂有2100多名职工,275名党员。这次改革中,把原来5个党群机构减到3个,只设党委政治工作部、纪委和工会;37名专职党群干部(包括14名专职党支部书记),减掉27名。党委书记和24名党总支、支部书记全部实行兼职。目前的10名专职党群干部中,党委政工部有3人,其中一人兼任团委副书记,工会有5人,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各一人。专职党务工作者共有5人,占全厂党员总数的1.8%。
这个厂经过民主选举出的24名党总支、支部书记中,有厂正职行政管理干部4人,副职行政管理干部11人,一般干部6人,其余是工人。这些兼职的书记不脱离原先的工作岗位,不享受厂中层干部待遇,工人中的党支部书记也不按干部管理。被精减下去的政工干部除一人待办离休外,全部转做行政管理工作。
简化党委办事机构和党支部书记非职业化,保证了厂长负责制的落实。厂长从单纯负责经济工作转为对工厂全面负责,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都纳入企业管理工作之中,由各级行政负责人统一领导和管理。党委的主要职责是抓好自身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周禹)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开展对话 联络感情 支持改革
泗阳县纪委为改革者排忧解难
本报讯 江苏泗阳县纪委从参与改革、熟悉改革、联络感情入手,深入基层同工厂企业开展对话,为改革者撑腰打气,排忧解难,促进了改革的顺利发展。
泗阳县纪委1986年以来,同全民、集体、乡镇企业的78名厂长、经理、书记开展对话,先后8次召开座谈会,并同县政府主管企业的领导和部门建立了每季度交换一次情况的联系制度。对话使纪委同工厂企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为依托的新型关系,从而使纪委能及时地了解改革者的忧愁苦恼,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个县众兴酒厂厂长张士邦当厂长后,大胆改革干部制度,提拔了十几个工人包括临时工任中层干部,还依照厂规厂法处理了十几个违反厂规的工人。有人指责他滥用职权,排斥异己。张士邦因此产生了“再走老路”的念头。县纪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先后6次找他谈心,肯定了他的做法,鼓励他要敢于闯新路、挑重担、坚持改革,并积极为他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使张士邦坚定了信心。
县制药厂厂长兼支部书记周崇宝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一个亏损近10万元的厂扭亏为盈。1986年底周崇宝因犯错误受到处理。他一度心灰意冷,想躺倒不干了。县纪委一面严肃地批评了他的错误,一面积极地鼓励他振作起来,努力工作。周崇宝甩掉包袱以后,严肃处理了几个违反厂纪的工人,有的人便揭疮疤、不服管。县纪委及时找这些人谈话,批评他们错误的做法。今年,县纪委还派了5个人到这个厂落实“双增双节”工作,一同制定了18个方面50多条指标。(薛涛)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人民解放军改革干部制度
交流干部十三万一大批老干部离退休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徐京跃)近几年来,人民解放军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绩。
军队的基层干部过去主要是由战士中直接选拔担任。1980年起,实行招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战士和地方青年学生、经过院校培训、才能担任干部的制度。在改革中还规定指挥干部必须经初、中、高三级院校培训、才能提升进入相应的领导班子。7年来,全军共培训了43.8万多人,对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和1985年,打破军兵种、部队与机关、部队与院校之间的界限,在较大范围内择优选配干部,分别对军、师、团和总部、军兵种、大军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在四化特别是年轻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1982年以来,全军一大批老干部以党的事业为重,陆续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为顺利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仅这次精简整编期间,就有近两万名老干部、包括一些大军区、军级干部按规定离退休。
结合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实行干部队伍定编定员。根据规定的结构比例,严格按需要、定岗位任命干部。从今年起,军以上单位要分年度作出各类生长干部和经过院校培训准备提升进团以上领导班子干部的5年需求预测计划。对因结构比例限制无法任相应职务的干部积极组织交流到更需要、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近两年,全军已交流了13万多名干部,使各个层次、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干部结构趋向合理,作战部队缺编干部基本补齐。
占全军干部总数1/3的专业技术干部正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并着手建立健全一套不同于行政干部的、符合专业技术干部特点的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比例结构,按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实绩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实行群众民主评议、专家评审、党委审批、行政首长任命职务。
全军为建立健全军官服役制度、军衔制度、文职干部制度和预备役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其他制度。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
据悉,全军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结合军队的实际和特点,为加快和深化军队干部制度改革积极工作。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茫茫人海苦寻觅 热心联结离散情
上海公安部门红十字会为台胞找亲人
据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严卫民、李志勇)近几个月来,海峡两岸寻找亲人的信件如雪片一般飞向上海市公安局口卡科和上海市红十字会。口卡科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急台胞之所急,在上海市1200多万人口中帮助他们寻找亲人,使许多离散几十年的父子、母女、夫妻和兄弟姐妹重新取得了联系。
11月6日下午,记者在上海红十字会巧遇一对分离40年后刚刚重逢的兄妹。他们在洒泪言欢之时,当场给红十字会写了封感谢信。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下午,台胞张女士刚到上海,就匆匆赶到红十字会,心急火燎地请求帮助寻找她原在中美医院工作的哥哥张锡嘏。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边安慰她,一边四处打电话查询,并连夜走访一些原在中美医院工作现已退休的老人,终于打听到张锡嘏目前在闸北区中心医院工作。就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一对互不知生死的兄妹就联系上了。第二天下午,这对都已60多岁的兄妹在红十字会团圆了。
今年7月,一位姓张的台胞辗转来信要求公安局口卡科帮助寻找他1948年寄养在沪的儿子。他提供的线索是他儿子原被寄养在一位叫毛忠良的亲戚家中。口卡科的干警在几千万张人口卡片资料中翻查,终于查到毛忠良儿子的住处,并派人上门核查,确认台胞要寻找的儿子目前在江苏太仓县工作。口卡科向太仓发函后,10月初,这个台胞的儿子来到上海,热泪盈眶地向为他带来父亲下落的干警表示感谢。另一位台胞要找他在沪的姐姐,由于他姐姐已改姓,一时查不到。口卡科干警继续从她已故丈夫的口卡中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现住南市区的台属。今年1至10月,上海市公安局口卡科已为20位台胞找到了亲人。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市台属要求帮助查找在台亲属的信件更多,十多天里已收到400多封。但是这些信件通过国际红十字会转给台湾红十字会后,一直杳无音讯。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皮介行离京前往西安采访游览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黄日尧)台湾环球新闻社记者皮介行今天离开北京前往西安采访、游览。
皮介行是来北京采访中共十三大的,于10月26日抵达北京。十三大结束后,他在北京西城区走访了一些单位及居民住宅区,并游览了香山、长城、颐和园、卢沟桥等名胜古迹。
皮介行除到西安外,还将去重庆、成都、杭州等地采访和游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谈“关心”
贾新华
关心群众,是沟通上下级感情,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关心群众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生活条件方面,二是工作学习方面,三是政治上进步方面。长期以来,有些领导干部往往狭隘地理解关心的内涵,把关心群众只局限在较低层次的物质生活上。而目前,这种关心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领导干部,关心群众的冷暖苦乐是需要的,但还要关心群众的兴趣爱好、志向抱负等,从慰问性的关心转向知识性、启迪性的关心,把关心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这样的关心,才更有意义。
某单位有位领导干部的笔记本上,不仅记载着每个职工的家庭生活、经济收入等情况,还记载着他们的一技之长和取得的成绩。他不仅过问职工订阅读什么报纸杂志,还帮助他们立志成才,这位干部的关心颇有独到之处,是值得提倡的。
领导干部要做到对下级的关心,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没有这一条,“关心”是很难做到的。当然,提倡全面关心,并不是说关心下级的生活不重要。对下级的生活、痛痒不闻不问的领导,自然更谈不上对下级进行全面关心了。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胡启立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了以社长森田康为团长的《日本经济新闻》代表团。
胡启立在向客人们介绍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三大时说,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无疑是一次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大会,是一次改革、开放的大会,团结、民主的大会。最重要的是,会议回顾了9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
他说,我们现在明确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阶段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完成了的许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阶段可以超越,商品经济阶段不能超越。
胡启立说,一切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的方法我们都要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发展了生产力才能消灭贫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胡启立回答了客人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内政、外交的问题。他说,中日两国离得这样近,如不发展友好关系将是非常危险的。从长远看,中日两国的经济应该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趋势。
《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总编辑谭文瑞会见时在座。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李鹏会见克劳斯·哈乐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张荣典)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克劳斯·哈乐一行时说,“我们注意到,经过这两年来双方的努力,中美贸易逆差有所缩小。我们希望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下去。”
李鹏对美国客人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将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他说,所谓开放,就是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技术合作等各方面的友好关系。中国愿意保持和发展同美国的友好关系。李鹏说,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对此加以阐述。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说,“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基本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
在亲切的交谈中,李鹏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多年来为发展两国贸易关系和促进两国人民友谊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
克劳斯·哈乐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过去一直十分努力促进两国贸易,并对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今后将为此而继续努力。他说,中共十三大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将继续执行开放政策,使他们受到了鼓舞。
贸促会会长贾石会见时在座。
美国客人是应贸促会的邀请来北京访问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邓颖超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今天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日本亚洲政经研究会会长键田忠三郎一行。
邓颖超对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说,“作为奈良市的荣誉市民,我见到你们感觉精神非常好。”
她赞扬键田忠三郎多年来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奈良市与西安市的友好合作所做的工作。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姚依林同伯尔利亚会谈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同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候补执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斯特凡·伯尔利亚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计划工作和计划体制改革问题交换了看法。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越过莫力达瓦
本报记者 费伟伟
1982年3月,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第一届亚洲杯曲棍球赛进入最后阶段。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国际性比赛的中国队与号称世界曲棍球十强之一的马来西亚队相遇,舆论十分自然地倾向马来西亚队。然而,出乎人们意料,步入曲棍球体坛才5年的中国队顽强拚搏,勇挫马来西亚队,并且再接再厉,奋力夺得首届亚洲杯赛的第3名。可是,谁会想到呢,这支引起世界体坛注目的年轻的中国曲棍球队,16名运动员中竟有9名来自大兴安岭东南麓一个地处僻偏、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地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曲棍球形似冰球,比赛场地、规则等则近似足球。我国从1974年开始才发展这一项目,翌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便组建成立国内第一支曲棍球队。而事实上,在这一地区,开展曲棍球运动的历史已是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辽代,达斡尔人的祖先——契丹人就盛行一种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名叫“贝阔”的体育游戏。“贝阔”,达斡尔语的意思就是弯曲的棍子。数百年来,这一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一直在达斡尔民间流传,并得到广泛发展。
达斡尔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个地区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达斡尔男子天生就是武士。这话确实不假,为了适应军事和生产的需要,达斡尔人创立了多种与民族气质适宜、有利于民族发展、强盛的体育项目,如“贝阔”、骑马、射箭、摔跤、扳棍、赛颈力等。并且把开展竞争激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贝阔”运动,列为各个“莫昆”(氏族)组织应尽的职责之一。每年春秋两季的早晚,各个“莫昆”的男性成员,经常分作两队进行“贝阔”比赛。以此增强民族素质,弘扬无所畏惧、敢于拚搏的民族精神。
因而,在莫力达瓦,一个达斡尔男子如果不会打“贝阔”,曾经被视为极大的耻辱。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这一观念虽已发生很大变化,然而达斡尔群众对“贝阔”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往往只要听说有精采的曲棍球比赛,达斡尔族群众便象过节一样高兴。为了看球赛,最要紧的农活他们也舍得搁下。有的骑马,有的赶上辘辘车,带上食品,带上帐篷,有的甚至在路上走几天,从上百里外赶到赛场观阵。
在达斡尔族聚居的乡村,还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才五六岁的小男孩,小手刚勉强能握住球棍,就开始拨击那些或是牛毛搓的,或是麻线缠的,再不,就是柞木疙瘩做的“贝阔”球。在莫旗采访时我们还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暑假,莫旗体委从各乡抽掉16名十一二岁的学校曲棍球队的小运动员到旗府所在地尼尔基镇集训,报到那天,竟来了将近30人。有的孩子在家长支持下,自带球棍,自费从乡村赶到了尼尔基。
在莫力达瓦,每逢中秋、除夕等节日,或是村里有婚嫁喜庆之事,达斡尔群众还经常自己组织比赛。他们有时还在晚上举行火球比赛。火球用桦树上的白菌疙瘩做成,球上挖孔后填入松明点燃。随着双方队员的激烈拚抢,迎风呼啸的火球如流星赶月,似金蛇狂舞,在夜空中织出一道道绚丽的火线,甚为壮观。
莫力达瓦的达斡尔群众对曲棍球是这样喜欢,旗曲棍球队的小伙子们对自己的事业更是爱之弥深。莫旗曲棍球队是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建起的。1975年建队初期,连最起码的运动器械也没有。没有球,他们就用旧毛线、旧绵线、牛毛等缠,外面再贴上胶布;没有球棍,队员们就自己上山找合适的树杆做;守门的没护具,就用废纸箱壳代替。甚至,训练一天下来,晚上睡觉都没个安定的地方。瞅着学校放假就住教室,瞅上森林警察队上山防火,就住他们的宿舍。无论条件多艰苦,队员们毫无怨言,胸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莫力达瓦的曲棍球!为了我国体育项目早日填补一个空白!他们把这种刻苦拚搏的精神也带到了赛场上。
1985年5月,天津塘沽。全国男子曲棍球联赛进入最后决赛,莫旗队与劲旅火车头队相遇。二强相遇勇者胜,双方打得异常激烈。离终场还有15分钟时,莫旗队主力队员沃永富右手食指不幸被对方打成骨折。常言道,十指连心,沃永富顿觉百箭钻心。然而关键时刻,一发千钧,抽换一名主力队员必然影响整个战局。沃永富强忍疼痛,用受伤的手死死握住球棍,抖擞精神,重新杀入阵内,坚持到比赛结束。这场决赛,莫旗队在最后赢得了关键的比分,勇夺冠军。
球队在拚搏中迅速崛起。从1978年开始,他们先后16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其中11次夺得冠军。就在今年5月结束的第六次全运会半决赛上,作为内蒙古一队参加比赛的这支球队以8胜1平,攻入37球,自己不失一球的战绩再次夺冠,成为全国唯一以全胜成绩“四连冠”的球队。他们还先后10次代表国家队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比赛。
据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得名于旗境内雄伟壮丽的莫力达瓦山,在达斡尔语里,“莫力达瓦”意即骏马也难翻越的大山。而今,我们却欣慰地看到,那数百年来只盛行在莫力达瓦山区的“贝阔”,就象莫力达瓦山上翱翔的“海青”(鹰)一样,已越过莫力达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附图片)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这是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曲棍球队在训练时的情境。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