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鲁迅故乡纪念鲁迅
陶红坤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鲁迅故乡浙江绍兴已揭开纪念活动的序幕。
今年以来,已有上万名中外人士来到绍兴,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许多文艺界、新闻界和科技界的著名人士也都相继到鲁迅故乡访问。中国作协主席、年逾八旬的巴金,顾不得腿部伤痛,也兴致勃勃地到鲁迅故居参观,并提笔为鲁迅纪念馆留言:“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巴金还饶有兴趣地到三味书屋,坐在当年鲁迅曾经坐过的座位上,寻觅鲁迅亲手刻在桌上的“早”字。近年来,国际友人专程来绍兴瞻仰鲁迅故居者络绎不绝。其中以东邻日本的客人居多,其次是美国;而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客人则是十余年来第一次到绍兴访问。日本话剧人社上演鲁迅作品《阿Q正传》之前,曾先后两次到鲁迅故乡体验生活。前些日子,苏联著名汉学家罗金也到绍兴,与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如今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附属各文物保护点的房屋都维修一新,各参观点都添置了一批文物。鲁迅纪念馆的“鲁迅生平事迹陈列”,经过两个多月的改版和整饰,已充实和更新了许多内容。其中增加了近几年来征集到的鲁迅文物资料,如关于鲁迅出任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学的报道,鲁迅祖父撰著、鲁迅抄录的《恒训》等;新增了鲁迅祖宅“德寿堂”和“社戏”模型的文物复制品,并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与鲁迅关系又相当密切的周作人、胡适、林语堂以及有关的一些历史人物也上了版面。此外,又增辟鲁迅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组内容,展出内山完造、增田涉、史沫特莱、斯诺、古久里等人的照片和实物,展示了鲁迅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所作的巨大贡献。
最近几年,绍兴相继建立起鲁迅研究学会。绍兴师专学生鲁迅研究社、稽山中学鲁迅文学社和皇甫少年鲁迅研究会,经常举行学术研讨会,并定期出版《绍兴鲁迅研究动态》等刊物。鲁迅纪念馆又编印了十二万言的《乡友忆鲁迅》。
这次纪念活动,还展示绍兴鲁迅纪念馆所收藏的一批珍贵文物。周丰一(周作人之子)捐赠的几件周氏遗物弥足珍贵,其中有周鸣山、周傅氏、周豫才《合同义据》、鲁迅与周作人一起搜集的炮弹壳、鲁迅的母亲鲁瑞生前用过的绒线针、小橱,还有周仲翔的《借票》,以及周氏族人的照片等。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建人的夫人王蕴如和浙江省农业厅干部袁默君,也把一批珍藏的文物资料献给纪念馆收藏。
目前,有关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的五个学术讲座已在绍兴举办,古越龙山越王台的《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书法展览》已准备就绪。绍兴市邮电局也将发行印制鲁迅头像和锦言的纪念封。全国不少鲁迅研究专家和学者还将到鲁迅故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战火中的人情美
——电视连续剧《李林》观后
辛泾
表现战争、塑造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难度较大。最近,观看了山西雁北电视台录制的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李林》,觉得耳目一新。它在写人,表现人情上,有些地方有所突破。
这部戏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女英雄李林的事迹改编的。李林是印尼归国侨胞,抗战时期,她奉命在雁北一带组织游击队,与日伪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她手使双枪,纵马驰骋,机智勇敢,牺牲时只有二十四岁。她的英雄事迹在雁北家喻户晓,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很了解这位女英雄,对她赞佩不已。把李林的英雄事迹搬上屏幕,反映华侨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视连续剧《李林》拍得非常有特色。全剧自始至终贯串一个“情”字,通过战争写人、写人情,大胆地表现战火中的人情美。
剧中主人公李林作为一位女英雄,她的英雄气质和英雄行为以及她的成长过程,表现得合情合理。剧情从她少女时代开始,就显示了她的个性。当荷兰殖民主义者用马鞭抽碎了中国地图时,李林迅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中国地图,表现出这位远在异国的华侨少女心中装着对祖国的深情,她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不可辱。她不屈从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对祖国的爱,象一条红线贯穿着她短暂的年华,使她在抗日的战场上迸发出火一般的炽热和大智大勇。她劫军火、炸炮楼、除奸细、捣敌巢……成为传奇式的女英雄。
然而这样一位女英雄却又有着女人特有的细腻情愫,普通人的本色和英雄的本色在她身上融为一体。剧作通过表现李林在对待爱情、亲情、友情的关系中,真实、细腻地表现出这一点。例如描写李林对丈夫的感情,当一场寡不敌众的恶战打响前,人们都争相陷阵,然而李林此刻却让身负重伤的丈夫留下来,丈夫觉得妻子在生死关头让自己留下太自私。妻子并不隐晦自己观点,她爱丈夫,也爱她和丈夫亲手创建的游击队,“留下你就保存了这支队伍”。当李林完成了阻击敌人任务后,她所带的队伍只剩下五个人了,这时她又以送走文件为理由说服只有十几岁的通讯员二喜子撤离战场,她默默地给二喜子脱下军装,一直脱到露出光屁股,象个村童。当小通讯员下山后发现公文包里根本没有文件,才明白这是李林把自己骗下战场。李林壮烈牺牲了,她留给丈夫的信中写道:“……我多么想回来,让你听听胎音……。”这里人们透过硝烟,看到李林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这种深情的体现,正是反映了革命战争中作为一个女人、妻子、姐姐的细微方式和感情,歌颂了英雄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李林处理奸细和叛徒的情节,使人看到她独特的个性。她不请示也没有细致调查,就枪毙了她认定是奸细的王主任,显得有些刚愎自用,轻率莽撞,但这是处在严峻战争环境里李林个性的表露。优点、缺点都写出来,这位英雄就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了。同样,李林对白兰的叛变痛恨已极,可是当白兰自杀后,她却顺手抽下床上一条白布单默默地给白兰盖上。这个创作设计很大胆,多少表露出她不忘昔日战友情谊,更痛惜她的叛变和自杀。这样来处理就具有独特性。李林把白兰看作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牺牲品,给她蒙上床单,使剧情从单独对叛徒的鞭挞,升华为对整个侵略战争的鞭挞和控诉,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电视剧《李林》并非十全十美,但它的探索和出新是值得称赞的。(附图片)
李林(杨静饰)在指挥战斗。 李有祥摄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心中充满着一团火
——记锦州市评剧团团长徐培成
本报记者 易凯
1984年年底,在剧团的体制改革中,三十六岁的评剧小生演员徐培成,经群众选举,被任命为锦州市评剧团团长。他上任的第一天,便立下了“敢为天下先、争创一流团”的“军令状”。
一年零九个月过去了,在徐培成的带领下,经过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锦州市评剧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个懂艺术,善管理,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领导班子形成了。
一个遍及两省二市、以农村为基地的评剧文化市场诞生了;他们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如鱼得水,驰骋自如,仅去年一年就演出三百场,观众达一百四十万人次。
一个以抓质量、抓革新、吸引青年观众为目标的艺术生产系统健康地运转起来了;革新试验剧目《狐仙女》演出已超过百场。
一座以副养文,餐厅、旅馆、游艺兼有的“百乐园”大楼竖立起来了;既安排了剧团精简下来的人员,也为剧团增加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最重要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昔日“扯着耳朵连着腮”的帮帮伙伙为今天的团结合作所替代,松垮散漫的自由主义为严明的组织纪律所替代,人们心中的“小九九”为“争创一流团”的共同奋斗目标所替代……。
小卒子终于过河了,徐培成的“军令状”已初见成果。
青年时期的徐培成,就有一股“敢争先”的勃勃英气。1966年,他毕业于辽宁省戏曲学校评剧班,但在“文革”中却改行习京剧文武老生唱“样板戏”。1978年,他回到评剧团重操小生旧业。艺术道路上的坎坷没有动摇他立业的壮志,他以勤奋刻苦的精神,夺回那逝去的年华。经过数年的努力,徐培成在东北评剧小生界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演员。他谙熟评剧的功底,又掌握了川剧的水袖功、褶子功,晋剧的展功,京剧的甩发以及五百四十度僵尸、踢腿斗踝僵尸等高难技巧。他的唱腔高亢甜脆、声情并茂,并带有黄梅戏等南方小调的旋律和京剧韵味。他在舞台上精心塑造的贾宝玉、许仙、王仙客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从主演到团长,徐培成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他从不后悔,心中充满了一团火。他说,为个人成才奋斗固然可取,但这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理想比起振兴戏曲的大目标是太狭小了。只有在改革的大事业中,我这个小卒子才能放出更多的光和热。为了搞好剧团的改革,他曾经在两天内走访了三十多位演职员的家,并多次找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促膝谈心,共筹大业。为了维护剧团纪律,他曾当众认错自罚,毫不留情。为了保持演出质量,他始终坚持在舞台上。一次,他的脚被摩托车撞伤,肿得穿不上靴子,他咬着牙把靴子绑在脚上,一场戏下来,靴子上沾满了脓和血。他出力最多,但他和领导班子的同志奖金总是拿二等的。徐培成胸中一团火,已变成全剧团上下的一盆火;他那与剧团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化作全剧团争创“锦州牌优质评剧”的实际行动。
1985年,锦州市评剧团被任命为辽宁省“文明剧团”,徐培成当选为锦州市劳动模范。然而,他并不满足,他的眼光已越过了辽宁,移向全国。(附图片)
徐培成在《无双记》中饰王仙客。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读沈鹏草书长卷《归去来辞》
欧阳中石
最近读沈鹏同志新出版的草书长卷《归去来辞》,会心良多,不吐不快。
《归去来辞》是陶渊明一篇骈文。从书写上说,文与诗不同,诗炼字简赅,字辞缛丽,而为文则重字多,句式杂,不易韵出天然。然而这一长卷却匠心别裁,字无碍眼,句无离散,行无拘束,章无失度。论笔触,沉重浑厚而点画自由;论起落,不假雕琢而入化出神;论行笔,迟滞涩凝而不颦媚甜俗;论萦带,连断得宜而不气结流滑;论连绵,俯仰开阖而顾盼成趣;论字距,三四间五,一二相杂而巧在错落;论行间,揖让进退左右挥洒而自成映衬;论形质,浓淡润躁焦枯飞白而和谐得体;论气韵,朴实敦厚、拙中见巧而翰逸神飞。逐款以求,确都自成格局,可谓艺术珍品。至于格调是否尽合赏者之意,各有偏爱,不应以一己之恶而苛求,不应以一己之好而?赏。文章书道,得失只在寸心之间,个中滋味凡是同历苦楚者自能相知也。
以我观之,他书作之先,必是宿构经时,煞费苦诣,一旦落笔著墨,则挥洒任性,青檀驰骋。行笔必时若游龙戏海,时若蜻蜓点水,时而神凝笔重,聚力于千钧而沉腕撅拓,时而情逸翰飞,轻不禁风而柔指婉转。通篇整体固已了然于胸,孰轻孰重,孰枯孰润,孰倚孰偏,孰放孰敛,具在宿构之中;然而,兴之所至,逐时而变,偶有失笔,亦情随心转,正所谓信马由缰,却又趣来意外,脱羁而往,则或胜过预期。当然,此非才识超逸,俯瞰玉版,点画往复,先贤遗致俱在眼底者,不能企及!噫!字内字外不能兼得者谁敢望尘!沈鹏同志,诚然是慧人也,笔兴笔资,得于天而远出功力之外,余口赞心折,遂写如此。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江西新发现杨万里著作木刻板 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故乡——江西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最近发现了十五箱杨万里著作的木刻板。已经清理出双面木刻板一千三百三十一块。其中有《杨诚斋诗集》(清代乾隆六年制版)四十二卷,《杨诚斋文集》四十二卷,《诚斋易传》二十卷。文集和易传为清代同治二年制版。
(江电新)
△河北电视台和承德话剧团最近录制成四集电视连续剧《草青草黄》 它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县统计局长舒星的坎坷命运和不平的生活道路,歌颂了那些在疾风中摇曳的小草,默默无闻,为春天伴绿,为金秋增色的含辛茹苦的精神。主要人物舒星由王淑英扮演。编剧孙德民,导演孟宪弟、刘颖。
(一闻)
△中国评剧院一团最近首次赴香港演出 该团由胡沙任团长,新凤霞任艺术指导。演出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和《牡丹仙子》。新派传人谷文月是这三个戏的主演,赵丽蓉、小玉霜等著名演员参加演出。 (宗 平)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长城剑〔书法〕
——选自“何锦明书法艺术展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