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郑州第二柴油机厂厂长、书记、工会主席谈如何工作——
各司其职理顺关系
编者按:郑州第二柴油机厂是河南省生产小型农用柴油机的主要厂家之一。近年来,这个厂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政、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从而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开展。这里刊登的,是这个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在一次会上的发言摘要。
党委书记张发旺:
我是近几年由厂长改任党委书记的。多年的厂长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挨敲的是老和尚手里的木鱼,受气的是恶婆婆手下的小媳妇,作难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那样的体制,一是事无巨细都必须经党委讨论决定,遇事厂长难下决心,贻误工作;二是人事安排必须经党委集体讨论决定,行政干部配备不顺手,厂长难指挥;三是生产经营和行政工作必须经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厂长的意见很难被采纳;四是出了问题无人负责,还是厂长作难。我当书记后,和党委“一班人”制订了“八不干预”,对一些属于厂长职权范围的事情不加干预,主要是搞好“四抓”:一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二抓党组织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党员的素质;三抓工会、团委,协调厂长与工、团群众组织之间的关系;四抓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对行政工作坚持“二十字方针”:保证不包办,放手不旁观,支持不代替,过问不揽权。
厂长吴殿久:
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厂长能否主动处理好与党委书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理顺党、政关系的关键。
张发旺:
实行厂长负责制,党委必须破除书记是企业“第一把手”的旧观念,摆正厂长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书记与厂长分别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的主要负责人的新观念;破除“书记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党政合理分工的新观念;破除事事都要“书记挂帅”的旧观念,树立书记、厂长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的新观念。
吴殿久:
在我们厂,不存在书记和厂长谁权大、谁权小的问题,而是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我给自己制定的工作守则是:“掌权不武断,用权不单干,监督不反感,感情不疏远”,自觉接受党委的监督。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是重大经营决策事前征求党委的意见,来不及事前交换意见,事后要汇报;二是厂务会请党委正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参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尊重党委工作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定期到纪检部门汇报,把握原则、方向,做到令行禁止。我认为,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就我行我素,一切以我为中心,是行不通的。一个厂长不可能对企业样样事情都十分精通,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厂长能管厂长的事情就不错了,千万不要“包打天下”。
工会主席袁照洞:
我厂工会制定了“尊重厂长职权,协助解决困难,参与民主管理,监督行政人员”的工作准则,并注意划清一些界限。比如,审议决策,但不取代厂长直接决策;参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但不干扰厂长生产经营指挥决策;讨论通过企业重大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维护职工权益,但不干扰厂长行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职权;以主人翁的态度评议、监督、推荐干部,但不干扰厂长聘用干部。
今年初,我们在厂二届五次职代会上,对五名厂级行政领导进行了民主评议,共提意见一百九十八条。五位领导在接受评议后,当即表示要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做好工作。
张发旺:
厂长真心实意地依靠党委,党委也一心一意地支持厂长。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党委提出“把生产上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把生产经营工作指标的确定过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确定过程,把党、政、工干部共同结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作为全面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吴殿久:
随着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搞好党、政、工三者的关系,单靠书记、厂长、工会主席“人缘好”、“哥俩好”不行。我们对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决策、行政副厂级干部任免,工资、奖金、职工重大福利方案决策分别制定了程序,自觉接受党委和职代会的保证监督。
(河南《党的生活》供稿)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扩大知人渠道
四川省委组织部对选拨干部的探索
四川省委改变组织部门“知人渠道太少,用人胆量太小”的被动局面,放手让群众提名,推荐人选,效果喜人。
 去年1月,四川省委组织部成立人才信息中心,部长喇进修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发表谈话,恳请全省各界荐贤举能,推荐县级以上领导人选。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封封荐才信似雪片飞来……很快,各条战线、各个专业,有知识、会管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一位从事几十年组织工作的老同志高兴地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组织人事工作早该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啦!
过去,四川省的组织人事部门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人才和选拔人才。这种“封闭式”的方法,渠道单一,视野狭窄,不能广泛地、多层次地发现人才,从而造成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单一的知人渠道之间的尖锐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破除选拔干部的神秘化,扩大知人渠道。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组织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他们除继续注意从党政机关挑选干部、请各级领导同志推荐干部外,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动员人民群众来信推荐。自去年1月“人才信息中心”成立和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向新闻界发表求贤讲话后,几个月内,组织部收到各界人民群众来信数百封,推荐人才近千名。“人才信息中心”对这些人逐个分析、研究、筛选,确定了六百多名考察对象,一部分委托市、地、州委组织部考察,一部分由省委组织部组成考察组,分赴有关市、地、州和省级单位,直接进行考察。
召开荐贤座谈会。组织部和统战部联合召开荐贤座谈会,恳请四川省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人民团体、新闻单位负责人和记者荐贤举能。
有目的地找干部谈话。组织部的几位负责同志,无论是蹲机关还是下基层,都注意找省级机关部、委、厅、局和市、地、州以及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大型厂矿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干部谈话,请他们推荐了一部分优秀人才。
列席省里各种业务会。各种业务会各类人才聚集,是组织部门发现人才的一条途径。省委组织部先后列席了全省机械系统厂长、书记会,县以上宣传部长会,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全省女能人表彰会,省科技顾问团年会,全省三十五个体制改革试点县委书记会等。通过会议,发现了一大批人才。
鼓励和欢迎人才自荐。自荐是组织部门发现人才的一种补充形式。组织部一年多收到自荐信四十四封,自荐人才四十六人,其中大多是中青年知识分子。
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建立人才信息网络。横向,就是同省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联系,进行挂钩,请他们随时向组织部反映信息、推荐人才。纵向,就是同全省市、地、州委组织部建立垂直联系,上下经常交流信息,按干部管理权限,相互推荐优秀人才。
四川省委通过扩大知人渠道,掌握了县级以上领导人选三千多名,其中省委组织部直接掌握了一千二百多名,并对其中六百七十多名同志进行了考察,现已有一部分同志走上地(厅)、县(处)级领导岗位。
实践证明,四川省委扩大知人渠道的做法,虽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其优越之处正在显露出来。首先是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择优选拔人才,全社会推荐人才,数量大、范围广、门类全,便于把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才选拔到恰当的领导岗位上去。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弥补组织人事部门知人识才不多、不深、不全的缺陷,克服少数人商量、圈定和神秘化等弊端。第二,在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更优秀的人才,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必然是优胜劣汰,从而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就也会随之改变。第三,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群众的服务员,群众完全有权利按自己的希望、要求,选择、推荐各级领导干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识才荐才,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管理干部、监督干部的一种好形式。
(李天清 苏灿)


第5版()
专栏:

搞好“回头看” 防止“走过场”
达县县委提出区乡整党善始善终的五点要求
四川省达县县委要求各区、乡在整党后期从五个方面认真开展“回头看”,巩固和发展整党成果。
一看对照检查的问题改得怎样。渡市区委整党中对区委、区公所挪用公款一万元安排八个干部子女到渡市麻纺厂做工的问题(麻纺厂规定:凡入厂人员,应带一千元资金,方能在厂做工),迟迟没有兑现。区委通过“回头看”,督促有关干部迅速归还了公款。
二看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了。碑庙区粮站1984年小麦入库时,以低价进,高价出,收入不作帐的手段,吃差价款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元,私分给职工二万一千六百五十多元。粮站党支部避而不谈钱的来源。在“回头看”中,区委和县委整党联络员小组查清了此案。
三看有没有边整边犯的问题。对照检查结束后,渡市区农电管理站副站长和会计合伙向木头乡电管理员索款私分。在“回头看”中,他们二人分别受到了留党察看一年,行政解职的处分。
四看业务指导思想是否真正端正了。县农机供应公司检查了大量收购水管,从中牟利的问题,主动将收购后尚未处理的价值二千一百多元的水管无偿送给北山乡大滩沟水库。
五看整党中对党员的组织处理是否恰当。区、乡整党中,因各种严重问题受到组织处理的党员共有一百四十五人。为了防止出现偏差,县委整党办公室会同县委组织部和县纪委,对党员的组织处理情况进行了复查。对定性处理畸轻畸重的现象和查证不实的问题,及时作了纠正。
(章彤)


第5版()
专栏:正气篇

无私无畏得人心
——记辽宁省新金县纪委书记吴同德
辽宁省新金县纪委书记吴同德,工作中从不搞“见着兔子就开枪,遇到老虎就烧香”那一套。一年多来,他亲自处理副局长以上领导干部的问题和案件就有三十八起。
一次,县纪委收到一封群众来信,检举揭发县劳动局一位副局长为徐某夫妇办理假知青回城的问题。有的同志犹豫地说:“这位副局长的亲家是县委一个部门的领导,怎么办?”吴同德斩钉截铁地说:“查!”经反复调查,弄清了问题,县纪委对这个副局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建议县政府撤销了他副局长的职务。
同益村一位妇女同公婆闹家庭纠纷。在处理这一民事纠纷中,乡公安派出所所长和另一名公安干警态度粗暴,动用械具,致使这位妇女服毒自杀。死者的母亲多次上访,但由于重重关系网的阻挠,这一案件迟迟得不到处理。吴同德接手此案后,马上派人去和县检察院同志一起去调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有的领导上门说情,让老吴“高抬贵手”;也有的到市公安局告老吴的状,还有的写匿名信、打电话恫吓……吴同德激怒了,他对办案人员说:“纪检部门是党的忠诚卫士,我们一定查他个水落石出!”查处结果,那两个公安干警分别受到拘役和纪律处分。
还有一次,县纪委收到一封揭发同益乡武装部长王长春违纪建房的检举信。谁也没有想到,王长春和老吴有亲戚关系。纪委曾多次责成乡政府查处,但迟迟没有回音。老吴决定亲自立案处理。老吴说:“党有党规,国有国法,不管是谁,都要一视同仁。”经过调查核实,王长春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并被撤销了乡武装部长职务。
 (李新彦 李善远)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提倡村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
中指委《农村整党通讯》编者按:《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担负着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工作经验,表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农村党组织订阅《人民日报》,对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使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是必要的。
最近,我们在一些农村调查党报党刊发行情况。很多地区党报党刊发行量逐年上升。但是,也有的地方呈现下降趋势,如有的县只有一半左右的村党支部订了《人民日报》,有的县甚至只占30%。这种情况,值得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重视。
周总理生前说过,我们农村每个生产队都要有一份《人民日报》。能不能做到每个村党支部都订阅《人民日报》呢?山东省平度县蓼兰镇作出了回答。这个镇的五十二个村,订阅《人民日报》七十份,其中胜利村订了六份,有三个村各订三份。高密县的柏城镇有三十八个村,订阅《人民日报》四十六份。他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他们在用公费订报刊时,首先确保订阅党报党刊。许多党员干部说,党报党刊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它及时传达党的声音,提供各种信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们看到了党报党刊在建设两个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尝到了学习党报党刊、加强党的建设和传播先进经验的甜头,增强了阅读报刊的自觉性。
在我们走访的地方,许多县委提出,一定要力争把《人民日报》发行到行政村。这种认识是有远见的。现在,我国农村的行政村一般都建立了党支部,一个村大体有几十户、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还有的村办起了企业。一个村支部订上一份《人民日报》,对宣传、教育党员和群众,确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如何解决订阅党报党刊的经费呢?据调查,做得好的地方,大都采取分类指导、落实经费的方法。在征得群众同意后,有的村用公益金订阅《人民日报》,有的由村办企业支出,还有个人订阅和集资订阅,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采取何种办法订阅党报党刊,都应注意积极引导,逐个落实,不可强行摊派,以免把好事办糟了。
我们相信,经过各地党委宣传部门和邮电部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好《人民日报》和其他党报党刊在广大农村的发行工作。
(原载《农村整党通讯》)


第5版()
专栏:

知其不能而免之
施政
前些时,不时见到报刊上关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提拔不当或革命意志衰退、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少数领导干部实行就地免职的报道。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这是领导者的责任。但选人要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无误是很难的。对某些提拔以后不能胜任其职的人,一旦发现,就应免去他们的职务。这样做,首先是从革命事业的大局出发的,其次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被免职干部的作用。对这些同志,不及时免去他们的领导职务,而是搞平衡、搞照顾,让他们的职务“终身”下去,对这些干部本人确实没有任何好处。
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善免。只善任而不善免,不可能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唐太宗李世民曾说:知道一个人不称其职而委任他,这不仅败伤风气、扰乱时政,而且恐怕还是做君主的不明。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善任的气度,而且还要有知人善免的勇气。知其能而任之,知其不能而免之。


第5版()
专栏:

这些农村党支部
为何长期不发展党员?
——盐城市郊区五十二个农村党支部的调查
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有七十七个五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农村支部,其中九年、十年未发展的各两个。这些农村党支部为什么长时间不发展新党员呢?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私心杂念较重,怕发展新党员自己被取而代之,五十二个支部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十三个。中兴乡姚庄村五名主要干部,除支书外都不是党员,有入党积极分子就是不发展。支部书记说:“发展了他们,就等于免了我的职。”军营村一名村支部书记,时时担心青年人上来会取代自己,因此十年未发展一名党员。
二、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正常,属于这类的有六个。义丰乡殷古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各自要发展自己的人,双方力量对峙,僵持不下,把发展党员变成“纳亲”。
三、论资排辈和嫉贤妒能思想作祟,属于这类的有九个。有的向党委提出,先把老的发展了才发展年轻的。有的认为,年轻的骨干经济上富了,政治上不能再让他们“捞资本”。
四、组织设置不合理,发展工作难以开展,属于这类的有八个。有的支部辖七、八个单位,几乎形同虚设。隔行如隔山,接触少,彼此不了解,给发展党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培养措施跟不上,属于这类的有十六个。
整党以来,在市委的帮助下,这些农村党支部已有二十一个支部发展了新党员。 (阎组办)


第5版()
专栏:

解决农村党员党籍管理混乱问题
安平县建立农村党员档案
河北省安平县委组织部帮助全县各乡镇普遍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档案,努力使该县农村党员管理工作正规化。
安平县是革命老区,共有农村党员一万二千多名,其中建国前入党的就有近五千名。多年来,这个县农村党员档案不全,材料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弊端。一是党员底数摸不清。农村党员数量不准,对转出转入的党员,往往出现漏统计和重复统计的现象。二是历史表现不清。对于农村党员的历史表现、功过是非的评价,只能凭有关人员的记忆和印象,往往出现偏差。三是入党时间不清。全县约有八百四十多名农村党员的入党时间有争议。四是审批手续不清。由于档案不正规,管理制度不严密,农村党员的志愿书不仅严重散落、丢失,而且有的审批混乱,手续不全。全县有一百七十六份志愿书缺少党员转正手续的记载,甚至有的已担任乡党委书记七、八年,其志愿书却没有办理预备党员审批手续。
目前,各乡镇普遍清理了党员档案材料,该补的补齐,建立了农村党员档案的存档、销档和调档、阅档制度。
(李建真 黄留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