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重视“无数”的巨大财富
——谈提高产品质量
宋力刚
由于质量提高而产生的财富,是“无数”的巨大财富。过去偏重产值、利税数字上的增长,而忽视这种“无数”实际财富的增长,必然带来“低效益”的后果。应当在思想认识上、规章制度上,全面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使各种经济活动真正转移到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社会财富,有的能以数字表达,有的不能以数字表达;有的能以产值、销售额统计,有的难以产值、销售额统计;有的是过去多年来一直计算着的,有的是过去没有计算过的。这里暂且把后者统称为一种“无数”的财富。
这里所以称它为“无数”的财富,一是因为它难以确切的数字表达;二是因为它种类很多,数量很大,可以说大得无数。
这种财富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财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属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财富,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为了说明它们的存在和巨大,让我们先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举例来谈谈。
先拿一种电灯泡来说:过去多年来,我国舞台照明光源,一直延用着一种反射式蒸铝灯泡,它的体积大,用材多,光效差,耗电高,照明效果差。我国近年来研制成功一种石英聚光卤钨舞台灯。这种灯泡与反射蒸铝灯泡相比,同是220V/2000W的一只灯泡,体积缩小到三十七分之一,光亮度提高到一点九倍,而价格之比,是15∶27,降低了将近一半。同时,节电效果显著,一场中型晚会,在同等照度下,老光源需用100千瓦,新光源只需40千瓦,节电60%。据计算,使用三万只这种灯泡,一年的经济效益即达二百一十七万元。如全国都用上,一年至少可节省几千万元。可是,从生产的产值上看,由于光亮度提高近一倍,价格又降低近一半,在可比情况下,产值不是比老产品增加,而是减少。
又譬如电视机,我国五十年代一台十七英寸黑白电视机售价一千三百元,现在一台十八英寸彩色电视机也才一千多元。从使用寿命上看,黑白电视机,五十年代时,使用几百小时,七十年代使用到几千小时。彩色电视机,七十年代可用到一万多小时,现在有的可使用六万小时而不需修理,一台可顶五十年代的上百台使用。从观赏效果上看,彩色的比黑白的要好得多。可是,能统计出来的财富,只是按电视机的销售价格统计出来的销售金额,和以销售金额减去成本支出的利润及上缴税金等,远远不能将这项财富全部表达出来。从销售额上、利税上看,除了电视机生产数量上的增减之外,很难表达出由于提高电视机的质量而创造出来的大量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再就手表来说。过去机械手表一般的走时误差标准,是一个昼夜内不超过30秒;现在电子表的走时标准,一般的是保证一个月内的误差不超过5秒,走时精确度提高了许多倍。而价格呢,不是提高了,而是大大降低了。电子手表用的电池,开始时保用半年、一年,以后延长到两年、三年,现在有的保用到五年、八年。而售价呢?还是那么多钱,有的还更便宜了。显然,这项无形中增长的财富,从售价上、产值上、利润上也看不出来。
再如,我国第二汽车厂,1981年下功夫改进原有产品,经过大量的设计改进、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节油10%的良好效果,基本接近了国际上同类汽车油耗的先进水平。1982年生产的汽车全部是经过改进的节油汽车。如果按年产量五万辆、每辆车一年行驶三万公里计算,每年即可节油四千五百万升,合人民币二千七百万元。可是每台汽车的售价并未因此而增加,而且还降低了三千五百元。单是 1982年这一年的降价,就使用户得到一亿五千万元的好处,再加上省油的受益,一年就为社会创造了近二亿元的实际效益。这两亿元的实际效益,比起工厂本身暂时由此而少得的一点利润或从长远看而多得的利润来说,不知要大多少倍。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兰州炼油厂多年来生产供应我国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用机油。为了提高这种机油的使用寿命,这个厂研制了一种14号内燃机增压柴油机油,其使用寿命相当于原供机油的四倍左右,也就是一吨能顶四吨使用。这样,铁路上消耗这种油的数量就减少了四分之三,这个厂供应这种油的销售量也就减少了,并因此而一年少得利润六十多万元。单就这个工厂的产值利润上看,没有由于提高了油的质量而增收,可是用户那里却因此而一年内即节省了二百三十多万元的机油费用。
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提高了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用户那里所花的代价并不随着使用价值的提高而增加,反而会降低了呢?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适用性)总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形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在不断地减少,从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也在不断地减少。
商品的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平均必要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就多,价值量就大;劳动生产率高,则社会必要劳动量就少,价值量就低。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凝结在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商品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的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率。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里所说的那样:“不管劳动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同样的时间内执行职能的同一劳动总是凝固为同一价值。但它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在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在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里所说的使用价值量,包括单位商品数量的多少,也包括商品质量的高低。而通过提高单位商品质量所得的使用价值比通过增加数量去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量,其所消耗的社会劳动量(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往往要少得多。因为,以一倍的消耗创造两倍的使用价值,比用两倍的消耗创造两倍的使用价值,其所消耗的社会劳动,等于减少一半。也就是,就使用价值说,是提高了一倍,就价值量来说,是降低了一半。
一方面使用价值量提高,一方面价值量降低,这个提高和降低的效益,难以用产值、产量、利润的统计数字反映出来,但它是客观上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一种社会财富。
这种为用户和社会所得的财富,不单是来自个别的产品,而是来自整个工业农业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的改善、工程建筑的优良和生活服务质量的提高等各个方面。这是人民能够得到的一种巨大的实惠,是整个社会所能得到的“无数”的财富。
过去多年来,我们国家只注重产值的增长。这种产值的增长,在一般情况下,固然可以反映社会财富的增加或减少,但它远远不能把全部财富如实地反映出来。当着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降低时和投入多、产出少时,即社会的实际财富减少时,它可以以不变价格表现为产值的增长,如象1958—1960年的统计数字那样:从产值的统计数字上看,增长很快,实际上没有创造出多少使用价值,而大量的社会财富却被消耗掉了。当着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运输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实际的社会财富增长时,以不变价格的统计数字,只反映出实际财富的一部分。那些“无数”的财富,属于生产资料的部分,通过转化,有些间接地反映到统计数字上来;属于生活资料的部分,则完全没有从统计数字上得到反映。
这种无形中为人民所得的实惠是否越多越好呢?当然越多越好。它反映出社会实际财富的快速增长,反映出技术上的进步,管理上的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惜的是,我们过去只注意统计数字上产值的增长,忽视和无视这种“无数”的实际财富的增长,这就必然带来“低效益”的后果。
近年来,许多经济部门和企业实际上由注重产量转变为注重利润和税收的增长。当然,利润和税收的增加,总的说来,是个大好事;但利润和税收的增长,仍然远不能表达全部财富的实际。我们绝不能只满足于这种利润税收数字的增长。如果只注重企业利润的增长,无视和轻视“无数”财富的增长,那就会形成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企业本身利润,而忽视社会物质效益,从而失去“无数”效益的增长,甚至使它们受到损害。当前出现的一种价格能高就高,质量能低就低,甚至不惜损害用户和国家利益的现象,就是损害这种实际效益的一种不良倾向。
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从思想上解决重视“无数”财富的认识问题,从各个领导机关做起,在自己的各种规章制度上真正全面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使各种经济活动真正转到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第5版()
专栏: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消化”能力
孙志刚
今年,部分矿产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引起企业费用支出增加,产品成本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是“你涨我也涨”,轮番提高工业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还是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消化”能力,努力降低成本,使成本少回升或不回升甚至有所下降?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后者。
我国工业企业素质较差,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和国内的先进水平。差距大则潜力大,可以使我们从中找到增强消化能力、降低产品成本的许多途径。以武汉市为例,今年1至6月份,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及下放企业可比产品成本比去年实际回升了3.01%,回升额为六千九百五十二万元。成本回升的原因,除了原材料、能源涨价等客观因素外,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质量差、消耗大、费用高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成本回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影响成本的因素一是原材料消耗大,浪费严重。如某钢厂今年1至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电炉钢每吨单耗上升六十五公斤,转炉钢每吨单耗上升七十公斤,钢材成材率多耗四公斤,仅此三笔,共增加成本一百二十四点八八万元。二是产品质量低,废品率高。如某硅酸盐厂5月份一级品率只有68.6%,废品率为23.7%。由于质量低、废品率高,5月份全厂亏损十一点二万元。三是“两费”上升,成本增加。某市化工局1至5月十九户企业的统计,其中企业管理费有十一户比去年同期增加,车间经费有九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两项共增加开支一百七十三点八万元。四是产品滞销积压,成品资金增大,资金周转缓慢,多付贷款利息。五是生产效率不高,设备利用率低。如某棉纺厂今年1至5月份布机运转率只有83.4%,细纱机运转率只有71.6%,加大了成本开支。六是违反财经纪律,把不属于成本开支的费用摊入成本。由此可见,只要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克服上述六个方面对成本的不利影响,降低成本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武汉市1至6月份市属企业中有一百一十三户企业不仅成本没有回升,反而降低了4.71%,降低额二千零四十二万元,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最近,武汉市经委总结了这些企业增强消化能力、降低成本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搞好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这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消化能力的基本保证。企业经营者要以改革的精神,正视困难,勇于开拓,全面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正确决策,千方百计采取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要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经营承包责任制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包产出,而且要包降耗、节能,包提高质量、提高合格率和等级品率、降低次品率等等。要层层分解,包到车间、科室、班组、个人,并严格考核,作为记分、奖励的依据。积极推行原材料、能源节约奖,切实加强物资采购、运输、存贮、使用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坚持按定额发用,按定额考核,节约有奖,超耗受罚。武汉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明,不抓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就谈不上提高企业素质,增强消化能力。
第二,推行以目标成本和价值工程为主的现代化管理,加强成本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这是增强企业内部消化能力的关键。在工业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料、材料和燃料的消耗一般占80%左右。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原材料燃料的消耗和其他费用支出。武汉橡胶厂去年盈利一百一十万元,今年仅原材料提价20%就减利六十万元。为了提高内部消化能力,该厂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按产品分车间订出成本目标,并作为经济承包责任制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广大职工节省费用,降低消耗,堵塞损失浪费。今年1至5月份节煤七百七十一吨,节电五万九千八百度,自行车胎每条成本由原来的五点八元降到五点五四元;力车胎每条成本由原来的十四元降到十三点五元,达到全国先进水平。1至5月,可比产品成本降低9%,降低额九十三万元,实现利润一百一十一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利润总额。
第三,积极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批量。这是增强企业消化能力的重要措施。华中灯具厂过去生产桅灯,由于产品不对路,前两年连续亏损。去年以来,该厂狠抓了新产品开发和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已能生产建筑、工矿、异型灯具一百四十个品种,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今年头五个月产值、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以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4.3%,去年同期亏损七点四万元,今年盈利十三点六万元,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第四,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这是增强企业消化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过去,我们缺乏市场观念,否认资金的时间价值,忽视资金在运动中的增殖规律。资金周转越快,占用就越少,效益就越高;反之,费用支出增加,成本就回升。武汉国棉二厂去年因部分产品滞销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度上升,去年末贷款高达五千五百二十九万元,利息支出三百二十万元,占总成本的3.2%。该厂通过挖掘资金潜力,调整产品结构,严格财务收支计划,加速了资金周转,目前已见成效,贷款逐月下降,由1月份五千一百一十二万元降到2月份四千八百四十二万元,3月份四千三百万元,4月份降到三千九百三十万元,共计减少利息支出十七点四万元。由此可见,学会管钱用钱,是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速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这是增强企业消化能力的根本措施。武汉冷冻机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是容器钢板、铜管和无缝钢管等紧俏物资,提价幅度大。该厂在华中工学院帮助下,改进工艺,采用高效传热管新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制冷量四十八万大卡的螺杆制冷机,每台少用铜材七百八十公斤,节省八千一百九十元。仅此一项,全年就可降低成本近百万元。武汉钢铁公司,今年头五个月由于矿石、燃料、运费提价等因素影响,增加支出达六千零六十六万元。该公司除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外,还十分重视引进技术,大搞技术改造,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今年1至5月份抵销提价超支因素后,可比产品成本比去年实际降低了0.17%,降低额为一百三十万元。


第5版()
专栏:

介绍《陈翰笙文集》
钦本立
《陈翰笙文集》最近问世了。我先睹为快,感到这是我们党的一份宝贵财富。陈翰老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学术成果向为中外学术界所钦仰。陈翰老又是我党久经考验的革命家,1925年就参加了第三国际的工作,十年以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来,无论是在国民党特务的魔掌下,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腥风下,他都不屈不挠地为坚持革命真理、推动研究工作、维护和培育青年一代而斗争。
1980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在上海召开第一届年会,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导报》草创伊始,陈翰老就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我国经济发展高潮的到来,认为《世界经济导报》是沟通信息、借鉴经验必不可少的媒介,极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而且指出,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没有中国经济,也就没有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报》要报道中国经济。
翰老在二、三十年代发表的论著,一向少为人知,《陈翰笙文集》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空白。
此书收集的论著共计四十六篇,其中二十一篇是在我国解放前写的,二十五篇是解放后写的。这两部分反映了我国两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在四十六篇文章中,有关帝国主义的六篇,中国农村经济的十三篇,外国农村经济的五篇,工业合作的四篇,有关研究工作和教育工作的七篇,其余十一篇是一些有关中外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文章。因为这四十六篇论著只能反映作者的思想体系、治学方法和写作特色,还不是他的全部著作,所以编者还编了一份著作和论文目录,包括二十一部专著和一百八十三篇论文。但据我所知,仍有少数已发表的论著没有收集在内。
翰老的学术活动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1982年,他以八十多岁高龄去安徽凤阳调查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并以各地实行改革后的生产增长数字来说明这一改革的生命力。《面向世界,必须了解世界》一文,以各国的经验教训论证了闭关锁国有违历史潮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开放政策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
《陈翰笙文集》所收文章,时间最近的是1984年5月28日在《世界经济导报》上发表的《发展工业合作社要面向广大乡镇》。翰老现在患视功能减退(青光眼)和白内障。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是他在濒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的。平时,他每天听读中外报纸新闻、杂志文章和重要著作,随即让人作出资料索引,分类保存。他写文章时先听读所选资料,进行筛选并按分类依次排列;然后,口述文章内容和资料来源;初稿完成后,听读全文,随听随改。成稿后,再听读全文。他对他自己这种顽强的工作方式视为当然,毫不为奇。但是,在我们视力正常的人看来,却不禁自愧不如,我们热切希望能有几十双眼睛来帮助他工作,使得他的学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翰笙文集》由汪熙、杨小佛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资本主义兴衰史》简评
程迅
青年们要树立崇高理想,有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正确认识问题。
老实说,要认清西方世界的真面目,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求助于科学,多读一些有关的社会科学著作。然而,有自学能力的在业青年由于业余学习时间不多,一般不可能多读,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综合性的简明易懂而又富有知识的科学普及书籍。这样做,费时少而获益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从这一点来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樊亢主编的《资本主义兴衰史》一书,是为青年做了一件好事。
这本书写的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兴盛繁荣和由盛而衰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长达四五百年,到今天还未完结。作者以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并不算长的篇幅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过程的基本轮廓,而没有损害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科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资本主义兴衰史》中,作者客观地、系统地把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盘托出,让事实出来说话,让读者自己去鉴别,而这些事实连资产阶级自己也是承认的,甚至绝大多数是他们提供的。因此,这本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一定的科学价值。
这本书除了内容比较充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外,还有如下特点:一、注意了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结合。经济科学本来很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力求深入浅出,把它写得生动活泼些,通俗易懂些,文笔也比较流畅,尽可能使没有系统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和世界历史的读者也能够读懂,也能够发生兴趣。应该说,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注意了史论结合,寓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于历史叙述之中。读者不但从书中可以学到许多经济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学到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因此,扩大一点说,这本书对于青少年弄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由兴到衰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探索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有所裨益的。三、资料比较丰富,知识性较强。这本书把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三门学科结合在一起,而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史为主体,使人读起来津津有味,感到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现实。作者尽量多介绍一些典型的、能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基本事实、数字、图片等资料给青少年读者,有利于青少年读者消化吸收,增加基础知识。
当然,这本书也还有些美中不足之处。例如,在进一步通俗化生动化、更加适合青年阅读能力方面还有工作可做;书中某些地方分析议论略微多些,事实材料稍嫌少些;对少数几个统计资料的分析运用不够确切。这些缺点,希望在再版时能得到补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