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登东京塔有感
冯昭奎
从北京劲松住宅楼十五层的窗口望出去,只见一片片古老的平房之间,一幢幢崭新的高层住宅楼、办公楼拔地而起,附近工地的起重机高扬巨臂,预告着将有更多的新楼诞生。
凝望着首都北京正在腾飞的雄姿,我不由地回忆起在日本登临东京塔——兼作观光用的电视塔的情景。
1980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夏日,我初次登东京塔。时隔四年,我又在一个晴朗的下午陪同两位初访日本的同胞重游故地。乘电梯登上一百五十米高的大瞭望台,从这里环顾四周,可以望见波光鳞鳞的东京湾、绿树葱葱的皇宫广场,整个东京尽收眼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继续登上高达二百五十米的特别瞭望台。从这里向四周望去,眼界大开,别有情趣。东京,以及在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东地区,好象一幅立体地图铺在脚下。高楼大厦犹如彩色积木,星罗棋布。虽然是第二次登临,我仍然被这种迷人的景致所陶醉。记得有一本书上说,二次大战末期,由于美军的轰炸,东京几乎被夷为平地,以至站在皇宫广场可以一眼望见东京湾。然而,仅仅过了三十多年时间,日本人民就在片片废墟之上建设起如此宏丽的都城。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使我产生一种如同面临挑战一般的压力感。
“不过,这个城市搞得太拥挤了,楼房接楼房,车水流不断,难怪要被人批评为‘过密都市’”;“我国有美丽的江山,广阔的土地,我们应该很好地规划,定要建设更加壮美的都城!”
同伴的话音,在我的耳边萦绕。我联想到北京的一片片将被拆除的低矮平房区,感到它们犹如一张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遍布楼群、道路、绿荫的新图。“白纸”地区之多,虽然反映了我们的落后,但也意味着我们还掌握着很大的自由,占有着可供我们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很大余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都市过密”、“宏观过密”问题。东京,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时近黄昏,我们仍在塔上留连忘返。这时正是观看东京景色的绝妙时分。从东京塔望去,只见暮色苍茫之中,一串串犹如彩色珍珠般的灯光在闪现,在蔓延,联成一片辉煌灿烂的灯光之海。这灯海,又仿佛是凝固在地面的艳丽缤纷的节日火花。
背倚夕阳残照,面对华灯初上的美景,我们沉默了一阵,一位同伴谈到:“不久前,N HK(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节目介绍了一家联邦德国的保险公司。这家公司胆量很大,敢承担各种有风险的保险业务。但是,当日本人提出请他们给东京保险时,这家公司却不敢承担。它认为,“东京一带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工业区,企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并储存着大量石油,一旦发生大地震,引起大火灾,其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收拾的”。这些话,使我不禁陷入深思,仿佛眼前的灯光变成了日本民族闪亮的眼睛,它既饱含着聪慧和乐观,又流露着忧虑和不安。
对于日本人来讲,更为不安的是缺乏资源。由于日本消耗的石油几乎全靠输入,号称“经济大国”的日本最怕的是“断油”,就象过去穷人家怕“断粮”一样。在有关日本经济状况的分析中,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落总象幽灵一样左右闪忽。想到这些,我不禁在心中自语,夜空下的一片光明颇大程度上是靠石油点燃的,一旦石油没了来源,这里将是一片黑暗的世界。
许多日本朋友总说他们有危机感,有压力,这是不无原因的。但是,他们没有在危机感中屈服,没有被压力吓垮,而是把危机感和压力转化为驱动经济巨轮向前迅跑的“精神原油”。想想日本,似乎可以得到一点启发:每个国家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应该如何把压力变成动力?这也许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7版()
专栏:

非洲民歌一瞥
张鹤
红羽毛是鹦鹉的骄傲,
绿叶是棕榈的骄傲,
白花是绿叶的骄傲,
扫净的廊子是户主的骄傲,
挺拔的树木是森林的骄傲,
彩虹是天堂的骄傲,
孩子是母亲的骄傲,
星星和月亮是太阳的骄傲,
美与吉祥在骄傲中来到。
——约鲁巴民歌《美》
短短的几行,情采缤纷,真是绝妙的美的赞歌!前八句排比,包罗万象;最后一句戛然作结,意味隽永,堪称神来之笔。它以精炼、形象的语言,展示了非洲人民质朴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人们多少美的遐思!
非洲大陆曾经是灾难深重的大陆,备受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压榨。为了争取民族独立,非洲人民奋起反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诗篇。五十年代,肯尼亚人民掀起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震撼非洲的茅茅运动。茅茅战士就是唱着民歌奔赴战场的。
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一片土地,
那肥沃的黑色土壤,
黑得象我们的皮肤一般油亮。
还有那美丽的溪流、奔腾的大江。……
他们热爱自己的乡土,决不让殖民者来称霸称王。壮怀激烈,喷涌如火,发为浩歌,气壮山河。民歌以刚健豪放之情激励着战士们的顽强斗志。
非洲民歌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是丛林中的响箭,争自由的呐喊;在生产劳动中又是雄浑的号子,舒心的欢笑。脍炙人口的斯瓦希里民歌《弓之歌》,在对那擦得“象镜子般光亮”的弓的讴歌中,在对射获一件件猎物的描述中,透露出劳动的喜悦和自豪。
非洲人民热爱生活,也忠于爱情。非洲情歌有的轻盈明快,有的缠绵深沉。达荷美民歌《索莎姑娘》更是别开生面,匠心独运:
远处的山,将你藏匿,
近处的山,在我头上悬系。
我该有一把大铁锤,
把近处的山砸成泥。
我该有一对翅膀,
飞越远处的山脊。
泼辣浪漫,意象阔远,把姑娘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加蓬民歌《摇篮曲》,则在徐缓、回环的节奏中跳动着母亲对孩子的拳拳之心:
“睡吧,孩子,明天是你的,
但妈妈永远是妈妈。”
这发自心灵的歌,不正昭示着伟大的母爱永不消逝的哲理吗?
民歌是出自泥土的自然诗,也是现代非洲诗人取之不竭的营养之源。乌干达著名诗人碧奥泰克的长篇叙事诗《拉维诺之歌》,正是运用了阿考里民歌的多种表现手法,成为当代非洲诗坛的里程碑式的杰作。
生活美和艺术美的交织融合,使非洲民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第7版()
专栏:

美国博物馆漫谈
邱秉钧
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数量之多,令人惊奇。单就纽约来说,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达八九百个。在一个叫“Soho”的地区,画廊栉比鳞次,数不胜数。美国博物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特别注重建筑,因为建筑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如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东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新馆,都是由当代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所设计。纽约的古根汉姆美术馆是一个奇特的圆筒形建筑,展室象螺旋一样从上而下排列,建筑物的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天井,缀以山石花卉,十分别致。
美国的博物馆大部分都是私立的。其资金除小部分向政府申请,向财团求援外,大部分靠馆长到社会上去找捐助。馆长由董事会招聘,为此,要向全国发广告,很多热心于博物馆事业而又有丰富业务知识的人纷纷应试。应试人要写出自己的学历、经历,然后进行答辩。最后,经董事会决定是否任用。馆里各部主任的任免也如此。工作人员的任用权主要由馆长掌握。但由于馆长本身由董事会任免,因此,他们为人处事就得小心谨慎,平易近人。
美国博物馆藏品的保养和管理自有一套方法和制度。他们特别注意灯光的配置。很多馆的灯管或玻璃窗有紫外线屏蔽。奈尔逊美术馆有大量的中国画,为了防止热量聚集在画面上,他们的灯开启五分钟后自动关闭,观众要看画,可自己掀开关。另外,在灯亮时,冷风自动流过,将热量带走。
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不断将现代的科学技术用于展品的监视、保管和讲解之中,每个馆的保卫人员都带有无线电话,不少馆都有电视监视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发现处理。油画经长期展出后,未免画面积有灰尘,他们用一种液体涂在画面上,即可除尘,油画的龟裂也有一种溶液可以去除。一张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经这样处理后也就
“返老还童”了。为了保持展室的安静和便于观众欣赏作品,博物馆除少数有定时或特殊安排的讲解外,一般都由观众自己去看。有的博物馆用录音机讲解。我们在休斯敦访问时,正值上海博物馆藏品展览在该市展出。他们用的是“听筒”讲解。观众租一个听筒,你愿意听哪件展品的讲解,只要走进这件展品陈列柜四周的一个圈子内(地板上镶有一个黄铜的金属圈)便可听到讲解。
美国的博物馆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几乎每个馆都有一个教育部门。有的馆根据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专门开设儿童陈列室,让他们在里面画画,做玩具。印第安纳州博物馆更是别出心裁,在自然史陈列室内做了个大鸟窝,窝里安放着一个特大的破壳的鸟蛋模型。那天,馆长陪同我们参观,正好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馆里上课(他们把参观博物馆列为课程之一)。馆长一声令下,叫他们到破蛋壳里蹲一会儿,孩子们争先恐后而上。我们开始感到惊奇,后来,他的解释使我们顿开茅塞。他说,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想象:假如我是未出壳的小鸟,妈妈如何孵育我;假如我是被人打破了壳而未出壳的小鸟……假如将人类比作鸟,过去、现在、将来……
多么生动的教育,多么深刻的启迪!(附图片)
假如我是未出壳的小鸟……
汪二可画


第7版()
专栏:

珠撒“蓝色海岸”
辜勤华
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线,被人称作“蓝色海岸”。它象一串熠熠生辉的明珠,吸引着四季的宾客。
蓝色海岸西起土伦,北至尼斯,沿途风光秀丽、树木郁郁葱葱,百花芬芳馥郁。那一片片金色的海滩,那一道道雅静的小海湾,就象颗颗珍珠点缀在漫长的海岸线上。
蓝色海岸最迷人之处,除了蔚蓝的天、碧绿的海,就要算那些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了。其中著名的有昂蒂布、戛纳、尼斯、圣拉斐尔和圣特罗佩。
如果由西往东游览蓝色海岸,首先迎接你的就是昂蒂布。该城三面环海。城内有十七世纪的教堂和建于十六世纪的城堡,城堡内有一个毕加索展览馆,那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艺术相映生辉。
戛纳是蓝色海岸的名城。城市分成旧城和新城。旧城内,古老的建筑物把人带回十九世纪的法国,新城则矗立着世人皆知的戛纳电影节文化宫。每年5月,该城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大型电影节。那时,各国的影坛明星以及无数的影星崇拜者、成群的记者蜂拥而至,好奇的游客更是久居不散。
离开戛纳不远,人们便可进入著名的尼斯市。该城是蓝色海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这座城市依山傍海,建筑分散在山间、海湾,并和自然景色和谐地结为一体。世界闻名的国际花市就在此地,每天都有专门航班从那里向世界各地运去大量鲜花。
尼斯交通和通讯事业极为发达。国际高速公路傍城而过,国际机场连接五洲。尼斯的狂欢节是世界著名的盛大节日之一,它吸引着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这不能不使人感到,蓝色海岸不仅是充满阳光的海岸,而且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海岸。(附图片)
“蓝色海岸”一景


第7版()
专栏:

墨尔本赛马热
谈金铠
澳大利亚人酷爱赛马,并把赛马誉为“运动之王”,几乎每个大小城镇在星期日都有赛马活动。赛马场内外,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就象庙会一般。
赛马本是英国人的传统体育活动,后来传到澳大利亚。一八一○年,在悉尼首次举行赛马。世界闻名的“墨尔本杯”赛马,则始于一八六一年。此后,便在每年十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下午定期举行。在墨尔本举行的这项赛马活动是全国性的。这一天,墨尔本市全城悬旗,机关一律放假,以示庆祝。全国大小城市居民或亲来墨城观看,或在本地收看电视。因一场赛马而放假的城市,大概举世只有墨尔本城。
赛场内,爱马的社会名流身着燕尾服,头戴高高的礼帽;女士们着意修饰打扮,穿上艳丽的服装,戴上别致的帽子。下午三点钟左右,赛马正式开始,整个澳大利亚顿时静了下来。据说,即使联邦议会都要暂停议事,静听比赛结果。墨尔本街头,车辆停驶,行人止步。赛马的结果一经广播传出,就会看到街头巷尾中,眉飞色舞者欢声雷动,垂头丧气者默无一言。
这天中午,全国各单位都要举行赛前午餐酒会,人们欢聚一起,兴致勃勃地边吃边喝边聊,然后就围在电视机旁,观看赛马实况。
从赛马活动这个侧面,人们也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多么活泼、乐观,富有生活情趣。


第7版()
专栏:世界艺苑

迷人的草原风光
果毅
蒙古人民共和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民画家尼亚木奥索尔·楚勒特木的作品展览,目前正在北京美术馆举行。画家以娴熟的技巧和朴实的风格创作的几十幅风景画和肖像画,向我们展示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对增进中蒙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有益的。
《草原上的人家》是展品中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广阔无垠的蒙古大草原上,晴空万里,白云如莲。远处地平线上,散落着几个蒙古包,周围的牧民和马群隐约可见。一辆满载的汽车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埃。画幅中央,两只骆驼悠然自得地觅草、漫步……整个画面构图简洁、生动,洋溢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可以看出,画家在构思、布局和用色上,是花费了心血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自然风光以草原、牧民和牛羊为特色。这幅作品的布局严谨,有简有繁,紧紧扣住草原的特点,做了充分的渲染。此外,作品着重安排了一辆飞驰的汽车,对于反映当代草原牧民生活的变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一种时代感。整个画幅用色淡雅、柔和。天地之间的地平线附近着色较浓,突出了草原的深远、开阔。
这幅画创作于1955年,是画家的一幅力作。1959年,曾荣获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奖。(附图片)
《草原上的人家》 〔蒙古人民共和国〕尼亚木奥索尔·楚勒特木


第7版()
专栏:

红宝石与缅甸
王学信
缅甸以盛产红宝石闻名于世,缅甸的红宝石润泽无瑕,是鲜艳的鸽血红色,举世罕见,堪称奇珍。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虽然也出产红宝石,但其色泽无法与缅甸的红宝石媲美。
缅甸故都曼德勒东北约九十英里的摩谷地区,每年都出产大量的红宝石,被誉为“宝石之乡”。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前往参观。那里本来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市镇,镇上多数居民以掘宝石为生。摩谷周围是星罗棋布的矿场,尽管部分矿场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但仍有不少地方继续使用人工挖掘。在河边和山麓,到处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工人用鹤嘴锄挖掘着泥土沙石,以便从中发现那艳丽夺目的红宝石。
摩谷地区的宝石储量和品种都很丰富。除了金刚石和翡翠数量较少外,其他各种宝石几乎应有尽有,宝石的价值也因色泽和品质而异。红宝石当然最为珍贵,次为蓝宝石,其中,天蓝者最佳,浅蓝者次之,月白者又次之。此外,还有黄宝石、灰宝石和白宝石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宝石为刚玉晶体,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优质红、蓝宝石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很早便作为财富的象征而被人们珍藏。
在历史上,宝石曾被视为缅甸国王的私产,不准民间私自开采。如有人发现了宝石,消息传到京城,便由一位王族代表国王,骑着大象,率领卫兵前往取回进献国王。如果有谁发现宝石而擅自据为己有,那将受到严酷的处罚。
除了红宝石享有世界声誉外,缅甸孟拱山区、坎迪地区和丹老群岛出产的名贵玉石和珍珠也名闻遐迩。它们和红、蓝宝石一起,历来以“南海珠宝”的名义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缅甸政府将宝石矿、玉石矿和珍珠养殖场全部收归国有,并明文禁止私人进行珠宝交易。从1964年开始,每年二月下旬由政府对外举行一次珠宝交易会,为期一周。应邀与会的各国商人云集于茵雅湖饭店的草坪上,洽谈生意。仅去年成交额便高达一千二百六十八万美元,为缅甸增加了不少外汇收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