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南共联盟第二十次中央全会提出
进一步发展南斯拉夫对外经济关系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25日电(记者陈诗让)南共联盟今天在这里举行第二十次中央全会,讨论了对外经济关系政策和新的外汇制度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共盟中央主席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南斯拉夫对外经济关系的文件。
这次中央全会是根据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的提议召开的,目的是通过这次会议推动联邦议会尽快通过南斯拉夫对外经济关系的三个新法律:外汇业务法,对外商品和劳务流通法,对外贷款关系法。
这三个法律的草案已在今年初由联邦执行委员会制订出来了。经过近半年的讨论,执委会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修改了一些有关条款,但目前存在的分歧仍然很大。最近几天联邦议会开始审议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对这三个法律提出的新的立场,但由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的议会公开否决了上述三个法律的草案,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和各共和国、自治省共盟的领导经过努力,排除了某些障碍。为了克服分歧,缩小谈判和协商的时间,共盟中央主席团向中央委员会建议,让所有的党员都对制订这些法律负起责任,以便推动这项任务的完成。
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佩·马蒂奇在今天会议上作主要报告时说,共盟中央主席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南斯拉夫对外经济关系的立场文件明确地确定了共盟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政策。
马蒂奇说,制订新的法律是南斯拉夫经济战略决策的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南斯拉夫的出口能力,协调整个社会生产和整个国家的内部关系。


第7版()
专栏:

我代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上指出
我工业产权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华社日内瓦9月24日电(记者张建生)中国代表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十六届会议上说,中国工业产权制度的建设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专利局局长黄坤益在大会第二天的发言中,简要地介绍了中国近年来为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在保护工业发明和创造以及商业利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成绩。
他说,中国作为巴黎公约的签字国和巴黎联盟的成员国,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颁布了专利法。在短短的六个月中,中国专利局已收到一万多件专利申请。在这一万多件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约占三分之二,其余为国外申请,其中申请发明专利的约占三分之二,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约占三分之一。
黄坤益说,中国的商标注册工作也同样取得了很大进展。自1982年8月23日中国颁布商标法以来,到今年6月底止,共有九万二千六百多件商标申请注册,其中四分之一以上是今年上半年提出来的。在中国申请登记的外国商标有二千一百多件。
黄坤益援引今年年中的统计数字说,中国的有效商标已经达到十一万六千多件,其中有外国商标一万七千九百件。
黄坤益指出,中国的商标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进展,是因为新的商标法强调了对商标专用权和商标权人的利益实行保护政策。
黄坤益还在发言中向大会介绍了中国优先受理巴黎公约成员国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的决定,以及中国为此所作出的相应规定。
世界产权组织第十六届会议23日在日内瓦开幕。中国代表团向大会赠送了中国于9月10日首批公布的专利申请。这批文件已由大会决定陈列在会议大厅内。


第7版()
专栏:综述

法国调查炸船事件形势仍扑朔迷离
本报记者 马为民
上周末,法国政府承认“彩虹战士”号系法国特工人员奉命炸毁。这表明法方的调查前进了一大步,但事件尚未平息,仍然困扰着法国朝野。
巴黎报刊近日关心的重点是命令来自何人。对此,舆论界众说纷纭。《世界报》说来自刚辞职的国防部长埃尔尼,埃尔尼断然否认。总理法比尤斯昨晚说,他“确信”,决定来自拉科斯特和埃尔尼“这一级”,“责任应由这一级负”。但26日巴黎各报对此说法普遍持谨慎态度,连执政党领导人若斯潘也与之保持着距离。《解放报》还透露,被指控的两人都已予以拒绝。
另外,近日一些事态发展使调查更趋复杂。新任国防部长基莱斯上周末到任时,发现有关重要文件已经销毁或失踪。四名被认为向报界泄密的军官24日和25日先后被禁闭。对政府同意成立的议会调查委员会,反对派态度有所变化,保卫共和联盟已明确表示不参加,强调应由政府查清。反对派知道调查权有限,因为根据法律,此类调查不得损及国防、外交和安全机密。不过,法比尤斯25日晚重申了要查清真相的决心。
在法国正式承认炸船后,一些对外善后事宜也提到了日程。事件牵涉多方。该船根据法律属于英国,英国已声明,它在外交上支持绿色和平组织,要求法国赔偿损失,并已照会法国。事件还关系到荷兰(罹难者葡萄牙人是荷兰籍)、瑞士(法国特工人员持其假护照)和“绿色和平”这个国际组织。
主要的当事国新西兰要求法国正式道歉、引渡罪犯和赔偿损失。两国在其中的关键问题上目前谈不拢。法国曾多次表示,罪犯一旦查出将立即起诉。22日法国则宣称,“暴露具体执行者是不能接受的”,应“开释”。反对派头面人物希拉克公开要求新西兰释放在押的两个法国特工人员。新西兰则坚持它的上述要求,并说要如期开审。不过,法国外长和新西兰副总理已开始在纽约会晤,并商定两国官员将会谈讨论有关问题。不过,法国公开承认责任,毕竟为逐步妥善处理上述纠纷创造了条件。
报刊普遍认为,政府想以两位官员的辞职和被革职来平息风波。能否如愿,评论不一。有的估计事态较严重,鉴于行动的经费开支牵涉总理府和总统府,事情还可能发展,甚至是“刚刚开始”。也有的认为,至今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明总统和总理知情,再说,朝野主要政党在防务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反对派头面人物基本保持沉默,谁也不敢公开去捞政治便宜。总之,形势依然扑朔迷离。
至于事件对政局的影响,各报分析:它将削弱执政派在明年选举中地位,并可能影响总统和反对派日后实行“共处”的前景。


第7版()
专栏:

为美苏首脑会晤作准备
舒尔茨和谢瓦尔德纳泽会谈
本报华盛顿9月26日专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昨天在纽约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会谈。据《纽约时报》报道,双方“全面地交换了看法”,但未提出任何具体建议。
舒尔茨国务卿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我认为这次会谈是颇有价值的。”他说:这次会谈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安全方面,特别是我们的谈判代表正在日内瓦讨论的那些问题”。“我们一致认为我们都在寻求各自立场中可供接触之处以及能够相互谅解之处。虽然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我们确实就各自的立场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记者说:“这是一次有趣、坦率和有益的会晤,众所周知,坦率是确立真理的必要先决条件。”
与会双方均未透露其他具体内容。但都说这次会谈是为11月将举行的美苏首脑会晤作准备。据报道,苏联塔斯社在这次会谈之后发表的消息中说:苏联外长在会谈中向舒尔茨重申,苏联领导人认为,寻求在核武器和空间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是苏美两国首脑11月举行日内瓦会谈的主要目的。
里根总统将于27日在白宫与苏联外长会谈。据美国官员透露,里根总统同苏联外长会谈的主要内容将是区域性冲突、双边关系以及人权等方面的问题。(附图片)
图为美苏外长在一起。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新美达成防止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协议
朗伊说美国重新考虑澳新美条约联盟符合新西兰利益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惠灵顿消息:新西兰总理朗伊23日说,新西兰和美国已经达成一项协议,以防止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朗伊听取了副总理帕尔默在华盛顿同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会谈的情况汇报之后说,他希望两国达成的这一协议将成为加强两国关系的基础。
朗伊说,美国不希望美新关系恶化。如它的核舰只不能接近新西兰的港口,美决定将重新考虑澳新美条约联盟。美这一决定符合新西兰利益。
朗伊说,美国重新考虑澳新美条约联盟,并不是要退出该联盟,而是为了在维护该联盟的同时,在三个国家之间作出一些更为有效的安排。他说,美国并没有断然拒绝新西兰关于只允许美国无核舰只访问新西兰港口的建议,美国仍然在考虑这个建议。


第7版()
专栏:

东京市场美元汇率急剧下跌
本报东京9月25日专电 记者黄晴报道:美元在东京市场对日元的汇率24日急剧下跌。
9月20日,东京外汇市场收盘时,一美元可兑二百四十二日元。9月24日外汇交易市场一开盘,美元汇率即告下跌,先跌至二百二十九点七日元,继而又跌至二百二十八点二日元。这是自 1984年6月5日以来,美元汇率第一次跌到二百三十日元以下。当天美元收盘汇率为二百三十点一日元,较9月20日的收盘时的汇率下跌了十一点九日元。
9月24日的现场成交额也创了纪录,达四十七点三四亿美元,而9月20日的成交额还不足十七亿美元。据报道,日本银行当天下午采取了干预行动,抛出了近十五亿美元,以应付再次购买下跌美元的投机压力。25日,美元汇率下降至二百二十九日元左右。
自从美、日、法、英、西德五国财政部长就降低美元汇率达成一致意见后,这是美元的第一次下跌浪潮。(附图片)
美元对欧洲货币和日元比价下跌。9月23日,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比价下降了15—17芬尼。图为联邦德国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在公布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的比价。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表示
对美国贸易行动计划将持等着瞧的态度
本报布鲁塞尔25日专电 记者林军报道: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24日表示,共同体委员会对纽约五国财政部长会议的决定感到“满意”,对美国总统里根的“贸易行动计划”将采取“等着瞧”的态度,因为美国国内还有保护主义压力。
德洛尔说,五国财长会议表现出团结和以现实主义态度改善世界经济的愿望,这符合在凡尔赛和波恩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的精神。但是,根据经验,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需要克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德洛尔表示,欧洲货币体系将加强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来配合五国财长会议的决定。
他指出,最近几天欧洲货币的汇率已发生“令人满意的变化”。他希望工业国家能恢复年增长率7%—8%的增长速度,以便以更好的条件向第三世界提供金融援助。但他同时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取决于对经济的调整特别是美国要减少其预算赤字。


第7版()
专栏:

瓦砾压顶六日难熬 绝处逢生八人得救
新华社墨西哥城9月25日电 墨西哥城发生强烈地震六天后,抢救人员今天下午在厚厚的瓦砾下救出了八个幸存者,其中四个是婴儿。
据报道,从华雷斯医院废墟下救出的婴儿中,有三个出生还不到七天,另一个也只有八个月。人们认为,在没有食品和水的情况下,这些婴儿能够在瓦砾堆里生存约一百五十小时,简直是一个奇迹。
由于墨西哥和世界一些国家的抢险救灾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千多名幸存者被抢救出来。
据墨西哥全国地震局今天宣布,从9月19日早晨发生第一次强烈地震到现在,墨西哥共发生六十次强度为里氏三点五级至五点五级不等的余震。防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第7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阿根廷食品工业见闻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在阿根廷人的食品构成中,有人统计,肉占37.8%,水果和蔬菜、粮食、酒和饮料、奶及奶制品分别占11—13%左右。这些数字表明,阿根廷人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还是比较高的。
阿根廷的食品工业相当发达,它向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而又实惠的各种食品。走进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任何一家肉铺、面包点心店或者奶制品商店,都是货物满架,品种繁多。就拿面食说吧,除了有象中国的那种挂面、切面外,人们还可以看到象山西人爱吃的猫耳朵以及其他花瓣状、圆筒形或者颗粒状的面食,品种有十几种。整个阿根廷的食品工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5%,全国有三十万人在二万家食品厂里工作,工厂的数量、从业人员和产值在各行业中居首位。
阿根廷的食品工业之所以发达,农牧业发达是一个有利因素。它每年产粮约四千万吨,生产牛肉二百五十万吨,还有大批奶、蛋、水果……这些农牧业产品经过加工,不但满足了国内千家万户的消费需求,而且出口为国家赚取了大笔外汇。
世界上生产的粮食有四分之一是玉米。玉米的经济价值很高,如何开发利用,其中大有学问。记者最近参观了阿根廷恰卡布科玉米加工厂,它采用先进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每天的产品达五百吨,据说在拉美首屈一指。
在工厂的接待室里,桌上陈列的样品中有已经烘干可以榨油的玉米芽,有白净细腻的淀粉,还有金黄色的颗粒谷朊。玻璃瓶里装着无色透明的糖浆,小手指尖大小的褐色材料则是混合饲料的一种原料。据介绍,世界上有二百多种产品使用玉米作为原料。胡里亚工程师对记者说,玉米经过深度加工,身价一下子就可提高几倍,甚至十倍。
在这家工厂,玉米粒的利用率高达98%。它采用的是玉米湿加工的办法。首先用含适量硫的水将玉米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四十小时,再去皮,然后分离成玉米芽、淀粉和谷朊。玉米芽含油4.4%,榨出的油是理想的烹调用油,有降低胆固醇的明显作用。谷朊含有60%的蛋白质,浓缩脱水后是鸡饲料的主要成分。含有维生素的皮与油渣及浸泡玉米的浓缩汁一起制成含蛋白质20%、脂肪1—2%的饲料原料。
淀粉加工车间是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电脑控制。玉米粒含淀粉69%。这里淀粉提炼的纯度达99.6%。这种淀粉干燥后就可用于食品或生产粘合剂的原料。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的多种变性淀粉可用于造纸、纺织、医药等工业。最有价值的是经过酸性水解后得到的大量淀粉糖,按所含糖份不同而用途各异,含糖份最高的达90%,比蔗糖还甜。这是拉丁美洲第一家把玉米加工成果糖浆的工厂。它生产的十多种糖浆广泛运用于生产糖果、果酱、面包、炼乳、清凉饮料、水果罐头和冰激凌等。据介绍,在生产饮料和甜食中,用玉米淀粉糖代替蔗糖有许多好处:成本低,运输和使用方便,可以常年生产,纯度高,完全没有微生物的污染,这是淀粉最重要的用途,前景可观。
记者还参观过“印加”农产品加工企业,这家公司的特点是就地把优良水果和蔬菜加工成各类罐头食品。目前它每年用自己生产的二万吨水果和五千吨蔬菜加工成八千多万个罐头。
公司自己拥有一万公顷土地,大小十个庄园,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麓的门多萨省南部。这一地区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土质好,适于种植带核的水果。公司选育优良品种,精心培育,使收获季节错开、延长,以利于加工。
公司的五个罐头加工厂,相距各一百多公里,但离果园很近,公路运输十分方便,那些不易保存的水果和西红柿就近运到工厂,进行加工,既节省运费,又避免果菜的损耗。
公司有句名言:“质量管理制是进入市场的保障”。从果树的栽培到收获,从原料到成品,他们都贯彻这一信条,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我们看到,工厂使用的机器并不是最先进的,属中等水平,但产品质量却很好。在阿根廷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数“印加”牌罐头。工厂的化验室里,化学工程师们进行认真的抽样检验,品尝味道,测试罐头的酸度和所含糖份,检查消毒、卫生和包装密封等情况。
在阿根廷,就地加工农产品的不只是“印加”公司一家。酿酒、面粉、奶制品、屠宰等食品工业部门也是采用就地加工原则。企业界人士对记者说,这样做既可降低成本,又可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带动加工厂附近小城镇的发展。这也是阿根廷食品加工业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附图片)
图为恰卡布科玉米加工厂。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