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4-09-16

1984-09-16新闻联播 文字版

喜见沙漠变绿州——伊金霍洛旗新貌(图片)

第8版()<br/>专栏:每周画刊<br/><br/> 喜见沙漠变绿州<br/> ——伊金霍洛旗新貌<br/>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边沿。这里有一个十二万人口的旗,叫做伊金霍洛,全旗有九百多万亩沙荒土地。<br/> 据说八百年前,成吉思汗带兵西征路过此地时,这里水草茂盛、树木葱茏,是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正当成吉思汗留连忘返之际,他的马鞭突然脱手落地,因此,他说:“马鞭不落无宝之地,今后这里就是我的庄园”。从此这里正式命名伊金霍洛(意为君主庄园)。可见那时伊金霍洛是个非常丰美的地方。<br/> 历代以来,这里连年沙化,成了黄沙遍野的不毛之地,加上兵灾人祸,许多农牧民被迫迁移逃荒、另找出路。解放后,社会安定了,人民自由了,政府也曾提倡植树造林,改造沙漠,但由于盲目执行“以粮为纲”方针,砍掉沙蒿种谷子,效果甚微。<b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放宽农村政策,号召实行承包责任制,要求大家因地制宜种树种草。现在,许多迁走的农牧民又回来了,过去躲沙、逃沙,今天种沙、争沙。人们种沙柳,种羊柴,种沙打旺和柠条,全旗林草覆盖面积已达七百三十九万亩,毛乌素沙漠变成了绿洲。全旗牲畜发展到六十五万头,出现了许多治沙致富的万元户。<br/> 本报记者高粮、肖刚摄影报道<br/> 沙打旺,真顽强,盖住荒沙育牛羊。<br/> 伊金霍洛旗的牲畜有了新的增长。<br/> 过去人躲沙,今天人爱沙,沙子成了致富的宝贝。<br/> 现在全旗已有七百多万亩沙荒披上绿装。<br/> 感谢为沙漠准备绿装的人们。<br/> 新街治沙站的党支书王玉珊(中)、副站长任德胜(右)、技术员黄达赖(中后)、工人李四芳等为治沙培育了大量草种、树苗。<br/> 种草种树,治穷致富。<br/> 伊金霍洛旗党政领导,全面规划,带领十二万各族人民治理沙荒。<br/> 草原的风,刮不尽,用不完,人人称赞好能源。<br/> 这个旗的许多牧民家安装了风力发电设备,他们看电视、听广播、照明、提水、煮饭都用它做电源。<br/> 绿洲百花开,引得蜜蜂来。<br/> 这是浙江温州龙湾公社养蜂专业户林华与邹小云来伊金霍洛草原放蜂采蜜。<br/> 滚滚风沙几十年,难得今天变绿原。<br/> 老劳模倪驼羔在向副盟长王玉贞讲述沙漠变化。<br/> 种柠条改沙荒,财源就从沙中长。<br/> 红海子乡长岗图大队党支书花林喜一家,以种柠条治沙致富,被选为全区劳动模范。这是他一家正在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