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云杉的心愿
黄宗英
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届临,做为作家和演员的我,本可以写出一百首赞歌、献上一束束七彩的花朵;然而,我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年轻人,却万里跋涉,从西藏高高的雪山上,挖来一棵小云杉树。是的,一部象云杉般质朴的电视报告文学《小木屋》,将在国庆期间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
云杉,是针叶乔木,冬不落叶。它悄悄地生长在山峰的阴坡,靠自然飞籽而成林,是栋梁之材。云杉,没有艳丽的花蕊,也没有娇姿异香,正象我国历朝历代千千万万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生,索取极薄,积蕴丰厚,以其挺拔的身躯、坚实的品格,屹立于祖国科学与文明的圣坛,滋润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毕其坎坷之一生,献出了《本草纲目》。他生前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著作刻版成书,是影片《李时珍》给他以较圆满的结局,以慰人间天上。徐霞客典尽家财,徐母为置远游冠,励子游九州、溯江源、查地貌,朝碧海而暮苍梧,不以一隅自限。他兢兢业业为地质学、文学、民俗学……做出了贡献,而他的一生,履险迎难,布衣粗食,宿旷野,忍饥寒……
且莫言古,但论今朝。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先声。无论是在长征的险途中、在陕甘宁边区的窑洞里、在敌人的监狱铁窗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下,革命征程,千难万险,知识分子与人民一起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智慧,乃至生命。而解放以来,我国哪一项宏伟的建设成就,没有知识分子的脑汁和血汗?!但是,在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知识分子被明确地宣布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事。但宣布不等同于人人都已认识。成见的消除,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成见的形成要长得多。何况,这是历史的成见,为此,我们已付出了巨大的历史代价。
知识分子需要什么呢?是两三间住房吗?是调一级两级工资吗?是给个这个那个头衔吗?……当然,社会主义祖国给予全体公职人员,全体公民的权利和待遇,知识分子不应例外。但是,我国广大知识分子,传统地夙有忧国忧民、振兴中华之志。为了在科学文化上有所建树,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为了不白白地为人一世,他们心甘情愿做阴坡上的云杉。他们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躯干和心灵,而不愿成为无所作为的自然倒木,或被滥砍滥伐,甚而遭邪火毁林遍山野!!
志比雪峰,心似云杉。
电视报告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徐凤翔,名不见经传,此刻,也说不上有什么伟绩丰功,她立志献身于祖国高山森林生态的研究。她从四十七岁起,六进西藏,到处苦求,希望在藏东南建一座可开展研究工作的小木屋。没有人对她说:“不行!”可……七年了,她已经五十三岁了,她依然没有小木屋。前年,我在稿纸上给她搭了一座;今年,摄制组又在屏幕上给她搭了一座;那么,她的建立一座高山森林生态研究站的梦——一个利国利民利人类的小小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呢?我和《小木屋》电视报告文学的伙伴们难以回答……
徐凤翔,只不过是大片大片云杉林中的一株云杉。我们摄下这株云杉,也献上我们摄制组的心愿。我们为云杉们祝福: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为中华腾飞祝福:扎西德勒——吉祥如意。(附图片)
本文作者在采访《小木屋》主人公徐凤翔(右) 王燕铭摄


第8版()
专栏:

为节日绣花添彩
王碧潮
国庆节前,我们来到了专为节日夜空“绣花”的武警北京总队礼炮礼花部队,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时刻。
训练场上,一排排修饰一新的礼花礼炮昂首而立,一队队战士正在穿梭般地往返,他们取弹装弹,紧张而有秩序。四周,彩旗迎风招展,大幅字标赫然醒目,这场景,真是一幅壮丽的训练画卷。
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说:“礼花训练,装弹是个关键。装填手们一天装入炮口的礼花弹要以吨来计算;一天所走的路,等于从天安门广场到八达岭的路程。”他指着训练场上一道道浅浅的沟壕对我说:“这都是战士们的双脚踩出来的。”望着战士们服装上的朵朵盐花,我不觉对战士们投去一片敬意。
我蹲在一门炮前仔细观看起来。这礼花炮高约一点五米,一半埋在地下,四周有三个支架,炮口指向蓝天。一位战士介绍说:“这种礼花炮是我国一九五三年制造的,称‘五三’式礼花炮,发射高度达五百米哩!”我问:“今年国庆节都有些什么礼花品种?”“海了,礼花弹、标语弹、信号弹有一百五十多种,说也说不清楚。明天晚上就要试放了,请你看吧。”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就到了施放现场,等着观赏壮丽的礼花夜景。不多久,战士们精神抖擞地进入阵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炮声雷鸣,焰火腾空,礼花迸发,把静寂的夜晚装点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情此景,真有“天花无数月中开,五彩祥云烧锋台”之感,又使人想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优美佳句。一位同志指着天空那闪闪烁烁的礼花说:“这就是素有焰火之城美名的东莞生产的礼花。”东莞烟花誉名中外,今晚一睹,果然名不虚传。今天试放的既有“穿云箭”、“绵菊本”、“五龙吐珠”等传统产品,又有“宇宙箭”、“百花齐放”等新品种。
最后试放的是北京礼花厂的产品。北京礼花素享盛誉,以发射高、开花面积大、有立体感而著称。“葡萄满园”、“黄山云雾”、“龙凤呈祥”、“粮棉丰收”等品种花形新颖独到。“红连星”和“闪连星”是带有降落伞的新品种,在空中闪烁时间长达四十五秒钟,那一串串挂在空中的红火球,恰似一串红灯笼令人目不暇接。听说,今年国庆节之夜,还要施放象信号弹一样的礼弹炮和火树银花般的连珠花呢。
礼花装点了祖国的节日之夜,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当你欣赏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瑰丽景色时,怎能不对制造这“美的使者”的工人们和发射焰火的战士们表示敬意呢?(附图片)
图为“连珠花”《春风杨柳》
郭秀明摄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团结奋进之歌
——中央电视台国庆文艺晚会介绍
本报记者 李彤
9月30日晚,全国电视观众将在屏幕前欣赏到一台既庄严隆重,又热烈活泼的电视文艺晚会。它不象春节晚会那样轻松风趣,而是以壮阔的场面和宏大的气魄,赞美建国三十五年来各方面的成就,歌颂民族团结和国际友谊,展示文艺繁荣的新水平,使人们在欢乐中受到鼓舞。
中央电视台全体播音员在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巨画前迎候来宾。三十五个孩子向祖国母亲献上巨大的生日蛋糕,宣告了晚会的开始。为了获得与内容尽可能适合的环境气氛,晚会节目将分别在许多场地演出。演员当中有素享盛名的大师,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节目中有脍炙人口的中外名作,也有专门创作的祝捷新曲。观众可以提前看到大歌舞《中国革命之歌》中的几个精彩片断;看到为国庆盛典组成的千人军乐团气势磅礴的演奏;可以看到分别代表华东、中南、东北等地区和藏族、傣族、维吾尔族演员的演唱;看到来自台湾、香港的文艺工作者风格独具的演出。在颐和园大戏台上,袁世海、谭元寿、方荣翔、马长礼、叶少兰联袂演出《群英会》,使中年以上的观众联想起建国十周年时老一辈戏曲艺术家那极一时之盛的演出。胡晓平演唱的《茶花女》薇奥列塔咏叹调,在具有浓郁法国情调的北京巴黎马克西姆餐厅中回荡。专程从东京赶来的香港歌星陈美龄小姐将在长城饭店演唱她的成名之作《虞美人之花》。从洛杉矶载誉归来的我国体育健儿是晚会中最受欢迎的人,播音员将代表电视观众向他们祝捷。晚会上的节目还有激光电子琴演奏、相声、哑剧、朗诵、杂技、魔术等。
国庆良宵,有朋自远方来。适逢中日青年友好联欢之际,感谢日本外务省和驻华使馆的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特地请来了一批日本客人。他们中间有电视连续剧《血疑》中饰大岛茂的宇津井健、影片《追捕》中饰真由美的中野良子等。观众们将一睹他们的真容。
在晚会的录制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得到了国内外一千多个单位的支持。从8月开拍以来,剧组连续工作,夜以继日。监制兼导演金敏捷、顾问石梅都是年过半百的女同志,带领着年轻人一道努力。他们愿以辛勤的劳动为观众增添节日的欢乐,“让我们用歌声、笑声、掌声,去迎接祖国的灿烂年华吧!”


第8版()
专栏:

砚国明珠
本报记者 赵相如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这是苏东坡《龙尾砚歌》里的两句诗。苏轼所歌之龙尾砚,产于江西婺源县的龙尾山。利用龙尾石制砚,自唐开始,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解放后,龙尾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婺源县除了源源不断地供应安徽省歙县的砚台厂所需的全部石料外,还大力发展龙尾砚独有的特色。叫人称绝的是一种砚石里出现金黄色晕块,加上点点金星飞溅,称金晕金星者,世所罕见。还有眉子砚,即砚石的纹理如美人之蛾眉;罗纹砚,纹理如波浪翻腾、似轻烟飘拂;银晕银星砚;龙鳞砚;雨点砚;豆斑砚等等。龙尾砚石质秀美,有涩、细、润、坚四美。
龙尾砚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李煜、苏轼、黄庭坚、欧阳修、蔡襄等曾为文称赞。近代婺源龙尾砚的制作艺人,广泛吸收诗词、金石、书画的营养,开创了龙尾砚的“清新、淡雅、简洁、古朴”的新格调,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83年受到外经部表彰,称它“品质优良”。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曾数次携龙尾砚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首都文学刊物发表歌颂祖国的新作
为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首都一些文学刊物在9、10月间相继发表歌颂祖国的新作。
《昆仑》第五期发表了老诗人魏传统的诗歌《北京之歌》。《人民文学》十月号上发表了韩少华等六人合写的报告文学《共和国的同龄人》,描写了在人民共和国开国那天出生的四名普通北京人的成长。《解放军文艺》十月号,发表了何迎喜等采写的反映今年国庆受阅部队训练生活的报告文学《阅兵村速写》。
首都一些杂志还发表了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壮丽历程的作品。《当代》第五期把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千里跃进大别山》作为向国庆三十五周年的献礼。此剧由张才千、吴昌炽同志组织的武汉军区江淮汉写作组创作,反映了刘邓大军执行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中原战局,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十月》第五期发表了王安的报告文学《昆仑魂》,把青藏公路神奇又艰险的修筑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突现了慕生忠将军刚毅、果断、视事业为生命的品格,也寄托了对彭德怀元帅深沉的怀念。
这些刊物还发表了不少歌颂祖国各地新气象、新形势的小说、散文、诗歌。
(夏高)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当代文艺思潮》国庆出版改革专号
甘肃省文联主办的理论刊物《当代文艺思潮》,为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出版了有关改革的专号。
该刊编辑部发表了“国庆献词”:《文艺评论要追赶和适应改革的大趋势》。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回顾和展望》的题目下,发表了荒煤、冯牧、洁泯、唐达成、阎纲等评论家的笔谈和答问文章,对当代文学的历史、现状以及文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在《新时期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的栏目里,发表了作家王蒙、李国文等人的文章。
(王荆)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江南》复刊
浙江的大型文艺刊物《江南》将在十月一日复刊。复刊号以较大的篇幅讴歌了席卷神州大地的改革浪潮。中篇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剖析了步鑫生改革所激起的旋风。中篇小说《局势正在明朗》,攫取生活的横断面,着力刻画了一个勇于改革、不畏艰难的企业家形象。
从明年起,《江南》定为双月刊。 (魏丁)


第8版()
专栏:

南京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
尹家锐
最近,在南京市发现了清代早期的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这里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8月17日,大行宫小学建筑工地的房基挖到一点四米时,发现有假山石。市区文管会的同志随即赶到现场,看到在二百多平方米的地基上,北边有零散的假山石,石下还有木桩的痕迹;南侧有成排的假山石,再往下挖八十厘米,就看到青条石基础,说明当年这里是花园的水池和岸边。在工地上还陆续拣到脂胭红、深绿、蓝靛色的染料和黄蜡数块,花盆、碗、碟等碎瓷片几十件,其中有的碗底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清雍正年制”等字样。
有关专家到现场察看鉴定,并查阅史料证实,当时的大宫门在东南角,而西北角(即今大行宫小学所在地)为西花园。图上所绘的池塘、山石和地下发掘出来的实物完全相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