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庆祝国庆 繁荣文艺

新时期文学的广阔道路
冯牧
内容提要:三十五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所走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三中全会以来,文学创作的主流是好的,同亿万人民所进行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斗争,在步调和方向上是相一致的。但是,在指导思想上,排除和克服“左”的影响,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要警惕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以及其他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
文学事业的发展,必须毫无例外地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总目标,通过文学创作自身的艺术规律来为这个中心任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中心。因为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意志。
我们的共和国以前所未有的奋发自强的精神和昂扬充沛的活力,迎来了自己的三十五岁生日。我们通常把超过三十岁年龄的人,称作“而立之年”——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意味着一个大展宏图、前途似锦的年代的到来。现在,在举国上下欢庆我们共和国诞辰三十五周年的时候,各条战线的人们都在回顾自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的历程,思索着自己在未来的年月里,将能够为我们祖国的四化伟业做出些什么样的新贡献。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我无力也不可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所走过的这个战果丰硕同时又是步履艰辛的历程作出全面的回顾,而只想就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创作发展概况及其前景,谈谈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所及的浅见和感想。
三十五年只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瞬,但对我们的文学事业来说,则是整整一个时代。这是一个漫长曲折、风雨濒临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业绩辉煌、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磨练而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光辉胜利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刚刚跨过“而立”之年以后,便摆脱了沉重的历史负载(这些负载曾经使我们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并且以高昂的革命豪情,以中国革命传统所特有的英雄气概,走上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将要把亿万人民引向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可以说,它从一诞生就是具有着明确目标的文学),同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样,在饱经风雨激荡,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摧残之后,终于走上了日趋繁荣、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将大大地发扬恢宏,而作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取代的部分的文学事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奋发前进,为我国的四化事业做出更加切实有力的贡献的时代。
在建国以后的十多年当中,我们的文学曾经出现过硕果累累的丰收时期。在这段期间出现的一大批以反映中国革命斗争历史和中国革命战争伟绩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以及一些反映中国工人和农民在巨大社会变革中的命运的作品,曾经教育和感染了一代青年的茁壮成长。这些作品当中的优秀之作(特别是一批长篇小说),至今仍然应当被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硕果和高峰。在十年动乱的禁锢下(以及在此之前就已经日趋明显的“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我们的文学进入了一个后来被人们痛苦地称之为“万马齐暗”的时期。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绝大多数有才华有信仰的作家被迫折断了自己的笔。但是,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凝固,文学之火并没有熄灭。在经历了漫长时期的震惊、痛苦、惶惑、悲伤、怀疑、回顾、自省、学习以及反复思考的煎熬之后,作家仍从革命传统、从人民美好而英勇的品质中汲取了信心和力量,也从人民当中学会了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相励以志;在这种形势下,真正的文学和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汇成了喷薄欲出的地火岩浆。一旦这股岩浆爆发出来,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时代。这一切,后来都被历史一一验证。而我们的文学,也在这漫长的痛苦的磨练中积蓄了丰富而强大的生活矿藏。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日月重光,党和人民扭转了几乎要使神州倾覆的狂澜之后,我们的文学立即出现了一个兴旺活跃的新时期;在人们胸中压抑和埋藏了多年的理想、期望、信念、激情、愤懑、鞭笞……一下子有如火山爆发、油井喷涌,一发而不可抑止。
人们后来把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称之为“新时期文学”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无论从整个文学战线在这个时期所提供的极为丰富的种种文学现象来看,无论从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所反映的题材和主题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广阔和丰富的程度来看,无论从这个时期的文学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矛盾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来看,无论从这个时期的文学所呈现出来的执着生活、锐意创新以及不断地在提高思想艺术质量方面出现新的探索来看,也无论从这个时期所不断涌现出来的文学新人的众多、一个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来看,我们都可以当之无愧地把这个时期的文学称作“新时期文学”。因为我们的文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指引下,确实是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以为是我国新文学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在创作上和评论上所取得的积极成果,都是作家艺术家自觉地以三中全会的精神作指针,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成果。反之,每当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产生迷惘、动摇乃至失误的时候,我们常常不难从中找出它们的指导思想上和艺术倾向上的原因。我听到一些优秀作家说,这些年是他们在创作生活中所经历过的最好时期。作家王蒙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使人“自豪”的时期;作家邓友梅说过这样一句话:“拿我自己来说,几十年来就没有碰到过这么好的文艺创作气候。”我想,如果没有三中全会方针路线的贯彻执行,作家确实是不可能具有这种可以使自己大显身手的“气候”或者环境的。
对于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评价和估量,包括对于几年来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对于我们的文学队伍状况的评价,曾经是近年来讨论得很热闹的一个问题。但是,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多数同志大约都会同意:我们的文学战线正如其他各条战线一样,主流是好的;在总的倾向上,是同我国几年来进行的拨乱反正斗争,同亿万人民所进行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战斗,在步调和方向上是相一致的。当然也不能讳言,文学战线也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其他战线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误和挫折。从指导思想来看,“左”的干扰还远未在我们的工作中绝迹,清除和克服“左”的影响,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而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以及其他剥削阶级思想倾向,也时而以不同的形式在我们的创作和理论上诱发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是,几年来的经验证明,这些缺点、不足以至错误,通过正确思想和政策的疏导,肯定是能够获得解决的。只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执行正确的方针和方法,任何失误和挫折都不会使我们丧失信念;相反地,对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及时和正确的总结,只会使人们更加聪明、坚强和成熟起来。
探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全部成就和经验,需要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进行大量的浩繁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出准确而详尽的论断来。在这里,我只想就新时期文学的一些突出的使人瞩目的特点,来进行一些简略的和远非全面的表述。
从表面上看,衡量一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作品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作家队伍的不断加强和茁壮成长。我们不能不为此而衷心感到喜悦。在我们的新文学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兴旺景象:只以小说创作而言,我们常常在大量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面前感到目不暇接和眼花缭乱。根据大略统计:近几年来,每年出现的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都在万篇左右,而中、长篇小说的新作,每年也在六百到九百部之间。应当说明的一点是:在这些篇帙浩繁的新作中,虽然也有不少平庸甚至稚嫩之作,但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并且在各种评奖当中获得奖励的佳作,每年几乎都在百篇(部)以上。通过这些不时以其思想艺术光彩而引人注视的作品,使我们看到:在文学战线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潜力和活力,是我们新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我们的战线中,老一辈作家正在萌发着新的青春朝气,中年作家正在为攀登新的高峰而精进不已,而源源涌现的青年作者,又常常是出手不凡的。
然而,新时期文学所反映出来的另一些特点,也许比我在上面列举的事实更重要。
新时期文学当中的大量佳作都展示了一个极为突出和显著的特色,这就是:在我们的新文学发展史上,我还想不起有哪一个时期的文学如象近几年来的文学那样,同我们亿万人民为之奋斗和献身的事业和愿望,保持着如此血肉般的密切联系。无数在广大人民中传诵不衰的表现了我们国家和时代鲜明风貌的作品,有力地说明了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是同我们国家和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地创造的伟大历史进程共脉搏、共呼吸,步伐一致的。在这个伟大历史年代里,我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和正在完成着两个伟大的历史课题:一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方针指导下,全党全民胜利地进行了和进行着拨乱反正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艰巨斗争。这一斗争,对于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道德以至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影响。而新时期的文学,首先恰恰正是在这方面从不同的题材和角度、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艺术上的实践和探索,反映了这一场决定了中国人民命运和前途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是剧烈的和复杂的,因此,很难要求一切作家(特别是思想和艺术素养还不成熟的青年作家),在他们的创作探索中,从一开始就能够对于这场斗争、对于十年内乱给我国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创伤,做出深刻、完美和无疵可议的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回答。因此,当初那种由于这类作品有时还不够完美就斥之为“伤痕文学”而加以贬抑的论断,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并非实事求是之论。现在,我想是已经到了可以对那个时期所出现的大量反映了亿万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心理、欢乐、痛苦、愤怒和理想的文学现象做出公允评价的时候了。这些作品,对于亿万人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回顾和沉思,对于那个刚刚经历过的年代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所激起的动荡、冲突、裂变,对于十年动乱在整个国土上所造成的伤痛,对于我国革命传统和历史道路所遭受的颠倒和扭曲,做出了真实而广泛的、充满了历史感情和社会意识的表现和反映。这些表现和反映,不论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和缺点,都是我们所经历的整整一个时代的生动的记载和形象写照;它们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历史,认识生活,启发人们如何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鉴往知今。可以说,这些作品(我指的是可以开列一长串书目的优秀作品),在体现党的正确路线和指导思想、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记取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从思想上到感情上彻底否定那场使我们国家民族遭受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在恢复和发展革命传统和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方面,是做出了不容低估的历史贡献的。
我们进行着和完成着的另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十亿人民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进行真正的重点转移,正在为振兴中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全国人民都要“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而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样的历史性的决策号召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展开了一场改换中国人民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从农村开始,遍及整个神州大地。在这几年当中,我们的文学正在以高度的热情敏锐地关注着、把握着和反映着急剧地变革着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一位同沸腾生活保持着密切联系的作家李国文曾经这样说:“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文学应该和我们的时代一道前进。在我们的文学中如果不能看到现实生活的真实而鲜明的图画,我们的文学如果不能借以鼓舞我们的干部和人民以更充沛的英雄主义、团结奋斗的精神去推动四化的进程,岂不是没有尽到它的社会主义文学的责任?”我想,这些话决不只是一个作家面对这个伟大时代所发出的豪言壮语,而是集中地反映了众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们的信念和感情。我们看到,尽管我们的作家面对着这个绚烂多姿、急剧变革的时代生活时常不免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往往因自己的笔力和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感到焦灼,然而,我们不能不欣慰地说,几年以来,我们从那些反映伟大四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大量作品中所看到的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矛盾和冲突,新的道德风尚,新的社会关系,以及为了争取新的未来而展开的无比艰巨的美好与丑恶、进步与保守之间的斗争,不仅标志着我们的文学创作正在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境界,而且也是我们在过去的文学创作中前所未见的。这些作品以其饱满的革命激情和闪光的新人形象使我们受到感奋和启迪,也以其敢于直面严峻的生活、敢于剖析尖锐的矛盾而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看到,军事题材文学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迅猛发展,过去曾经成为我们创作中薄弱环节的当代军人形象和逐步走向国防现代化的军队生活,正在以其独特光彩和思想力量在感染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农村变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和整个农民生活的深刻变化,在我们的创作中得到了相当广泛、丰富、虽然还只能说是初步的反映;而工业和城市改革的澎湃浪潮,也闯入了许多作家的生活和视野,并且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和令人感奋的艺术形象。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引起了广大读者空前强烈的反响。近几年来出现的以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为题材的大量佳作,不但让我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尽管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但生活已经把他们推向了历史的前列,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主人翁;而且也使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许多作家,在面对历史的深重教训时,以自己热情而锋利的笔,表现了真正的革命艺术家的勇气、敏感和洞察力。
我在这里不可能着重分析那些不能够正确看待生活的倾向不好的作品。在任何时期,这类作品总是会存在的。但这类作品肯定总是极少数,而且是不难运用正确的评论和疏导来加以解决的。我想强调阐明的一点是:我们的文学,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缺陷和失误,但是绝大多数作家的创作,在认真地以三中全会作为自己创作实践的指针方面,在使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个中心方面,在坚定不移地通过艺术形象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以及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思潮方面,在面向时代、同广大人民保持着密切的思想联系方面,是成绩昭著的,影响深远的,因而也是不可低估的。
新时期文学所显示出来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现实生活日新月异的变革和发展,随着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作家艺术家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努力提高自己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置身于如此壮丽丰富的生活激流之中的许多作家,都在为提高自己创作的质量而进行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探索。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许多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雄辩地证明了一条原则:只有热爱生活,运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来认识生活,才有可能艺术地把握生活和表现生活。这些年来出现的优秀作品,不乏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上有创新的精粹之作,这当然是值得我们赞扬的;然而,那些能够以自己强烈思想艺术力量给人以震撼、激励、启迪和感染的作品,那些闪光的黄金,毕竟主要是作家们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存的结晶,是作家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反复体验、不断思索和长期酝酿的结果。在这里,对于任何作家及其佳作的列举都可能会造成挂一漏万的印象。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稍微引用一些实例作为上述观点的印证。我们大约都曾经为张贤亮笔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为蒋子龙笔下创业者的形象,为一些作家笔下的普通农民的形象,为陆文夫笔下的市井黎民的形象,为邓刚笔下的渔民形象,为李存葆笔下的现代军人形象……而感到激动、沉思、愉悦、辛酸和鼓舞;而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确实也都是各具光彩的。这些作家的成功,我以为,主要的还在于他们那种对于祖国、人民和生活的真诚而炽热的挚爱之情。
当然,光靠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感情,也还是不一定能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上乘之作来。当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绝不能对于决定了作家造诣的另一个因素,即艺术追求和艺术功力的因素加以忽视。几乎可以断言,那些标志着新时期文学高峰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作家在投身于生活激流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探讨新时期文学的艺术规律,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以及不断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对于艺术上的不断的追求,文学就有可能导致僵化。
新时期文学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色是:三中全会以来的文学创作,无论在内容、题材、主题上,或者是在形式、体裁、风格上,都可以说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学。多样化——多题材、多品种、多层次、多风格、多色彩,是文学创作几年来所呈现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这就在扩大社会主义文学的社会功能上,在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上,大大跨进了一步。
我们的文学,不乏高昂雄伟、壮怀激烈的时代音调。许多动人心弦的佳作,都有如雄壮的号角,在鼓舞着人民的斗志,激发着人们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愫。但是,我们的作家也懂得: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应当担负起在更加广阔范围内满足人民无限丰富和多样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任务。我们看到,许多作家正在以比过去任何时代更为深沉的思考,在对于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革命历史进行着再认识、再探讨和再表现。这种贯穿着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以犀利、精美和深刻的描述再现过去时代生活的作品,对于广大读者有着极其深广和无可取代的认识作用和启示作用。“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山川、乡土、人物、风情、历史,都在我们许多作家的笔端流涌出来。在不少作品中,赞歌、战歌、挽歌、悲歌、牧歌和爱情之歌,汇成了如此浑厚而优美和谐的交响乐章。多年以来还很少被我们的文学所触及到的许多题材、主题、思想境界和艺术现象,在我们的文学领域中出现了,而且为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欢欣。
我们的当代文学所显示出来的绚丽多姿,异彩纷呈,还表现在一大批来自天南地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文学宝库和艺术画廊。这种体现了丰富的智慧结晶的文学现象,也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走向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社会主义文学和艺术应当具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邓小平同志曾作过极其精辟的论断。他说:在我们的创作中,“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我可以高兴地断言:这种认为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具有无限丰富和无限多样特色的远见卓识,不但是完全符合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心愿的,并且已经为我们作家艺术家几年来的卓见成效的创作实践及其社会效果所充分证实。在我的记忆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我们的文学作品在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志趣的读者中间产生过如此广泛的反应和影响。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在总结三十五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走向一条健康发展、日益繁荣的道路,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三十五年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潜力和战斗风格的文学队伍,这一点也是无可怀疑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从1978年的八百多人,已经发展到两千多人。如果加上各地分会会员,总数量已达万人。大量的、来自生活底层的中青年作家跨进文学队伍中来,为我们的队伍带来了蓬勃朝气。他们正在热情积极地吸取老一代作家的丰富经验,正在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素质。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懂得科学世界观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于创作的决定性的作用,正在积极地投身到急剧变革的生活浪潮中去,或建立生活基地,或体验生活,或深入采访,或点面结合。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大军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蓬蓬勃勃的力量使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前景。毛泽东同志在多年前曾经设想过的宏伟局面,那种“几十路、几百路纵队的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战士”可以在宽广的道路上“纵横驰骋”的局面,已经不再是遥远的理想了。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应当也必须象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样,开拓一个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新局面。现在,我们一切文学工作者所面临的神圣使命,就是为这个新时代、新局面的早日出现而竭尽全力地贡献自己的全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学的道路是宽广的,它的社会功能是广泛而深入的。三十五年来的经验证明:坚持文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团结,坚决贯彻在大方向一致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是促进文艺繁荣的一项长远的基本的方针,也是保证我们的文学艺术坚持正确道路、保证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正确地而不是片面地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重要条件。
我们的文学必须和我们的时代与人民一同前进。因此文学事业的发展,也必须毫无例外地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总目标、通过文学创作自身的艺术规律来为这个中心任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除此以外,不可能有别的中心(例如离开党的中心搞什么反倾向斗争等等)。因为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意志。不久前,胡耀邦同志曾经说:“一切部门,所有战线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进行工作。不管你是搞组织的、宣传的、统战的、军事的、科学的,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四个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和大前提。”因此,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我们对于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事业是满怀信心的、衷心拥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战线对于这样的伟大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充满自豪的、坚定不移的。我相信,这是一切有理想、有志向的文学工作者的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信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