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来信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报纸曾多次呼吁各级机关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时至今日,名目繁多的检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多。以我厂为例,到9月20日为止,今年已有安全生产、工业普查、团的工作、女工工作、卫生、绿化、普及法律知识、财务、质量等大小检查十七次,平均每月近两次。由于检查大部分采用打分法,检查中只凭汇报材料的好坏、制度订得多少来评分,企业便按照“验收细则”赶订制度,编写材料,搞形式主义应付检查。为了表示重视,企业领导人还得抽出时间陪客、汇报,一次就是半天或一天。对上级机关来的检查团更不敢怠慢。为此,厂长经理们有苦难言。
当然,笔者不是一概反对检查。质量、财务等的检查是必要的。呼吁各级领导把好检查关:一是减少检查项目;二是检查要求实,不可凭材料写得好坏、制度订得多少来衡量工作的优劣。
目前,时近年末,企业正处于忙季。按照以往常规,检查也处于“旺季”。但愿不再出现那种华而不实的“一窝风”式的检查。
安徽安庆市第一制药厂 胡起一


第1版()
专栏:来信

令人头痛的“卫生检查”
我是吉林农大的学生,想借贵报一角让有关卫生部门听听我们同学的呼声。
我校卫生工作抓得挺紧,同学们并无怨言,但令人头痛的是那接二连三的“卫生检查团”,真把同学们搞得焦头烂额。一听检查团要来,为保文明单位的牌子,学校、系里就定出较高标准,学生们从自习室、阅览室、图书馆被叫回宿舍,大干一通。
这样搞一次两次还罢,可今天省里查,明天市里查,过不几天区里又查,让人穷于应付。有一次省长没有打招呼就突然来了,批评了几句,结果学校又逼着学生搞了好几天卫生。
国庆前夕,又照例进行卫生大检查。学校制定奖惩制度,卫生好的系奖彩电,次的罚款;系里则给学生定出极苛刻的指标,达不到就罚款。于是,同学们不得不扔下繁重的功课,把时间花费在把一本放歪了的书放正、把墙角的一丝尘土扫掉、把被子叠出直角来等等事情上,使卫生工作走向形式。
我们恳请卫生管理部门:不要过多地骚扰我们平静的校园吧!我们的时间宝贵,你们只要促使人们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就行了,别让大家为了摆形式而浪费时间!
吉林农大 黎明


第1版()
专栏:

自治区政府和铁路供销部门为果农排难解忧
广西香蕉外运渠道已疏通
本报10月26日电 记者郑盛丰报道:本报10月15日报道了广西一亿五千万公斤香蕉呼唤主顾和车辆的消息后,引起各方面强烈反响和关注。
自治区政府负责同志在报道见报后很快召集有关部门,专门分析研究香蕉的运销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解决。
铁路运输部门的态度是积极的,落实了措施。本月19日,铁道部特意批准在香蕉上市旺季的11月,对广西经醴陵限制口开往上海方向的车皮,每天增加十个,专运广西香蕉;柳州铁路局决定对香蕉运输做到计划内优先安排,计划外提供方便,11月运输广西香蕉的计划车皮为一千一百九十七个,创最高纪录。铁路还改变过去直达快列只准在一个车站停靠的规定,允许在沿线附近几个站停靠,以便于香蕉货主分散装运和经销。寒冬时香蕉北运所需的保温车,铁路部门表示尽力申报。目前,铁路部门已增派人员深入香蕉主要产区组织香蕉运输。
供销部门面临香蕉的收购和订销的难题。原因之一,是蕉农要价偏高,超出市场销售承受力,外地客商进货兴趣不浓,订货量仍然停滞在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此,广西区供销社于近日召开香蕉产区果品公司经理会议,分析市场行情,决定迅速广泛地向蕉农提供宏观市场信息,定出对产、供、销三者都有利可图的合理收购价,进一步打开香蕉供销局面。
区供销社还要求各基层供销社坚决摒弃官商作风,学一学个体户,拿出“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劲头来经销香蕉。产量最大的玉林市,数百香蕉推销员更加频繁地满天飞了。
社会对广西香蕉丰产的消息报以一片深情:北京的一位科研人员来信表示愿意提供香蕉的储藏保鲜资料;归来探亲的一位华侨驰书建议对香蕉进行深加工;贵阳市的一些个体户则为贩运香蕉跃跃欲试……(附图片)
广西玉林市今年香蕉喜获丰收。图为收购点的一批香蕉正装筐准备外运。广西日报记者 蒋光意摄


第1版()
专栏:

不要滥派检查团
本报评论员
临近年底,在各式各样的检查团、检查组即将筹组、择日出动之际,本报发表了两篇读者的呼吁——一篇来自工厂,一篇来自学校,反映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提出的意见很有代表性,希望引起有关领导机关和部门负责同志的注意。
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只有布置,没有检查是不行的。检查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纠正偏差的重要手段。注意对下级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是必要的,只要检查的制度合理、方法适当、标准切实,的确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许多地方和部门的检查却有越来越滥之势,一是检查的名目繁多,二是检查团的规模越搞越大,三是检查次数过于频繁,四是检查标准繁琐、苛刻,搞得基层单位的领导不得不分出很大精力应付这些检查,严重影响了生产、工作和学习的正常进行。这些五花八门的检查,还助长了下面的形式主义,助长了上面的官僚主义,传播了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大吃大喝以及拉关系等歪风,引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满。这类副作用大大超过正作用的检查实在不应该继续搞下去了。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我们希望一切准备向下面派检查团(组)的领导机关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先不要急急忙忙地派,而是认真听听下面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看看以往的检查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检查方法应当怎样改进,检查标准应当做什么调整,等等,集思广益,对检查来一番改革。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检查,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近两年报刊电台对那些近于成灾的检查的批评不可谓不多矣,但是某些领导者充耳不闻、照搞不误、乐此不疲。“检查是为了工作嘛!”他们说。实际上其中不少人象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一样,所到之处“敬”的好,“供”的好,就“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否则,就没有你的好看。自然,一路检查,检查一路,知趣者多,不知趣者少,“灶王爷”总不会吃亏的。这正是某些人特别爱好搞形形色色的检查团的奥妙所在。
因此,今后不管哪里又搞这种百姓侧目的检查团(组),首先就该问一问:主事的是不是染上了“灶王爷”脾气?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决定
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决定改革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由公安机关对城乡道路交通的管理统一负责。
《通知》说,目前,我国的城乡道路标准低、质量差,人车混杂,交通管理又分别由公安、交通、农业(农机)部门负责,机构重叠,政出多门,互相扯皮。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在城乡机动车辆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已愈来愈不适应我国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需要,亟待加以改革。为此,国务院决定,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关负责统一管理。
一、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由公安部起草,征求交通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农牧渔业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经批准后由公安机关负责实施。
二、公安机关对全国城乡道路交通依法管理,包括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指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和车辆检验、驾驶员考核与发牌发证、路障管理以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管理等。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准占用道路摆摊设点、停放车辆、堆物作业、违章建筑和搞集市贸易等。
四、除公安机关外,其他部门不准在道路上设置检查站拦截、检查车辆。有关部门如要设立检查站,须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
五、公安机关对于车辆检验、驾驶员考核,可委托给有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单位,按有关要求代行办理。
六、改革城乡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应以不增加编制、经费为原则,由公安机关负责组建全国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
《通知》最后指出,实行由公安机关统一负责全国道路交通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重大改革,牵动面较大,政策性较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尽快组织实施。各级公安、交通、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各地人民政府做好这项工作。


第1版()
专栏:

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现代化剧场
中央歌剧院剧场工程动工
本报讯 记者张世英报道:中央歌剧院剧场工程,于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朝阳门立交桥东北侧举行奠基典礼。参加奠基典礼的有王震、杨尚昆、周谷城、王蒙等同志。
这座适合上演大型歌剧、舞剧的剧场,将装备的现代化设备由国内自己设计、制作。其舞台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以及在戏剧舞台艺术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先进程度,在目前国内剧场中首屈一指。该剧场计划于1989年建成,迎接国庆四十周年,以丰富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附图片)
图为中央歌剧院剧场模型。 本报记者 陈志摄


第1版()
专栏:

宋美龄从纽约返回台北
本报香港10月26日电 台北消息:旅居美国达十一年之久的宋美龄昨天下午自纽约返回台北,蒋经国夫妇和家人以及台湾军政要员数十人到机场迎接。
宋美龄今年八十九岁,1975年9月17日“赴美就医”,以后一直未回过台湾。这次回来据报道是为了“参加蒋介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第1版()
专栏:

昂纳克结束访华离开北京
指出这次访问非常成功
本报讯 记者周梅生报道: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在离开北京时指出,他这次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非常成功。
26日上午,昂纳克在首都机场回答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提出的问题。
当记者请昂纳克同志谈谈他对这次正式友好访问的成果如何评价以及他对今后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关系前景的展望时,昂纳克说:“我们这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友好访问非常成功。访华期间,我有机会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多次频繁的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对许多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无疑地,这次正式访问对于我们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他还说,在会谈中,双方在经济、科学和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方面,也多次交换了意见。总的来说,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以及双方频繁地交换意见,对于加深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党和两国的友好关系,将作出积极的贡献。
记者问昂纳克同志,通过这次正式访华,包括到南京、上海访问,您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昂纳克说,整个印象非常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出色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两国存在良好的传统关系。在访华期间,我们受到友好的接待。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切感谢。
昂纳克同志最后说,我们这次访问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你们进行了充分的报道。我对你们新闻界的努力表示深切的感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一行结束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离开北京。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中联部部长朱良、经贸部部长郑拓彬、化工部部长秦仲达到首都机场送行。


第1版()
专栏:

西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请本报转告患者
治疗恶性淋巴肿瘤有待深入研究
TC-S药源奇缺无法收治病人
本报讯 记者孟西安报道:10月7日本报一版刊登新华社通讯员和记者采写的《我国治疗恶性淋巴肿瘤有突破,研制成功TC—S注射液可望降服“瘟神”》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记者走访了研制单位西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咨询的刘瑜生同志说,新华社采写的消息,没有让我们审阅,有的事实有所拔高,不够准确。消息见报后短短两周内,医院已收到求治、求药的长途电话、电报四百多个(件),各种信函二千多封,到医院预约住院的病人已超过三百人。来信仍在与日俱增。由于药源奇缺,且不宜携带、保存,目前医院根本无大面积收治病人的条件。半个多月来,我们抽掉大批人力忙于接待,不仅医院承受不了,病人也折腾不起。医务人员呼吁,今后对攻克癌症之类的报道,一定要慎重对待,留有余地。
医院党委书记朱鹏举、院长姜波对记者说,他们这项工作正处于进一步观察、研究阶段,仅仅临床用于十个患者,虽然取得较满意效果,但还不能说是取得成功。现在社会上竟然出现打着我院名义出售假TC—S“注射液”。他们希望报纸向社会说明医院的实情和苦衷,以免更多的病人盲目来院求治,受不必要的奔波之苦。


第1版()
专栏:

不用消耗燃料的免烧红壤砖问世
我国传统的烧窑制砖的旧工艺被突破,一种不用消耗燃料的免烧红壤砖已正式问世。这种新型砖最近经建材专家鉴定合格后,由江西进贤县墙体材料厂投入大批量生产。这种砖利用当地的红土作主要原料,具有外型规整光滑、色调均匀等优点。
免烧红壤砖的问世和推广,将有利于保护林业资源,节省能源,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
(据新华社)


第1版()
专栏:

大户心态篇
——温州风情画之三
本报记者 孟晓云
共产党的富民政策,使温州先富起来的专业户腰杆子挺了起来。他们希望别人也富,大家都富了,“红眼病”就少了。通常是邻帮邻,亲帮亲,一个购销员出门跑业务,带一批人出去。大户怕自己孤立,成为群众的对立面。过去农民眼红干部的收入多,认为自己的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现在颠倒过来,大户希望干部富,因为干部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似乎干部富起来政策就牢靠了。
在富裕的苍南县、乐清县,农民几乎家家订报,一个小小的金乡镇,订人民日报的有二百一十多户,订的其它报纸有八千五百份。订报一是捕捉商品信息,二是看党的政策,他们的命运和党的政策连在一起。不少大户至今心中仍有顾虑,小富不怕说,大富不敢露,担心自己会象林黛玉进荣国府,先受宠爱,后来就是葬花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一边富,一边怕;一边怕,一边干,而干是主要的。
这种心态反映出从小生产转到商品经济轨道上来的农民想寻求保护的迫切要求。大多数富起来的农民愿把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但是他们希望联合体或个体办厂的固定资产能受到法律保护。这是一。
其二,私人办厂,风险较大,弄不好人财两空,让人不托底。于是,金乡的大户开展两栖经营,一方面自己全力投入在联办企业上,一方面让家属搞小商品生产,以家庭工业收入来弥补联户企业万一遇到风险造成的损失。
大户的心态是很微妙的。钱有了,他们还期望在社会上有地位。一些大户觉得尽管自己挣钱多,政治上还是个“三等公民”。瑞安县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争着与县委书记合影,一方面,显得自己政治上可靠些,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炫耀社会地位的资本。
大户们普遍热心公益事业,捐款办学,建公园,所在多有。这是他们富起来以后,追求知识,需要文化娱乐的一种心理反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要在社会上扬名,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金乡镇有七八个专业户主动捐款一万元办学校买图书。金乡文化服务公司要在狮山公园办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园中园”,农民集资六点九万元,公园立了一块石碑,凡捐款者都可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
在钱库镇,我走访了一户农民家庭,户主叫王文化,他从括山乡迁居到钱库,盖了一座相当漂亮的四层楼,进门墙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远瞩”二字,这是王文化为家乡小学集资捐助,乡政府奖给他的。
这块匾仿佛能向人们说明房主人的某种身份和地位。
王文化是一个农民购销员,但是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时,带了不少“国营”和“集体”的帽子,比如当过某镇地方供销公司的推销员啦,现在又是某镇工业公司的经理啦,这使我想起在钱库采访的另一个百货批发大户,他的足迹遍全国,赚了大钱,但介绍身份时,也称自己是集体商业的采购员,怕提私有,尽量往国家和集体靠,仿佛公有比私有要稳妥些,体面些。这是大户们的另一种心态,也是农村中长期以来,倡导平均主义、一大二公的心理遗留。
心态是变化着的东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将成为过去,将来也许会成笑谈;有些积攒下来,也许将成为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附图片)
苗地 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