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7-10-25

1987-10-25新闻联播 文字版

八年前后

第7版(国际)<br/>专栏:外国人眼里的中国<br/><br/> 八年前后<br/> 徐平<br/> 8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甚至构不成一个时代的零头。<br/> 时代,往往是以世纪计算的。然而,过去8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往昔以世纪为单位的漫长岁月。如果说第一面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而在中国人民的正前方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那么,经历了约30年既有阳光也有风雨的进程,这改革开放的8年,正在使这幅蓝图加速变为现实。<br/> “贫穷”与“落后”,在风雨如磐、闭关锁国的年代,是西方记者给中国历史篇章打下的烙印。新中国诞生后,他们的笔触也许还是毁誉参半吧!但现在,至少他们中的许多人,正以赞叹的口吻向世界传送着中国大地发生巨变的信息。<br/> 这8年,先后访问过中国的许多外国政治家和知名人士,也作出过许多客观的评价。<br/>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认为:“中国现在正进行的是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试验。这是当代最伟大的事业之一。”<br/>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这个拥有10亿人口,但没有很多耕地的国家,目前不仅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供养自己,甚至还有一些粮食出口。这是1979年以前所没有过的情况,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事情。”<br/> 联邦德国科尔总理则强调:“中国通过深刻的经济改革释放出了新的力量和能量,其强度和广泛性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br/> “中国经济出现了奇迹!”这是国际上对我国改革8年来成果的普遍赞誉。<br/> 对于今天我国的许多年轻人来说,虽然很难体会到共产党将他们当牛做马的父辈从地狱解救出来时的激动心情,但是,对8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家庭的和社会的变化,能够无动于衷、毫无感触吗?!尽管“不识庐山真面目”,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br/> 记得苏联诗人格利鲍耶陀夫写过这样的诗句:<br/> “我们想一想,比一比<br/> 现代和过去,<br/> 让人多么难以相信又多么新奇!”<br/> 让我们也想一想吧!“一穷二白”的家底,长期战乱的创伤;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确实耽误了不少光阴;尤其那“十年浩劫”,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地基上,我们8年前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多么来之不易呀!<br/> 让人们来比一比:18至19世纪的西方产业革命,固然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给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却使千百万工人陷于被煎熬被压榨的深渊。明治维新虽使日本走上强国之途,但后来的财阀和少数人的安乐窝,是以无数穷人的血汗和尸骨构筑地基的。而中国8年来的经济改革,谋求的目标则是10亿人共同富裕。<br/>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r/> 当然,国际上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并非人人叫好。但时间和历史,总会帮助他们有朝一日作出肯定的结论。<br/> 日中经济贸易中心理事长木村一三先生对中国的改革有颇深刻的理解:“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史无前例的一次世纪性大实验,因此它不得不反复摸索,反复实践。”要前进,曲折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正如联邦德国社民党主席福格尔所看到的:“中国的改革就象一棵健康的果树,正在开花结果。”<br/> 去年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弗拉伊科维奇访华期间说过:“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br/> 让人们一起展望吧——到本世纪末,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大大缩短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到下个世纪30年代或50年代,中国将“同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中国的发展,“最终将重新描绘世界经济的蓝图”……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8年向人们展示的现实和前景。<br/> 中国历史发展的巨轮肯定将加速旋转、前进!<br/> (附图片)<br/> (保加利亚)罗契沃摄<br/> (美国)卡里·沃林斯基摄<br/> (伊朗)阿明摄<br/> (瑞士)沃克特·兰道尔特摄<br/> (美国)杰龙·克里斯梯夫摄<br/> (英国)彼尔德摄<br/>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图片选刊)<br/> 本版图片选自中国《桥》杂志社主办的《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摄影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