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连日磋商
达成季节性调整石油产量协议
本报讯 据报道,连日在维也纳进行紧张磋商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们,已经就季节性调整石油产量以适应世界石油需求量季节性起伏波动的问题,达成了一项暂时性协议。
会议主席、印尼能源部长苏布罗托表示,这个协议大致上已经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部长们所接受。苏布罗托是7月7日在早晨和下午会议之间的休息时刻发表上述谈话的。根据协议,目前该组织的石油日产量最高定额为一千六百万桶,但在冬季期间石油需要量上升的时候,将增加石油产量;在其他季节石油需求量下降的时候,就减少石油产量,而每年度的石油产量则保持不变。
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强大压力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原定于7月5日在维也纳举行部长级会议,商讨是否保持现有的石油产量和价格的问题。在这前一天,照例先召开该组织市场监督委员会会议,向部长级正式会议提出建议。据该委员会主席、阿联酋石油部长奥泰巴4日宣布,他们草拟的建议,不是削减石油产量和油价,而是如何维持成员国的石油收入。但各成员国的部长们对这个建议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因此,部长级会议未能如期举行。部长们连续举行磋商,直到7日才达成暂时性协议。
石油分析家们说,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处于如何“渡过难关”的阶段,它面临着石油价格有失去控制的危险。五年来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油国石油产量大大增加,如英国的北海石油日产量已从1979年的一百六十万桶增加到目前的大约二百七十万桶。这使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跌。加以一些成员国违反协议超配额生产,折价或变相折价出售石油,使石油价格更为疲软。
奥泰巴在维也纳指出,由于世界原油消费量减少,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削弱了。为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寻找新的途径,维持成员国原油出口的收入水平。他呼吁各成员国集中全力保持油价不变,但产量可以“浮动”。如果各成员国决心维持目前的油价结构,适当控制产量,那么“我们会重新获得信誉,世界将会再次信任我们。”


第6版()
专栏:

朝鲜北南国会会谈预备会谈二十三日举行
新华社平壤7月5日电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议长杨亨燮5日给南朝鲜国会议长李载滢发出电话通知书,同意旨在实现朝鲜北南国会会谈的预备会谈7月23日上午十时在板门店举行。
今年4月初,朝鲜北方提出举行北南国会会谈的建议以后,南朝鲜方面于6月初复函表示同意。双方还同意在举行正式会谈之前,先举行预备会谈。关于首次预备会谈的时间,北方6月14日建议于7月9日举行,南方6月28日提出在7月23日举行。北方5日对此作了肯定的答复。


第6版()
专栏:

哥斯达黎加同意与尼加拉瓜直接会谈
为消除边界紧张状态寻求有效解决办法
新华社圣约瑟7月5日电 哥斯达黎加总统蒙赫在此间报纸今天发表的一封信件中表示接受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建议,愿意举行双边会谈,为消除两国边界紧张状态寻求“有效而持久的”解决办法。
在对奥尔特加总统7月2日来信的复信中,蒙赫总统还建议这次会谈在巴拿马举行,但他同时提出条件,要求这种会谈应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对该组织调查5月31日哥、尼边界事件的委员会的报告表明态度之后”举行,并且不能“损害在孔塔多拉集团调解下进行的谈判和所作出的安排”。
据来自马那瓜的消息,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今天在马那瓜发表广播电视讲话,称赞蒙赫总统对他建议的答复是“积极的”,同时表示赞成会谈在巴拿马举行。
5月31日,哥斯达黎加两名国民警卫队员在哥、尼边界地区遭到的一次伏击中死亡。哥斯达黎加政府指控这是尼加拉瓜桑地诺人民军干的,而尼加拉瓜政府则拒绝这一指控。应哥斯达黎加的要求,美洲国家组织派出特别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第6版()
专栏: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结束
决定促进共同体范围内人员财产和资本流动
新华社洛美7月6日电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第八次首脑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
来自十六个成员国的十二名国家元首和四名政府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共同体面临的沙漠化、旱灾、缺粮、收支平衡、外债、预算赤字和经济衰退等问题。
会议在听取了共同体执行书记和共同体基金会总干事所作的报告后,作出了促进共同体范围内人员、财产和资本流动的一些决定,其中包括为共同体成员国人员的正常旅行提供便利和简化过境手续等。
会议选举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布哈里为共同体1985—1986年度主席,并决定于1986年5月5日至7日在尼日利亚举行共同体第九次首脑会议。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最后公报说,与会者强调,面对西非地区经济恶化的形势,共同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6版()
专栏:赞比亚通讯

“绿色革命”显示威力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发端于1980年的“绿色革命”,目前正以较大的规模在赞比亚全国展开。这个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逐步改变国家单一经济状态,实现国民经济多样化。其具体目标主要是实现粮食自给,增加农产品出口,给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和改善人民生活。
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赞比亚经济主要依赖铜业生产的畸形局面。国家独立许多年之后,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变。铜产品通常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5%左右。农业则没有受到必要的重视,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目前已占总人口的48%,城市人口比例之高在非洲国家中占第三位,同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有人用“有了铜赞比亚就有一切,没有铜就没有一切”的说法来形容铜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但勘探表明,赞比亚现有铜的蕴藏量,以目前的生产水平,仅够继续开采十五年。因此,铜开采完了怎么办?成为赞比亚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关切的问题。“绿色革命”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赞比亚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它地广人稀,当前耕地面积仅占可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大片沃土任由荆棘灌木丛生。终年温热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只要有水,一年可以三熟,玉米棒能长到尺把长,西瓜可达六十斤。全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相当丰富,而且距地表较浅。这里病虫害很少,雨旱季分明,玉米、棉花等可以直接在棵上晒干出售,农业成本低。温带草原气候,给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卡翁达总统对“绿色革命”极为重视,他一再号召人民要认真对待面临的严峻现实,要求政府部门把农业放在优先地位,以切切实实的行动,实现以农立国的宏伟目标。
过去五年中,赞比亚政府采取了许多促进农业的有效措施。一、大量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在第三个国民发展计划(1979—1983年)中,农业投资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投资额中的比例,由第一和第二个国民发展计划的15.4%和7.8%猛增为30%,现在仍保持这个水平。二、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根据刚公布的1986年农产品收购价目表计算,玉米、小麦、稻谷、豆类和棉花、烟草、花生等收购价相当于1980年的二到四倍。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为三倍。三、对小农和私人农场采取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政策。政府向小农发放各种形式的低息贷款,以优惠价格提供农具、化肥等生产资料。对现有的二万多个大中农场主,政府用外汇奖励等办法刺激他们扩大生产。目前,私营农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小农户的要高出一倍多,是国家商品粮和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来源。政府规定,农场主可以利用当地货币高价购买国家用外汇进口的农业机械,每个农场在完成规定的交售任务后,多售部分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外汇。
经过五年来的努力,赞比亚农业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形势。在近几年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外汇收入减少、国民生产增长率呈现负数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却连年增长。例如,1984年,虽然国家部分地区遭受旱灾,农业总产值仍比上年度提高9.5%,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居领先地位。1985年,农业再获丰收。玉米收购量达六十八万吨,比1980年增长77%。经济作物增长幅度更大。1985年与1980年相比,棉花增长一点三倍,向日葵一点四倍,大豆二点一倍。上述经济作物现在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有部分出口。
赞比亚过去曾经是粮食出口国,具有发展农业的传统和较好的人力、技术条件。农业部官员对记者说,“你们可以发现,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今天赞比亚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农业。”我们感到,赞比亚举国上下不仅有发展农业的决心,而且正在把决心变为行动,以行动创造出成果。这一切表明,“绿色革命”已显示威力,也预示着它美好的前景。(附图片)
赞比亚农民喜获玉米丰收。


第6版()
专栏:

黎呼吁召开阿盟会议反对美封锁贝鲁特机场
阿盟秘书长要求美取消封锁
新华社贝鲁特7月6日电 黎巴嫩政府6日呼吁召开一次阿拉伯联盟紧急会议,达成一致的阿拉伯立场,反对美国组织的对贝鲁特机场进行抵制的行动。
为了寻求国际上的广泛支持,黎巴嫩外交部官员6日会见了拉美、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驻黎巴嫩的使节,要求他们的政府不要同美国一起抵制贝鲁特机场。
新华社突尼斯7月6日电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卡利比6日在突尼斯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封锁贝鲁特国际机场,认为这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严重事件。
声明说,阿拉伯民族决不能接受美国随心所欲的措施,他们坚决站在黎巴嫩一边。
声明还说:“我们深信国际社会也会站在黎巴嫩一边,使国际法原则得以伸张。”
声明最后要求美国当局取消这一措施。


第6版()
专栏:

拉美国家外贸顺差锐减还债更难
本报讯 据美洲国家组织最近公布的报告指出,拉丁美洲经济虽然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局面,经济缓慢增长,国际收支情况有所好转,但严重的外债负担、通货膨胀和失业,特别是外贸顺差锐减,使拉美仍然面临着“不祥的前景”。
报告指出,去年拉丁美洲克服了三十年代以来的严重经济衰退,获得3.1%的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情况不断好转。这是最近三年内首次出现的好局面。但是,拉美外债上升到近三千五百三十亿美元。这笔债务还本付息要耗费拉美货物和劳务出口的61%。加以高利率、贸易壁垒、原料价格下跌和资金外流,拉美经济困难重重。
今年以来,拉美出口的繁荣景象开始衰落,它们在还债方面又遇到了新困难。据报道,去年整个地区的贸易顺差达到了三百七十八亿美元的空前纪录,但今年头几个月的贸易数字表明,顺差最大的巴西和墨西哥的情况远不如去年,很难完成今年的指标。巴西去年顺差一百三十亿美元,今年头四个月顺差减少8.6%,仅为四十二亿美元;墨西哥去年顺差一百二十亿美元,今年头四个月顺差下降到二十四亿美元。墨西哥总统德拉马德里指责说,发达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使拉美为振兴负债累累的经济而作的努力付诸东流。


第6版()
专栏:

海湾六国将建立一体化防御部队
新华社科威特7月6日电 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比沙拉宣布,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六个海湾国家不久将建立一体化防御部队。
科威特《火炬报》今天刊载了比沙拉对该报记者发表的上述谈话。比沙拉说,海湾国家只能依靠自己来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
建立一支一体化的海湾部队是去年11月在科威特举行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批准的。
在谈到关于海湾安全协议时,比沙拉暗示,海湾国家内政大臣将在今年9月举行的会议期间,重新考虑威胁这个地区安全的危险,以便保护海湾地区不受邪恶企图的危害。
比沙拉希望海湾合作委员会在下一个五年中,实现六国在农业、工业和经济方面的一体化。


第6版()
专栏:

巴基斯坦总统重申将尽快取消军法管制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6日电 据此间《团结日报》6日报道,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6日重申,将尽快取消军法管制。
他强调说,在一段时间继续施行军法管制对于支持新选出的文官政府是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挫败那些破坏民主进程的图谋。
据报道,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已经建立一个政治委员会,就巴基斯坦将来的政治结构以及取消军法管制提出建议。


第6版()
专栏:

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塑像揭幕
新华社巴拿马城7月6日电 南美解放者、委内瑞拉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塑像揭幕式昨天在这里举行。这座塑像竖立在巴拿马国民议会大厦的入口处。它是委内瑞拉参议院赠送给巴拿马的。
巴拿马国民议会议长赫里·威尔逊出席了揭幕式并讲了话。他说,尽管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绕过各种暗礁,但是玻利瓦尔国家(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和其它拉美国家在当今世界的极度困难中正在团结前进。这一事实使他们乐观,并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6版()
专栏:

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辞职
暴力冲突四个月丧生二百人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新德里消息:据印报托报道,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马达夫辛赫·索兰基6日辞职。辞职的原因是他没能制止这个邦持续四个月的暴力冲突。
索兰基辞职的决定是在他这个星期被执政的印度国大党(英迪拉派)召到德里紧急磋商该邦局势后作出的。
去年印度政府宣布提高在政府部门工作以及在大学就读的社会最低阶层的人数限额后,反对和支持这一决定的两大势力今年2月开始发生冲突。
新华社新德里7月5日电在长达四个月的印度古吉拉特邦反对政府为低种性保留名额制度的运动中,5日又有五人在暴力冲突中死亡。
据来自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的消息报道,到5日为止这个邦在冲突中丧生的人数已达二百零一人。
古吉拉特邦持续四个月之久的反保留名额制度运动,使邦政府不能工作,教学工作停顿,工农业生产受到破坏。
据报道,印度中央政府正在考虑采取一些步骤解决古吉拉特邦问题。


第6版()
专栏:

中曾根希望同我国东北三省加强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东京7月5日电 (记者张焕利)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上午在首相官邸会见中国银行和东北三省经济代表团部分成员时表示,希望日本同中国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目前,日本从中国东北三省进口的原油和煤炭约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一半。
中曾根说:“大连已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我希望日本同大连的贸易关系日益发展。”
今天下午,北海道拓殖银行和日本的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在东京举行中国东北三省投资讨论会。日本经济界人士二百六十人出席了讨论会。


第6版()
专栏:法国通讯

法国和西德酝酿推动防务合作
本报记者 马为民
进一步推动法国同联邦德国在防务上的合作,是法国政坛上最近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月2日法国执政党社会党公布了该党执行局一致通过的一项关于欧洲安全的声明,主张法国“将其总的威慑力量和防务有效地用于西欧的利益”,“首先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领土安全的利益”。它并且认为,法国核威慑力量的前途应当同“扩大它在欧洲的责任联系起来”。社会党的这项声明被认为是法、德防务合作的最新发展,引起法国报刊的广泛评论。
联邦德国的舆论对此普遍欢迎,认为“法国的防务政策终于开始变化”。科尔总理4日在波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采取这个立场是令人感兴趣的,它表明了一种变化。当然这不是(法国)政府的而是社会党的表态,不过社会党确实是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党。”科尔总理宣布,他8月间同密特朗总统会见时,将会讨论把法国的核威慑扩大到联邦德国的可能性。
此间舆论认为,法国社会党的上述声明和科尔总理的谈话,是当前法—西德关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
在此之前,法国国防部长埃尔尼和联邦德国国防部长韦尔纳上个月在向参加两国联合军事演习的军人讲话时,也曾谈到欧洲防务和两国在防务上的关系。埃尔尼说:“法国和联邦德国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韦尔纳则对“法国不把联邦德国仅仅看作前沿地带”表示感谢。此间报刊注意到,法国国防部长公开声明法国和西德“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这还是第一次,是具有重要含义的。
最近一个时期,法国主要的在野党也不断提出应当加强同西德的防务合作,并设想加强这种合作的各种方式。6月14日,法国民主联盟议员、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联邦德国的领土遭到入侵将严重危及法国的最终的安全,可能因此把法国的核威慑牵涉进去”,他要求总统在作动用核武器的决定时考虑到这一因素。几天之后,保卫共和联盟建议在法国和西德之间设立一个有关的常设协商机构。该党负责防务的全国书记还表示,在加强两国防务合作问题上不存在“任何教条”。
法国共产党对社会党的上述声明和反对派政党的有关主张持反对态度。法共机关报《人道报》3日社论指出,如果按上述建议行事,法国就会“丧失主权”,把其“命运同一个可怕的核炸药库连在一起”。
法国社会党声明提出上述主张并非偶然。在关于欧洲安全和欧美关系问题上,社会党的声明作了如下分析:美国和西欧“既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共同体,又有着不同的有时是对立的利益”,因此西欧“不能满足于依赖美国”,而应当“严肃地、坚决地在联盟内部探索加强欧洲个性的各种可能性”;如果苏美都部署了防御系统,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将失去最后的威慑作用,会使欧美防务进一步“脱钩”;军事上削弱的西欧在军事上强大的苏联面前“将不能自主地行事”。
所以,人们一方面认为,法国政坛上的上述议论是法国和西德在推动安全合作方面的一个新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多半还是从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法国的尤里卡建议和欧洲建设当前遇到的若干问题等出发,着重从政治上去分析和理解它的含义的。


第6版()
专栏:

李梦华张健民结束访捷
新华社布拉格电 中国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和北京市副市长张健民7月1日结束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友好访问,离开布拉格回国。
李梦华和张健民是分别应捷体联和布拉格市市长的邀请,于6月25日来布拉格的。在捷期间,李梦华和张健民受到盛情款待。他们出席了捷全国大型团体操运动会开幕式。
6月30日晚,捷领导人胡萨克、什特劳加尔等接见了包括李梦华、张健民在内的各国来宾以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他们前来观看运动会表示热烈欢迎。


第6版()
专栏:

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离任回国
新华社联合国7月4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在结束五年的任期后,今天离开纽约回国。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黄嘉华和一些美籍华人今天前往肯尼迪机场为凌青送行。
凌青于6月28日在中国代表团住地举行告别招待会。联合国大会主席保罗·卢萨卡、美国前国务卿万斯、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大约五百人出席了招待会。
6月上旬,凌青曾在联合国总部就离任事拜会了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6月中旬,德奎利亚尔设午宴为凌青饯行。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佛得角集会庆祝独立十年
佛得角全国人民议会五日上午在普拉亚的人民议会堂举行盛大集会,隆重庆祝佛得角独立十周年。佛得角共和国总统佩雷拉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他回顾了佛得角人民在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的领导下反抗殖民主义统治和独立后战胜干旱与饥饿的斗争历程。他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并号召人民艰苦奋斗,加倍努力战胜干旱。
南朝鲜继续镇压爱国学生
继六月二十九日对南朝鲜各地一百一十个大专院校进行大搜查之后,南朝鲜当局又在七月六日清晨出动一万六千多名警察对汉城市的旅馆等场所进行大规模搜查,一举逮捕了一千二百七十多名爱国学生。据报道,就在这次大搜查的当天清晨,汉城大学的学生在汉城市区散发了九百多张传单,抗议当局的大搜查。
智美就使用复活节岛谈判
智利和美国三日开始就美国要求使用智利复活节岛上的机场供它的航天飞机紧急着陆一事进行谈判。目前智利各阶层对美国上述要求持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担心美国乘机在复活节岛建立变相的军事基地,把智利卷入一场核冲突。在一千三百个基层组织支持下组成的“智利维护和平和保卫复活节岛委员会”向政府递交了一份声明,反对外国把智利领土用于军事目的。
萨两万名农民和工人游行
萨尔瓦多约两万名农民和工人六日在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游行,要求政府实行土地改革。游行的人还要求停止内战。参加游行的七十五名失踪者和政治犯的母亲在美国大使馆前面举行了集会,抗议美国继续向萨尔瓦多提供军事援助。一位妇女说:“在萨尔瓦多,只要用美国武器滥施轰击、严刑拷打和屠杀,就不能说有真正的民主。”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7月6日,乘坐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沙特阿拉伯亲王苏丹·萨勒曼·沙特回到利雅得。他在太空中为二十多个阿拉伯国家施放了一颗通讯卫星。图为沙特国王法赫德亲自到机场迎接萨勒曼回国。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