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八年来建设成就图表之八·
教育科技事业欣欣向荣
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教育和科技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8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当作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来抓,1979年至1986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累计约106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9%,超过了同期财政总支出平均每年增长9.7%的速度;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9%上升到1986年的9.5%,教育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的比重由1978年的1.6%提高到1986年的6.4%。整个教育事业充满生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6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188万人,比1978年增长1.2倍;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占全部中等学校学生的比重由1.3%提高到8.1%;初等教育普及工作进展顺利,已有1052个县达到普及初等教育标准,占全国县总数的52%;此外,学龄儿童入学率也已达96.4%。教师队伍及素质得到了充实和提高,1986年全国教师已达951.3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51.9万人,其中在中等学校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所占比重达到39.7%;在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等师范和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所占比重达到62.8%,分别比1980年提高17.1个和13个百分点。
8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科研经费的增加,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全国取得的重大科技研究成果8年累计达53768项,有些重要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科技队伍迅速壮大,1986年底全国县以上单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达867.4万人,比1978年增长89.8%,平均每万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677人,增长41%。科技人员的素质也有提高。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集资办学;提高中小学师资水平;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增加科研机构活力;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的。
(国家统计局供稿 朱育莲 徐锡林绘图)(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启立在省市区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
围绕改革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宣传工作要学会采用民主对话方式进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12日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长会议上说,党的十三大之后,我们在改革方面将要迈出重要步伐。全党同志,首先是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明确,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一些重要措施出台,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任何轻视、低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都会贻误四化大业,妨碍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次宣传部长会议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主持,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鲍彤、房维中、高尚全同志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会议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研究了十三大后如何学习和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措施,讨论了宣传工作的改革问题。会议结束时,胡启立到会作了讲话。
胡启立同志说,十三大报告经大会讨论通过之后,各级党委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时,胡启立说,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是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实行党政分开,党委的担子更重了,对党的干部要求更高了。在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换过程中,既要防止抵触情绪,又要防止撒手不管、放弃领导。各级党委和干部都要努力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在谈到明年工作时,胡启立强调指出,要围绕改革和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搞政治“冲击一切”、“代替一切”是错误的,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搞政治工作“无用论”、“取消论”,同样是错误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丢了这一条就会迷失方向,就没有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的一切工作就会寸步难行。他在分析了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之后指出,改革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获得成功。要使广大群众和青年懂得,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以至今后的几代人都将处在艰难创业时期,我们只有下定决心,励精图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拚搏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民族振兴,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胡启立说,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群众批评监督之下的重要措施,也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改革。新时期的宣传工作要学会采用民主对话的方式进行,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既要注意同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沟通思想,又要同广大工人、农民进行思想交流,充分发挥工人在城市改革中主力军的作用。为了保证改革、建设的顺利进行,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公民都要顾全大局,十分珍惜和爱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在过去的9年中,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广大的政工干部为贯彻三中全会路线,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作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是有很大成绩的。希望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同志,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紧紧围绕改革和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展览会上识真伪 假冒商品现原形
全国打击假冒行为保护名优商品展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10月15日讯 记者皮树义、孙盛琳报道:这里是商品的世界,然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却有真有假。今天,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500多种假冒商品在真正的名优商品面前现了原形。
今天开幕的全国打击假冒行为、保护名优商品展览会,展出了145种名优商品和500多种假冒商品,介绍了真假名优商品的辨别知识,展示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查处的106起假冒大案案例。
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品种从烟酒、服装、纺织品等一般消费品发展到了照相机、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最近又发展到了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据21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1985年以来,查获的冒牌自行车达50多万辆、手表23万多只、卷烟360多万条、酒1900多万瓶、化肥8万多吨、种子2600多吨。坚决打击假冒行为是保护生产名优商品的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障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需要。
这次展览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会到10月30日结束。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九年 新增集镇八千
目前已超过一万个集中了全国80%以上乡镇企业
乡镇工业总产值相当于197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徐克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集镇建设蓬勃兴起。现在全国建制镇已超过1万个,约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加了8000多个。这些集镇分布在我国广袤的农村,作为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天的集镇是改革中崛起的乡镇工业的主要落脚点,集中了全国80%以上乡镇企业,强有力地推动了乡镇工业的发展。1986年,全国乡镇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已达3500多亿元,相当于1977年全国工业的总产值。曾被视为“挖大工业墙脚”的苏南乡镇工业目前已成为这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主体产业。在苏南密布的建制镇上,镇镇都有20家以上的工业企业,来自乡镇工业的利税年增长幅度超过了苏、锡、常3个工业城市,产品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县市。在全国的乡镇企业中,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已逾上万家。他们生产的纺织品、服装、矿产品、食品、土畜产品、化工机电产品等2000多种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我国仅乡镇工业就创外汇45亿美元之多。
越来越多的集镇还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上千个摊位的浙江永嘉县桥头钮扣市场,汇集了当地130多家家庭或联户钮扣厂及全国300多家钮扣厂的1300多个钮扣品种。辽宁省辽中县榆茨坨服装市场每集可销服装10万多件,成交额在50万元以上。由于从事长途贩运业的人增多,不产布匹的山东阳谷县却有了规模宏大的布匹市场,年成交额上亿元。另外如河北宋辛庄的人造革市场,湖北沔阳仙桃镇的鱼网市场,江西文港的毛笔、皮毛市场,安徽六安的羽毛市场等都已成为活跃城乡商品经济的商业集贸中心。
今日的集镇还注意文化娱乐、教育科技等设施的建设。许多集镇形成了周围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台湾当局宣布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
11月2日开始实施每年一次每次三个月
新华社香港10月15日电 据香港无线电视台报道,台湾“行政院内政部长”吴伯雄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有关台胞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细则定于11月2日开始实施。
据报道,实施细则规定,台胞赴大陆探亲须向台湾红十字会提出申请,填具表格写明探亲对象、亲等,无需提出大陆亲人的证明文件,也不需保证人,申请签证费用为1千元(新台币),经核准后转交台湾入出境管理局办理。“政府”对赴大陆探亲者由入出境管理局发给入出境证。实施细则还规定,赴大陆探亲每年以一次为限,每次可停留3个月。
另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实施细则还规定,民众赴大陆探亲返台后,须向台湾红十字会领取定式表格,填报在大陆活动的状况,内容包括“在大陆所到之地、拜访的亲友”等。对于台胞到大陆探亲返台后所携带的物品,当局将“有所限制”,但将比现行标准有所放宽,其放宽的具体规定,将由“内政”、“财政”两部另作研究。对于台胞到大陆探亲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婚姻、死亡、触犯当地法令等,台湾有关当局也正在研究中。
无线电视台还报道说,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今天早上召开了院务会议,除正式宣布国民党中常会的研究结论外,并由“内政部长”吴伯雄提出该部所拟定的有关大陆探亲实施细则,经讨论后获得通过。
据报道,台湾红十字会将在台北市的红十字会总会会址及高雄市的入出境管理局高雄办事处内设专门柜台,从11月2日开始受理台胞赴大陆探亲申请案。红十字会还将编印探亲手册发给申请探亲的台胞参考。


第1版(要闻)
专栏:

民革中央负责人发表谈话
欢迎台胞来大陆与亲人团聚
盼台湾当局也能做到来去自由公平合理
本报讯 民革中央负责人就本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有关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一事发表谈话说,这在海峡两岸骨肉同胞被人为长期隔离之后,能够有机会公开来大陆探亲、扫墓,是值得庆幸的。
他说,我们民革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台胞来大陆欢聚天伦之乐。回来的台胞中,许多是我们民革成员的血亲、姻亲、三亲等,我们理所当然地感到高兴,并愿尽地主之谊,热情接待,提供服务。
这位负责人说,台湾国民党这次宣布开放探亲,一再被推迟,由于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终于付诸实现。我们愿与台湾国民党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共同把台胞来大陆探亲的工作做得更好一点。
这位负责人指出,思亲念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民革成员有许多亲朋故旧是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限制他们来大陆与亲人团聚,颇感遗憾。特别是有些民革成员的父母亲属随台湾国民党去了台湾,有的不幸客死他乡,限制他们去台湾探亲、扫墓,尽尽人子之道,更是不近人情。为此,殷切希望台湾当局也能做到保证来去自由,公平合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型丛书《当代中国》初具规模
已出版21卷建国40周年时出齐200卷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当代中国》已出版《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当代中国体育》等21卷,明年还将有40卷摆上读者案头。
有数千人参加编纂的这部大型丛书,是1982年11月“开工”的,1984年国庆前夕开始出书,预计在建国40周年时出齐200卷,每卷约30万字。
《当代中国》丛书在非常广阔的视野上,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再现了新中国走过的历程,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如《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代中国经济》不仅讲述了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管理形成和变革的历史,而且对其中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使读者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势在必行。《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则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那创业的艰辛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读来令人振奋。


第1版(要闻)
专栏:

隆康黄河公路大桥通车
新华社西宁10月15日电(记者杨新河)为开发黄河上游梯级电站而兴建的隆康黄河公路大桥,今天建成通车。来自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农牧民和海东地区的各族人民云集在大桥两侧,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隆康黄河大桥位于黄河上游即将动工的李家峡水电站峡口下游处,全长167.3米,宽8.5米,是一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T”型梁桥。为保证电站施工中超重超大物件的运输,这座桥的最大荷载达300吨。
据悉,这座桥是万里黄河上的第69座大桥。这座大桥的建成在方便李家峡水电站建设的同时,也沟通了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与黄南藏族自治州之间的联系,为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物资交流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第1版(要闻)
专栏:

依靠深化改革开路 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仪征化纤公司涤纶二厂建成投产
据新华社南京10月15日电 (记者费强)仪征化纤公司涤纶一厂旁边,又站起一位同样高大的“孪生姐妹”。10月14日,涤纶二厂从聚酯到纺丝生产的全流程正式打通,生产出了第一批洁白松软的涤纶短纤维。
仪征化纤公司涤纶二厂设计能力和涤纶一厂相同,每年可生产18万吨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原料切片。1985年1月,这项工程开始建设。工程建设资金不够,他们改革投资方式,“借债建厂”。在涤纶二厂的6亿元建设资金中,2/3由企业出面借款,自己还债。没有外国专家,他们依靠在一期工程建设中吸收掌握的先进技术,自己动手干。工程建设者们坚持和完善一期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改革措施,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一期工程引进的先进技术,打通了前进路上的障碍。


第1版(要闻)
专栏:

秋季广交会开幕
客商云集贸易洽谈活跃
本报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1987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今天上午在广州隆重开幕。
这届交易会邀请客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4.2%,来宾总人数预计超过往届。
我国今年的外贸形势很好。据有关部门统计,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3.7%,而进口比去年同期减少7.1%。出口收汇大于进口用汇,贸易出现了顺差,国家现汇结存增加。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继续向优化发展,轻纺产品和机电等出口比重上升。在进口方面,支持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原材料和技术、关键设备,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长。汽车、家用电器和高档消费品的进口进一步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发展。
这届交易会面临着国际市场好,赴会客商增多,国内出口货源增加的有利时机,本届交易会的商品在价格、市场和客户等方面都作了妥善安排。
新华社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蔡忠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今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宴请港澳各界人士,庆祝1987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隆重开幕。
应邀出席宴会的港澳知名人士有霍英东、郭宜兴、何世柱、翁锦通、张永珍、曾宪梓、汤秉达、陈城增、马万祺、彭彼得、许世元、陶开裕等。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主任、经贸部副部长王品清在宴会上祝酒。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紫阳会见施特劳斯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一行。
赵紫阳在同客人交谈时说,中国将加强同西欧国家的合作。中国和联邦德国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邦德国是中国在西欧的重要合作伙伴。他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与施特劳斯州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谈到两国经济关系时,赵紫阳说,他对两国准备合作研制飞机和合作在华建立飞机维修中心感到非常高兴。他希望更多的联邦德国企业家到中国兴办合资企业。
施特劳斯说,两国的合作正在不断发展,我们有信心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紫阳会见外国专家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晚上在中南海会见了应邀来华参加“企业机制改革国际研讨会”的六国企业家和经济管理学家等客人。
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国家体改委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第三次这样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将于明天闭幕。
应邀参加会议的外国代表来自巴西、保加利亚、联邦德国、印度、美国、南斯拉夫六个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官员也出席了会议。
在同客人交谈时,赵紫阳对外国专家提出的建议表示赞赏。他说,这些意见对中国的企业机制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