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应日本众、参两院议长的邀请进行友好访问
彭真委员长离北京抵东京
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习仲勋、余秋里、陈丕显等到机场送行
坂田道太和木村睦男议长到宾馆对彭真委员长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彭真委员长在东京羽田机场发表书面谈话说,他是在一百多年来两国关系最好的时候访日的,希望通过访问进一步增进中国人大同日本国会的互相理解和友好交往,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和夫人张洁清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日本进行友好访问。
彭真在机场对记者发表书面谈话说:“应日本国众、参两院议长的邀请,我和我的夫人带着全国人大和中国人民对日本国会和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今天起对日本国进行友好访问。在这次访问中,我将会见日本国会同人、政府领导人和各界朋友们,探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期待着这次访问取得满意的成果”。
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习仲勋、余秋里、陈丕显、耿飚、彭冲、王任重、朱学范、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到机场送行。
昨天,邓颖超同志特地到彭真家里,为彭真同志和张洁清同志送行。
彭真的陪同人员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汉斌、人大常委会委员符浩、外交部副部长刘述卿、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阎明复、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昂然、特别助理陶驷驹和许孔让、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景宇等同机离开北京。有关方面负责人郑天翔、钱昌照、王兆国、刘复之、凌云以及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和夫人也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东京4月21日电 (记者陈理昂)应日本国众议院议长坂田道太和参议院议长木村睦男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偕夫人张洁清,今天乘专机从北京到达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九天的友好访问,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下午两点正(东京时间),彭真乘坐的专机徐徐降落东京羽田机场。日本众议院涉外部长内田园生和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登机迎接。彭真走到机舱口,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前来欢迎的人们亲切地握手。他们是:众议院运营委员会理事北川石松,参议院运营委员会委员长远藤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众议院议员伊东正义,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副会长、众议院议员渡部一郎,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干事长、众议员林义郎,参议院事务总长指宿清秀,参议院涉外部长池部健,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后藤利雄,以及中国大使馆官员,驻日机构代表,华侨代表等。
彭真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他说:“日本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我踏上贵国国土的时候,谨向日本人民致以良好祝愿,向一切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的朋友表示亲切问候。”他说:“我是在一百多年来中日两国关系最好的时候来贵国访问的。我希望通过访问,进一步增进中国人大同日本国会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交往,并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存的睦邻友好关系,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彭真的陪同人员同机到达。
彭真一行由内田园生陪同乘车前往东京赤坂迎宾馆。
彭真访日期间,将会见天皇裕仁、众参两院议长坂田道太和木村睦男、首相中曾根、外相安倍。他还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同日中友好团体及日本企业界人士会晤,同日本新闻界交谈。
据新华社东京4月21日电 日本众议院议长坂田道太和参议院议长木村睦男,今天下午到彭真委员长下榻的东京迎宾馆,对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详见第六版)。(附图片)
万里、习仲勋、余秋里等同志前往机场为彭真送行。  新华社记者 武基国摄
坂田道太(前左一)和木村睦男(右一)在迎宾馆欢迎彭真。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1版()
专栏:

南太平洋五国之行第三站
胡耀邦总书记抵达西萨摩亚进行友好访问 出席传统欢迎仪式和国家元首举行的国宴
新华社阿皮亚4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四点四十分(当地时间)乘飞机抵达这里,对西萨摩亚进行友好访问。这是胡耀邦南太平洋五国之行的第三站。
当胡耀邦总书记走下飞机时,西萨摩亚总理托菲劳·埃蒂·阿莱萨纳上前同他长时间握手。同机到达这里的有胡耀邦的主要陪同人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等。
阿皮亚今天天气十分晴朗。法莱奥洛国际机场上,飘扬着中国和西萨摩亚两国国旗。
胡耀邦在警察仪仗队指挥官的陪同下走上检阅台,乐队奏两国国歌。接着,胡耀邦检阅了警察仪仗队。
检阅完毕,胡耀邦总书记和托菲劳·埃蒂·阿莱萨纳总理一起会见了前来迎接的西萨摩亚政府官员、外交使团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国驻西萨摩亚大使顾亟和使馆其他人员到机场迎接。到机场欢迎胡耀邦一行的还有华人代表。
一位西萨摩亚的妇女,以及中国使馆的代表和华人代表分别向胡耀邦献了花。
随后,胡耀邦在托菲劳·埃蒂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元首府,出席将在那里举行的盛大的“卡瓦”传统欢迎仪式。
新华社奥克兰4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结束对新西兰为期四天的友好访问后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这里,前往西萨摩亚首都阿皮亚访问。
新西兰总理朗伊和夫人到机场送行。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等陪同人员也同机离开。
机场上举行了欢送仪式,胡耀邦在十九响礼炮声中检阅了仪仗队。
朗伊总理和夫人将胡耀邦总书记一直送到飞机舷梯旁,并同他告别。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张龙海等也在机场送行。
据新华社阿皮亚4月20日电(记者王宗引、张焕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抵达西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后,即由西萨摩亚总理托菲劳·埃蒂陪同乘车前往元首府,出席盛大的“卡瓦”传统欢迎仪式。
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在元首府门前迎接胡耀邦,然后并肩在院中草地上就座。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和胡耀邦的其他陪同人员坐在他们的后边。西萨摩亚总理及政府各部长坐在右侧,胡耀邦的随行人员坐在左侧,呈半圆形。
在贵宾的对面盘腿席地而坐的是裸着上身、颈上带着花环的一百五十多名西萨摩亚人,也呈半圆形。
“卡瓦”仪式开始后,十几位演说家通过比赛推选出一位口才最好的向尊贵的客人致欢迎词。这位当选的演说家说,胡总书记的访问一定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了解。
与此同时,主人在准备“卡瓦”酒(用一种植物根茎加水挤出来的汁),然后向胡耀邦总书记和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敬酒。
饮酒后,主人向胡耀邦赠送席子。这张席据说是用两年时间编成的,这象征着对中国客人的极大的尊敬,因为一般“卡瓦”仪式上赠送的席子都是用几个月的时间编成的。
据新华社阿皮亚4月20日电(记者金明远、张焕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及其陪同人员今晚出席了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国宴,并观看了文艺演出。
胡耀邦在西萨摩亚教育部长帕图·阿法塞塞陪同下,于晚八时三十分(当地时间)来到元首府并在门口受到西萨摩亚国家元首的欢迎。在出席国宴前,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并交换了礼物。
宽敞的宴会大厅里装饰着棕榈叶和鲜花。乐队奏两国国歌之后,一群西萨摩亚姑娘向胡耀邦和其他中国客人敬献花环。接着,西萨摩亚的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采的文艺节目。年轻的男女演员们表演的风格独特的民间舞和表达西萨摩亚人民热情欢迎中国客人的歌曲,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晚会上充满了节日般的热烈友好气氛。随后,马列托亚和胡耀邦分别发表了讲话(全文见第四版)。
出席国宴的还有西萨摩亚国家副元首马塔阿法、议长诺努马洛·索法拉、政府部长和新西兰、澳大利亚驻西萨摩亚高级专员、各国外交使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的代表。
中国驻西萨摩亚大使顾亟以及当地华人团体的代表也出席了今晚的国宴。(附图片)
托菲劳·埃蒂·阿莱萨纳欢迎胡耀邦。


第1版()
专栏:凡人新事

我要拿金奖
江苏省睢宁县南门中学初一(6)班学生张红娟,是个爱画画的小姑娘。别看她今年才十三岁,可画的画却已经好几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了。
张红娟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组。她勤奋好学,进步很快。1982年她创作的《花伞舞》,被选送到美国展出,并且获得了荣誉证书。喜讯传来,父母、老师、同学都替她高兴,张红娟却哭了,她说:别人得金奖,我只得张证书,为国争的光太少了,我也要拿金奖。
从此,张红娟更加注意观察生活。一次放学回家路过镇幼儿园,她看到小朋友正在进行骑车比赛,顾不上回家吃饭,就动手画。她画完后觉得很满意,不料给老师一看,却是一大堆意见。张红娟并不灰心,星期天,她又步行七八里路,到体育场细细观看自行车比赛。回家后又反复琢磨。这一回,出现在画面上的近百个小朋友,有你追我赶的,有摩拳擦掌的,有喊加油的,还有激动地跳了起来的,整个画面生动、有趣、感人。这幅题为《车轮滚滚》的作品,1983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国际青少年画展中,荣获青少年组第三名。张红娟得了第三名以后并没满足,她比以前更用功了。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开了理想的花朵。1984年在芬兰举行的第六届青少年画展中,她创作的《水乡小镇》和《家乡人人唱山歌》,分别荣获金质奖章和铜质奖章,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次画展中两幅作品同时获奖的小画家,实现了自己夺金奖的心愿。
江苏睢宁县人武部 刘广金


第1版()
专栏:

彭冲副委员长举行宴会欢迎哈拉尔王储
宾主期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继续发展中挪两国间的合作关系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挪威王储哈拉尔殿下和宋雅公主殿下一行。
彭冲和哈拉尔先后在宴会上发表讲话。
彭冲说,中、挪两国是友好国家。挪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并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过宝贵的努力。建交三十多年来,我们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彭冲说,王储殿下这次作为第一位挪威王室的代表来我国访问,这是中、挪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挪友好关系新发展的标志。他说,中、挪两国发展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巨大的潜力。我们期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哈拉尔说,公主和我不仅仅是率领一个经济代表团,而且是作为全体挪威人民的代表来到中国。我们衷心希望这次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中挪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从个人来讲,我们一直殷切地期待着这次机会以认识中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结识中国人民,并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国决定使其经济现代化,我们相信并渴望,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挪威能够在各个领域中作出贡献。这里,我想表达一下我的坚定信念:进一步扩大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必将有利于我们双方。我们经济合作的这种积极发展今后应继续下去并得到加强。这也是我率领由挪威许多各主要公司的代表组成的大型商业代表团到这里来的主要原因。
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宴会作陪。


第1版()
专栏:

一项建议节约二十多万工时
银行学校毕业的二十五岁的共青团员张文汇提出的改革银行货币管理的一项建议——“简化手续,方便企业”,使本溪市四千多个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一年节省二十多万个工时。最近,他被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据新华社)


第1版()
专栏:

人才管理要搞活
本报评论员
过去我们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弊端是统得过多、管得太死。“统一招生”、“统一分配”、“一次分配定终身”,“只能进不能出”,形成人才的“部门所有”和“单位所有”,从而导致一部分单位人才积压,一部分单位人才奇缺。现在经济上要放开搞活,科技上要放开搞活,人才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改革人才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这几年各地都试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例如招聘,使一部分人才首先流动起来,一部分搞活了的中小企业和中小城市得益不少,好处是明显的。近来有一些同志对人才流动表示担心,主要是由于有些小企业采用高薪招聘的办法,“挖”走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科技骨干,也由于少数单位的科技人员未履行必要的调动手续就不辞而别,影响了原单位的正常工作。于是有的单位采取“对策”,例如索要高额“损失补偿费”或“人才培养费”,要求带走妻子、退出房子等等,想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去堵。
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调查研究,要分析,要疏导,不能动不动就筑坝堵截。《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必须改变积压、浪费人才的状况,促使科学技术人员合理流动。”人才管理要搞活,首先应当解决积压、浪费人才的问题。人才流动是否合理,要看其流向是否合理。人才积压的单位应当鼓励多余的人才流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单位去,特别要支持他们到人才奇缺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去。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引进人才的物质待遇,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是应当的、合理的,不能叫“高价收买”。
对于部分小企业的高薪招聘,也要进行分析。过去小企业长期分不到大学生,人才奇缺却无可奈何。现在他们能拿出高薪来聘人,一是说明小企业搞活了,二是说明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在那里被看重了,这是好事。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往小企业流,一种情况是原来积压、闲置的人才流出去找用武之地;另一种情况是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改革和搞活起步晚,难度大,人员待遇暂时比小企业低,流走了在原岗位上正发挥作用的部分骨干。对后一种情况,主要是要引导聘人单位顾全大局,社会主义企业不能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同时要讲清一个道理:靠高薪聘人,在短期内也许可以罗致一些人才,但从长远看,随着大企业对技术人员工资待遇的改善,它会失去吸引力。真正能吸引人才的是给知识分子创造条件使他们得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样,人才积压的单位也要顾全大局,一方面把积压的人才慷慨放出去;另一方面依靠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各类人才的专长和相应地改善其待遇,来留住需要的人才。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最重事业,重气节,要相信他们会服从大局需要的。
人才管理要搞活,人才流动要合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不是商品,不可能出现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人才管理必须从四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人才流动要有计划的指导,要有组织地流动。各地在改革人才管理制度的实践中,尽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但不要忘记了这一条原则。


第1版()
专栏:

事业引人 情谊留人
——铜陵市招贤纳士见闻
本报记者 张振国
铜陵市坐落在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此地虽有金、银、铜、铁、硫、石灰、煤炭、麻“八宝俱全”之称,但缺识宝、取宝之才。建市二十多年,工业总产值一直落在全省八市之末。三年前,铜陵市委决定招才取宝,在报上登了一则招贤启事,一下引来大批本市稀缺的专业人才。三年来,除有一人来而复去之外,其他一百七十七人均在这里安家立业,大显其才。记者问到他们为什么能安居乐业,他们很有风趣地说:“捉来的雀子安不下窝,飞来的燕子自安巢呗!”

他们是怎样飞来的呢?
他们一不是从边疆飞来的,二不是从小地方、穷地方飞来的。由于铜陵在招贤中坚持不挖国家重点单位的“墙脚”,所以这些人也不是从重点单位挖来的。这些人是在铜陵说了“本市很小、很穷,但它发展前途很好、很大”的实话之后,自觉自愿从华东、华北、东北等大城市一些人才过密的单位应聘而来的。市电子公司副经理唐正太工程师于1982年7月从上海来到铜陵,一到职,就为发展铜陵的电子工业日夜操劳,一家四口住在一间小平房里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从无怨言。他说:“铜陵招聘我们时,对这里暂时困难有言在先;我应聘时,是抱着支援安徽建设而来的,也是有言在先。别说遇到一点暂时困难,就是再苦再累,也不能打退堂鼓!”

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能真正留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铜陵蓬勃发展的建设事业吸引人。这一百七十多人分布在全市纺织、化工、建材、机械、电子和规划设计等各行各业。他们来到这里,普遍感到铜陵对自己很尊重,而自己则普遍感到有“两个不够用”(知识不够用,时间不够用)。四十六岁的工程师谢立成,原在一个人才过度密集的大企业工作,因事少人多,经常无事可干。到了铜陵化纤厂后,简直成了“宝贝”,忙得他一年来从未歇过星期天。他说:“人生最大的苦恼,莫过于虚度时光,有事干,总比无事干好,知识不够用,逼着我们去探求新的知识!”事业已经把他们与铜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好几位工程师都遇到过“第三者”以高薪来挖他们的情况,但重金的吸引力到底没有事业大。

“黄金有价情无价”。这批专业人才能在铜陵扎下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情谊留人”。当在市电子公司决定引进设备而无人外出谈判的关键时刻,工程师吴克明乘轮船溯江应聘而来。公司党委书记陈升斌星夜赶到江边码头迎接。当晚轮船误点,他就一直在江边守候到天明。后来每到一人,他们都是如此热情相待。近三年来,他们先后招聘了十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全公司从日本、西德等国引进的几台先进设备,全都由他们主持谈判、出国考察、安装调试,使落后的铜陵电子工业很快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去年全公司实现的利润比1982年翻了一番多。
生产发展了,经济状况也好转了。去年铜陵市工业产值、利润,都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市政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市区已有97.3%的居民用上了管道煤气。应聘到铜陵来的能人,全都住上了新房。在农村的配偶、子女先后把户口转来市区,符合招工条件的,一一安排了工作。现任市电子研究所副所长的吴克明,过去单身在外工作二十多年,妻病不能照料,儿女不能教育。前年合家团圆,妻子有了工作,子女学习也大有进步。他说:“我已四十五岁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余下的就是用全部精力工作了。古人尚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我能不为如此‘礼贤下士’的铜陵父老、兄弟、姊妹同甘共苦奋斗一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