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论坛

企业技术管理应当有一个突破
王传善
编者按:王传善同志文中所提各点并不新鲜,但切中时弊,是我们经常强调而始终落实不了的问题。我国“七五”计划即将实施,这种局面如何突破?有关部门需要狠抓“见效”,也希望更多的同志给予热情关注。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大、中型企业,近年来乡镇企业又蓬勃兴起。但是我国现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不高,很多产品质量不好,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和国外的先进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例如,某行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到国外先进企业的十分之一,而废品率却高达50%。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间的差距也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技术方面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方面的。赵总理在《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国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七五”期间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和更加现实的意义。假如我国的企业都能达到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对某些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完全可以在少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使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我国企业内部的潜力是很大的,依靠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现生产接近翻一番的指标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严格生产纪律、加强工艺管理和搞好职工培训这两条是最基本的。企业就象一支军队。军队若没有严格的纪律,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并掌握现代作战技能的军官和士兵,武器再好也打不了胜仗。同样,纪律不严、职工素质不好的企业也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取得高的经济效益。
在五十年代,我国一些企业的生产和工艺纪律是比较严的。但是后来把一些必要的生产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工艺的科学要求都错误地作为对工人的管、卡、压而批判。在十年动乱之中,纪律更是荡然无存,至今影响犹在,甚至形成一种社会现象,企业领导往往不敢抓,也难以管。结果许多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有些“优质产品”的质也不优了,叫做“萝卜快了不洗泥”。所谓“不洗泥”就是不顾工艺要求和检验标准。有的大企业在完成国内重点任务时产品质量不好,提供的设备故障不断,长期不能正常运行。但同一个企业提供给国外的产品却是质量优秀,一次投运成功,获得外国用户和专家的好评。可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工艺纪律的重视问题。我们有些单位管理制度很不严:不同品种、质量的原材料混杂;随意改动生产工艺和图纸;在净化车间内抽烟、吃饭等等,不一而足,违犯操作规程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若不能彻底肃清这种现象,建立起十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就不能使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永远落后于人。武汉柴油机厂的德国籍厂长格里希曾经说过:“在发达国家中,职工平均每天纯粹劳动时间最少不低于三百七十分钟;我在中国观察到,第一线工人工作时间最多不超过二百四十分钟,机关勤杂人员可能二百分钟都不能保证。”这仅仅是从劳动的量上来说,若是再把劳动的质的因素考虑进去,差距就更惊人了。我们有的大工厂,按照同样的图纸生产同样的产品,现在需要的工时是“文革”前的一倍多。
许多老工人已退离工作岗位,大批新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不懂得工艺的要求以及自己在整个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曾经成批地生产出合格的先进产品的中外合资工厂,连续几天的产品都不合格,经检查发现,原因是把未经训练过的工人顶替了请假的工人。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人决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可惜我们许多企业领导人不重视这一问题。在西德和日本,工厂中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中专毕业生,也有大专或大学毕业生。新工人进厂都要经过专门的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才能上岗位,即使象服务员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也都要经过专门训练。生产技术愈复杂,装备愈先进,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愈高。我国有相当一些工厂甚至研究所,从国外购置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花了许多钱,却长期搁置不用,原因是不知道该怎么用,或者虽知道一些用法,却不知道如何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样被“供养”起来的贵重设备和仪器数量很大,其中还有不少一次没用就被弄坏了的。我国近年来在教育上只重视一般大学教育,而不重视中专职业教育;宣传上过分强调了物理数学这样的基础理论而忽视技术和实践;过多地鼓励培养研究生等少数尖子,而没有重视培养大量生产所需的中、低级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职工教育中,也有重视文化教育而忽略岗位技术培训的倾向。这是急需注意的问题。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具备前述的两个条件之后,就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技术进步上(包括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我国企业的生产设备比国外现代企业要陈旧落后,但要全都换成新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花钱太多,也没有必要。我们应该选择少数关键的、“卡口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要盲目追求大、洋、全。例如,不是所有的加工机床都要“数控”,但是对于某些高精度要求的部件非用数控机床不可,否则不能保证质量。现在的一个偏向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己消化吸收的很少,在人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的就更少。这样就难以提高自己的设计和生产水平,技术上难以自立,重要设备难以自给,就难免要重复引进。中央一再强调技术引进应当坚持“技贸结合”的政策,可惜还没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贯彻不力。在技术进步方面,企业还应该强调自力更生,不要尽向国家伸手,只想买洋设备。以我国技术人员的水平来看,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使企业的技术改造做到价廉物美,又快又好。必须看到,我们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实际上处于闲置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一些大企业和研究院、所中更为突出。这是被埋在“地下”的财富,把他们动员起来搞技术改造将会大大促进生产。经常鼓励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本来是我们领导企业的一条经验,但近年来被忘掉了。然而,日本朋友学了我们的经验,他们现在不论大、小企业都十分重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有很好的效果。技术进步是无限的,在产品上则表现为不断推出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仅仅在产值上翻几番而没有质量上的翻几番是不够的。积极采用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使得“中国货”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信得过的名牌货,那时候才算我国的生产真正现代化了。(附图片)
为推行专业化维修管理,保障设备的优质运行,北京市成立了变压器维修管理站,对全市十二个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变压器实行了维修测试技术服务,使变压器完好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并结合推广宁波变压器厂生产的低损耗节能变压器调容减荷,使每年节电八十四万度。图为该站技术人员在检测变压器。
丁彦国 赵文翰摄影报道


第5版()
专栏:

  农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 安成福
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可以物尽其用,减少和杜绝农业资源的浪费。我国所产的棉花,除棉绒外,每年有棉籽八十五亿斤和大量的棉秆,过去大都作棉籽饼肥料和柴禾了。近年来山东省棉花副产品综合利用取得成效,累计产值已达十亿多元,相当于五百万亩棉花的产值。他们以棉秆为原料研制成功了箱板纸和刨花板;用棉籽油为原料研制出醇酸脂胶调合漆,解决了油漆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他们还利用溶剂浸取法进行棉籽饼脱毒,获得了无毒棉籽蛋白粉、无毒棉籽油和可作男性避孕药的棉酚;利用棉籽壳栽培食用菌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我国年产茶籽二亿五千万斤,因茶籽含破坏动物红血球的茶皂素,过去未能很好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茶籽榨油工艺流程,制成了优质适用的茶籽油,已应用于生产。从茶籽中提取的茶皂素,可制成乳化剂应用于纤维板生产。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纤维板厂应用这种乳化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可使农产品多次增值。如一百吨玉米可生产果糖浆近一百吨、麸质饲料二十吨、玉米油三吨。这些产品的价值比玉米增值六倍多。一百吨甘薯干价值仅一万六千元,用它制成白酒五十吨,价值八万五千元,增值四倍多;制成味精二十吨,价值十八万元,增值十倍;制成葡萄糖和维生素C,价值四十万元,增值二十四倍。每百斤棉籽经过深度加工可获得棉籽油十五斤、饲料蛋白二十斤、棉酚八十一克、棉籽壳五十斤,合计价值为棉籽的二十五倍。
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是解决农产品积压的重要途径之一。吉林省等地玉米连年增产,出现了暂时积压的情况。他们加强了玉米的综合利用,1982年研究用玉米代替糯米和粟米生产黄酒获得成功,使玉米有了新的用场,并使每吨黄酒成本降低五十九元,酒糟还可以作饲料。河南等地利用玉米生产玉米胚芽油。这种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6%左右,极易被人体吸收,是优质食用油。安徽和四川等地已建立了以玉米为原料的果糖生产线,年产果糖一万吨。这种果糖甜度高、品质好,被称为“人造蜂蜜”。利用玉米面作原料,还可生产新型质好价廉的玉米粘合剂。这些深度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玉米就地转化,避免了积压。
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药品、日用品等。黑龙江省成功地从大豆饼粕中提取高质量大豆蛋白质,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高级营养品;还从饼粕中提取出有机酸,制成金波汁饮料。这种饮料果汁味浓、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利用山楂叶研制成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山楂黄酮片,疗效显著。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出用途广泛的乳酸。安徽省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生产赖氨酸,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可以出口换汇。他们还用甘薯渣生产出柠檬酸钙。河南等地还利用稻、麦秸秆生产牛皮纸、草纸和包装纸。
我国对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应当进一步放手让农民就地多层次加工,同时加强综合利用的工艺和小型机械的研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5版()
专栏:

  发展无毒棉 促进农副业
  河南省农林科学院 吴中道
棉花全身是宝,国外称它为“作物之王”。除了它的主产品棉花纤维外,副产品棉籽、棉秆和棉叶有许多用途。
现在棉花的副产品没有综合利用,原因是它周身的色素腺及腺体内的棉酚类都有毒性。所以富含蛋白质的棉花枝叶和棉籽饼粕多数不能用作饲料;棉油中的亚油酸、维生素E含量虽超出一般植物性食油,但仍是低级油。而通过育种手段发展无毒棉,就可以使它成为棉、粮、油、饲多用作物。
无毒棉花的整个棉株除皮棉以外,其余部分的87%都可利用。发展无毒棉对农村养殖业、食品工业、油脂工业将有很大的促进。
我国无毒棉培育的历史仅十二年。现在已育成一些生产上可利用的新品种。其皮棉产量、品质与常规棉花相当,种子和茎叶铃壳无毒,有的还具有抗病性或早熟性,可以在各地配套使用。1985年全国繁殖无毒棉面积约六万余亩。
无毒棉的发展必须同它的综合利用密切配合。无毒棉的综合利用是无毒棉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加工利用应当由低到高,由简到繁逐步推进。根据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无毒棉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利用:
(一)利用无毒棉枝叶铃壳发展养殖业。无毒棉的枝叶蛋白质含量高,而且不管是青饲料或是制成干饲料,畜禽都爱吃。一亩高产棉田可收到千斤风干棉柴和落叶,足够一头猪的粗饲料。无毒棉柴的饲用应从间苗开始,接着打疯枝、老叶、群尖、空枝、无效顶尖枝梢,整个棉花生长季节都是收集青饲料的时期,边收集,边切碎或铡碎。这是喂牛羊的上等饲料,如果用来喂猪、鸡,配合谷物糠麸效果更好。一时用不完,可铡碎装入无毒聚乙烯塑料袋,挖窖青贮,备作冬春饲料。棉株根部和主茎的皮可剥下沤麻;木质部分加以粉碎,可以代替木材作香菇、黑木耳培料。
(二)无毒棉籽壳可培养平菇、猴头。生产食用菌可从平菇开始,取得经验后再生产金针菇、猴头、木耳、香菇等。采完平菇的培养料,只要不受杂菌的污染,还是猪的好饲料。
(三)棉仁榨油,棉粕粉碎后进行深加工,可生产高档商品。无毒棉油色淡,无不良气味,亚油酸高,维生素E含量多。它稍加处理就可当营养降压油、人造奶油等。棉仁蛋白质含量高于大豆、花生、芝麻。它的氨基酸含量平衡而齐全,加上色白无异味,适宜于作高档食品的蛋白质添加强化剂、发泡剂。一斤棉蛋白粉可抵二斤鸡蛋使用,用以制作营养面包、鸡蛋糕、高蛋白龙须面等。棉籽剥壳过筛后,部分细碎棉仁与棉籽细壳屑难以分开,可利用这部分下脚料制造酱油。


第5版()
专栏:科技文摘

  玉米面可制高强度粘合剂
用玉米面粉作原料制成玉米胶,粘合一个零点五米见方的瓦楞纸箱,一个体重一百三十多斤的人站在上面连续跳动,纸箱毫无破损。郑州大学化学系研究成功的CFA型粘合剂,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是粘合技术的一项突破,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当前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各种包装纸箱、纸袋及其它制品加工数量剧增。包装品过去多以泡花碱(即硅酸钠水溶液,也称水玻璃)作粘合剂。由于需求日增,货源不足,致使价格不断上涨,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国内外曾以价格较高的玉米淀粉为原料进行粘合剂研制试验,但用低价的玉米面直接制作粘合剂尚无先例。郑州大学研制成功的玉米胶,所需设备简单,可常温操作,反应时间短,省能源,无废水废渣等污染性排放,粘度变化小,耐贮放,一般从事纸制品生产的小型厂家均可自行制作。制作一吨玉米胶只需百元左右,每斤只用几分钱。与使用泡花碱比较,制作一吨瓦楞纸可节省二百元粘合原料费。除纸品外,玉米胶还可以做为刨花板、棉秆板及其它多种材料的粘合剂。
(摘自《河北科技报》)


第5版()
专栏:科技文摘

  不生犊的母牛能产奶
一九八三年以来,山西省祁县农牧局郭瑾煜、杨春等人,对十五头母牛用雌性激素诱导泌乳,获得了每头平均日产奶二十一至二十九斤的效果,为先天性不育母牛产奶找到了一条出路。
这项成果经山西省农业大学、省农牧厅和省科委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鉴定,一致认为具有先进水平。
(摘自《农业科技要闻》)


第5版()
专栏:

  功能特殊的衣服
  徐荣
随人“长高”的衣服
法国童装设计专家冯维希特设计了一种能随孩子“长高”的衣服。当孩子长高时,自动放尺卡会把各部分调节到一定位置,使孩子穿上舒服耐看。这种衣服一般能穿三至五年。抵抗细菌的衣服
美国化学家研制了一种抗菌衣服,穿上它能有效地阻止引起疾病和产生气味的细菌生长。这种衣服是用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制品制成的,表面有一层金属过氧化物的聚合物涂层。
不怕电击的衣服
穿上美国生产的一种避电工作服,可以安全地触摸有三万伏静电的带电物体。因为这种避电服能使周围空间离子化,穿上它触摸带电的物体前,在周围已经架起了“电离桥”,带电物体上的电荷不断地沿着“电离桥”转移。这样当人触摸带电物时,电荷就很少了。
  用途繁多的衣服
瑞典治安民防局专门生产了一种具有多种特殊用途的衣服。这种衣服既有收录装置,能摄像和窃听,又能防止放射物沾染。这种衣服里备有电子元件,衣服外面由涂有异丁橡胶的聚酰胺纺织品织成。
  防火耐热救护服
法国雷赤坦公司和日本帝国纤维公司研制了一种防火耐热的救护服。这种衣服式样与宇宙服相似,人体无外露部分,救护服外面的不锈钢纤维在1300℃的高温时,衣服内的温度不到50℃,耐热时间可持续三分钟。
自调厚薄的衣服
美国犹他州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新型衣服,能自动调节厚薄。这种衣服是由特制的管状纤维编织而成。在管状纤维空芯内装有空气和一种能热缩冷胀的物质。当天气寒冷的时候,管状纤维膨胀,推压气体,使纤维变粗,衣服就变得厚实暖和;天热以后,管状纤维体积缩小,使衣服变得疏薄,透气性好,穿着凉爽,不感到闷热。
  驱除蚊蝇的衣服
美国生产的驱蚊蝇服,从外形上看与普通衣服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表面覆盖着一层二氯苯醚脂和除虫菊药膜。只要蚊蝇与药膜接触,十五秒钟后就会自行死亡。这种衣服耐冷水,用中性洗涤剂清洗。该衣对人体无害。
工作救生两用服
日本东京株式织物公司生产了一种使用空芯膨体化纤维缝制的衣服。这种衣服干燥时就象普通服装一样,但一浸入水中,其体积在三十秒钟内可膨胀十八倍。利用这个特点,海上救生人员可以用它作“救生圈”,打捞遇险人员。
能诊断癌症的衣服
英国研制了一种能诊断癌症的衣服。这种衣服里嵌有一对充满液体的冷却垫,病员穿上这种衣服,就能均匀地对胸部冷却,控制局部体温,然后记温扫描,在记温照片和磁带上显示出患有肿瘤的部位,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
  会变颜色的衣服
美国和日本相继研制成功会变颜色的衣服。它由光敏变色化纤布料制成。它在树林里能变绿色,在草原上能变黄色,在夜晚变成闪闪发光的白色,在水中变成蓝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