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中央党校198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习仲勋同志们:
今天,中央党校举行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我代表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向全体学员和教职工同志们问好,祝你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央党校是我们党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高级学府,党中央历来都是非常重视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央党校停办了十年,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党中央决定予以恢复。当时,在胡耀邦同志的亲自主持下,使“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重灾区很快就恢复了生机。后来,学员一期比一期多,教学一期比一期有所改进和提高,至今已连续办了七年,为党轮训和培养了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党校的教学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拨乱反正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央党校在王震校长的主持下,在蒋南翔等同志的协助下,为贯彻十二大精神,适应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担负了正规化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新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加强教育正规化建设和培养第三梯队后备人员,是中央党校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边设计、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改进和完善。中央希望同志们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努力工作,认真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你们这一期在校学员人数是复校以来最多的,学员的平均年龄比过去降低了,文化水平比过去提高了,这反映了我们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今天趁着新学年开始之际,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点,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学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矢”,去射我国四化建设之“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形势大好,越来越好,比我们大家预料的好。政治上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经济上持续增长,均衡发展;文化上蓬勃发展,一片繁荣;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喜气洋洋,全国各条战线的改革浪潮滚滚向前,势不可当。这种大好形势是怎么来的?根本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并坚持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调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和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中央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十二大规定到本世纪末,要使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要完成四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保卫世界和平三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近中央为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拟定了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重要文件。这个文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既正确地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又科学地解答了实际工作产生的新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文件经过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发布后,一定会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发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员同志们都是党和政府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你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自己所领导的地区、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进一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真思考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我们党和国家进行四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在理论上作出正确的论断。我们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相信党校的同志,包括学员和工作人员都会努力这样做的。
第二点,大家要积极参加整党,关心我们党的建设,并且自己带头端正党风,增强党性,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期整党在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已经进行将近一年了,整个形势是好的,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平平稳稳地向前发展的,并且创造了好多新的经验,特别是找到了通过谈心交心活动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一点很值得在党校教学中运用和推广。党校在党风方面总的说是好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十年内乱”以及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最近,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提出要专门进行一段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学习。这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不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整党的四项任务就不能完成。特别是要通过否定“文化大革命”,认真克服派性,增强党性,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二大精神的自觉性,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于党校来说,要实现教育正规化,也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希望党校的同志,无论是学员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在增强党性方面带好头,做团结的模范、端正党风的模范,做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的模范。我相信同志们是一定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做的。
同志们,过几天就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大庆。中央决定要隆重庆祝,这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意的。这次国庆大典将充分体现我们的国力和国威,对各条战线的伟大成就是一次大检阅,它将以崭新的面貌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奋发有为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全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国庆即将来临的时刻,我预祝同志们节日愉快。
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志们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全国省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本报讯 经过最近一段时期的机构改革,全国省、地、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省、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干部,由原来分别占20%、15%、10%,提高到45%左右。新进省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几百名中青年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1%;新进地市和厅局一级领导班子的几千名中青年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三分之二。同时,新进省、地、县三级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虽无大专学历,但由于坚持自学和实际工作锻炼,已取得较高文化水平和比较丰富的领导经验。他们当中有的还担任了主要领导职务。
这批新上来的干部,包括有学历的和自学成才的,绝大多数都在新的岗位挑起了重担。但是,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有些部门和单位只重视选拔对象的实际工作经验,忽视必要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的只注意干部的学历,忽略了考察有无真才实学和领导才能。


第4版()
专栏:

选拔干部要全面把好文化关
本报评论员
选拔干部,一定要在严格把好政治关、年龄关的同时,全面把好文化关。这是实行领导班子“四化”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全面把好文化关,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于那些经过大专院校系统学习后取得文凭、又经过一定实际工作锻炼的干部,只要确属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就应大胆提拔;二是对于那些虽然没有经过大专院校系统学习,但有比较丰富的实际经验,经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志,只要其他方面符合选拔条件,也应予以重用。强调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中,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目的就在于坚持从确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包括自学成才的同志)中选拔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人才。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四百二十万人经过大专院校正规培训。他们中的多数人年富力强,经过了一二十年实际工作锻炼,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和旧习惯的影响,至今对知识分子还存在着偏见,致使不少部门和单位不重视从这些同志中选拔人才。这种情况应尽快改变。中央关于调整领导班子要着重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同志中择优用人的要求,必须坚持。在那些大专毕业的年轻干部中,也有一些人是从学校门进入机关门的,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从他们中选拔人才,需要有适当的台阶,让他们先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经过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系统教育,未能取得大专文凭。但是,不少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勤奋自学,有的还经过一定培训,现有文化程度已经达到大专和相当大专的水平,早已成为各条战线的工作骨干。对这一部分同志,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该提拔的要提拔,该留任的要留任,不能因为没有大专文凭而埋没人才。对于年轻干部学历低于大专的,要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上大学、自学考试和专业培训等形式,取得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注意有无组织管理才能,或者在领导才能方面有无发展前途。有些同志虽有专业技术知识,但不善于或不愿意做领导工作,或者专业技术已有较深造诣,留在专业技术岗位贡献更大,就应当鼓励他们继续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不宜选拔他们去做党政领导工作。这样,才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
选拔具有大专文化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进领导班子,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班子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配套。比如,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班子,一般地说,应当既有能抓全面工作的人才,又有熟悉各方面业务工作的人才。还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不同特点,配备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本部门优势的专业人才。如果配备领导班子不注意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只注意选拔某一方面的专业干部,形成某种畸形的配备,就会妨碍全面开创工作局面。


第4版()
专栏:

我国法制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王汉斌谈立法工作成就和任务时说,当前要进一步制定有关法律,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需要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汉斌说,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现了新局面,立法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五年多来,除了制定新宪法外,截至1984年9月,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通过了三十六个法律,十六个关于修改、补充法律的决定,十七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批准了六个条例和决定。这一时期,国务院还制定了三百个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五百四十四个地方性法规。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当中,国家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约有一千五百多个。
王汉斌在回答《法律与生活》杂志记者的提问时说,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就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1956年,党的八大决定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但这个方针在后来没有得到贯彻。十年内乱中,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年内乱的沉痛教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从而在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王汉斌说,通过几年来的立法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搞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在立法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一、立法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对那些还不成熟的或者还没有把握的不能勉强制定。二、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古今中外的东西。三、法律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要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杠,不要过细、过于繁琐,使法律较易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四、要把主管部门起草法律和立法部门统一审议法律很好地结合起来。五、立法要做好调查研究,依靠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集体智慧和经验。
王汉斌说,应该看到,我们的法律还不完备,还有不少重要的迫切需要的法律有待制定。他说,当前最迫切的是要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法和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的法律。要适应改革的需要,把改革的成熟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障和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4版()
专栏:

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京
本报讯 记者卢小飞报道:来自祖国各地、由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共三百人组成的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应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已于9月25日抵京。
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薛剑华、任英、黄光学、洛布桑分别前往机场、车站迎接客人。


第4版()
专栏:

铜梁彩龙进京来
本报记者 欧庆林
队首是两部四川锣鼓彩车,后面是九条彩龙的方队,将在今年国庆随着文艺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九条红、绿、金色的彩龙,每条二十四节,长五十四米,由首钢一百多名工人举着它表演龙戏水、龙出水、龙飞腾,……
这九条彩龙来自四川省铜梁县。
今年6月,北京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给铜梁县写去一封信,提出今年国庆群众游行的文艺队伍里,拟编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龙舞方队,以体现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请铜梁县帮助制做彩龙。铜梁县委把任务落实到县文化局,县文化局的同志拿着这一封信,到哪个部门求援办事,都很乐意。
这封普通的信,已经被铜梁县文化局保存起来。他们认为,铜梁人民齐心协力,在很短的时间里制做了九条彩龙,向国庆三十五周年献礼,这是铜梁县历史上十分有意义的事。


第4版()
专栏:

一言可为天下法
香港《明报》社长 查良镛
建国三十五年,中国终于真正走上了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快乐的正确道路。不但全国人民这样确信,那也是全世界普遍的观感。有的外国友人,即使在政治思想上并不赞同共产主义,也都承认中国目前的政策对国家人民有利,也对整个世界有利。真可说是“天下莫不兴也”。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反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人当然有,但一般也都不反对中国现行的经济建设路线。
今年人大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包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有识之士已开始了解到它的价值。例如英国外相豪,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就公开表示赞同。
这构想高瞻远瞩,规模宏大。从全面的观点来看,不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可由此建立“统一中国的大业”,同时也可在这基础上完成“使中国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目标。影响更加深远的是,抗拒国际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各种国际争端,疏解种族和宗教冲突,避免核子大战,体现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大事业,都可由这构想而达到实现。因此,我个人认为,还可由此引伸出“一个世界,两种制度”的观点。
今日出现在全球的军备竞赛、战争威胁、纠纷争端、经济风波,主要是因双方都要削弱对方。如果各国人民和领袖都同意两种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取长补短,由对抗演变为合作,从交流中促成进步,则天下太平可期。
这并不是说,两种制度永远不变地存在。内部具有重大缺点的制度若不改革进步,终究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消亡,并不需要外来的武力强行予以摧毁或埋葬。在核子武器发展到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今日,必须出现一种全新的理论与观点,通过和平手段来促进社会发展,由生产力和群众力量来推动制度的改革进步。今日的生产力,已使武器的破坏力和半个世纪前大不相同,需要一种新的构想来解决新的问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应付这种挑战,用以解除国家民族忧患和全人类灾祸的构想。
这个构想不但有哲学上的深度,适合大多数人爱好和平、要求安居乐业的天性,同时也包含了进步发展的积极意义。将来如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那也是中国人对人类的一项伟大贡献。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句话,岂仅一言兴邦而已,真是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也。


第4版()
专栏:

李先念会见加拿大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国家主席李先念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理查德·葛汉。


第4版()
专栏:

国际友谊珍品展览在京举行开幕式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馈赠新中国的部分礼品,今天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和景阳宫展出。
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为这次国际友谊珍品展览剪彩。朱穆之、王炳南、韩叙、廖井丹等有关方面领导人和二十几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式。


第4版()
专栏:

李鹏会见美国斯巴利公司总裁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今天下午会见了美国斯巴利公司总裁约瑟夫·约翰·克鲁格一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总经理徐昭隆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邓力群会见巴拿马教育部副部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今天晚上会见了巴拿马教育部副部长洛伦索·帕尔马和夫人。会见后,邓力群设宴款待了巴拿马客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张致祥、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第4版()
专栏:

施密特在京就国际形势发表讲话
本报讯 联邦德国前总统赫尔穆特·施密特9月25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就国际形势发表讲话。
在谈到目前的欧洲局势时,他指出,欧洲局势紧张、两大军事集团尖锐对峙;同时,自从1979年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草签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协议以来,在五年内,核裁军不仅没有任何进展,相反,双方在欧洲的核军备竞赛在加剧,双方的敌视和猜疑也在增加。这使东欧和西欧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感到担心,他们正在试图刹住这种势头。
施密特对里根总统决定会晤葛罗米柯外长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次会晤虽不会达成实质性协议,但对改善气氛可能有所帮助。
施密特在讲话中还强调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他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明显增加,它是世界唯一未受世界经济结构性危机影响的国家,它有十亿有创造精神的人民,是有着巨大潜力的国家。


第4版()
专栏:

1978年以来,鞍钢齐大山选矿厂在厂区种植各种树木十万多棵,美化了环境。这个厂认真治理脏乱差,抓文明生产,成为同行业的先进单位,荣获部、省、市、公司各种奖旗奖状四十多面。图为厂区一角。
本报记者 王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