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田野上的新追求
——江西文化建设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 缪俊杰 李彤
摆脱了温饱之忧的赣中农民,富而思乐,富而思文,富而思智,正在开始一种全新的追求和向往。宜春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及时地倡导和扶植乡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并大力支持自发产生的农民文化户,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文化网正在形成。
我们来到赣中,在宜春地区的上高、万载两县和宜春市参观了农村文化设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上高县办了七个集镇文化中心,十七个乡(场)文化站,一百五十个村俱乐部。宜春是“摄影之乡”。我们每到一乡,立刻有几台乃至十几台照相机对准我们,快门声噼噼啪啪,闪光灯明明灭灭。问了几位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回答说:“种田的。”上高县泗溪乡正在举办农民业余摄影进修班,五、六十位摄影爱好者在这里交流技艺。农民为记者照相,可见摄影在这里已普及到何等程度。宜春地区最早搞起农民摄影活动的是上高县锦江乡,1984年2月成立的乡农民摄影协会,现有会员六十一人。他们自己购买了四十六架照相机,建立了十九个暗房,有两位农民到县城开设了照相馆。他们的摄影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了二百一十九幅,参加县以上展览的有二百五十多幅。去年9月,出自这个乡农民之手的六幅作品入选《宜春风情》,在北京展出。
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又反作用于生产的发展。在锦江乡锦河村一个波光粼粼的鱼塘旁,我们访问了李万淼家庭文化室。这个文化室是三十五岁的李万淼养鱼致富以后,在自己的堂屋里办起来的。室内摆着他自己订阅和购买的大量水产杂志和书籍,挂着他自己拍摄的养鱼技术照片,任人翻阅。他发起成立了农民养鱼研究会,任理事长,除了本乡的五十四户会员外,甚至有广西边防前线的战士也来信要求入会。上高县新界埠乡的富港村过去是个血吸虫疫区,曾流传有“富港不富穷倒门,有女莫嫁富港人”的民谚。1981年以后,这个村在俱乐部中办起了农民科普夜校,到1984年,一百多名学员都达到了乡农技员的水平,又开始学习中央广播农业大学的课程。科学种田发挥了效力,1985年的粮食平均亩产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纯收入增加近六倍。一个本来家境困难的青年农民学会了科学种田后,大获丰收,全家人平均收入超过八百元。他逢人便说:“我家这碗饭,也有俱乐部一锅铲。”在栉比成排的农村新居两层小楼间,乡党委书记这样总结这个村的经验:“科学文化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催化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加剂’。”
在宜春地区的文化户中,大约有70%是无偿或基本无偿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的。“一户兴办百户受益”,从中很可以看出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先进分子的精神境界。上高县承包锦南饭店的专业户潘银生办起了全县最早的家庭文化室,他曾自费举办了农民家庭运动会、全乡青少年智力竞赛,去年春节花五百多元为大家扎了两条龙灯。去年4月,老潘在店堂里拾到一个装有一万五千元现金的提包,第二天就主动送还失主,这行动被人们广为传扬。宜春县芦村乡农民、共产党员周发牙的门楣上写着“文化乐园”,他家较富裕,但不是“万元户”。三年多以来,他为兴办群众文化,投资达九千余元,修建了阅览室、乒乓球室和篮球场,每天晚上免费为农民放电视。我们参观了他家居室,室内样样都是普通家具,生活很简朴。两相对比,看出他的精神境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一个人富不自在,一个人乐不痛快。我苦一点,累一点,但觉得心里踏实。”他家门口的一副对联更清楚地说出了他的心愿:“你富我富他富千家都富,日乐月乐岁乐万户同乐。”
在宜春,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正在扎扎实实地开展着。高尚的文化娱乐,又逐步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提到更高的境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农民的新追求!


第8版()
专栏:随笔

一招鲜与一段鲜
夏雨田
不久前,碰到一位曲艺演员,问起演出情况,使我吃了一惊:他走了十余省,演了两三年,竟只有一段节目。而此段节目既非思想深邃,亦非艺术精尖,并无使人百看不厌的魅力,何以久演数年?原来,靠打一枪换个地方。节目虽陈旧,观众常更新,段子便能保鲜矣!
这是一种颇令人担心的保鲜法。戏曲界曾有“一招鲜,走遍天”之说,而今曲艺也出现了“一段鲜,走遍天”的人物。不同之处是“一招鲜”是在掌握了千百招的基础上,磨出了脍炙人口的绝招,而这“一段鲜”却远不是会了百十段后形成自己一段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因为就会一段儿,在哪儿也站不长,唯有周游全国了。一招鲜,自由走遍天;一段鲜,无奈走遍天。其实,多数演员并不是不愿意有十段八段好节目更替,关键是创作跟不上去。因为创作人员少且弱,创作节目也难免少而粗了。一些演员只好用“走遍天”来维持“一段鲜”了。
要改变“一段鲜”,就要重点抓曲艺创作。据了解,我国只有十名左右的专业相声作者,难怪新相声如此之少,难怪一个节目要演三年!扩大曲艺队伍,培养写曲艺的人,可说是燃眉之急了。同时,要抓曲艺创作题材。曲艺舞台上,时代感强的曲目还较欠缺。要多写改革家的雄风,拚搏者的形象,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的情怀。曲艺要真正保鲜,就必须与反映现实生活紧密联在一起,与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联在一起。曲艺很象北京足球队,有“小、快、灵”的特点与优势。在这变化万千、多姿多采的年代,该有多少风流人物值得曲艺家大书特书呵!
曲艺要大写社会主义新人,但必须是有艺术、有血肉、有性格、活生生的新人!曲艺创作一定要克服只满足于说故事、编情节,只要故事团圆,不管人物刻画的弊病。一个段子活不活,关键看人物活不活,不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曲艺创作便难有大的起色和大的出息。


第8版()
专栏:

雪映花灯
本报记者 叶幼琴
今年旧历正月初八,北京下了一场漫天大雪。正月十二夜里,北京紫竹院公园,在白雪装点的茂林修竹之中,亮起了千盏花灯,满园顿时变成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由海淀区举办的这次盛大灯会,以科技灯为主。那三十米长、可以升空一百三十米高的闪闪明灯,是北京航空学院制作的“蜜蜂六号灯”;那在夜空中闪烁着彩色光柱的,是“激光灯”;有四米见方,灯顶葡萄满园的“喷泉灯”;湖面上空有七十米长,嘴能喷火的“龙灯”;还有“卫星跟踪灯”、“哈雷彗星灯”、“石油井架灯”、“火车灯”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寓科普于文化娱乐之中,使这次灯会别具风采。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利用光学最新成果制作展出了“光速灯”,还向观众介绍光学知识;心理研究所的同志们边展出“心理测试灯”,边向群众普及有关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北京天文台特意在这里装置了天文望远镜,可以在正月十五夜里赏月。
海淀区文化文物局的负责同志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使今年的春节过得更有意义,中国科学院、许多大专学校、各乡和街道八百多个单位投入了这一活动。许多玲珑剔透的科技灯,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春节休假期间设计制作出来的。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何乐而不为
慎言
每次路经北京站,总要进“社会科学书店”去看看。这个书店经营有方,不仅及时销售社会科学出版社自己出的新书籍,而且也经销北京其他出版社的图书,有些外地出的书也可以见到。前不久,我就是在这里购置了一本四川出的《走向未来丛书》。
相比之下,北京有些专业出版社门市部却“唯我独售,不见别家”,虽地处通衢闹市,却顾客寥寥。来这里的顾客每每有遗憾之叹。
出版社自办书店,是一件方便读者、扩大出版社图书发行的好事。但如何办好,却大有学问。至少不应该搞“关门主义”,只销自家的产品。作为企业从盈利考虑,也应该博取众纳,广开财源,而图书品种增多对爱读书买书的读者,是一大善举。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何乐而不为?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元宵之夜文艺晚会
元宵节之夜,中央电视台将播出“今宵多美好”电视文艺晚会和“红星联欢晚会”。这两台文艺节目各有特色。
“今宵多美好”的节目是在广东省佛山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录制的,它以欢乐的歌舞、传统戏曲、相声、杂技以及各色各样的花灯和龙舞,抒发我国人民在这个传统节日里的喜悦心情,具有民族风格,富有时代气息。观众将欣赏到主题歌《今宵多美好》,歌曲《月下同乐》、《家乡春意》、《冰灯》、《不夜城》和黄梅戏《夫妻观灯》等节目。
“红星联欢晚会”是专为全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播放的特别文艺节目,参加晚会的有军委领导和来自各地的军内外英模人物以及各界代表,大家欢聚一堂,观看精彩表演,欢度佳节。 (赵 群)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老山前线举行诗会。春节前夕,云南文山州文联等单位与老山前线部队的“红棉”、“焦土”、“前沿”、“戍边”诗社共同发起,召开了军民共建南疆诗坛大会。老山前线的干部、战士诗人和省内外的文学界代表一百五十多人与会,共同诵诗议诗,气氛热烈。 (丹)
△浙江台摄制完成电视剧《大地震》。张光照继《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后,最近又编导了一部改革题材的电视剧《大地震》(上下集)。该剧表现了在改革的洪流中,知识界存在着人才压制人才的问题,主题新鲜,有深度。主要演员有米铁增、丛珊。
(朗)
△黄梅戏艺术片《朱门玉碎》开拍。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安徽省首届戏剧节上获奖的黄梅戏《朱门玉碎》(原名《审婚招婿》)搬上银幕。《朱门玉碎》表现古代少女朱玉倩为追求美好的婚姻,对骗婚行为和封建邪恶势力作了不屈的反抗。影片由陈怀皑执导,已于去年年底开拍。 (北 晨)
△电视剧《桃花湾》摄制完成。根据映泉的中篇小说《桃花湾的娘们》改编的电视剧《桃花湾》(上下集),已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完成。该剧突出描写了县委副书记梁厚民冲破层层阻力,带领山区妇女改变桃花湾的落后面貌。改编陆天明,导演晓渝,主要演员有张培玉、邢玉国、赵娟娟等。 (闻 子)
△“萨尔浒之声”音乐会最近在抚顺举行。抚顺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其东郊萨尔浒风景区是努尔哈赤起兵对明作战之地。音乐会以演唱满族新歌为主,由抚顺人民广播电台主办。著名演员郭颂、关牧村等参加了音乐会。
(王文立)


第8版()
专栏:艺坛新波

“这是我的责任”
周贵元
在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中扮演老校长的黄凯同志,是总政话剧团的老演员。他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作风受到人们的称赞。
电视剧开拍前,他并不因为自己是老演员而放松案头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到朝阳工读学校体验生活,大量掌握工读学校师生的生活素材。就在开机的前一周,黄凯同志突然接到唁电,分开近四十年的老父亲不幸在香港病逝。他强抑着悲痛,没有声张,默默地迎接开拍的时刻。
3月,北京已是早春了,戏里下大雪的镜头只好到哈尔滨去拍摄。东北的严冬正是零下二十多度,大街小巷铺满冰块,却很少见到毛茸茸的白雪。剧组的同志们连夜出动,来到松花江边,一口气捡了三十多卡车白雪运到街道上。黄凯同志虽年逾花甲,却跟年青人一样熬了一夜。第二天凌晨,大家看见他脸颊冻得紫红紫红的,棉裤湿了半截子,一双鞋子一走就冒小泡,都心疼地说他不该来捧雪。他笑着说:大家不都是一样吗?只要把戏拍好就成。
年青的演员说黄凯同志拍戏不摆架子,总是主动给对方搭戏。为了拍好踢足球那场戏,大热天,他不顾酷暑,几乎每天晚饭后都与学生练球,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别人怕他太累了,他说:踢球不累很难有真情实感。这场戏整整拍了一天,他和小伙子一起来来回回地踢球,也整整踢了一天。
在后期制作录音时,他的岳父也突然病故。当时,他爱人正在外地拍摄,几乎把他累坏了,但他在一夜未合眼的情况下,自己蹬着自行车来到录音棚,录音时严格地要求自己。来自五十多个单位的演员都称赞他,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第8版()
专栏:

田原画虎


第8版()
专栏:

洞房趣事 江西上高县锦江乡
农民丁文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