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欣逢佳节话今昔
香港《大公报》社社长 费彝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满三十五周岁了。以我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发展来看,今天的新中国和过去我所目睹的旧中国相比,真有不胜今昔之感。
在北洋政府时代,海关、税务、邮政和盐务等部门皆由帝国主义控制,全国各大商埠都有外国租界。国家主权支离破碎,北洋政府凡事皆仰帝国主义鼻息。各省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国无宁日,民众苦极。这种种情景,现在没有了,今后也不再会有。
“九·一八”事变,当时我身临其境,目睹日军对我东北悍然用兵,骨肉同胞惨遭铁蹄蹂躏。南京国民党政府却命令奉军不准抵抗,一夜之间,日军占领了沈阳,几十万中国军队一直退到山海关。1937年7月7日后,半壁河山,更沦敌手。这种奇耻大辱,现在没有了,今后也不会再有。
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贪污无能,弄得国库空虚,搜刮民间金银外币,无所不用其极,还是顶不住内战的庞大军费支出。结果,发行了名目繁多的纸币,价值如同废纸,百姓无以为生。这种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
回忆年轻时代,看到黑暗的社会现实,内心苦闷到极点。当时许多象我一样的知识分子,在万般苦闷之余,纷纷喊出各种救国呼声,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发起“好人组阁”,也有人鼓吹“全盘西化”。我亦以“救国志士”自居,幻想“办报救国”,这也是我一生立志办报的由来。“九·一八”事变前,我曾在《大公报》上发表“产业救国”长文。“九·一八”事变后,又连写三篇“航空救国”文章,发起航空救国捐款。现在看来,凡此种种,都是国人救国心切的书生之见,以我而言,为办报心力交瘁,从天津办到上海,从上海办到香港,却常感无力改变社会现实。
还是共产党有办法,她有切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有一大批革命精英,有强大的军队,只用了二十八年时间,就取得革命胜利,使积弱百年的中华以醒狮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当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升起时,我终于看到了国家的光明前途,和我个人的光明前途。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过程,并非是平坦大道,而是充满曲折的历程。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祖国大陆的政府和人民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我虽然生活在香港,由于常到内地的缘故,对大陆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感触尤深。首先是政府颁发了一部完善的切合实际的新宪法,它将保障中国实现高度文明、高度民主,使国家长治久安。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共产党表现出贤明的风度,以我参加的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而言,共产党员在人大的比例数减少了,党外人士增加了10%,这就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上的成就更令人刮目相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原来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走上正轨,还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现在,在我这老记者头脑中不再是“救国”而是“振兴中华”了。过去,我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大胆地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和平奋斗救中国”,改为“和平统一建中国”。今天,我想再改一下,改为“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了。这项振兴中华的工作一定要由海峡两岸的同胞同心同德来共同完成的。这既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全国同胞包括海外侨胞和香港同胞、台湾同胞的共同愿望。(附图片)
来自香港澳门的祝愿
图为香港九龙的尖沙咀远景。摄影:丁浦天
(香港)题字:程光锐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三中全会成功日 祖国乾坤再造时
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 马万祺
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祖国大地沐浴于阳光雨露之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建国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为恢复国家的元气,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心同德,贡献各自的力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间虽有挫折,但1966年以前总是每年成绩有所递增,惜“文革”浩劫,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造成无可比拟的损失。尤幸打倒“四人帮”以后得以将灾祸刹止。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政策方能逐步纳入正轨,拨乱反正,使全国各条战线都能按着正确的方针政策办事,全国各族人民方能根据客观实际发挥各自的才能。
粉碎“四人帮”后的最初几年,我回内地亲身体历,在领导层还有部分脱离现实的人物,因而使不少中下层深受影响,经济仍现危机。那时政策过“左”,死板呆滞,动辄仍扣人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这些情况真是令亲者痛心。幸而后来的党中央能及时施行正确的领导,面对国家的困难处境,大胆提拔人才,推行务实与开放政策,首先在农村实行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几年来,对城市和企业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也是很合时宜的。
粉碎“四人帮”的最初几年,我到内地看到物质供应还紧张,治安、社会风气都不理想,开会时听财政报告赤字很大,国营企业亏累不少,心里也不是滋味。后来逐年有所改善,这一两年来开会,一次比一次好。政治局面空前巩固,经济上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赤字减少;待业人数逐年下降;人民生活上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改善尤为明显。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公布我国人民存款达一千余亿元,说明我国人民除生活消费外,还积累了可观的余款。七月份公布今年夏粮收成达一千七百七十多亿斤,比去年增产八十多亿斤;工业上半年产值达三千三百一十二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1.6%。工农业的增产速度令人对2000年我国经济翻两番的宏愿充满信心。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总额达一百九十八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13%,而连续四年皆有顺差,使全世界经济大国刮目相看。祖国的经济日益发展,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感到自豪。我认为,祖国今天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实事求是而有远见的英明政策。人所共知,祖国今天大开门户,欢迎台湾同胞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问,而台湾当局反而限制人民返回大陆。单这一点便说明大陆今天的政治局面稳定和政策开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目睹祖国日益富强,无比庆幸。祖国政治开明,又十分关心我们。今后,我们当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各尽所能,既有利于国家,也有益于人民,福荫子孙。台湾如能早日回归祖国,那将是全国人民的另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附图片)
国画: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
香港 杨善深作


第3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专栏:

祝建国三十五周年
 香港 郑家镇
天安门上响春雷,万道豪光大地开。
尽起斯民登衽席,洒将热血建云台。
三山移就騃愚志,四化宏图经纬才。
卅五英年齐戮力,金瓯重整净无埃。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香港工人的心愿
港九工会联合会会长 杨光
三十五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香港工人无比兴奋和激动。因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于被推翻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开始了。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香港工人有了强大的靠山。
新中国诞生以来,祖国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起伏,都紧紧地扣着香港工人的心弦。我们曾经为祖国取得的许多巨大成就欢欣鼓舞,也为国家在前进中由于各种原因遭受到严重的挫折而担忧不安。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三十五年的奋斗历程,祖国已经从胜利和失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十亿人民同心同德,投身到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潮中去,为在本世纪末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而奋斗,现已获得显著成效。近几年,香港工人通过回内地参观、旅游、探亲,看到了全国在政局稳定中进行改革,经济迅速增长,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治安和风气好转,人民群众心情舒畅。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沿海十四个城市的开放,更有利于加快建设的步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振兴中华的呼声响彻云霄。祖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今天,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作为中华儿女,怎不感到自豪!身在祖国南端,长期生活在香港的工人,感受更深。
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更加激发了香港工人的爱国热情,期望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最近,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工人衷心拥护。
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祖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后,将会在此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政策。香港一定有更加光明璀璨的前途。
在香港面临历史大转变的重要时刻,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以爱祖国爱香港的精神,和全港各阶层人士团结在一起,为保持和发展香港的稳定繁荣,为支援祖国内地的四化建设,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版()
专栏:编后

编后
自本报刊载各省市(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专版以来,香港和澳门的各界知名人士也纷纷寄来稿件,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愿。对此,我们表示感谢。在今天的专版上先刊登一部分,其他一些稿件将陆续刊用。这里刊出的文章,因限于篇幅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在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上
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子介
自古以来,我国以三十年为一世,这个“世”,由金石文开始,就是把三个“十”字,在底部用两条横线连起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也就是第二世过了第一个五年。回顾“文革”过后,经过拨乱反正,国家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人人会兴奋地庆祝这个日子。
此时此刻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中国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香港问题上作出了在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之后,成立特别行政区、五十年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自由港地位不变的决策。
香港在英国统治之下,过了近一百四十年。耳濡目染,居民的一些想法也会不同。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又有一个可历时半世纪的过渡时期,可使居民不会有突变之感,何况内地也在不断阔步前进,进行四个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到了那时候,现在或许感到形格势禁的地方,已自动消失而不复存在。
一切事物的形成,有许多可变性的条件。假使没有香港同胞的精明、勤劳、有魄力、有远见——这个地方98%是中国人——也不会有今天的香港。香港的繁荣也是内地支持的结果,香港当然也要尽其努力帮助内地现代化建设加速进行。
香港保留自由港有它的条件:它是仅次于纽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三十余条国际航线的中间站;一百五十家国际银行在本市开设分行,把它们的分支机构加起来,有一千五百家之多。有了这些国际贸易上必需的辅助性服务,除了为转口贸易之外,当然主要对象还是本地工业。香港是世界上成衣出口最多的地方,又是手表、收音机、玩具、塑料花、家用电风扇等世界上主要出口商品的制造地。没有工业,香港不会有今天的发达,也没有那么多辅助性服务机构。要保住这一好势头,就要更新工业,加强同内地的联系,取长补短,达到互利目的。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人说历史上未从见过。我们不能创造历史么?古人创出太极图含义很深。一个浑圆形,半白半黑,但是中分不是一条表示对抗的直线,而是一条S形的弧线。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是圆形的小点。我在香港遇到一些外国知名人士,谈起太极图,他们对我国古人的这一创作,赞赏不止。谨以此段故事,结束我这一篇纪念性文字。(附图片)
图为澳门名胜古迹妈祖阁。这座古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至今年七月,已整整经历了五个世纪。庙内香火鼎盛,古树参天,有许多著名碑刻,为中外游人必到之地。 澳门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香港与“一国两制”
香港金银贸易场理事长 胡汉辉
欣逢国庆三十五周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又达成协议在望。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年头。
邓小平主任最近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而香港回归中国后,将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这一理论不但引起香港人注意,亦引起世界各国人士的注意。
香港是南中国海上的一个小岛,是祖国南部的主要出入孔道。本人在港从事金融、证券、地产业多年,目睹香港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成长壮大。
香港居民98%是华人。这块弹丸之地能在剧烈竞争中争得重要的一个席位,是同香港人的努力分不开的。本人就任金银贸易场理事长已达十五年,为推动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曾足迹遍五大洲,行程数十万里,向外界介绍香港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而本人仅是一份子而已,为香港繁荣而奔走的人士,数不胜数。
香港对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世界各地人士的资金,也为香港的繁荣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现在香港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本人认为未来的十三年将是最关键的年头。在这一期间,香港治安不容变坏,港币不容变弱,人心不容变虚。香港人所害怕的是政治运动,以及“文革”的重演。如果我国政府坚决申明上述各点一定不会重现,人心就会安定。这也是香港能继续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
邓小平主任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思,以确保香港以后能继续繁荣和发展,那正是香港人所期望的,其意义之大,将超越香港范围之外。设想,如果世界能够成为一个两制共存的社会,那将是天下太平和睦共处,世界大同的社会。“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的创造,也将在世界政治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香港概况 澳门概况地理位置
广东省南海岸、珠江河口之东。 广东省南海岸、珠江河口之西。土地面积
1,066平方公里。 15,515平方公里。气候环境
亚热带海洋性,年均气温22摄氏度。 亚热带海洋性,年均气温22摄氏度。人口组成
五百三十六万余人。其中中国人占 四十余万人。其中中国人占96%以上,
98%以上,英联邦籍居民约六万八千, 葡萄牙籍居民3%,其他国籍居民1%。
其他国籍居民八万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