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中华腾飞 青年有责
——中顾委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郭正
真挚,坦率,亲密,融洽。中顾委举行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座谈会,充满着团结而热烈的气氛。11月23日和24日,在京的八十多位“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与首都高等院校的一百二十名学生、教师代表欢聚一堂,畅谈“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想法。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相发言。老同志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勉励他们献身祖国四化建设;青年人用热烈掌声尽情表达对老一辈的敬意和感谢。欢声、笑语、题字、握手,新老两代人的心更息息相通了。继承革命传统,做无愧于时代的新一代
五十年前,在民族危急和国家存亡的严重关头,北京的青年学生,在我们党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旗帜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座谈会上,许多学生在谈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时都说,今天的青年一代,要象“一二·九”时代的革命青年那样,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重。
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全国学联主席刘能元的发言反映了青年们的心愿。他说,继承学生运动的光荣传统,谱写出新的篇章,是老一辈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的召唤。今天,我们正处在振兴中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站在时代的前列,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建功立业,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脚踏实地、顽强勤奋地钻研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爱国热情变成报效祖国的本领。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曾铮认为,实现四化离不开科学技术,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她明知做一个地质工作者又苦又累,但仍然选择了地质专业。她说:“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相联的,我们应当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需要紧紧地联系起来,使自己能够适应国家的需要。”在座的一位老同志听了她的发言,高兴地说:“我们相信一代会胜过一代。”
一些老同志在会上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满怀激情地勉励学生们要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一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一二·九”运动时期北平大学学生会干部袁宝华同志说,作为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就要以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愿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旧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欺侮,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原因,还有文化落后。当时,一万人中只有二点二个大学生,现在虽然增加了几十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所以,青年同志特别是大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宝贵的年华,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本领。袁宝华同志谈到这里,薄一波同志插话说:“一二·九”那时候,北京连一张平静的书桌都放不下了,想读书也读不成啊!
“一二·九”运动是知识青年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当时革命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满怀革命热情到工厂、农村去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在座谈会上,无论老同志或青年学生都认为,今天在校的知识青年,仍然要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北京大学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近几年的寒假和暑假,多次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厂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们反映,他们不仅受到工人农民的欢迎,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才干,更深切地感到了人民对青年学生所寄予的厚望。正确认识形势,站在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前列
如何对待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座谈会上大家热烈议论的话题。学生们一致认为,坚持改革与开放,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他们从社会调查中,深深地感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他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维护改革,推动改革。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王传亮讲叙了一件很感人的事情。他说:“我们北大学生,绝大多数是赞同和支持改革的。去年国庆游行,我们就拟了两条标语,叫做‘小平您好’,‘加速改革’,后来游行时只带了前面那一条。当时我们的心情就是欢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成功,拥护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历史上的‘一二·九’给我们青年学生带来了光荣,今天我们纪念它,就是要发扬‘一二·九’的光荣传统,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支持改革、投身四化的实际行动。”中央民族学院回族学生赵冬冬说:“大学生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渴望成才,二是改革,这在校园、饭堂、宿舍都能见到、听到。我们对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正是关心和支持改革的体现。”会上,学生们反映,前一段时间,一些学校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七五”计划咨询和法制宣传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改革,为推动改革做了一些工作。老同志看到新一代青年学生有如此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改革信念,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谈到改革和开放中的问题时,许多同志在发言中都强调,当前,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们贯彻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陆昊说,改革是艰难的创举,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步不前。我们大学生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或满足于评头品足,而应该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党和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所开创的和平建设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顺利进行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自觉维护这样的环境和局面,这也是我们青年学生的光荣职责和对改革的有力支持。他的发言得到大家的赞同。
坚信党的领导,为端正党风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二·九”运动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座谈会上,好几位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同志在回顾当年的艰苦斗争经历时都指出,继承和发扬“一二·九”传统,应当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紧跟党不断前进。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蒋南翔同志说,“一二·九”运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的精神提出的。党的领导,对于“一二·九”运动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他说了这样一件事:当年,由于受到大刀、水龙头和非法逮捕的镇压,北平的爱国青年曾愤怒地高呼:“打倒汉奸宋哲元!打倒汉奸秦德纯!”1936年春,刘少奇同志到北方局后,分析了宋哲元的情况,提出“拥护二十九军抗日!拥护宋委员长抗日!”的口号,这一斗争策略的转变,不但缓和了平津爱国学生与宋哲元的对立,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统战工作,对二十九军在芦沟桥事变时奋起抗日起了明显作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当年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陈翰伯同志也深情地回忆说,五十年前,我们要了解党的主张,听到党的声音,非常困难。当时进步学生是从北京饭店的法文图书馆买回刊有《八一宣言》的杂志秘密传阅、印发和张贴的。现在青年同志都能直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是多么好的条件!我相信,青年一代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超过我们。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同志说:解放前夕,有些人要拉我到美国和台湾去。我想:我是祖国培养的,要为建设新中国出力。解放后,我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对比了新旧中国,逐步懂得了马列主义是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文革”中,我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特务分子”的帽子,受尽了苦,但我对共产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因为我懂得,一个革命者受点挫折算什么,革命者没有不受挫折的!
老同志们亲切动情的言语,句句打动着青年人的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相自成激动地站起来说:“请老前辈们放心,我们青年一代非常关心祖国的命运,关心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党的领导和党的信念没有丝毫怀疑和动摇。我们研究生班三十五个学生,七个专业,85%的同志都写了入党申请书,党支部已发展了二十名新党员,同学们对党的事业有着炽热的追求。”北大哲学系学生楼欣跃同学满怀激情地说:“我想用个比喻,党和青年学生的关系,就象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要放心,子女也要信任自己的父母。当然我们青年学生还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党放心。”在场的薄一波同志点头赞同楼欣跃同学的比喻,说:“党对你们是放心的、信任的。但正象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党对你们是不是要严格要求?我看,需要严,就得严,娇生惯养是不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更不能提倡。”
会上,有一些学生对有的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提出了坦率尖锐的批评,并和老同志们研讨如何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问题。“一二·九”时期的“民先”总队长、现任中顾委委员、曾经担任过中纪委书记的李昌同志说,我们党的党风原来很好,“文革”中遭到很大破坏。这几年生产上去了,在党风建设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就全国看,效果还不够理想,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只要我们根据全国党代表会议的精神,坚持思想教育,严肃党纪、政纪和法纪,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是可以实现的。李昌同志希望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为促进财政经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贡献。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壮迁接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七年,我们所以能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成为建国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最根本的是有党的正确领导,是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的结果。当然在这个期间,党内也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损公肥私;有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有的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对此,一些群众不满,我们大学生也同样是有意见的,希望通过整党迅速加以克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内不正之风,同党的整体相比,毕竟是支流,党内绝大多数党员是能起先锋模范作用的,我们不能只见木,不见林。
交流思想,更加密切新老两代人的联系
在座谈会上,到处可以见到新老两代人以诚相见、彼此交心的热烈场面。开始,青年学生有些拘束。老同志马上插话,要同学们丢掉顾虑,把听到见到的统统讲出来。老同志诚挚的言语,解除了一些学生的顾虑,倾吐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这里有对形势的分析、对改革的建议,也有尖锐的批评。老同志听得十分专心,有的老同志还带上了助听器,有的老同志还不断询问着发言同学的名字和所在学校。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少老同志耐心解答,坦诚地交换意见。午间休息的时候,段君毅、黄华等不少老同志主动走到学生们中间,解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这里是三五一群,那里是七八一伙,新老亲切交谈,情景十分感人!
同学们都热情称赞这次座谈会开得好,使新老两代人沟通了信息、交流了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中国政法大学的几位同学发言说,他们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一些改革中的问题,只能在同学中议论,很少有机会反映给中央领导同志。这次座谈会,使新老两代人直接见面,这种方式很好,希望今后继续采用。
24日下午三点多钟,人民大会堂青海厅第二小组的座谈正在热烈进行。薄一波同志缓步走了进来,悄悄地找到一个空座位坐下。薄老连日参加座谈会,却毫无倦意,他时而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时而走到学生代表中间细心询问、亲切交谈。学生们看到我们年迈的老前辈如此关心新一代的成长,无不感慨万千。
座谈会还有一个感人的插曲:山西厅第六小组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们提议,与参加过“一二·九”的老一辈一起高唱《毕业歌》。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在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
天下的兴亡!”
是呵,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正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代又一代爱国的热血青年,他们相继担负起民族兴亡的历史重任,谱写着一页页壮丽的乐章!


第4版()
专栏:

直接倾听基层意见 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空军领导同志深入部队调查研究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朱浩报道:空军领导同志深入部队,着重研究在贯彻全国党代表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实行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新形势下,加强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
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空军司令员王海、政治委员朱光用二十天的时间,到济南、南京和广州三个军区空军部队,同那里的党委常委逐个交谈,在机关、部队召开了八个座谈会,走访了七个干休所,直接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王海就空军飞行员的选拔、培养,以及停飞后的安排问题,跟三个军区空军的司令员交换意见,同飞行大队的新老飞行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改革设想。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朱光在机关、部队召开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政工干部座谈会,并亲自拟定了座谈会提纲。从理想纪律教育怎样才能更紧密地联系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提高教育效果,到如何发挥编余干部在部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朱光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他集中群众的智慧,提出了加强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
王海、朱光每到一地,无论是开座谈会,还是走访、交谈,都采取对话的形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干部战士多就精简整编和部队建设中最难解决、最难处理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广州军区空军某场站反映,如今进驻该场站的部队增加了一倍,吃水难、停机坪小、指挥所设备差。他们当即到现场考察,决定由空军拨款解决部队的吃水困难,其它三个问题也当场与军区空军领导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精简整编的深入,有一大批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王海、朱光十分关心这些老干部的安置情况。他们每到一地,都耐心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一些精简整编任务比较重的单位,有的编余干部说,“人未走,茶就有点凉了。”听到这些反映后,他们认真同各级党委商定了搞好编余干部管理和安排的具体办法。


第4版()
专栏: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发起人会议发表公报
公布一百八十名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
新华社香港11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发起人会议今天发表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发起人在1985年11月23日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一百八十名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发起人已正式发出邀请信,并征得有关本人同意出任。
根据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章程,咨询委员会成员均以个人身分参加,今后将共同为起草基本法的咨询工作贡献力量。
一百八十名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按姓氏笔划次序排列):文 楼 文世昌 文汉明 毛钧年 王英伟 王敏超 王宽诚 石 慧(女)  司徒辉 田北俊 伍淑清(女)  安子介 朱祖涵 朱飞龙 江德仁 何文法 何定钧 何承天 何钟泰 何鸿燊 余立仁 利荣康 吴 坦 吴少鹏 吴光正 吴多泰 吴康民 吴梦珍(女)  吴锦泉 吴耀东 岑才生 李 奇 (外籍) 李永达 李仲贤 李启宇 李启明 李连生 李国章 李景行 李绍基 李福兆
 杜叶锡恩(女、外籍)沙利士(外籍) 沈日昌 沈本瑛 沈茂辉(外籍) 阮北耀 周永新 林光宇 林邦庄(外籍) 邵友保 邱锡蕃 姚伟梅(女)  查伍小贞(女) 查良镛 胡法光 胡菊人
 唐翔千 屈 超 徐四民 徐是雄 徐国炯 徐庆全 孙秉枢 孙城曾 夏文浩 夏其龙 夏利里拉(外籍) 马清忠 高苕华(女)
  高家裕 高赞觉 张世林 张宇人 张佑启 张柏枝 张家敏 张振国 张健利 张云枫 张鉴泉 庄绍梁 郭元汉 郭文藻 郭志权 曹宏威 梁兆棠 梁林开 梁振英 梁智鸿 章 麟 脱维善 陆冬青 陆孝佩 陈 彬 陈子钧 陈少感 陈永棋 陈协平 陈坤耀 陈英麟 陈曾焘 陈诚存 陶学祁 麦 灿 麦海华 麦高乐(外籍) 麦理士(外籍) 堵绥满 曾光道 曾宪梓 曾翼生 温国胜 程介南 程源锴 舒慈煌 黄日煊 黄允畋 黄光汉 黄匡源 黄宜弘 黄保欣 黄维诚 黄礼泉 黄丽松 冯可强 冯永祥 冯国纶 冯炜光 冯华健 冯检基 杨汝万 杨孝华 杨铁梁 叶文庆(女)叶若林 叶敬平 董建华 邬维庸 邹灿基 雷兴悟(外籍)  嘉道理(外籍) 廖正亮 廖烈文 荣智权 蒙民伟 刘永龄 刘迺强 欧成威 潘宗光 潘振良 潘国城 潘朝彦 蔡德河 谈灵钧 郑陶美蓉(女) 郑裕彤 郑钟伟 郑耀棠 邓卿意(女)卢景文 钱世年 霍华彬 霍震霆 谢志伟 谢宜均 谢怀志 钟景辉 钟期荣(女) 戴善德(外籍) 戴维信(外籍) 简大伟(外籍) 简福饴 邝广杰 罗康瑞 罗杰志(外籍) 罗德丞 苏海文(外籍)
顾思聪 龚志强
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临时召集小组定于12月6日下午三时在会址召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的预备会议。


第4版()
专栏:

千里救灾记
本报记者 杨振武 本报通讯员 王贵海
辽宁遭受特大洪水袭击之后,河北省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医疗队,昼夜兼程,奔赴抗洪前线,参加救灾。
(一)
9月10日,一封加急电报,从河北平原飞到辽宁盘锦市抗洪指挥部。
“束鹿县农民医疗队12日下午五点到盘锦。”同一天,傍晚时分,一辆蓝色救护车呼啸着开出河北束鹿县城,全速向东北方向驶去。
车里,是束鹿县农民医疗救护公司经理李顺昌和他的四名伙伴:医生刘进英、魏新谦,护士陈战青,司机许同凯。几天前,他们从报纸和电视上得知辽宁的灾情,就开始酝酿着前往救灾。大家争着看地图,购药品,备雨具,心气很高。可现在真的踏上救灾的征程,心里却不免有些打鼓:
“此一去,不知胜败如何?”
共产党员李顺昌,是大伙儿的主心骨。他边啃馒头边做战前动员:“这次赴盘锦救灾,既不会有丰盛的饭菜,也不会有任何报酬,而且还可能有生命危险。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这场硬仗打好!”就在车上,四个人热烈地进行了讨论。
9月12日下午,他们按时到达盘锦市防洪指挥部。
(二)
盘山县陈家乡,十三个村庄汪洋一片。灾民们暂时住在河堤上的窝棚里,吃、住、烧都很困难,疾病在时刻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9月13日上午,农民医疗队一到陈家乡,就开展了工作。他们把堤上八百九十四个窝棚全部编号,然后背的背,抬的抬,把九十二名重病员集中在十个窝棚里,重点治疗。晚上,他们又沿堤巡诊,挨个窝棚发放预防肠道疾病的药物。人民解放军一位营长紧紧握着李顺昌的手说:“我代表在这里抗洪的全营指战员感谢你们。让我们并肩战斗吧!”
医疗队发完药品,已是深夜零点了。医生刘进英和魏新谦刚刚在潮湿的窝棚里躺下,又被一阵急促的喊声唤醒。原来,堤上有位孕妇生小孩难产,请他俩去看看,他俩揉揉眼睛,背起药箱就出了门。到黎明时分,婴儿降生,母子平安,他们才返回窝棚。整整忙了一个夜晚,可是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开始了大堤巡诊。
队员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八个小时以上,转运病号,送医送药,忙个不停。泥水、雨水和汗水交融在一起,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一个个象个泥人。困了,他们就在窝棚里打个盹;饿了,就啃一口压缩饼干。司机许同凯,上下接送病员,来回趟水,腿脚泡得又粗又白,脚底腐烂,痛得钻心。可他没吭一声,只要一说接送病员,救护车马上就开动了。
护士陈战青,担负着护理上百名重病员的任务,每天打针、输液,没有一刻闲。南堤一名产妇产后合并感染,需要注射青霉素,小陈每天两趟往返,风雨无阻。9月18日上午,他乘船过河时,由于风大水急,船翻了。被赶来的四名解放军战士救上快艇。这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大家要送他回北堤休息,可他还是坚持要去南堤。产妇一家人看到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的小陈又来打针,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由于河水污染,灾区的饮水十分珍贵。消防车整天从市里运水,定量供应,每人每天两包饼干两杯水。农民医疗队谢绝乡里的照顾,坚持与灾民们同甘共苦,不多喝一杯水。9月17日下午,市长孙德金来大堤慰问,给医疗队带来一塑料桶饮水。他们虽然一个个口干舌燥,嘴角开裂,可谁也没喝一口,最后分给了三十九个重病员。市里有时为他们送来一些饭菜,他们也都送给了老人和小孩。
农民医疗队在陈家乡的九个昼夜,转送病人二百四十六人次,行程三千二百余里,基本控制了肠炎、痢疾等疾病的蔓延,还为十八名产妇接了生,都是母子平安。他们的忘我工作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赢得了灾区人民的称颂。辽宁省省长全树仁说:“河北束鹿县农民医疗队兼程两千多里支援灾区,事迹感人,精神动人,值得全省人民学习。”
(三)
束鹿县农民医疗队千里救灾,医疗队所经之处,受到大力协助,一路绿灯。
车至河北沧州,需要加油。凌晨两点,他们敲开沧州汽车三队的大门。值班队长听说他们是赴辽宁救灾的,二话没说,为救护车灌了六十公斤汽油。
天津宝坻的公路上,二百多辆车辆堵塞,医疗队员们心急如火。县交通监理站的同志问明情况,十五名路警一齐出动,指挥着车辆前赶后让,使救护车穿缝而过。
夜晚,在河北玉田。县政府领导接到医疗队请求供油的报告,立即指令县石油公司迅速给救护车加油,油票由县政府办公室第二天补交。十五分钟后,救护车就响起了喇叭声。
救护车停在辽宁绥中县城的一家个体饭店门前。店主人孙大爷听说是抗洪救灾医疗队,立即招呼老伴和儿媳一齐动手,为他们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饭后,李顺昌要掏钱付饭费,被孙大爷一把拉住,说什么也不收。两下推推搡搡,老汉急了:“你们千里迢迢来救俺这疙瘩的灾民,我谢都谢不够,要是收了你们的钱,叫我这老脸往哪搁?”
救护车经过辽宁兴城,发生一点故障,一时难以排除。县汽车修理厂得知情况,立即调来四名工人,全力投入抢修。车修好后,厂里也不收修理费。厂长说:“支援灾区,你们有责,我们也有责,帮助修车完全应该。”
多好的集体,多好的人们呵!为了抗洪救灾多少人都在奉献着自己金子般的心!
束鹿县农民医疗救护公司,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个体医疗救护组织。他们的工作十分艰苦,收入也很少。可是,他们不远千里,为救灾花去了公司的全部积蓄。盘锦市提出给他们补助,却被他们谢绝了。“我们虽不宽裕,可灾区人民更困难。支援灾区,是应当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刚刚由穷变富的农民,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有这样的宽广胸怀!


第4版()
专栏:

我国大型民族问题丛书陆续出版
本报讯 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统一规划和组织编写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约三百六十册,正陆续出版发行。
这套大型民族问题丛书的编写工作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全国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语言调查的基础上,于1979年开始的。丛书全面介绍了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历史和现状,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专门为各少数民族编写的历史和志书。截至今年10月底,该丛书已经出版发行一百三十四册。其余大部分已经定稿付印,预计明年内全部出齐。   (金匀)


第4版()
专栏:

李先念会见南斯拉夫新任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国家主席李先念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南斯拉夫新任驻华大使兹沃奈·德拉甘,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澳大利亚新任驻华大使向李先念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澳大利亚新任驻华大使罗斯·加诺特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国家主席李先念递交了国书。
新大使是11月21日抵达北京的。(附图片)
澳大利亚新任驻华大使罗斯·加诺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李先念主席递交国书。
新华社记者 李平摄


第4版()
专栏:

中国政府向哥伦比亚提供救灾援助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中国政府为帮助哥伦比亚人民克服最近因火山爆发所造成的灾害,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十五万美元现汇的救灾援助。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张文朴今天向哥伦比亚驻华大使比利亚尔转达了中国政府这一决定。
在这以前,赵紫阳总理向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发了慰问电;中国红十字会向哥伦比亚红十字会捐赠了四万美元。


第4版()
专栏:

宋任穷会见多米尼加共产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由政治局委员卡洛斯·多雷率领的多米尼加共产党代表团。
在友好的交谈中,宋任穷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两党在历史上有过很友好的关系,后来关系中断了。他对通过代表团的访问恢复了两党关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感到十分高兴。他希望两党关系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卡洛斯·多雷在谈话中也对两党关系的恢复感到高兴。他说,多米尼加共产党将继续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方面所奉行的原则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
代表团是应中联部的邀请于11月18日抵京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将于明天离京回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