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出席十三大代表团陆续到京
受到首都人民热情迎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2个外地代表团今天到达北京。在京的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人民解放军和北京代表团的代表也已陆续向大会报到。
山西代表团乘坐的火车于今天凌晨6时许到达北京。随后乘火车到京的是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代表团。上午10点多福建省代表团乘坐的飞机首先到达首都,接着贵州、四川、西藏、广西等代表团乘坐的飞机相继在机场降落。
代表们临来北京前,广泛走访群众,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代表们来到北京,带来了各地群众的嘱托,也带来了各条战线的好消息。
首都人民热情地迎接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们。机场、车站和代表们住宿的十二个招待所、饭店彩旗飘扬,接待人员喜接一批又一批代表。空军派出的一架架飞机,将前来参加会议的一个个外地代表团准时安全地送达北京。空军领导同志亲自在机场指挥飞机降落。北京火车站也专门成立了接待小组。
为了给代表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2个承担接待代表住宿的招待所、饭店作了充分的准备。海军招待所向工作人员提出了“热情、周到、细致、认真,为大会服务好”的要求。已办理退休手续的老炊事员叶青远在下达接待任务后主动推迟了退休时间。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为党的代表大会服务好,是我站的最后一班岗。”
据大会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出席党的十三大的代表将于23日中午前全部向大会报到。明天上午将有7个代表团从外地抵京,最后一个到达北京的将是新疆代表团。


第1版(要闻)
专栏:

叶剑英灵骨安放仪式在广州举行
赵紫阳和王震为叶剑英同志纪念碑揭幕 杨尚昆宣读党中央为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本报广州10月22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今天上午,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气氛庄严肃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同志的灵骨安放仪式,今天上午在园内红花岗上的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前隆重举行。
赵紫阳、杨尚昆、王震等领导同志以及广州地区军民参加了安放仪式。
今天是叶剑英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红花岗上落成了。纪念碑是用青灰色天然花岗岩石雕凿而成的,高4.6米,上面有叶剑英同志身穿元帅服的巨幅浮雕胸像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叶剑英”3个大字。碑前的红褐色卧碑上,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叶剑英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由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在漫长的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在复杂斗争的转折关头,面临危难,无私无畏,表现了非凡的革命胆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盛德若愚,雄才经纶,谦虚谨慎,风范长存。“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同志永垂不朽!
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周围绿树鲜花掩映,苍松翠柏环抱。纪念碑两旁,今天上午摆放着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以及中共广东省委、省顾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广州军区暨驻穗陆、海、空部队、省军区、各军事院校全体指战员、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中共广州市委、市顾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和叶剑英同志的故乡梅县地区、梅县市、雁洋镇敬献的花圈;叶剑英同志亲属敬献的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前的正中间。
上午9时,叶剑英同志的灵骨安放仪式在庄严的《国际歌》中举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主持了仪式。叶剑英同志的家属叶选平手捧叶剑英同志的灵骨,在中央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广东省和广州军区及广州市部分负责同志,叶剑英同志主要家属和曾在叶剑英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护送下,来到纪念碑前,并将灵骨安放在卧碑下。
接着,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为纪念碑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叶剑英同志纪念碑碑文。
参加叶剑英同志灵骨安放仪式的有: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广州的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广东省、广州军区、广州市领导同志,海南建省筹备组负责人,新华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负责人杨德中、尤太忠、任仲夷、刘田夫、李坚真、王全国、范希贤、谢非、王宁、郭荣昌、梁灵光、罗天、吴南生、许士杰、许家屯、周鼎等;
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祺。
陈云同志委派自己的儿子陈元,彭真同志委派自己的儿子傅锐,聂荣臻同志委派自己的女儿聂力参加了安放仪式。参加灵骨安放仪式的还有广东省各地、市委负责人,广州地区老红军、老干部,广东省、广州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人民武装警察干部战士,广东省、广州市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代表,叶剑英同志故乡的代表,共2000多人。
(附图片)
赵紫阳、杨尚昆、王震等领导同志和广州地区各界人士在广州参加叶剑英同志灵骨安放仪式。叶剑英同志的灵骨安放在红花岗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前。
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图为叶剑英同志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用五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在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之际,民族出版社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1987年2月—7月)已与各族读者见面。用这五种文字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开始陆续发行。 (闵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电力系统引进重大成套设备
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进口项目与外商签订合同
本报讯 记者刘燮阳、陆培法报道: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我国又一个引进重大成套设备项目——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进口成套发电设备,昨天在北京与外商举行正式合同签字仪式。李鹏副总理参加了签字仪式。
在参加签字仪式前,李鹏同志对外商代表说,一个月前我参加了中美合资的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投产仪式。今天我又参加我国电力系统引进重大设备项目的合同签字,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没有变。今后,我们希望与外商更好地合作,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是我国目前电力系统技术先进、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厂,它是由我国国际华能电力开发公司与上海市政府联合集资兴建的。这个厂将从瑞士勃朗·勃威力公司引进汽轮机和发电机,从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和瑞士苏尔寿兄弟公司引进锅炉,由美国萨金·伦迪公司供应电力配套设备并担任联合集团的牵头和协调工作。这个厂将装设2台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的烧煤机组,电厂容量为120万千瓦。这个电厂进口项目,不但包括汽轮机、锅炉、发电机、电厂控制系统、电气设备、输煤系统、除灰系统和化学水处理系统等发电厂整套设备,而且还包括带进部分制造技术,还采用了由联合集团负责设计,提供图纸、小部分设备在上海当地加工的做法。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用电十分紧张,这个厂建成后对改变上海经济区的用电紧张状况将起重大的作用。
参加昨天签字仪式的还有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上海市长江泽民等有关部门领导人,美国及瑞士驻华大使也参加了签字仪式。


第1版(要闻)
专栏:

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国务院发布公路管理条例
明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为使我国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务院于10月13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全面的保护和发展公路事业的法规。
《条例》明确规定,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和破坏。公路发展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并与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配合。
《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实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先念会见埃及学者代表团时说
中国希望阿拉伯世界真正团结起来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张荣典)国家主席李先念今天在这里说,中国希望阿拉伯世界真正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
李先念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埃及外交国务部长布特罗斯·加利率领的埃及学者代表团。李先念对埃及客人说,“我对许多阿拉伯国家朋友说过,阿拉伯世界不能离开埃及,埃及也不能离开阿拉伯世界。我们希望阿拉伯世界真正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
李先念说,中国希望阿拉伯世界团结,也希望非洲团结。他说,非洲团结,当然不包括南非,除非南非改变它的政策,不搞种族隔离,不阻碍纳米比亚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
在谈到美苏最近达成的关于中导的原则性协议时,李先念说,中国对此表示欢迎。他说,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凡是美苏两家做的任何有利于世界和平的事情,我们都表示欢迎。但中程导弹只占美苏所有导弹的4%左右,除中导外,还有战略导弹、短程导弹、常规武器、太空武器。
他说,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我相信反对战争的力量大于战争的力量。世界人民不愿意打仗,特别是欧洲人民不愿意打仗,他们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记忆犹新。
加利说,埃及将继续为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只有有了和平,才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在亲切的交谈中,李先念对中埃两国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并希望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
加利说,埃及领导人、政府和人民也都有着进一步发展埃中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强烈愿望。
李先念请加利转达他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夫人的问候,并欢迎穆巴拉克在他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
加利也转达了穆巴拉克对李先念的问候,并转交了穆巴拉克给李先念的一封信。


第1版(要闻)
专栏:

采用“热风”治疗新技术和微粒植皮新方法
广州抢救一位烧伤面积100%病人成功
新华社广州10月22日电 (记者吕毅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最近抢救一位烧伤面积100%的病人获得成功。这位病人叫何伟庭,21岁,是今年7月31日在广州市一间工厂发生火灾时被烧伤的。送入医院时烧伤面积达100%,其中三度烧伤占96%,处于休克状态。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采用“热风”治疗新技术,使创面保持干燥,无感染,同时还采用徽粒植皮新方法,并千方百计保证病人营养供给,保护心、肺、脑、肾等功能,到目前为止,病人已接受了12次切痂植皮手术。在两个多月的抢救治疗过程中,病人度过了心力衰竭和真菌性、化脓性静脉炎等难关,现在伤口已基本愈合,病情稳定。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
——本溪工具厂改革政工机构纪实
本报记者 段心强 《辽宁日报》记者 余世昌
今年初,在深化改革中,辽宁本溪工具厂在政治体制上动了一刀:党委书记民主选举,由第一副厂长兼任;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合为一个办公室,专职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任副主任,下设组织、宣传干事和秘书各1人。车间党支部书记全是兼职的。全厂做党委工作的干部只有5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0.5%。加上工会4人,团委1人,专职政工人员共10人,比原来减掉31人。
这一改革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引起的反响自然就强烈。从本溪到全省,从企业——神经末梢到党政机关——神经中枢,都在议论本溪工具厂的这一做法:肯定、赞扬的有;怀疑、反对者有……
经过深思熟虑才横下一条心进行这项改革的厂长洪希晨,硬着头皮让实践检验。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搞政治体制改革,人们最担心的是党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精简后,会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本溪工具厂改革的实践给这些担心作了明确的回答:不但不会削弱,而且还强化不少。
党对企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厂长这里得到了强化。洪希晨搞企业多年,加强党的领导和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性,他都清楚,而且也知道该怎么搞。可这在以前是他份外的事,他怕自己的“筷子”伸到人家“碗”里,落埋怨,甚至挨整。党委一些人也确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自己的“专利”。结果是能结合生产经营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能搞,远离生产经营的政工人员却另搞一套。两层皮的问题象一份遗产似地一届党委、一届党委传下来,原封不动。政工机构改革后,理顺了党政关系,确定了厂长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洪厂长为了把生产搞得更好,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作为“一把手”,也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他重新应聘为厂长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厂大会,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首先理顺政治工作和生产的关系,使党政工作,都围绕一个目标进行。他还经常召开与职工的对话会、科技人员座谈会、职工代表座谈会,建立了“群众接待日”。每天下班前,他还同厂里其他领导到车间看望加班和倒班工人,问声好,拉几句家常,大家称之为“一句话、一分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上行下效,各级行政工作人员都主动结合生产作思想政治工作,打破了过去那种思想政治工作“一家独唱”的局面。从形式上看,政工人员少了;而实际上,做政治工作的多了。全厂形成政治工作骨干403名,活跃在工厂的各个角落。轧钢车间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田家祥,过去是专职党支部书记,他的体会很深刻:“过去行政一条线,党委一条线,各牵各的线,互相不见面。我作为专职书记很作难。工人的许多具体问题与行政有关,我只能拿好话宽大家的心,却不能解决。天长日久,找我谈话的少啦。我那时就想,专职不如兼职好。现在我是车间副主任兼任党支书,既管生产,又管思想,有了问题,一能及时发现,二能及时解决。今年从7月18日开始,要用45天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出口任务,我既知道能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又知道职工的困难,所以在动员时一方面讲任务的重要,同时讲生产中的难度以及解决的办法,使大家感到亲切,积极性很高,提前完成了任务。”
原来党委工作人员多,扯皮、踢皮球,管杂事,出现党不管党的怪现象。如今人少了,几个人集中力量抓党务工作,抓党员教育,抓不正之风,很有成效。有风险的生产项目,多是党员带头承包。党员不但是生产骨干,而且是周围群众的“主心骨”。轧钢车间有一个班组,唯一的党员因病疗养,班长主动找到党支部,请求给他临时派一个“党代表”去。群众反映说:“我们厂的党员象党员样,有话愿找他们说。”
安排好被精简的政工干部
政治体制改革后,能否妥善安排被精简下来的政工干部?——这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溪工具厂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本溪工具厂被精简下来的30多名政工干部,大体可分三种精神状态:识大局、又肯作点牺牲的,由衷高兴;有业务能力,愿改行的,暗自高兴;既没业务能力,又不肯作点牺牲的,有失落感。厂长洪希晨和副厂长、党委书记孙良柱商议,决定改革要坚持,人员要安排好,尽量让大家满意。
原党委副书记谢鹏禹,是抗日时期的老干部,改革后有疑虑。洪厂长登门拜访:“你是前辈,可别看我的热闹,你还有余热,就别二线了。”谢鹏禹见厂长恳切,一腔疑虑抛得一干二净。经过商量,他提出到企管办工作。洪厂长当场拍板:“好,那就委屈你了。你掌舵,我给你派助手。”谢鹏禹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在企管办干得满欢。他常对人们说:“这样的改革一百个好。我才找到了最佳岗位。”
老宣传部长张殿敏,工人出身,四届党委成员。他想得开,肯作牺牲,但业务能力弱些,当领导吃力,在科室干也不合适,就写出“重返第一线”的决心书。经领导同意,他主动要求到轧钢车间当了工人。他放下架子,干活下劲,对工人的影响很大,为党增添了光采。记者在生产岗位上采访了他:“你心情如何?”他笑着说:“我每顿饭多吃半个馒头,你说我心情如何?”记者会心地笑了。他接着说:“我文化不高,又没有新知识,理应把领导岗位让给别人。”青年人为他写出这样的诗句:
黄叶落下,
是为新芽留下位置;
片叶坠地,
是要把营养留给泥土。
本溪工具厂工作搞得好,政治体制改革后校正了工厂的各个座标,各种活动更加协调,头8个月,职工给厂长提合理化建议1200条,已被采纳的107条。产品种类增加,质量和效益提高。工厂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畅谈党的十三大

愿做改革的铺路石
——四通集团公司总经理万润南的心愿
本报记者 蒋涵箴
今年初,本报发表了四通的报道,一位读者投书编辑部问:“四通那里有没有共产党,那里干的是不是社会主义。”
看来传统习惯势力和“左”的流毒尚在禁锢着一些人的头脑,似乎高速度、高效益、高分配等只属资本主义,共产党只能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听了这些议论,四通总经理万润南只是淡淡地一笑。他说,四通有80多名共产党员,党员占职工人数的16%,我本人是四通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我们正在创造比资本主义更有优势的社会主义,然而我们做的一切并不能立即被人理解,这要有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正在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改革肯定要引起人们的争议,但是我相信,随着党的十三大召开,改革步子的加快,人们会理解我们,也会更加支持我们。
改革、开放形成了一个大气候,中国的民办科技实业不早不晚,正是在改革开放之际才陆续发展起来。四通靠两万元借款起家,3年来给国家上缴税利1000多万元,四通的销售额每年按300%的速度增长,1987年可以达到3亿元,这个朝气蓬勃的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人均年利润却超过了4万元。它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万润南说,民办科技实业捧的是泥饭碗。因为是泥饭碗,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兢兢业业地捧住它,所以就能越捧越牢,最后泥饭碗会变成金饭碗,这就是古人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外曾经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国家。”其实我认为吃大锅饭最不公平。四通端走了大锅饭,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同时我们又达到了象美国这样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益,这就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一是要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二是要提高效率和增强活力,四通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万润南说,四通的职工对改革开放怀有深厚的感情,期望党的十三大之后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改革局面。中国现在出来办民办科技企业的人数只占整个科技队伍人数的1%,但是他们创造的效益、推出的那些新观念是令人瞩目的。我们希望党的十三大能创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气候,让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出书斋,投入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四通的发展是一路坎坷一路风雨。记者问万润南:“你对四通的前途是如何估计的?”他说,我希望十三大之后为民办科技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但是又不能坐等一切条件成熟后再干。有人说在国外办企业只要冒一种风险——经营风险,但是在中国除经营风险之外还要冒政策风险。我认为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至于四通,今后的道路仍将是坎坷的。
“四通”的英文是STONE——石头。“石头”意味着什么?万润南说:“四通是改革的问路石,也是给一潭死水一样旧的科技体制模式扔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波澜。我们愿为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当铺路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