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文学作品专页

魂系中华〔报告文学〕
赵军
〔续昨〕
这时,国家海关税一夜之间向上调整了两倍多,公司暂时没有纳税能力了。
为了取得保税处置(即先放行,日后完税),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秋滨一趟趟往海关跑,去说好话,陪笑脸。
这天,老张又在海关“泡”了一天,一无所获。他想到每拖一天,外埠罚款五万港币,海关一天要罚五万人民币,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他一急,鼻子一酸,一条腿竟跪了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举,把海关震动了,犹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保税的难关,竟让老张“哭”了下来。
就在唐锦生出击短线时,长线却出了问题。

长线出击,首战失利。
兵多将广的汽车工业界谁也不肯拨发一兵一卒,公司主管人事工作的姜华天南海北地奔波了个把月,一个人也没调来。
唐锦生沉思片刻,突然,用拳头擂响桌子:“咱们是‘个体户’,就按‘个体户的路子走,大道不通走小路!”
唐锦生拍拍姜华的肩头,说:“没关系,咱们到农村找同盟军……”
又是个把月过去了。唐锦生终于拉起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三十个复员大兵、百把个“老农”。随后,又借来几名工程技术人员,“抢”来一位“党代表”,唐锦生当兵时所在部队的政治处主任、哈军工毕业生、现为某军工厂技术中心的党支书陈克刚,和几位曾跟他一起搞二万五千公里实车鉴定的司机、修理工。
公司开工了。他对这支奇特的队伍基本满意。尤其是那些一到休息时便爱哼两句豫剧、梆子、吕剧小调的老农们,他们是公司的主力军,唐锦生笑了。这,正是他从农村招募临时工的绝处;就农民而言,比工人较早经受了生产责任制的洗礼,只要施以严密分工和定额管理,他们不难跨过农民转为工人的门槛。然而,最重要的是,全塑车生产流程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农民的手工业制造,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不用更多训练,即可成为熟练工……
技术力量呢?唐锦生除自兼总工程师外,又“挖”来几名工程师,特聘了国内汽车工业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作技术指导,有的书信往来,有的利用假期来做暂短逗留,同时还请来了几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级工艺专家……
于是,唐锦生大胆地打出了另一张令汽车工业界为之瞠目的“王牌”——汽车的概略设计。
按常规,车体的制作要从设计图纸开始。一个重大部件的设计图,百把个设计人员画它半年,不为鲜见。而唐锦生一反常规,抄了近路。
唐锦生坐在空纸箱上,左手捧着画图板,夹着铅笔的右手挥舞着,开始他的概略设计。工人们和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依令行事,往一个汽车模子里灌入复合材料之后,便脱出了一个全塑汽车车身,尔后,通过调理,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精确计算、修改,之后,将新成型的车体拿去脱模,这样,一个新的模具产生了。然后,再设计、计算、修改、再脱模,如此循环,直至满意。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搞一种新车型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他研究出的方法只需要两三个月即可。
当然,这是一项十分繁重而艰巨的生产设计过程。在繁重的体力操作的同时,伴随着极缜密的科学思维创造,因为,这里是在形成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工艺流程。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班倒,唐锦生则无班可倒,常常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走出车间时,东摇西晃,象个醉汉。
作为汽车整体生产,唐锦生的经营生产方式是独特的,率先在全国汽车工业界中实行了横向经济联合,他看中了那些生产不饱满而实力又很雄厚的军工厂。经过几个月的协商,由公司出图纸、样品,协作厂家负责生产,结果,他得到了航空工业部某厂的汽车发动机,兵器工业部某厂生产的前后桥,上海专业厂生产的制动系统等等。有了这些大厂家的合作,一个活生生的企业群起来了。据不完全的统计,为全塑汽车从事直接或间接生产的厂家有三十多个,劳动人数达二十余万人。而中华汽车工业公司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以主要精力进行全塑车体和总装生产。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在我国汽车工业界还是第一次出现。
经过三十八天的奋战,第三型全塑料车身汽车造出来了,比通过国家鉴定的第二型车,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塑车体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整件生产的经营方式基本形成了。更为可贵的是,这一车型的改型速度,创造了世界纪录!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台风”在南海海面迅速生成,呼啸着扑了过来。

在特区局部政策调整的形势下,银根紧缩了,只收不贷;一些重要物资、产品的进出口权收回了……在这一阵强冲击波下,一些脆弱的企业象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
人心浮动!各方告急!
此时,正带领大伙着手搞第四型样车的唐锦生也在劫难逃,陷入了绝境。
公司的帐号上只剩下九十元钱,不要说发工资,眼看饭都没得吃了!
全公司几百号人,每天一律盐水泡饭!
一连几天,唐锦生东跑西颠,好不容易从一个包工队那儿借来三千元,总算没让公司职工断炊。可是,唐锦生自己却在1986年元旦后的一个深夜,突然昏迷过去。
急诊结果:心力衰竭综合症。吊针、输氧……经理宿舍转眼成了急救室。急救,整整持续了四天。第五天他才醒了过来。他用力睁开双眼,只见妻子轻轻地伏在自己的胸前,悄悄饮泣。
“锦生,眼下公司这么难,还是给舅舅发个电报,从国外搞些资金吧!”
唐锦生良久不语。这些日子,他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资金短缺是当务之急。妻子的舅舅是加拿大的亿万富翁。妻子回国时,这位老人曾说:“锦生的事业如缺资金,我愿捐赠巨款相助。”
现在,只要唐锦生点点头,金钱便会滚滚而来。但是,资金单一化,产品国产化,他心中深藏着对祖国的情愫。眼下这样难,他也宁可苦心支撑,备受熬煎,丝毫没动摇对祖国的情愫。
唐锦生用手帕擦干妻子眼角的泪水,笑着说:“你我都当过兵,现在是做出牺牲的时候了,再忍一忍,我相信特区的形势会变好……”妻子知道丈夫的心思,点点头,止住了抽泣。
开晚饭时,唐锦生在妻子和同事们的搀扶下,来到公司,镶嵌在公司大楼西侧墙上由陆定一同志题写的“中华精神”几个大字,在夕阳的照射下,闪出熠熠光彩。唐锦生仰首凝望,心头热乎乎的。啊!中华精神,这是多么深重的嘱托!
工人们围了过来。唐锦生望着一个个因营养不良而显得憔悴的工人,眼眶湿润了。他甩开妻子搀扶着的手,冲着大伙作了个揖,声音不大,但仍不失往日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说:“亏待诸位了。咱们公司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工资已欠发两个月了,饭也快吃不上了,春节快到了,大家跟我干了快一年没休过星期天,回家休息几天吧!到了家,代我向父老兄弟请个罪,我连称二斤点心的钱都没本事给大家发!过了年,不愿干的,来个信,我就是砸锅卖铁,也把欠发的工资和遣散费给大家寄去,咱们好聚好散!愿干的,自个掏路费回来,接着干!”大厅里鸦雀无声。
春节过后,工人们全回来了,没一个逃兵、孬种,工人们不但回来了,还给大病初愈的唐锦生带来了河北的大枣、山东的花生、河南的粉丝、甘肃的大核桃……他们惦念着要车不要命的经理呢!
唐锦生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也以顽强的毅力和公司工人们战胜了暂时性的困难。
“三九”还未过去,深圳的春天便悄悄来临。但是,真正给特区带来生命力的春天,则是中央在特区召开的全国特区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对特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特区蓬勃发展了,唐锦生的公司也出现了新的生机。
主持特区工作会议的谷牧同志在百忙中接见了唐锦生,并观看了BS—111型全塑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谷老……”唐锦生一时语塞了,他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一张无形的网正兜头向他撒来……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平日吊儿郎当的司机被唐锦生炒了“鱿鱼”,于是便向一个重要部门写信报复,告他的专利是假的,发明是偷外国人的。
当这封信或许还有其他什么信被运转了一番之后,事情就变得相当严重和复杂了。一张网迅速撒开了。
调查提纲极为详尽。调查者们是凭着极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开始行事的,矛头直指唐锦生的专利、技术问题。因为在调查者眼里,若专利是假的、发明是偷的这一结论得以肯定,就是一件可以轰动全国的“科技诈骗案”!
而当调查者们四处奔波之时,关于证明这个问题真实性的有关正式文件,正锁在唐锦生办公室的抽屉里。其实,找出来一看,一切昭然。
至今令人费解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在批准这一行动时,依据是什么?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司机的证词?可他连“塑料”这个名词都解释不清,哪有资格谈及专利技术的真伪?事情就是这么荒唐。一封信便可置人于死地。
北京城,但凡支持过唐锦生的人,差不多都过了一次筛。一场对科学的“调查”开始了。
被调查者:宋镜瀛,清华大学原汽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泰斗”。他说:“怎么能说唐锦生研制全塑汽车是假的呢?汽车是假的?还是塑料是假的?我为什么给唐锦生的专利签了字?你们有本事拿出发明来,我也给你们签字!”
被调查者:兰英,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专务、高级工程师。他说:“唐锦生的发明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偷我的,我没有搞过塑料车,我帮他出过一些点子,有的他采纳了,有的他没有采纳,全塑车的确是他自己搞出来的。国外有些公司也研究塑料车,但由于他们的成本太高,至今不能投入商品性生产。在这个领域,我们在全世界是领先的。”
被调查者:中国国家专利局,郭晓东处长。他说:“全塑汽车的国家级鉴定我参加了,是严格按大纲标准进行的,没有虚假。专利申报是真实的,你们有比唐锦生更早发明全塑车的证据吗?”
被调查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利代理部,包冠乾处长。他说:“唐锦生的专利发明是由我们负责向美、法、英、日、德、意、苏等七国有关部门办的专利申请事宜,有关国家已有初步良好的反应……”
在这场调查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调查者中,没有一个懂汽车工业技术的;被询问者,几乎囊括了我国汽车工业界及有关高等院校和科技部门优秀的专家、学者,而对话的主题,却是涉及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工业技术问题,这本身不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么!
要不是全塑汽车在国际博览会上震撼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界,这场愚昧的对科学的“审查”,还不知会搞到何时。在国际博览会闭幕不久,它便戛然而止,莫名其妙地收场了。
唐锦生闻讯,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不过令他欣喜的是,国际博览会为全塑汽车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1986年9月29日。深圳市迎宾馆三楼会议厅。关于全塑汽车协作生产的会谈进入了高潮。
“谈了一个多月的‘恋爱’,小唐和陈清泰厂长要‘结婚’了!”中国汽车公司总经理、第二汽车厂创始人之一的陈祖涛指着唐锦生和二汽厂厂长陈清泰,幽默地说。
人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陈总呷了一口茶说:“许多领导同志希望在‘七·五’期间能挡住外国车的大量进口,大力发展我们民族的汽车工业。希望你们尽快形成年产小汽车二十至三十万台的生产能力,再加上其它厂家的发展,这样,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出现根本性的变革。”
二汽厂厂长陈清泰诚挚地说:“这种车,现在全世界都在搞,但小唐的技术却在全世界领先,我们愿和他合作生产,愿做后台。合资公司设在深圳,二汽为大本营,香港为桥头堡,三点一线,一齐努力,使全塑车早日腾飞世界。”
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深圳市主管工业的年轻的副市长朱悦宁待人们平静下来后,说:“中央要求深圳逐步达到年出口值二十个亿,这很不容易,现在才几个亿。大量出口,没有工业做支撑不行。全塑汽车工业是个很有希望的事业。现在有希望的事业看到了希望。希望这项工作能为我国汽车工业和深圳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这位具有学者风度的朱副市长,唐锦生由衷敬佩。两个多月来,这位新上任的副市长,为全塑汽车的发展精心筹谋,倾力相助,给唐锦生以很大鼓舞。一个多月前,在一次会议上,当朱副市长风趣地宣布,他聘唐锦生为自己的“私人顾问”时,唐锦生立即向这位“知音”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灏市长感慨的话语,打断了唐锦生的回忆
“我今天很高兴,感谢大家来深圳办了这个大好事……有朝一日我退下来,没有权了,我就去中华汽车工业公司当个义务工人,小唐,到时候要不要我这个老头哇!”
“市长……”唐锦生眼圈红了。这个在困难面前从未掉过泪的硬汉,禁不住热泪盈眶……
朱副市长在一份关于《深圳中华汽车工业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合资经营合同书》上,代表深圳市政府,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接着,中汽公司的李荫寰总工程师、二汽厂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楼淑真和唐锦生也分别在上面签写了自己的名字。
“干杯!”签字者手中早已空空如也的茶杯碰在一起。
然而,这空杯一击,宣告了中国的一般家庭拥有这种廉价、节油的小汽车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掌声、祝贺声迭起。……
远处,海边的礁石上,妻子正等待驾车驶来的唐锦生。
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四目久久凝望。
此刻,唐锦生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位领导同志在席间告诉他:“全塑汽车的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最近,胡启立同志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说,唐锦生同志的全塑车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当积极支持……”唐锦生终于捕捉到了事情发生急剧变化的直接动力。当然,从大背景上看,唐锦生是在党中央最近一个时期发出的支持、保护改革者的呼声中迅速崛起的。
“锦生,你在想什么?”妻子轻轻地问。
“我在想,我们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做了个螺旋式上升的零的运动!”唐锦生沉重地说:“我们争得的是一个一开始就应该有的开端!”
“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吧!”妻子宽慰地说。
哦,要说成功,那就是我们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再次证实,我们的一些体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唐锦生略为思索了一下说:“很快,我将再次得到巨额专利技术转让费,我想用它设立‘唐锦生改革基金奖’,奖励那些为改革做出贡献的有志之士,奖励那些支持、保护改革者的开明之士。你赞成吗?”
妻子点点头。
夕阳西斜。海面上水雾茫茫,奔涌的潮头一浪高一浪地扑上海滩。啊!大鹏湾涨潮了。
(作者是深圳的年轻干部,初次写报告文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