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25国代表在联大就“国际住房年”问题发言
敦促国际社会致力改善住房条件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2日电 第42届联大今天开始对日程上的144项专题进行辩论,25个国家的代表首先就“国际住房年”问题发言,敦促国际社会致力改善目前世界上约10亿人住房紧缺和居住条件恶劣的状况。
根据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1981年12月的倡议,联合国在第36、37届大会上相继通过决议,确定1987年为“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所国际年”(简称“国际住房年”)。
今天上午,普雷马达萨总理在大会上强调了住房问题对全球安全的重要性。他要求美国和苏联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削减各自军费开支10%,将这笔约为600亿美元的款用于维持和改善人类生活。
普雷马达萨总理在发言中还就执行“国际住房年”计划向联大提出了5项具体建议。
许多亚、非、拉国家代表在发言中纷纷要求解决500万非洲难民的安置问题,结束由于苏联、越南侵略造成的数百万阿富汗、柬埔寨难民背井离乡,无家可归的不人道局面。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丁原洪大使在发言中说,中国“赞赏并支持联合国开展‘国际住房年’活动”,中国政府“为改善城乡人民居住条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原来的基础差,目前我国城乡人民缺房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住房水平仍然很低”。他说,中国已“确定到2000年基本上使每户居民能住上一套经济实惠住房的奋斗目标”。
丁原洪说,“住房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解决住房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发展中国家固然需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寻求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发达国家也有责任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为后者解决住房问题作出贡献”。
根据联合国“国际住房年”计划,1983年到1986年重点在于进行调查研究和试点,从1987年开始,在15年内基本解决住房问题,力争到本世纪末逐步解决无家可归者的住房问题,使各国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现在,已有130多个国家、联合国的各有关专门机构及1200多个非政府组织参加了住房年的活动。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兰议会讨论经济改革实施纲要草案
决定把第二阶段经济改革问题提交全民投票
据新华社华沙电 波兰议会10月10日在华沙开会,一读讨论政府制订的波兰“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实施纲要草案”和梅斯内尔总理就这个问题在会上作的报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把第二阶段经济改革问题提交全民投票,进行表决。全民投票将于11月29日进行。
根据10日在波兰议会上公布的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纲要草案和梅斯内尔总理的报告,从今年9月开始的波兰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将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改革的主要精神是:一,为国营、合作社营和私营等各种成份的经济单位在自主和自负盈亏原则下进行自负风险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二,国家政权只负责制订发展战略和执行经济改革,而不干预企业日常业务。纲要规定,在本五年计划内,新经济机制须全部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妇女挨打和“女士优先”
在美国,“女士优先”是人们的一句口头禅。而如今,不少美国女士们的境遇对此却成了极大的讽刺。据美国卫生局医务主任透露,现在美国妇女伤残的主要原因,不是车祸、流氓骚扰以及在家或工作时发生的意外,而是她们的丈夫或男朋友的毒打。
据美国妇女团体估计,仅去年就有大约350万妇女及其孩子受到家庭暴力的严重伤害。美国的4700万对夫妇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占15%,在夫妇共同生活中至少发生过一次家庭暴力事件的则更多,几乎每两对夫妇中就有一对。联邦调查局的一份统计表明,每18秒钟就有一名妇女挨丈夫的拳打脚踢,1/3的妇女因此受伤而不得不上医院治疗。
美国反对家庭暴力全国联合会主席玛莎·尼亚曼说:“大多数人都不认为殴打与医疗保险有什么关系,但美国卫生局医务主任认为,这是伤害妇女的最常见的原因。妇女们被打得鼻青脸肿,伤筋动骨,有时甚至被咬伤。”她接着指出这对妇女精神上的损害不可估量,常常产生恐惧、忧郁等心理状态。
至于近年来美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虐待不断出现,且有增加的趋势,原因何在?至今,美国尚无人认真研究。
男人们一般开始是自我发泄,用拳头砸门,或是无缘无故地伤害家里的小狗小猫,继而对妻儿凶狠地推推搡搡,然后便拳脚相加,有时还拿凶器,以死相威胁,甚至真的酿成人命案。
有关研究人士注意到,孕妇似乎较容易遭男人毒打。妇女怀孕经常成了家庭暴力的导火线,怀孕期成了“危险期”。妇女在最终离开虐待狂的男人之前,也许曾下过五六次决心,多次都忍受了这些凌辱。
多数家庭暴力都有相同的周期:先是制造紧张气氛,然后大打出手,打过后男人似乎有点悔悟之心,而受虐待的妇女也希望他能痛改前非。在这段时间里,多数妇女都重返家庭,因心存一线希望。在美国,一个妇女单独生活,又抚养子女,在经济上会带来莫大困难。 ·文云编译·


第7版(国际)
专栏:

民主德国北部港口城市罗斯托克的许多店铺,装饰着各具特色的招牌,有的以古城徽为标志,有的饰以各种实物艺术造型。这些招牌既是广告,又可称为艺术品,不仅方便了顾客,也点缀了市容。
图为罗斯托克市街头一家啤酒店的招牌。
新华社记者 王继雨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
获今年诺贝尔和平奖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13日电 记者顾耀铭报道:挪威议会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今天上午宣布,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1987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今年8月7日在危地马拉城达成的中美洲和平协议作出的努力。
据介绍,阿里亚斯总统是中美洲和平计划的主要发起人。他为“长期因战争和内乱而动荡的地区有可能恢复和平与稳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认为,鉴于在危地马拉城达成的中美洲和平协议是五个签署国合作的结果,它为“这个地区人民和国家间的合作和民主进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委员会指出:“阿里亚斯总统为和平作出努力的重要影响将超越中美洲。”
今年的每项诺贝尔奖金的金额为217.5万瑞典克朗(约合34万美元)。和平奖的正式颁发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奥斯陆举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劳务出口新政策
孟兰
为加强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扭转国外劳务汇款的下降趋势,巴基斯坦政府正在实施一项新的劳务出口政策。
从70年代末期开始,巴基斯坦兴起了“人往中东走”的劳务出口热。在1981—1982财政年度,这一热潮达到了高峰。该年度国内收到的劳务汇款达30亿美元。对各项事业正在大力发展但又资金不足的巴基斯坦来说,这笔外汇收入犹如雪中送炭,十分宝贵。同时,劳务出口也大大缓和了国内就业难的问题。但最近几年来,巴基斯坦的劳务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度劳务出口人数由1981年的16.8万人减少到6.2万人,年度劳务汇款总额则下降到25亿美元。
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东产油国的大规模建设高潮已经过去,对外籍工人、特别是非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减少,有不少国家转而注重使用本国工人,不再雇用外籍人员;二是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巴基斯坦政府最近宣布并开始实施一项促进劳务出口的新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劳务进口国的需要。巴政府除对原有的31个培训中心进行扩建和增添设备外,最近又新开设6个。到1995年,全国将再增添36个培训中心,其中有5个专为妇女开办,总培训能力将有明显提高,估计每年可培训24万名具有一定技能的各类出国劳务人员。
第二,加强国际劳务市场调研和国际联络。政府劳工部拟派工作组或代表到中东、北美和西欧的各劳务进口国,探索同这些国家签订提供劳务服务双边协定的可能性。即使不能签署协定,也要同这些国家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巴基斯坦同中东产油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宗教、文化、生活习惯方面非常相似,巴基斯坦政府人士认为,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推进对中东国家的劳务出口业务。
第三,充分发挥各类劳务出口机构的作用。政府解除了向私营的出国劳工征集机构发放营业执照的限制,营业执照有效期限由原来的一年延长为两年,并为它们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即在两年内必须把一定数量的劳工输送到国外工作。对完不成任务的机构,政府将吊销其经营执照。政府的这一措施,势必促进这些机构积极工作,相互间也能展开竞争。政府决定在移民局设一专门组织,以监督和评议这些机构的工作情况。
可以预料,随着上述措施的逐步落实,巴基斯坦在劳务出口方面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将会逐步好转。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认为
美在四个科技领域面临挑战
本报华盛顿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最近指出,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天工业和材料工业等四个领域面临严重挑战。
该研究中心本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了题为《美国之领先地位》的讨论会。来自美国各大公司的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会认为:
人工智能——美研究力量比其他西方工业国雄厚,但在产品应用方面尚嫌薄弱。
生物技术——本世纪末生物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将达到一千亿美元,其成果将主要来自农产品改良、畜牧业、防病虫害和人体免疫等方面。美国社会须认识生物技术并非单一行业,它几乎和所有其他行业相连,因此须注重建立产品销售网。
航天工业——“挑战者”号失事并非孤立事件,美国航天工业已出现一连串薄弱环节。军用和民用航天技术的投资为三比一,航天工业出现“资金饥渴”现象。许多专家认为,美国的航天工业已落后于西欧和苏联,甚至可能长期不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材料工业——材料技术是信息社会的要素。光导纤维和高温超导材料将是未来的突破口。
美国目前的社会结构不利于新材料的商品化。美国应以日本、西欧为榜样,建立全国性的材料研究中心。


第7版(国际)
专栏:

民主德国在南极建立研究站
新华社柏林10月12日电 为加强对极地的研究,民主德国首次在南极建立研究站。
据德通社报道,一个科学家小组今天乘飞机离开这里,经由列宁格勒飞往南极,为在那里建立的“格奥尔格·福尔斯特”研究站揭幕。该站是在民主德国科学家1976年所建的研究基地基础上建立的。
研究站拥有化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摄影室和地理磁场测量室,并有容纳8至12人生活的房间。为把测量数据和消息直接发送到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今后数月中还将建立一座无线电台。民主德国科学家们还将进行极地气候等方面的研究。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斯拉夫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12日电 据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水文气象局对过去5年大城市空气环境所作的分析表明,在塞尔维亚的大多数城市中,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了规定标准的1至20倍,其中贝尔格莱德的空气污染程度最为严重。
空气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热电站及其他工业设施大多数没有废气和污水处理装置,加之汽车排放的废气、垃圾和居民冬季取暖造成的污染,使雨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硝酸、氯化物、氨、钾、镁、碳等有毒物质,造成酸雨。
据统计,在去年所降的雨水中,有1/4的雨水是酸雨。贝尔格莱德空气中的含硫量5年中有591天超过了规定标准。
据南报报道,其他地区城市空气环境污染以及河水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尽管舆论界不断大声疾呼并提出警告,但有关部门仍未采取足够的应有措施。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生物卫星返回地面
新华社莫斯科十月十三日电 (记者李惠生)苏联于九月二十九日发射上天的生物卫星“宇宙—一八八七”在空间运行了十三个昼夜后于今天返回地面。
苏联发射“宇宙—一八八七”生物卫星是为了在猴子身上进行失重适应性实验,研究航天运动病的发展机制,考察如何解决在航天飞行中保证在辐射情况下的安全问题,为保证宇航员在长期太空飞行时的健康提供重要信息。
这次上天的两只恒河猴是从五十只猴中挑选出来的,它们的体重分别为三点五和四点五公斤,年龄均在四岁左右。它们在卫星中都有自己的“单间住房”。在它们身上埋置了十五个传感器,其中在猴脑中埋置了七个电极,有的电极达到了过去从未达到的神经系统领域。通过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可以记录到三十个生理学数据。
在生物卫星上除了猴子外,还载有供实验用的白鼠、蝾螈、涡虫、鱼、单细胞及高等植物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