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记山东省黄县西羔村党支书高建厚
1985年10月11日,山东省黄县羊岚乡西羔村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从刚刚懂事的孩子到拄着拐杖的老人,从本村的每个农民到本乡的干部职工,纷纷赶来参加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厚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人数,由预计的二百人,骤然增加到二千多人。悲痛欲绝的孤女马小艳、孤儿马洪国姐弟俩,连声呼唤“建厚伯伯”;敬老院里八十多岁的王奶奶,扑向灵车,失声痛哭。灵车渐渐地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是什么力量牵动着人们的心?是高建厚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高建厚担任西羔村党支部书记时,才二十五岁。他一上任就立下志愿:“豁出命,也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那是1966年初春,多么艰难的年月啊!村里两千多亩海滩地,粮食平均亩产才两百多斤;遇上干旱,麦苗一片片枯死,乡亲们一个个逃荒……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领导乡亲们植树、引水、治沙,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建成一千多亩松林,修了六个扬水站,粮食亩产跃过千斤。
1980年,高建厚建议办一个造纸厂。1981年造纸厂投产,当年亏损。1982年,高建厚搬着行李卷,扎到造纸厂蹲点,一住就是一个月。他帮助造纸厂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起用了地主家庭出身的魏有芳当厂长。当时魏有芳因为自己出身不好,有顾虑。高建厚对他说:“只要你一心一意为集体办事,一切风浪,我给你顶着!”魏有芳当厂长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当年盈利五万元,1983年盈利十五万元,1984年盈利三十万元。就是凭着这种精神,高建厚领导全村农民先后办起了八个厂,年产值达四百多万元,人均分配也由1966年的八十多元钱,增加到六百四十多元钱。
家庭承包责任制,给西羔村的农民致富插上了金翅膀。可是一些贫困户因找不到致富的金钥匙,整天打不起精神。高建厚决心靠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尽快地富起来。这个村有两个因父母离婚被遗弃的青少年,姐弟俩不懂农业生产,生活比较困难,高建厚就把其中一人安排到村办工厂工作。全村贫困户六十多人先后进了村办工厂。
高建厚为了帮助村里的老人和残疾人致富,组织了“老头队”,把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残疾人组织起来,养鱼、养花、护林、种菜。去年,“老头队”里的人平均每人分配都超过了八百元。同村的农民高峰因为家里人手不够,承包的三百棵梨树苗不能及时嫁接,这样,就会使果树的结果期延迟一年,收入损失一千五百元。高建厚动员自己的妻子抽出时间,帮高峰家嫁接完了梨树苗。高建厚家里养了两头骡、一匹马,还有一辆大车,他把牲畜和大车借给农民高传建拉脚挣钱,高传建用大车拉脚,一天挣二十多元钱,可高建厚却分文不取。
村办工业抓上来后,高建厚耐心说服社员,决不能忽视农业生产。在党支部会上,他建议承包土地在五亩以上的家庭,要从村办工厂调下一个人,从事农业生产。大家认为这个主意好,但都感到抽人困难。高建厚说:“调人从我开始,把我的妻子和内弟媳妇先调下来!”这件事在村里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快,村办工厂调下一大批人,而村里一些没有生产门路的人先后进了工厂。
今年4月村里办电线厂,因高建厚熟悉办厂和推销业务,需要他到内蒙古出差。高建厚一回家,妻子埋怨说:“全村这么多干部,怎么非要你去不可?你出差,咱家五头奶牛,草谁铡,料谁买?”高建厚耐心地向妻子解释说:“我是村干部,整天围着家里的奶牛转,群众会戳着咱们的脊梁骂娘的!”有一次,邻村一个建筑队的熟人找他说:“你在村里辛辛苦苦干一年,还比你们村里的厂长少拿二百元,老婆孩子都跟着你遭罪。你到我那里去,钱,你说个数,我包了!”高建厚说:“共产党员应该带领群众致富,哪能只图个人发财!”
为了点燃青年的理想之火,高建厚支持村里青年办起了
“青年活动之家”。他常常找青年谈心,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他对党支部委员们说:“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咱们的本份,但光靠耍嘴皮不行。一要自己行得正,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孤儿马小艳六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只留下她和一个三岁的弟弟。高建厚在支部会上激动地说:“我们西羔村有党的组织,有七百多户群众,这两个孤儿是咱们西羔村的人,我们要把他们抚养成人。”他把姐弟俩送到村里王世芹老大爷家里抚养,村里一年给老俩口抚养费三百元钱,姐弟零花钱三百二十元,衣服、书本费全由村里供应。王世芹老大爷说:“建厚关心孤儿,比亲爹妈想的还周到!”高建厚十分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常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村里群众洗澡、饮水不方便,他就带领大伙建浴池,把自来水管通到全村每户人家。
群众看到高建厚为大伙做了这么多的好事,纷纷夸高建厚是个“好支书”。有的说:“高书记时刻把我们的冷暖挂在心上,他为我们群众办的好事,就象谷穗上的谷粒一样,怎么也数不清。”从1983年起,高建厚年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
10月9日,是高建厚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象平常一样,很早就起床,然后到地里转了一周,看看小麦播种后生长的情况。早晨七点钟,他来到造纸厂和厂长研究当前的工作,一直忙到中午。下午一上班,他就和砖厂厂长马洪经、村保管员张胜全研究砖厂转产的事。
十七点三十分,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倒在回家的路上,停止了呼吸。经县医院大夫检查,他患严重的心绞痛病已有多年,由于心肌梗塞急性发作而与世长辞。乡亲们听到噩耗,一个个泣不成声。不少人抱着高建厚的遗体痛哭:“建厚啊,你为俺们操碎了心!”
这就是高建厚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极普通的一天。他当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年来,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走过来的。高建厚的生命虽然过早地结束了,但他那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如不熄的火焰,将永远光照人间!
(李宏仁 田连漠 于广义)


第5版()
专栏:短评

牢记宗旨 为党增辉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去世了,成百上千的人自发汇集而来,为他送葬,表达他们的悲痛和悼念,这情景是多么动人呵!高建厚同志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以自己生命的光和热,为党的形象增添了光辉。高建厚同志的事迹感人,其中突出的一点,是他时时处处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率领大众打天下,是为了人民;如今共产党成了执政党,更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说,只要共产党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为人民谋利益这一条就是不能更改的。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和四化建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使先富的地区和人们带动并帮助其他地区和人们富裕起来。如果以为实行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可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诸脑后,只顾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除了个人靠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外,更重要的是带领广大群众一道致富。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先国家,先群众,先他人,后自己,这才是共产党员的品格。高建厚同志响亮地说:“共产党员应该带领群众致富,哪能只图个人发财!”在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这个问题上,高建厚同志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答卷。
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和干部,都应学习高建厚同志的优秀事迹。请大家在感动之后,进而深思一下:在你的头脑里,党的宗旨观念是否牢固地树立了?你的言行是否为党的形象增添了光彩?


第5版()
专栏:整改新事

“交替会”上的嘱托
湖南省临湘县县级领导班子新老干部“交替会”正在进行。大家侃侃而谈,寄希望,道祝愿,一片团结热烈气氛。会议快结束时,老班子的全体同志诚意地托付给“新班子”一件事:请替我们把二千零三十元奖金赠送给壁山乡,这是我们对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的一份心意啊!
去年临湘县被评为岳阳地区党风基本好转和党政机关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先进单位,地委发给这个县的县级领导每人七十元奖金。可是,这笔钱拿到县里后,一直放着未动。这次根据工作需要,县级领导中有五位老同志要退下来。他们想,自己在任职期间,全县还有许多地方,特别是老苏区壁山乡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对不起党,对不起老苏区人民,这笔钱就作为我们支援老苏区建设的一份“薄礼”,赠送给壁山人民吧。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老班子全体同志的赞成。大家一商议,就把这事在“交替会”上提了出来。
新上任的同志,听到老同志的嘱托,深为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他们及时把这笔钱交给了壁山乡,并向全乡人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决心向老班子的同志学习,发扬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工作,为建设四化建功立业。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顾大局 守纪律 善自爱
——关于援建胜利油田部队的党风调查
在胜利油田执行援建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党组织,针对执行援建任务中在党风党纪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端正党风,严格执行政策、纪律,不仅带领部队以顽强拚搏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建功立业,还以遵纪守法、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为党和军队的形象增光添彩,赢得了地方领导和群众的赞誉。
想大局,多贡献,不借机“揩油”贪小利。来到油田,部队各级党组织普遍进行了服从大局、遵守纪律的教育,引导干部战士放开眼界,为国分忧,为油田建设着想,自觉做到身在油海不“揩油”,并勤俭办事,低耗施工。油田指挥部为使部队吃好、住好、休息好,从劳保用品到生活补贴,给了部队许多优惠待遇,各种补助达十五项。援建部队党委要求各级做到,地方越是关心照顾,部队越要想大局,不要为小利丢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领取补助时,逐级从严掌握,实事求是地上报参加援建油田的员额,该领多少就领多少,不准虚报冒领。某部专门印发了常住和临时人员登记表,将常住人员和临时人员分别登记,并几次组织机关人员下到各个工棚,逐人逐铺核实上报的人数。对所需施工物资,各单位也坚持需要多少就报领多少,并落实专人管理制度。某师在今年一次大搬迁中,提出爱惜每一块玻璃、每一块砖头、每一颗螺丝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防止玻璃破损,有的把玻璃放到行军锅里,尔后放上水;有的把玻璃包好,指定专人抱着,结果玻璃损坏的很少。搬迁的二百七十多栋工棚无一损坏。某炮团在施工中处处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仅清理石灰堆底一项,就为国家减少损失一万二千元。为了给油田节约资金,他们主动抢在雨季到来之前,为筑路工地倒土,这一项又为国家省下两万元。
守纪律,讲政策,不钻空子捞外财。来到油田后,看到油田正在开发建设中,出力挣钱的机会很多,部队有少数同志眼热心动了,想趁机搞点名堂增加收入。党委组织大家学习中央文件,统一了认识。广大干部、战士纷纷表示,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大局,不能在大局下面搞小动作。有位转业在油田一个单位并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主动提出为某团联系运输业务,每台汽车一天可以净收入一百多元,该团婉言谢绝了。
善自爱,严律己,不自恃有功要照顾。援建部队在油田赢得很高的声誉,处处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怀、尊重。在这种情况下,援建部队的各级领导尤其注意谦虚谨慎,从严要求部队,自觉维护军队的光辉形象。他们不摆支援者的架子,虚心向地方学习,遇事主动同地方协商解决。施工中,部队许多领导干部拜地方工程技术人员为师,虚心求教,很快掌握了工程技术,学会了组织施工的新本领。他们处处体谅地方困难,不以援建名义向油田要钱要物要照顾。某师今年营房铺设沥青路面,急需沥青;他们担负筑路任务,看守着油田的大量沥青,但是从没向油田负责人开过口,也没向营房拉过一滴沥青。进到油田,部队同地方许多单位共建精神文明。某团同油田孤岛指挥部共同制定了共建公约,互相介绍加强党委建设、端正党风的经验,互请先进人物演讲,互相促进,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济君)


第5版()
专栏:新风赞

编外大夫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化工五厂,不论谁有点病,比如腰酸腿疼啦,都爱找小黄按摩,或者请他扎针灸。经过小黄的耐心治疗,病重的疼痛减轻,病轻的很快见好。两年来,经他治疗的患者有一千人次。
其实,小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按摩师。他是一名普通的装货工,一位入党不久的新党员,名叫黄继华,工人们则称他“我们的编外大夫”。
今年春天,从外地进厂拉货的一名司机,路上受了风寒,胃部疼痛难忍,同来的业务员急得团团转。小黄见状,一边安慰业务员不要着急,一边将病人搀扶到屋里,精心地按摩起来。经过一个小时的治疗,病人疼痛减轻,表示能开车回去了。可小黄仍不放心,又为病人熬了姜汤水,让病人休息一会儿,又进行第二次治疗,直到那位司机完全不疼了,才放心地让他们离去。
小黄为人治病,不论是谁,一律热情接待,分文不取。有人看他装了一天货,不仅下不了班,连一点钱也不挣,问他:“你难道不感到吃亏吗?”他乐呵呵地说:“我学了这点技术,就要为人民服务。使病人减轻痛苦,这就是我的最高报酬和欢乐呵!”
(贾青琴)


第5版()
专栏:

严明党纪 端正党风
平江县委把严明党纪作为整党重要课题
湖南省平江县委在整党中,把严明纪律作为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党员纪律性加强,党风明显好转。
整党开始后,平江县委围绕党纪党风问题,发动群众对整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提出批评建议。群众批评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二是各自为政,互相扯皮,只顾小团体利益;三是少数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谋取私利。县委认为,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党员本身的原因外,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执行纪律不严,致使有些党员屡次违反纪律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变得目无党纪政纪,全凭个人意志行事。因此,整党中必须严明党的各项纪律,对党员进行讲纪律、守纪律的教育。
为此,平江县委首先抓了对违纪典型案件的处理,重点放在中央关于刹住不正之风的一系列文件下达后顶风作案的案件。县体委负责人巧立名目,乱发实物和现金,以前虽有人反映,但县委却没有认真调查处理。这次县委组织调查组彻底查清,对责任者予以党纪处分,并责成他在经济上退赔。整党以来,县委重点查处了县直单位四起违纪案件,及时作了严肃处理。与此同时,对严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县茶厂党总支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曲啸等同志的优秀事迹和本地的先进典型,展开讨论,对照自查,把党纪教育活动步步引向深入。
为了使党员、干部在日常行动中有章可循,平江县委除了组织党员重温《党章》,重申有关党纪政纪外,最近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本县情况制定了严明赏罚的细则,对党员、干部出勤、请假制度、外出参观、会议伙食标准、下基层调查、部门职责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如规定对弄虚作假的,初犯者通报批评,教育不改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降薪、撤销职务等处分,并要求各单位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县委由组织部牵头,协同纪检会、县委办、政府办,半年召开一次条例执行情况碰头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纪律教育抓得紧,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发挥。黄棠电站扩建工程移民工作,难度大,麻烦多。整党前,有些党员干部不愿沾边,组织上抽的人迟迟不上工地。这次被抽调的同志接到通知后,卷起背包全部按时下到指定地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前不久,广州某厂有一名推销员要求平江茶厂收购他们一百八十担红碎茶,同时供给他一些出口特种茶。为了做好这笔生意,他给该厂负责供销的李贡凡同志送了一千元现金。老李当即向党总支汇报,将钱退给了那位推销员。
   (曾日升)


第5版()
专栏:言论摘编

言论摘编
“以权谋公”
“以权谋公”,从字面上理解不难,但做起来却不易。无人民公仆之心,无清正廉洁之风,不能为。只有无私的人,有高度党性的人,甘为人民孺子牛的人,才能做到。不过,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摘自《湖南日报》
剖析“责任在我们”
一些领导同志有这样一句口头禅:“问题发生在下面,责任在我们。”乍听这话,以为领导者有度量,敢于承担责任。但略加分析,便觉得此说不足取。其一,责任不清。按照责任制,问题发生在谁的职责范围内,就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按照某些领导如此说法,到底该追究谁?其二,当事者不能真正吸取教训。有领导承担当事者应负的责任,当事者自然能轻松过关。没有压力,也就不能真正吸取教训。其三,公家受损。领导揽责任,就该根据问题的大小轻重,接受相应的处罚。可是,实际上并不如此,“责任”只是说说而已,说者不伤一根毫毛,真正的责任者溜之乎也,受损失的还是国家和集体。我看,当领导的还是不随便揽责任好。
摘自《辽宁日报》
“圈圈”干部等于“0”
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在群众之中,但心在群众之外。他们“沉”不下去,也“深”不下来,工作只能是扎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人们称这些干部是“圈圈”干部——“办公室里踱圈圈,坐着轿车兜圈圈,文件上面画圈圈,工作实绩是圈圈”。
摘自《河南日报》


第5版()
专栏:

昔日敢打“老虎”
今朝却怕“老鼠”
原载《山西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