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依仗权势赵文秀鸠占鹊巢 欺软凌弱个体户商亭被封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徐江善报道:哈尔滨市市政建设管理局工程处副处长、共产党员赵文秀,见钱眼红,依仗权势,指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三次将个体户王淑珍的站南商亭强行查封两个月之久。最近,由市纪委、市政建设管理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将事件查清。
去年8月,赵文秀无视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子女、配偶不许经商的规定,以办占地许可执照为条件,让其妻在待业青年王淑珍所办的站南商亭加入股份。商亭开业后,月收入七、八百元。赵文秀夫妇见利忘义,从今年1月起,提出双方单独经营两个月一轮换的方法,利用王淑珍的执照营业获利。
王淑珍容忍后,赵文秀夫妇仍感不足。今年7月,赵家以办理占道许可执照相要挟,让其弟赵文林经营商亭,并且在经营两个月后拒不交出商亭,企图永久据为己有。在南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支持下,王淑珍坚持到商亭营业。8月,赵文秀利用占道许可执照每年更换之机,通过局道桥管理处一名副处长和另一名干部,偷偷将站南商亭持照人王淑珍改成赵文林。为达目的,在赵文秀授意下,9月3日,道桥管理处管理科的两名干部以“两家闹意见”为由,将站南商亭查封。王淑珍启封营业后的十天内,他们又两次给商亭贴上封条。
王淑珍找赵文秀评理,他竟说:“没有执照就该封,愿上哪告,上哪告!”11月5日,市委领导同志过问此事,13日,市政建设管理局派人将封条当众揭下。一位老市场管理员说:“小王是遵纪守法的个体户,那个当官的欺人太甚!”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呼吁:领导机关采取措施,保护个体户合法权益。(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新语

不许“捏软”
宝声
“吃柿子拣软的捏”,这是一句老话,常指谁好欺负就欺负谁的行为。赵文秀身为国家干部,为了亲属的经商利益,竟利用自己掌握的那点权力,无端查封正常营业的个体户商亭,循的就是此道。
一些个体户象软柿子那样被“捏”的事,不独这一例,应当引起警惕。据报道,去年以来一些地方个体户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扶持不够是重要的一点。大多数个体户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硬“靠山”,更兼在许多人心目中,“个体”仍然低人一等,因而被无理刁难、勒索揩油、随意欺负的事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个体户想办个什么事,就得求爷爷告奶奶,一烛香火烧不到,就可能砸了饭碗。在对付市场竞争风险的同时,还要承受此类种种磨难,个体户的日子哪能好过得了?
允许并且鼓励个体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实行对内搞活经济的既定方针,任何偏离这个方针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赵文秀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更为党纪政纪所不容。对付这种“捏软”的人,一旦查出,就要严肃处理。要用法律手段为个体户撑腰,造成一种“个体户也不是好欺负的”局面。个体户自己也要强硬起来,不能让别人当软柿子捏。


第2版()
专栏:

王素香等主动请缨承包百万亩种草技术服务
甘肃中部五县草茂畜增粮丰
本报讯 记者张述圣报道: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王素香主持的甘肃中部五县百万亩种草技术承包服务,已经提前两年圆满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王素香原为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畜牧师。1983初,她联合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金巨和、省草原工作队副队长车文信,主动向省委、省政府请战,同通渭、陇西、会宁、静宁、庄浪五县签订了百万亩种草技术承包合同。合同的基本内容是,种草养畜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种草技术服务,由五县负责落实种草面积,五年内完成一百万亩种草任务。
到目前,五个县已种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等各类牧草二百零九万多亩,实际保存一百四十八万多亩。
种草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种草增加了燃料和饲料,保护了植被。二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85年与1982年相比,五县大牲畜净增十万头,猪净增十五万口,鸡净增一百零四万只,增长率分别为31%26%和104%。三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尽管粮田面积因种草减少了二十九万亩,粮食产量却增加了二亿三千多万公斤。四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以五县六个种草示范点为例,1985年种草养畜收入为六十三万零三百元,户均二千零八十元,人均三百七十二元。五是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通渭县近两年加工草粉二百四十八万公斤,销售省内外。
最近,甘肃省畜牧厅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第2版()
专栏:

保持“净土”防污染居民吃上“放心菜”
上虞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
本报讯 浙江省上虞县多数居民如今吃上了新鲜的无公害蔬菜,人们高兴地把这种菜称为“放心菜”。
近几年上虞县各城镇市场上,蔬菜数量充足,品种也日益增多,但由于使用农药数量增加和工业污染等原因,有些地方出现了蔬菜受污染的情况,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说:“我们吃蔬菜既要吃得好,吃得新鲜,而且要吃得放心。”
上虞县政府多次召开“菜篮子”会议,决定在全县分三种形式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一是列入国家计划的基地蔬菜,由县财政拨款四万元,在县城近郊的五个村,建起基本无污染的蔬菜基地。二是以建制镇为主,联结四周乡村,建起相对稳定、列入计划种植的社会蔬菜基地。三是利用海涂“净土”,建起瓜菜套种、粮菜棉相结合的二线蔬菜基地。
为了使蔬菜基本上无污染,这个县首先用行政手段严格把关,由村建立配药站,统一配制低毒、高效农药,按面积分配给菜农;其次,对海涂二线蔬菜基地,规定不准种植对环境有污染的作物,以保持“净土”。目前,这个县已初步建立拥有一万亩面积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上虞县还从抓市场、抓运销这两个环节,切实把好无公害关。根据季节变化、气候状况,重点检查久旱无雨、雷雨天气、梅雨季节上市的蔬菜。此外,全县四十多个农贸市场准备了自来水或其他清洁水,供菜农、菜商冲洗蔬菜。县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还不定期地对市场上的蔬菜进行抽查,发现有污染就立即停止销售,作出处理。
(俞永朝)


第2版()
专栏:编后

关心菜篮子
如今,主妇们的菜篮子是一天比一天丰富了,蔬菜品种多,碧绿鲜嫩,逗人喜爱。菜篮子里有政治,小小的菜篮子,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好形势。
但人们在满意中也有不满意。其中之一就是人们对来自农村的蔬菜和其他副食,有些不放心,怕有污染。前不久,浙江有一个地方,就曾经发生过一次有污染的蔬菜流入市场,造成居民中毒的事件。
现在有些城市,把有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转移到乡镇企业,而这些农村小厂又没有处理污染的设备和技术;有的地方,农民过量使用农药的情况还颇为普遍。由此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蔬菜被污染。上虞县的“菜篮子会议”开得好,他们抓了一件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这就是政治,也是切切实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2版()
专栏:

田纪云强调加强审计工作
改革与监督并不矛盾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傅刚、本报记者王锦鹄报道: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10日在全国审计机关先进表彰大会上指出,不能以搞活经济为名削弱和取消审计工作的检查、监督作用,越是搞活,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
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三十四个先进集体和九十七名先进个人受表彰。
田纪云说,宪法规定审计机关是行使国家对财政财务收支实行监督职能的机关。实行监督职能是审计机关的根本任务,必须明确改革与监督并不矛盾,不能把审计部门履行监督职能与支持改革对立起来。实践证明,经济越是搞活,越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法规、制度的健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会逐步减少,但审计工作不能因此削弱和取消。


第2版()
专栏: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综合治理商品质量问题
朱熔基说抽查两次不合格就撤厂长的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王葵)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熔基9日在全国商检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解决商品质量问题要靠综合治理,既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又要坚持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他说,提高产品质量要依靠经济手段,但单纯依靠经济手段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在我国,还要发挥各级经济管理机关的管理作用,完全没有这个行政手段也不行。产品质量抽查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已经搞了五次,得出一条经验,连续抽查两次不合格企业,就撤厂长的职。
朱熔基还说,质量低劣,造成损失,如果坚持不给退货,用户可告到法院去。另外可以发动消费者协会,用舆论制裁。


第2版()
专栏:

洛阳市乡镇企业兴 伏牛山山水依然青
据新华社郑州12月10日电(记者陈朝中、通讯员杨平均)乡镇企业被普遍视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而怀抱着成千上万个乡镇企业的豫西伏牛山区,却依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是河南省洛阳市及其所属县区重视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结果。
洛阳市目前乡镇企业总数已达近十万个,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这个市的乡镇企业局和环保局、防疫站、食品协会、医疗卫生、公安等部门通力协作,对审批新建的乡镇企业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三统一,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时,不准市区把有污染的项目原封不动转到乡镇企业。


第2版()
专栏:

长途客车放录像 厦门旅途添新趣
据新华社厦门12月10日电(记者蔡国烟)一直为寂寞的旅途所烦恼的旅客,现在坐上厦门长途大客车,可以仰靠座椅看录像。入秋旅游旺季以来,厦门联发汽车运输公司、长途汽车站等一些主要客运企业,有二十多部大客车安装了电视机和放像机。安在驾驶室后的十八英寸彩色电视屏幕,任何座位上的旅客都可以看见,但不影响司机的注意力。联发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崔琳说:一套放像设备四千多元,没有提高票价,两个月就收回成本了。因为基本趟趟满载,空座位少多了。


第2版()
专栏:

王庄矿现代化建设创新纪录
山西潞安矿务局王庄煤矿今年在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两项新突破:首先是刷新了综合采煤队年产原煤一百一十八万吨的全国纪录,全矿工作面平均单产逾十万吨而稳居世界前列;再就是全员工效已有五个月上四万吨,为全国统配煤矿平均工效的四倍。


第2版()
专栏:

广西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受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世界银行农村项目贷款取得良好效果,赢得了世界银行的好评。广西与世界银行组织签订了五千万美元的贷款协定,自一九八四年底使用以来,广西各地利用这些贷款建起了名、优、特水果基地三十九个,兴建水果保鲜仓库十三座。


第2版()
专栏:

江西农村新建沼气池八万个
江西省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近两年,全省新建沼气池八万多个,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五。江西省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快,主要是实行了一套科学办沼气的管理办法。有关部门对沼气效益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攻关,先后完成了十几项科研项目。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工程竣工
本报讯 辽宁省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工程已于十一月三十日胜利竣工。水库库容九点三一亿立方米,每年可调节水量五亿立方米,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灌溉、养鱼等综合效益。 (王永海)


第2版()
专栏:

放开市场 疏通渠道 灵活经营
临澧农民卖粮增收五百万
本报讯 湖南省临澧县农民今年卖粮普遍获得了好价钱。截至11月20日,全县进入粮食市场的商品粮,每一百公斤价格比去年增加八元。据有关部门匡算,全县农民仅卖商品粮的收入可比去年增加大约五百万元,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增收十四元以上。
今年,临澧县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县里为了让农民的粮食尽量卖好价,派专人到广东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并与广东达成协议,在广东设立农副产品销售窗口。县里在开放粮食定购市场以后,又开放议价市场,共设立议价粮收购网点一百四十多个,还有二千一百多个个体粮食贩运户也进入粮食市场。县里把搜集到的粮食行情信息及时告诉农民,并且帮助农户制订售粮计划。10月以来,全县农民把四千万公斤粮食投入了议价市场。(戴日成 刘彤生)


第2版()
专栏:

李惠仙创出个野果经济 贫穷山区治穷找到新路
新华社昆明12月10日电(记者王青海、刘远达)云南盈江县个体户李惠仙利用山区资源,大量加工野果出售,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原料,自己成了万元户,并为山区景颇族、傈僳族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三十八岁的李惠仙原是盈江糖厂工人。1980年,她退职回家照顾母亲。今年5月,她开始收购鲜梅加工梅胚,卖给外地食品加工厂生产话梅出口,两个月时间就加工了一万多公斤鲜梅,收入二千多元。这件事使她开了窍,她又在全县九个区托人收购山楂、多依果,加工野山楂片九吨,多依果片四十二吨,卖给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的食品加工厂或制药厂。从加工、出售野果中增加万元收入,也给山区的景颇族、傈僳族群众增加收入近四万元。


第2版()
专栏:

种田能手种田舍得投资 唐顺义今年产粮六十吨
本报讯 河北省玉田县唐辛庄村种田能手唐顺义一家,今年生产粮食达六十吨,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三十五吨,比合同定购任务超交三十吨。他一家提供的商品粮相当于过去全村的总产量。
唐顺义全家十四个劳力,承包一百二十亩地。为了种好责任田,他舍得增加农业投资,不搞掠夺式经营。他花三万元购买一台拖拉机、两台脱粒机和有关排灌设备;每年施用化肥二十吨,平均亩施一百五十多公斤,夏秋两季还搞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培肥了地力。他还根据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择优选用各种农作物良种,使全部粮田实现优种化。今年他种的优种玉米单产达四百五十公斤,比一般农户高一百五十公斤左右。
(王树国 刘铭员)


第2版()
专栏:

防治西瓜病毒有新法
应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防治西瓜病毒病。这项科研成果最近在江苏省镇江农科所通过鉴定。
西瓜病毒病是西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过去曾经施用过多种药剂防治,均无效果。从1984年开始,江苏省镇江农科所和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的科研人员在研究西瓜病毒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银灰色地膜进行覆盖栽培的防治措施。1985年以来,江苏省分别在句容等地试验,防治成功率达80%以上。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民办公助 多方集资
广东又有35万农民饮水不难
本报讯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最近两年中,共完成饮水工程一千一百多项,解决了三十五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广东农村1984年还有九十六万人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粤北的石灰岩山区、粤西和海南的玄武岩高台地,以及沿海咸水区。为此,1984年7月省人大专门提出并通过了有关议案,各方面认真贯彻。
为了解决资金和材料的困难,各地普遍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实行多渠道集资。


第2版()
专栏:“三北”绿化群英谱

他不是“官”,也没有任何技术“头衔”,只是一个直到1984年才被恢复公职的林业干部。三十年来,他含冤受屈,饱经坎坷,但他矢志不渝地献身于绿化荒山的事业。他就是——
“植树迷”郑宗武
新华社记者 侯志义 包永辉
河北省平泉县,过去是个满眼荒山秃岭、出了名的贫困县,但也有人苦恋着这块穷山僻壤。郑宗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郑宗武既不是“官”,也没有任何技术“头衔”,只是一个直到1984年才被恢复公职的县林业局干事。但是,三十年来,他含冤受屈,饱经坎坷,矢志不渝,在贫困山区传播科学育林技术,为贫困山区的绿化,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
“反右”前夕,从东北林业干校毕业不久的郑宗武,就因为在一次群众大会上讲了一句“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注重发展林业”的话,而被开除了公职,取消了预备党员的资格。于是,他偕带妻子儿女,先是流落到外乡,当了十年“牧马人”,后来又回到本乡当起了“车把式”。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尽管政治上受歧视,生活极其贫困,但他一年四季,肩搭口袋,四处搜罗树种,偷偷地把树种埋在宜林荒山上,把杨柳枝条悄悄地插在河滩谷地里……
直到1977年,胆子壮起来的群众,才以全票硬把他这个“死不改悔”的“植树迷”选成了生产队长。郑宗武带领群众在荒山上刨坑、育苗、栽树、嫁接,一口气干了三年多,栽了两万棵桑树、一万棵杨树,还搞了大片的葡萄园,使他管辖的这块小天地,一跃成了林茂粮丰的富裕队。
1980年,郑宗武的冤案平反。第二年,他被县有关部门安排到凤凰岭乡当林业协助员。当时,许多人对这位优秀的林业科技干部抱不平。郑宗武却笑着说:“只要让我栽果植树,协助就协助!”打那以后,郑宗武从早到晚,一条沟一条沟地走,一座山一座山地转,仔细勘查了全乡的一川、三壑、十八沟,哪个村有多少树,是什么树,哪面坡上是什么土质,适合栽什么树,他心里很快有了一本明细帐。
白庙子村的一条荒山沟里,有几十株老龄苹果树,曾包给一个牛倌,因管理不善,多年收不了几个果子,那个牛倌不干了。郑宗武就带着两个小青年,扛着行李卷进了沟。老郑先教他们修剪,又帮他们在树下种瓜菜、豆子和其他小杂粮。结果,当年就收了价值一千多元的萝卜、豆子、花生和蔬菜。第二年,他们在荒山上栽了三百多棵刺槐、一千二百棵杨树、八百棵果树;老果树经过修剪,结了一千五六百公斤果子。“以短养长”,使这条荒山沟变了。
银窝沟村大部分荒山没有绿化,干部发动群众承包,可没有人敢投标当“出头鸟”。六十三岁的司井海说:“要是我年轻,我就包。”郑宗武捕捉到了这个“绿色的光点”,追到老汉家作动员工作。为了打通司老汉和他四个儿子、媳妇的思想,郑宗武三进司家。他掰着手指头算细帐:“一棵二十年生的红果树,一年少说产二十五公斤果子,一公斤红果最少卖一元四角钱,栽它一百棵,一年能得多少……”他们终于被说动了。这个由郑宗武支持的家庭联合体,承包了六百多亩荒山,第一年就栽了四百亩刺槐、九百棵杨树、一千五百棵红果树。
一个个“点”绿起来了,但怎样把这些“绿点”变成绿色的海洋?郑宗武又在林业科技普及上下功夫。在乡的会议室里,他办起了长年技术训练班,还利用中午、晚上深入到各村和现场搞技术讲座和技术指导。1983年老郑接连受到爱人、女儿相继病死的精神打击,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事业。
这年9月,正当凤凰岭乡掀起植树栽果热的时候,县林业部门却把林业协助员全部“精简”了。听到这个消息,郑宗武气喘吁吁地从山里赶到乡里,含着眼泪恳求党组织不要把“解雇”他的决定张扬出去。他说:“为了帮助群众植树种果,我甘当无职无薪的‘草木官’。”此后的一年多中,他每月只拿二十五元的退职金,依然不知疲倦地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没明没夜地奔波在这个穷乡的深沟大谷之中。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许多包山大户知道郑宗武离职后,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他入技术股。如果答应下来,他很快就会成为“万元户”,但郑宗武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为群众服务不能搞等价交换。山变绿了,群众富了,我自己吃个赖果子,心里也甜滋滋的。”
就这样,郑宗武在没有出差补贴的情况下,三下昌黎,四赴承德,学习葡萄栽培技术,还省下饭钱,买回了二百本《昌黎葡萄》小册子,送给乡干部和专业户,有的专业户果苗发了病,他花钱买来农药,无偿相送。可是他小儿子上学,自己却无力付书费,只好靠大女儿接济。
看到郑宗武生活有困难,乡党委决定按他在乡当林业协助员时每月五十五元的标准,补发他工资。郑宗武却说:“心意我领了,可这钱我不要,把它用在发展林果事业上吧。”
听了这话,在场的干部都感动地哭了。四年来,郑宗武就凭着这颗无私的心帮助群众在荒山上栽了十四万棵果树、一万二千五百棵葡萄,营造起一万零四百亩用材林,建起二百一十三个家庭果园,使全乡84%荒山披上了绿装。
今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做出决定,授予郑宗武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救生簿”
湖南省会同县炮团乡兽医站门上挂的一本登记簿,被人们称为“救生簿”。谁家的禽、畜病了,只要在上面登个记,就会有人及时赶来医治。
今年4月17日,本乡中心场村养猪户杨青山有六头肥猪发了病,躺在栏里不吃不喝。杨青山在“救生簿”上报了个信,就有人来把病猪治好了。
更值得称赞的是另外一次。毗邻贵州省天柱县大让村农民吴玉华家的母牛难产。老吴的妻子风风火火跑了十八公里山路,到炮团乡兽医站求医,碰巧三名兽医都出诊了。她急得哭了起来。有人告诉她,在“救生簿”上报个信就会有人去。她将信将疑地登记了。晚上,老吴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到了凌晨两点钟,一个身背药箱的人踏进了家门。来人说:“我是炮团乡的兽医,名叫刘爱湖。昨天晚上十点多钟,我回兽医站时看见登记簿上的留言,便立即赶来了。由于天太黑,路上冰雪封冻不好走,让你们等得心焦了。”说完,他就钻进牛栏,忙着给母牛打针服药。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牛犊平安降生了。
这个“救生簿”,是刘爱湖、吴家广和吴立汉三名兽医设置的。说起它,还有一番来历哩。有一次,炮团乡洪头塘村贫困户蒋昌德家饲养的一头大母猪发了病。老蒋跑到兽医站求医,扑了空。三位兽医巡诊回来,都不知道这件事。结果,那头大母猪误医病死了,老蒋为此大哭了一场。听到这件事后,三位兽医心里很不安。从此,这个深受农民欢迎的“救生簿”就在兽医站门上挂起来了。
从1983年到现在,在“救生簿”上登记求医的共计两千多人次。他们有求必应,一一出诊,都作了精心的医治。
向昌明 力南 玮炜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沙河县家庭工业发展迅速。中汪村十三户农民联合投资办起平板玻璃厂。两年来,这个厂实现产值近三百万元,盈利十五万元,上交税金二十一万元。图为工人们正在装运成品玻璃。 李自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