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值得忧虑的劣胜优负
牧惠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青年学生党员想学习《共产党宣言》得自己动手油印,这诚然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但是,用这件事来责备出版部门,我却不以为然。解放以前不说,解放以后,《共产党宣言》就出过不止一种版本,印过好几次。别人家里我不知道,在我家里,包括解放前的版本,找它四五本出来是并不费力的。如果出版社重印《共产党宣言》,发出征订单,除非杭州大学事前通知了新华书店,要不,浙江省的订购数大概不会高——也许在杭州仍达不到二百册。
我这样说,并非以为现在出版和发行工作十分令人满意。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十分令人忧虑!
作为一个杂文作者,我自然喜欢读别人写的杂文。舒芜同志的杂文,我爱读。前些时从广告上知道他的杂文集《挂剑新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几次去书店却未见到。后来在一位同志家里终于见着了,翻开版权页一看,才明白书店无书的原因:只印了九百本。在一个拥有二千多个县、上万个图书馆、十亿以上人口的国家里,舒芜的杂文集,绝对不会只有九百个个人和单位想买。苏东坡死后,成都有人把刻有他手迹的石碑拓印若干份之后立即把碑石砸毁,于是拓印本马上变成高价而赚了大钱。出版社只印九百本舒芜杂文集,看来不会也不可能是出于奇货可居的动机。原因只一条:征订数区区不到九百。最近收到花城出版社一位编辑同志来信说,另一位在杂文界颇有影响的杂文家的集子,征订的结果才六百多册,简直无法开印。出版社面临着的就是这样的景况。
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在市场上,是劣币驱逐优币,优货战胜劣货。那道理很简单。如果既有金币、银币又有纸币,人们大都会先把纸币花掉,把金币藏起来。同样价格、规格的灯泡,谁都不会买那种三两天就坏的劣质产品。但是,现在在精神产品中却出现了一种劣胜优负的状况。一些庸俗的“秘史”“野史”之类的书刊,印数动辄以十万、百万计,甚至还有上千万的!作者、出版者和书店都赚了大钱,而一些严肃认真的作品例如学术著作、评论文章乃至杂文集、诗歌、散文的出版,却很难维持。为了争取一个有利的征订数字,编辑和作者都在书名上下功夫,试图弄出一个对读者首先对发行部门有关人员富有吸引力的书名。当然,好书还得有好书名;但是,用那样大的力气为提高征订效果而在书名上费脑筋,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我这里丝毫也没有贬低普及的、实用的书籍的意思。只要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而不是散布污垢,一些普及性的读物当然会比提高性的读物拥有更多的读者,印数当然也得高些。这是正常的。庸俗同通俗毕竟不是一回事。
同样,正常的必要的经济效益同唯利是图也不是一回事。精神产品可以也必须卖钱;但是,把出版、发行等同一般商店,出版、发售一些甚至连严肃一点的资产阶级出版社、书店也不屑一顾的精神产品,就很使人惋惜——在清代,曾经有过一些大商人出钱支持学术研究的事;在解放前,有一些书只能在杂货铺里出售。我们总应当比那时的那些商人做得好。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彻底解决的,需要一切有关部门大家一起来察病探源,综合治理。但是,急则治标,实在不宜再拖下去了。否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恐怕只能局限在嘴上。


第8版()
专栏:

编者的话
散文在我国有着悠远的传统和丰硕的成果,在今天以文艺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描摹人情世态,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四化建设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当前小说、报告文学等样式繁荣景象的衬映下,散文似乎稍逊风采,不甚引人注目。散文创作本身也需要提高,以担负起它所应当担负的时代责任。我们一向有志于提倡散文,六十年代初曾在副刊上开辟“笔谈散文”,得到不少作者和读者的支持。现值新年伊始,我们愿再开辟“我与散文”专栏,就是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请作家(不论是散文家、小说家还是报告文学家等等),诗人,评论家以及业余作者,围绕散文创作,谈一家之言。或谈对散文现状的认识,或谈散文创作中的甘苦,或记叙自己写散文经历,或抒发读某篇散文佳作后的感想,或提出具体建议、批评……内容不限,但最好是亲身感受,有的放矢。文章最好在千字左右。


第8版()
专栏:我与散文

散文的路
黄裳
小时候读书不懂得分辨文体,知道有散文这个名目着实是以后的事,但也并不十分看重。以为文章就是文章,勉强分类是很无聊的事。散文包括的范围极广,昭明太子曾在《文选》中费力地分了许多类,那其实只是从体裁上着眼,在文学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从许多散文选本中还是可以看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记事、抒情、写景的和阐发思想问题、文学见解的。这只能是一种粗略的划分,即使是美文,完全没有思想也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议论文中也有写得好的美文。可见在文学问题上想进行严格的科学性的划分是非常困难的。它只能大体上提供一种思想上的界限,分别两种不同的风格属性而已。
欣赏、学习,进而开始试作,总是首先受到文学性美文的吸引,这也就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散文。不过只是漂亮词藻的堆砌,华美字眼的陈列是终于做不成美文的。有生命力的作品,读者总是可以发现掩盖在表面词藻下面的情感倾向,或浓或淡,正如在重庆看嘉陵江与长江交汇时的情景,碧清与浑黄之间有一条永远变动着的激荡的水纹。江水是终于汇成一股奔腾而下的洪流了。但这洪流正好是两种不同源头江水的融汇。散文中间两种不同素质的分野与激荡变化,以至散文与杂文的分界,恐怕就正是这种情形。
写纯净文学性的美文是困难的。这首先就需要有一个时世承平、生活安定的环境,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有余闲发抒个人的情感,玩弄纤小的个人哀乐。可是我们一直就生活在一个社会急遽变化的大时代里,即使可以短暂而平安地进行感情文字的游戏,但总是保不牢,时时要被社会上袭来的激流所冲毁。这就是写身边琐事、小花小草的“美文”日益走进绝境的原因。即使立意想写闲适的题材,也不由得露出不谐调的气氛。我曾用“感情粗起来了”这样的话来说明这种创作心理的变化,也相信这就是几十年来散文所走过的路。要说这同时也是散文逼近议论性杂文的路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美文,一种风格崭新的美文,终究是会出现的吧。它新鲜、泼辣、没有脂粉气,更为健康,敢想敢说,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我相信,这条路是极广阔的,它已经由伟大的先行者趟了出来,等待着我们大踏步地跟上去。


第8版()
专栏:

千姿百态的冰雕
海南
冰雕,祖国北方独具魅力的奇景,在雪花纷舞中有如璀璨的星斗,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它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结合,錾成一件件冰的艺术品置于雪原画卷中,栩栩如生,令人拍手称绝。因而赢得“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诸多美称。
每逢岁尾年初,我总是忆念起家乡哈尔滨万众观赏冰灯的盛况。在北方“猫冬”的季节,家乡的娱乐活动却格外活跃,赏冰灯更是全城居民的骄傲。“上元,城中张灯五夜,车声彻夜不绝。有缕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百年前史书上就有过这样生动的记载。
上次我回到故乡哈尔滨市,正值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在举办第四届成人和第二届少儿冰雕比赛,那些作品都是用两米高、八十厘米宽、六十厘米厚的冰块雕凿而成,十分壮观。由于哈尔滨的冰景制作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日本、丹麦、加拿大的冰雕大师也慕名赶来参加冰雕表演。
令我难忘的还有别具风格的冰灯游园会。时值隆冬,朔风刺脸,游人却如春潮涌动,兴致勃勃争看这里展出的十大冰灯奇景。我恍如步入叠银砌玉的水晶宫中:那造型美观的银塔玉桥,那风光奇秀的冰林幽洞,那布局别致的琼楼亭阁,无不充满诗情画意。而那冰制的牡丹、孔雀、玉兔、天鹅、熊猫、梅花鹿……惟妙惟肖,逼真动人。在一条透明的冰长廊中,独具匠心地在冰里浇注了红白鲤鱼、龙虾螃蟹,在电子音乐的控制下彩灯变幻,鱼虾仿佛欢蹦浪间……“哦,美极了!”围观的一群美洲来宾连声称赞“中国人真聪明!”听了,我心头也美滋滋的,那是一股很强烈的自豪感。
公园一隅,有一尊耸立的冰骆驼,把我的目光吸引住了:它庞大的身躯凝然不动,只有头高昂着,一双炯亮的眼睛望着远方,仿佛期待沙丘尽头那一条蓊绿的林带,那一片片炊烟袅袅的城廓……多富有生命感的“驼峰石”呵!我不相信它是冰的,也不敢用手将它触摸,怕碰醒它的梦,重又扬蹄踏归大漠。陪我游览的外甥秋石常来这里,他告诉我说:“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师傅亲手雕的,别看它古朴,没什么花样,可透着一股子精神,观众都很喜爱。”是呵,这是一尊神奇的驼峰石,一段凝固的大漠岁月,注入冰雕大师的心血又重新复活了。归去路上,我想到那些不知姓名的冰雕大师们,冒着奇寒,整日蹲在雪地上,一下下挥动着錾子,把沉默的巨冰——那混沌未开的天体,分解凿成一部部有血有肉的艺术品呈现给人们,那该是一种多么赤诚的奉献。
是的,那些冰雪制作的工匠,不仅将美呈给人们,还为勤劳睿智的中华母亲争得了荣光。近几年来,哈市冰雪雕塑大师多次参加在加拿大魁北克市、日本札幌市举行的国际比赛。富有民族特色的“哪咤闹海”、“飞天”、“牧歌”等作品,形象优美,格调高雅,构思新颖,博得了国际友人的好评并获奖,为中华民族艺术增添了光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冰雕雪造之中,镂出千姿百态的美,装扮了北国壮丽的风光和人民的新生活,那是创造性的劳动带来的。事业的发展,大千世界的更新,乃至生活每项内容的变革,不都需要这有声有色的创造吗?


第8版()
专栏:

吹火(外一章)
黎笙
篝火熄灭了……
黑夜倏忽间又围拢来,将这被撕破的一角重又弥合,显得更为浓黑广大,以至于无限。颤动于天空的星星消失了,山那边的大海也沉默了,仿佛停止了雄壮深沉的呼吸。
忽然,在一股轻轻的吹拂之声中,那已经逐渐冷却的灰烬中跳出了一粒火星,由微弱的暗红转为鲜红,慢慢地变为橙亮,不断地闪烁,象是一粒在阳光下闪耀的金黄的麦粒。
它映亮了巴掌大的一块空间,镀以红的、橙的、金黄的变幻色彩,注入微弱然而毕竟是恢复生机的热量,楔入了新的希望——朦胧地勾勒出吹火者的轮廓……
他匍伏在地,隐没在寒冷的夜色中,惟有膀上隆起的块块筋肉和脸面,显现如浮雕。他全然忘记了夜的重压,宛如吹着一支神曲;两唇轻轻地撮合,紧蹙的双眉下瞳孔反射出火星的亮光,而额上的深皱,在每一吹拂间起伏波动。当亮晶晶的火星陡然掣起了一朵摇曳的火苗,于是他的全身都从夜暗中显露出来,好象一座铜铸的雕像。
徐徐吐出的肺腑之气,以生命的活力,使那火苗又成为旋转奔涌的大火。阴霾驱散,天空重又缀满了奇妙的星星,大海又以富于节奏的音调从山那边传来。
他不曾留在温暖光明的火旁,又去吹亮新的篝火……
礁石
晨光熹微,年迈的老渔夫从裸露的礁石上走向江流。
薄雾中,他的衣裳是灰色的,粗硬的头发是灰色的,肩上的竹竿挑着渔网也是灰色的——一切都是铁灰色,一如他脚下冰冷、坚硬的礁石。
在挺立中,老渔夫和礁石融为一体,都是铁似的存在,不曾将骨楞楞的棱角磨掉。
他弯下腰,将椭圆的网缓缓地伸进急速推进的漩流。从礁石附近惊飞的江鸥,怒冲冲地叫唤着四散开去。
是的,奔流的大江,日夜冲击着楔形礁石,在它不屈的棱角上激起柔美的雪浪花。那么,它固执地要卷走捕鱼网的时候,遇到老人顽强而不懈的膂力,沉默而强烈的期待,该不会冷漠地无所馈赠罢。


第8版()
专栏:

不要帮助骗子了
华君武
《人民日报》去年12月26日报道了一个骗子眼科医生谋财害人的案件,河南省政府为此告诫各级政府从这一案件中吸取教训。但是骗子所以得逞,还因为报纸从正面作了公开报道,例如首都就有一家报纸报道了,所以很多病人上当受骗。为什么不告诫各级报纸也吸取教训呢?我认为不很公平。
近几年来我们的报刊、电视不也常见一些客里空的报道么!有的用自传、有的用日记、有的用专访,这个称大师,那个称明星,胡吹乱捧,甚而瞎编捏造,令识者齿冷,读者也就上当受骗,精神大受污染,败坏实事求是的风气。因此,我想领导舆论的机关也应告诫各级报刊的客里空们不要去帮助骗子们了。


第8版()
专栏:

嘱路边小树
鲁琪
漫长的路
遥远的路
实在太累了
就让我睡在这里吧
悄悄地
傍着这棵路边的小树。
(可不能睡在路当中呵这会有碍别人的脚步)。
睡下了
不听风
不望月
任你嫩绿的枝丫
为我搭座小屋。
噢,不是小屋
是座绿色的坟墓。
(可不要招来小鸟为我啼哭!)
呵,小树
请你记住!
有一天
你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是我的肢体
已深深钻入泥土
每个细胞
都把你的根须紧紧攥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