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宋双部队总司令对我记者组说
民柬三方加强配合战绩显著
本报柬埔寨西北部12月9日电 中国记者组报道:由民柬联合政府总理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总司令沙索沙康今天在柬埔寨西北部某地对在此地采访的中国记者说,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敢于正视困难和克服困难,在深入内地进行抗越斗争的过程中,取得了比过去几年好得多的战果。
沙索沙康说,抗越武装力量深入内地后看到那里的人民和韩桑林部队的士兵正在觉醒,他们用各种形式反对越军,有的韩桑林士兵还掉转枪口打击越南军队。
他说:“尽管侵柬越军拥有比抗越部队更多的手段,但是,我们的部队将继续在内地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唤起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使越南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无藏身之地”。
在谈到民柬联合政府三方的团结时,沙索沙康说:“三方武装力量在战场的合作正在加强,三方配合作战的潜力是很大的。”他强调说,民柬联合政府三方必须加强合作,经常交换意见和军事情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打击越南侵略者。他深信,三方合作将会越来越好。
本旱季已开始一个多月,沙索沙康总司令指出“在这个旱季中,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将在内地加强游击活动,袭击越军驻守的大小城镇和越军的弹药库。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向内地运送武器弹药,开展争取韩桑林部队士兵的活动,同时注意分化、瓦解越军的工作。”
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班泰昨天也对中国记者说,“尽管越军花了很大力量企图封锁我们的边界通道,但是我们的部队仍然能深入到远至磅湛、波萝勉、桔井、上丁,近至奥多棉吉、暹粒、马德望等省作战。今年1月到11月,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已同越军作战四百八十次,打死打伤越军各一千一百多人,缴获武器一百零七件。民族解放军在战斗中有三百六十八人牺牲、二百七十五人受伤。
班泰还特别指出,民柬三方抗越武装力量在战场上的合作从少到多。例如,今年7月,他们部队曾与民柬国民军合作攻打了越军驻在暹粒省瓦林县的戈东据点,歼敌二十多人。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学生
中国和其他国家代表在安理会抨击以色列“铁拳”政策
新华社联合国12月9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8日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以色列释放所有在最近比尔泽特大学事件中拘禁的人。
决议说,以色列在这一事件中拘禁人的做法,违反了1949年通过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
决议以十四票赞成,仅美国一票弃权,获得通过。
新华社联合国12月8日电(记者周慈朴)联合国安理会今天继续审议以色列占领区形势。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代表强烈谴责以色列当局对占领区居民实行“铁拳”政策。
这次安理会紧急会议是根据不结盟国家的要求于5日开始的。在会上发言的各国代表对以色列军队12月4日公然向约旦河西岸比尔泽特大学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学生开枪射击,造成多人伤亡的暴行表示愤慨,并敦促安理会采取措施,迫使以色列当局停止对占领区居民的镇压行径。


第6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采取行动反恐怖
新华社伦敦12月9日电 欧洲经济共同体内政部长们今天草拟了一份关于鉴别和分析欧洲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活动的秘密文件。
这份文件将交给欧洲共同体各国外长,帮助他们制订一项反恐怖主义的政治策略。
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为期一天的会议上,共同体各国内政部长,除希腊内政部长外,一致通过了一份根据英国提供的“具体而详尽”的秘密报告而写成的分析恐怖分子对欧洲的威胁的报告。
各国部长们还讨论了有关建立欧洲统一的签证系统的可能性以及在各成员国间建立安全牢固的电讯联系等事宜。


第6版()
专栏:综述

乍得局势的新变化
徐德文
近一个月来,乍得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直同哈布雷政府对抗的“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发生分裂。以古库尼为首的一派人改变初衷,主张同哈布雷政府议和,并建议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政治解决乍得问题的圆桌会议。哈布雷总统对古库尼派提出的建议已给予积极的答复。据了解,双方代表的谈判正在顺利进行中。
过去,乍得曾几次出现和解的希望,但均因各方各持己见,互不妥协,导致战争绵延不绝。二十年来,乍得的和平与统一的局面始终未能实现,这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乍得地处非洲心脏地带,四百多万人口中有一百四十多个部族。北部地区主要是阿拉伯族、柏柏尔族,多信奉伊斯兰教;南部地区主要是萨拉族,多信奉原始宗教和基督教。长期的殖民统治加深了各地区、部族、宗教之间的矛盾。1960年乍得获得独立后,由于当时的政府对北方部族实行压迫政策,国内矛盾因而激化。从1966年起,以部族和地区为基础的大小十一个派别之间纷争不断,内战迭起,形成全国割据的混乱局面,其中以古库尼和哈布雷势力较大,双方不时大动干戈。
1979年11月,在非统组织的调解下,各派达成了停火协议,成立了以古库尼为主席、哈布雷为国防部长的“全国团结过渡政府”。但时隔不久又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军队帮助下,古库尼把哈布雷领导的北方部队赶出首都恩贾梅纳。哈布雷在法国支持下于1982年6月发动反攻,又将古库尼赶出首都,并组成以他为首的现政府。古库尼不甘心失败,多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均未奏效,因而形成了以北纬十六度“红线”为界、南北对峙的局面。
哈布雷政府四年前在恩贾梅纳立足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国内派系之间矛盾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已同不少反对派组织签订了和解协议,一万多名反对派的突击队员放下武器,归顺哈布雷政府。今年以来,哈布雷政府吸收了六名反对派领导人入阁。现在,古库尼也表示要同哈布雷和解。这使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人们也看到,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战争阴云仍然笼罩着乍得的国土。奥马尔代替古库尼担任“全国团结过渡政府”的主席,仍然与哈布雷政府分庭抗礼。
当然,乍得的内乱不息也有其外部原因。利比亚是乍得的邻国,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争议,利比亚在乍得至今仍驻有军队,并一直支持古库尼反对哈布雷政府。法国曾是乍得的宗主国,在乍得和中非地区拥有经济和战略利益,它不愿其它外来势力插手乍得问题。哈布雷政府成立后,法国积极帮助它稳定局势,并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法国在乍得驻有军队,并帮助乍得政府部署军事行动,这就加深了法国和利比亚之间的矛盾。
总之,乍得问题错综复杂,恐一时难以解决。但目前古库尼派希望议和,哈布雷政府又有民族和解的愿望,这就使乍得朝和平、统一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第6版()
专栏:

饮水问题成了联大“紧急议案”
联合国各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已停止向发表演说的代表供应饮水,以节约经费。这个问题因遭到一些国家代表的反对而成为联合国大会一个“紧急议案”。
第五委员会(即联合国关于行政和预算问题顾问委员会)于12月5日为恢复供应饮水问题辩论了三个小时,未得出结论,这样,议案将提交联合国全体会议讨论。
代表登台发言照例应有一小瓶饮用水,估计这项服务费用每年需要十万美元,因此有人主张取消。而另一些代表认为在会议上讲话无水润喉,于情理不合。第五委员会那次辩论饮水问题的时间拖得太长,几乎延至夜间,考虑到翻译和警卫人员都要加班,其费用并不低于饮水费,最后才决定提交大会讨论。
(封)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南共盟代表团抵苏正式访问
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雷诺维察率领的南共联盟代表团九日晚抵达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自一九八○年铁托逝世后南共联盟领导人对苏联的首次正式访问。
伊—苏经合部长级会议复会
据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苏联经济合作常设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中止六年后,九日在德黑兰复会。
以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卡图谢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伊朗经济和财政部长贾瓦德·伊拉瓦尼在会上发言说,苏联代表团这次来访,是朝着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双边合作,迈出了“一大步”。
古巴抗议美飞机侵犯古领空
古巴政府向美国提出照会,抗议美国间谍飞机侵犯古巴领空。
照会指出,一架“SR—71”型美国间谍飞机八日从古巴西部的比那尔德里奥省侵入古巴领空,然后一直飞到东部的关塔那摩省。这是自一九八三年以来美国第七次对古巴采取这种行动。
与此同时,数千名古巴工人、学生从九日清晨开始,在美国照管利益办事处前举行示威游行。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官员频繁出入伦敦欲恢复盟国信任
新华社伦敦12月9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与其他美国高级官员今天在伦敦频繁活动,试图在华盛顿因美伊秘密武器交易暴露而陷入政治危机之后,努力恢复西欧盟国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信任。
舒尔茨今天早上抵达伦敦后与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法国外长雷蒙和联邦德国外长根舍进行了会谈。
美、英、法、西德四国外长这次举行一年一度的会议,本来是为了讨论柏林局势。然而,人们都很清楚,舒尔茨是趁此机会向盟国保证,美国的对外政策并未因最近在华盛顿发生的麻烦而失灵。
舒尔茨对记者说:“我要做一项重建(盟国对美国信任)的工作,这是我此行目的。”
美国司法部长米斯目前也在伦敦。他今天对新闻界说,他与舒尔茨和温伯格前来伦敦是为了向盟国解释在美伊关系问题上“发生了什么事,里根总统的意图和所做的事。”


第6版()
专栏:

暴政只能加速失败
星斗
以色列占领军最近在约旦河西岸枪杀巴勒斯坦学生,激起当地群众强烈的抗议浪潮。这一暴行也已遭到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同声谴责。
长期以来,以色列当局对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实行高压政策。1980年,三名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市长被炸死;1984年4月,两名巴勒斯坦俘虏被以色列安全局活活打死;今年年初,一群亵渎阿克萨清真寺的暴徒袭击了穆斯林。对于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以色列当局更是以对付“恐怖活动”为借口而横加镇压。连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我们的统治下并不愉快。”
以色列当局最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倒行逆施,是它居心叵测的反映。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当局通过名目繁多的“法律”,大肆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财产、学校、商店和医院。昔日大片的巴勒斯坦人家园,如今已成为铁丝网包围的“军事区”。西岸的六万犹太移民和一百二十六个定居点,是以色列当局妄图永久霸占巴勒斯坦的铁证。正如叙利亚代表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所指出的,这次屠杀巴勒斯坦学生事件,是以色列当局“精心策划和蓄谋已久”的,其目的是“对阿拉伯居民采取恫吓手段,以迫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
特拉维夫当局在占领区的暴政,不仅遭到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也激发了以色列人民的愤懑,已有50%的以色列人对政府的定居点政策表示不满。镇压,是不可能吓倒决心维护自己神圣权利的民族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以暴力欺凌和镇压别的民族,到头来只能加速自己的失败。


第6版()
专栏:

我驻瑞典大使祝贺李远哲获诺贝尔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 中国驻瑞典大使吴家淦今天前往李远哲教授下榻的宏大旅馆,对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表示热烈祝贺。
吴家淦赞扬李教授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他说:“你荣获诺贝尔奖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光荣。”
李远哲对吴大使的祝贺表示感谢,他说,他很关心国内的科研工作,打算今后每一两年回去一次。


第6版()
专栏:一句话快讯

一句话快讯
△洪都拉斯政府9日中断了同哥斯达黎加的贸易关系。
△法国最近决定设立法国妇女文学大奖,奖金为七万法郎,用于奖励妇女作家的优秀作品,首次大奖在明年3月17日颁发。
△泰国警方9日在曼谷查获了一百三十六公斤海洛因,这是泰国近十年来查获海洛因数量最多的一次。
△秘鲁从法国购买的四架幻影——二○○○战斗机已运抵秘,其余八架明年12月份分两批运去。
△阿尔巴尼亚副外长8日抵达巴黎,对法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一位阿尔巴尼亚政府成员首次访法。
△加纳和古巴9日签订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贸易协议。
(本报讯)


第6版()
专栏:

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在瑞典挪威举行
非洲作家第一次登上诺贝尔领奖台
李远哲说成功秘诀在于不怕困难坚持努力
本报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 (记者顾耀铭)1986年诺贝尔奖颁发仪式于今天下午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同时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絮内·贝里斯特隆在授奖仪式的致词中指出:“从近几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人选上,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物理学和化学旧的学术界限已经在不同的方面被突破。它们不仅互相交迭,而且形成了没有鲜明界线的连续区,甚至同生物学和医学等其它科学也产生了同样的关系。”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今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物学奖、经济学奖、文学奖的十名获得者颁发了金质奖章、证书。挪威议会诺贝尔委员会也向获奖者颁发了诺贝尔和平奖的金质奖章、证书。
今年诺贝尔奖的每项金额为两百万瑞典克郎(约合二十九万美元)。获奖者将于明天上午在诺贝尔基金会领取奖金。
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尼日利亚作家沃尔·索英卡十分引人注目。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当他被授予奖章、证书时,乐队奏起了非洲作曲家谱写的“非洲组曲”,这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还是第一次。
在授奖仪式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得奖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让社会上的人知道我们当科学家的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次化学奖给我们三位,只是表示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大进步。”他说:“我能够得诺贝尔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我不觉得自己是有多大才干的人,但是有一点,我这一辈子是真正努力从事研究工作的,尤其是碰到困难的时候我没有放弃,继续努力,一直坚持了自己的工作”。
今年诺贝尔奖的其他获得者有: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利·科恩和意大利女生物化学家里塔·莱维——蒙塔尔奇尼获得医学或生物学奖;联邦德国的恩斯特·鲁斯卡、瑞士海因里希·罗雷尔和联邦德国的格尔德·宾宁获得物理学奖;美国的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获得经济学奖;美国伊利·威塞尔获得和平奖。


第6版()
专栏:

12月9日,1986年诺贝尔奖颁发前夕,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奖的各国科学家和作家荟集于瑞典皇家科学院,准备接受桂冠。图中左二站立者是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之一的美籍华人李远哲教授。
传真照片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尼政府要求安理会讨论尼洪冲突问题
并建议在尼洪边界驻扎国际和平部队
新华社马那瓜12月9日电 尼加拉瓜总统府今天发表一份公报,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尼洪近日来发生的边界冲突问题。
公报指出,在尼、洪边界地区严重冲突中,“美国政府是这些恐怖主义行径和制造战争气氛的罪魁祸首”。
公报说,尼加拉瓜政府已着手向孔塔多拉集团、利马支持集团、不结盟运动,以及国际社会通报尼、洪双方11月底以来发生的武装冲突的详细情况。
据报道,尼加拉瓜政府已经建议联合国在两国边境地区建立国际和平部队,以避免边境冲突进一步恶化。
本月5日,尼、洪军队在两国边界地区展开了激战。7日,洪军用飞机轰炸了尼北部边境地区,造成七人死亡、十四人受伤、一所住宅被炸毁,从而使尼、洪边界再次出现紧张局势。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世界军费开支巨大
每分钟耗费一百七十万美元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二月四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彼得·格里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全世界军事优先的做法使社会计划处于次要地位》,现摘要如下:
在一九八六年,世界各国以每个军人三万美元的开支维持着它们的军事力量。它们给每个学龄儿童拨出的教育经费平均只有四百五十五美元。
据一项关于军事开支和社会开支的报告说,这一对比清楚地表明,同军事力量相比,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计划都处于次要的地位。
报告说:“世界经济本已背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贫困和债务的沉重包袱,军事化又进一步消耗了它的力量。”这项报告是前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的经济学家鲁思·西瓦德提出的。
据西瓦德女士计算,世界军事力量今年将花费创纪录的九千亿美元左右——每分钟约合一百七十万美元。她估计去年的军事开支约为八千亿美元。据报告估计,从一九六○年以来,全球用于武装力量的开支约达十四万亿美元。
西瓦德在列出这个总数的同时,又列出了全世界大量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三个成年人中有一人不能看书写字;在发展中国家里,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营养不足。据她的报告说,同保持常备军的开支相比,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增加的开支是不大的。
今年,联合国以全世界每小时的军事开支的一半制止了非洲的蝗灾,保住了足够一百二十万人吃的粮食。
美苏两国的军备开支占了世界军备开支的大部分。这两个超级大国的人口不到世界的百分之十一,防务开支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西瓦德声称,军费增加是造成现在给许多缺钱的国家带来沉重压力的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五年第三世界的债务增加了五千八百亿美元,其中有二千五百亿美元是因为从发达世界进口武器而增加的。


第6版()
专栏:

图为武汉杂技团在伦敦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上表演“排椅”造型,该项表演获得本届比赛的“黑湖塔杯”。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