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吉林省纪委和吉林市委从查处造反派头头打人事件着手
清理九站造纸厂党委班子中的“三种人”
本报讯 记者张书政报道:中共吉林省纪委和吉林市委从查处该市九站造纸厂造反派头头打人事件入手,认真清理把持该厂党委领导权的“三种人”,解决了该厂原党委班子严重组织不纯的问题。
 前年12月,九站造纸厂知青厂召开产品订货会期间,曾摆酒设宴,大吃大喝。工人矫建国、李金玉等到现场提出批评,参加吃喝的“文革”期间造反派头头、厂供销科运输员王希富从饭桌座位上站起来谩骂矫、李等人,当李与王讲理时,王竟动手将李打伤(后住院治疗二十多天)。在王打人时,工人质问他:“你‘文革’期间打人,怎么现在还打人?”王气焰嚣张地说:“我就是造反派,就是打砸抢,就打了,能怎么样?”去年4月,吉林市委派人对这一事件认真调查后,决定将王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王已判有期徒刑二年)。同时,市委决定改组厂党委领导班子。今年上半年,省纪委和市委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对九站造纸厂问题的意见,又对厂原党委领导班子中是否有“三种人”的问题认真进行核查。最近查明,原党委班子十人,“文革”中犯有各种错误的和打砸抢分子共有五人。其中,主持党委工作的副书记薛桂森,“文革”中在省化纤厂曾为造反派出谋划策。党委委员、副厂长齐凤来,“文革”中是糖厂造反派“常委”,参与过私设公堂,迫害过干部。党委委员、生产科长谭远江,“文革”中在造纸厂积极主持私设公堂,刑讯逼供干部、群众,情节严重。党委委员、政工科长张聿津在“文革”中也犯有一般性错误。
由于这些人把持了厂党委领导权,他们对中央关于清理“三种人”的指示阳奉阴违,并将一名在“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拉入党内。这些人利用手中职权大搞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他们对有经济问题的人不认真查处,厂里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流于形式。企业管理混乱,损失浪费惊人,生产的牛皮纸每月被私拿出厂的约一吨左右。吉林市委根据查明的情况决定:将薛桂森开除党籍,免去其现任厂工会主席职务;给予齐凤来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已免去副厂长职务);将谭远江定为打砸抢分子,开除其党籍,撤销其科长职务;鉴于张聿津不适合做党务工作,将其调离现职另行分配工作。


第4版()
专栏:

分房先让群众 招工不开“后门”
青岛市第二住宅建筑公司党委成员带头端正党风
据新华社济南8月5日电 (记者孙修纯、王彪)青岛市第二住宅建筑公司党委成员,在分配住房和招工等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受到群众的赞扬。
这个公司自1981年以来,共建起五幢三百多套职工宿舍。在领导和群众住房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党委成员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一让再让,没有一个住新房的。党委书记王维强,按规定可以住五十到七十平方米,可是直到现在他仍然住在只有二十二平方米的一间半旧房里。党委副书记刘云森一家五口,爱人下肢残废,大女儿和儿子都到了结婚年龄,住两间共二十三平方米的房屋。很多职工建议分给他一套,他谢绝说:“看到同志们住上新房,比我自己住上更高兴。”当群众提出,党委成员、副经理高洪法是1942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应该分一套新房时,高洪法说:“资格老更应该带个好头。”
这个公司的党委成员在招工中也严格按原则办事。有的单位的领导想通过熟人关系把自己的子弟或亲属安插进来,都被党委成员婉言拒绝。对本单位职工的子弟,一律严格按招工条件,量材录用,合理分配工种。


第4版()
专栏: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记者傅旭报道:8月5日下午,二百余位中国基督教界人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聚会,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到会祝贺并讲了话。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主持了纪念会。他在讲话中说,三十年来,三自爱国运动受到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支持和鼓励。国际基督教对我们“三自”表示赞助的教会和个人越来越多。中国基督教不但要自治、自养、自传,还要治得好,养得好,传得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在讲话中希望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团结广大教牧人员和教徒群众,继续坚持三自爱国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三自的道路;继续协助政府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努力办好教务,促使宗教活动完全正常化;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基督教徒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与国际基督教界人士进行友好往来,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熊真沛、赵复三、戚庆才、邓裕志,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蔡文浩、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毕咏琴也讲了话。


第4版()
专栏:

“文明窗口”
——中央警卫团战士爱民故事
中央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曾要求把中南海大门建成“文明窗口”。中央警卫团的干部战士把这一要求变成了现实。他们在这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民曲……
1982年9月30日下午,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小韩正在站岗,突然见一位男青年匆匆来到面前,既焦急又有点胆怯地说:“解放军同志,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讲。俺是来北京旅行结婚的。大清早,我与爱人拌了几句嘴,她赌气跑了。北京那么大,我到哪去找啊!……”小韩听后,马上打电话向领导作了报告。经批准后,他连饭也没顾上吃,就领着这位小伙子去找他爱人了。他们边走边问,跑了四个多小时,仍然没有找到那个小伙子的爱人。后来经过多方联系,终于使两人再见面。
小韩的故事仅仅是警卫团战士许多爱民故事中的一个。中央警卫团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警卫团深入开展热爱党中央、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警卫工作的“三热爱”活动,全团干部战士把文明执勤、热爱人民群众看作为党中央争光的实际行动,干劲可大了,自觉性可高了。他们在每个大门警卫室都放着报纸、北京市交通图以及火车时刻表,供群众看。远道的客人来了,警卫战士总要打来水,拿来香皂、毛巾,让父老兄弟姐妹们洗把脸,喝杯水。警卫战士还熟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游览胜地,首都一些重要旅馆、饭店的位置和乘公共汽车去的路线,背了北京几百个常用的电话号码,以便答群众问。守卫中南海东便门的战士,把他们的接待工作编成顺口溜:“主动起立先开言,‘请您’两字记心间,端盆热水洗把脸,再倒开水送上前。及时联系把人找,体谅困难给方便。接待周到问寒暖,离别之时说‘再见’。”
全国各地前来参观中南海的群众很多。看到参观的群众有的由于走了很多地方又渴又累,警卫战士准备了茶水、长凳。他们拾到了群众丢失的物品,总是想尽办法交还失主。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来,全团拾金不昧的事,就有六百九十多起。其中有手表三十八块,自行车五辆,照相机四架,人民币三千三百七十七元。在荡舟中南海时,有的客人不小心把雨伞、手表、手提包等掉在水里,警卫战士便下水帮助打捞。有的同志不慎落水,警卫战士救出人后还端去热汤给落水者喝了暖身子。
说起主动为群众服务的事,那就多了。一天下午,警卫战士小杨正在执勤,突然见从公共汽车上掉下一个黑皮包。一个贪财的小青年捡了就要拿走,小杨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要来了,然后就在那里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交给了失主。失主是市郊长辛店建筑队业务员,皮包里放着盖好章的现金支票和四百五十七元人民币,他看见皮包,十分激动,拿出五十元硬要塞到小杨手里。小杨说什么也没收。
来自边疆、基层的各族人民群众,从中南海哨位这个窗口,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几年里,人民群众给这里寄来六百八十九封表扬信。信中写道:你们真不愧是党中央身边的战士!
本报记者 顾月忠 刘南昌


第4版()
专栏:

北京军区后勤部表彰一批贡献突出的知识分子
据新华社北京电 (通讯员张福荣、记者张苏)“八一”建军节前夕,北京军区后勤部和所属某分部分别为一批知识分子记功、授奖,表彰他们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这次立功、受奖的知识分子共有七十一人,其中七人荣记二等功,十二人荣记三等功,五十二人受到嘉奖。


第4版()
专栏:

专业户袁自增当选乡人民代表
本报讯 在最近的县、乡换届选举中,江西永修县三角乡烧窑专业户、原国民党乡长袁自增当选为乡人民代表。
袁自增今年六十二岁,曾任国民党永修县三角乡乡长,解放后曾被判刑劳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自增把自己在劳改中学会的烧窑技术施展了出来,除自办窑厂以外,还跨乡出县开展技术承包,几年中共收入二十多万元,一跃成为全县首富。 石晓文


第4版()
专栏:漫话

莫步江淹后
成文
我认识这样一位年轻干部,进党委班子前,开会发言都是即席而谈,至多自己拟个提纲。进了党委班子后,他开会发言常要秘书起草个讲话稿,甚至重要的批语也往往让秘书先拟几句。他说这是“慎重”,我则直言规劝:乌纱冠顶,何必惰性十足?!
南朝时文学家江淹,少孤贫好学,早年写过不少感人的诗赋,但晚年才思衰微,时人谓之“江郎才尽”。江淹晚年“才尽”,并非偶然。他踏入仕途,官居高位后,不象早年那样勤勉了。古人曾有“少年得志,一大不幸”之说。其实,人生幸与不幸,不在“得志”早晚,而取决于“得志”者能否驾驭自己,得志而不“踌躇满志”,就能不断进步。人们常把立志和勤奋比作成功的双翼,把奢惰与安逸看作进取的大敌,这话颇具哲理。在这个意义上,向那些刚上任就懒惰起来的同志进一言:莫步江淹后,当不是无稽之谈。


第4版()
专栏:

胡子昂钱昌照会见港澳客人崔耀李达扬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子昂、钱昌照今天上午会见了澳门升利耀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耀和香港雅历柯式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达扬,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崔耀、李达扬是前来同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洽谈合作兴办印刷厂等业务,于8月1日到达北京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澳门升利耀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雅历柯式印刷有限公司关于合作兴办深圳环球印刷厂并成立环球印务有限公司的协议书已于8月4日在北京签了字。协议书规定这两项事业的宗旨是,发展和繁荣深圳特区的文化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会见后,胡子昂、钱昌照设宴招待崔耀、李达扬等。参加会见并出席宴会的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等。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各界肯定大陆经济成果
要求与大陆通商呼声日高
本报讯 综合台湾报刊消息,近年来大陆经济政策的成功,在台湾各界引起震动。台湾商业界人士和大陆的贸易活动,通过种种渠道一直在进行。特别是大陆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宣布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台湾各界要求和大陆通商、经济合作的呼声更加强烈。
台湾舆论界首先提出,台湾的根在大陆。《中华杂志》文章指出,台湾人的根在大陆,台湾经济的根也在大陆,“台湾经济上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大陆”。“台湾之与大陆,有如枝叶之与根源,不但生死互赖不可分离,且枝叶一体,荣辱与共”。台湾许多报刊都肯定了大陆近年来经济改革的成绩。今年5月21日,《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说海峡两岸的“差距”“正在缩短”。《大华晚报》发表文章说,大陆“计划经济和市场功能相结合的若干措施,在未来几年中极可能使海峡两岸生活品质的差距逐渐缩短”。不少文章说大陆产品“正在追赶甚至超过台湾”,在国际市场上“排挤台湾商品”。特别是在“化工金属材料、重机械、动力车辆及造船等工业方面的技术”,已具有令台湾“绝对不能等闲视之的进步”。台湾一位高级官员惊呼,台湾的“产业结构如不迅速变更,三五年内必将受到中共的威胁”。一家报纸说,正是大陆经济的发展,使台湾感到了“压力”,也产生了通商的“诱力”。
今年以来,台湾工商各界要求与大陆通商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越来越多的人问道:“同是中国人,为什么外国人可以与大陆做生意,而台湾不能?”他们对于当局反对与大陆“三通”、“四流”的政策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太重意识形态”,长此下去,必然“自陷孤立”,强烈要求“以经济交流打破政治对立”。
据《亚洲杂志》报道,台湾一位经济学者曾公开谈论台湾与大陆实行“工业联营”的好处,说“以台湾为基地的商人可以向中国大陆出口,并在中国大陆装配完整的工厂”,而且可以从大陆得到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更廉价的能源供给”,从而可以“全面惠及台湾的经济”。
在这样的形势下,台湾有关当局在与大陆通商方面也做出一些姿态,首先是继1979年七百余种大陆产品解禁以后,今年3月又宣布解除一千一百余种货品不得自港澳进口的管制,这样,就有近两千种大陆产品有可能通过种种渠道进入台湾。有关方面准备今年在台湾省彰化县设置“自由贸易区”。一些台湾报刊说,这实际上也是为与大陆通商“提供方便条件”。其次,在有关的言论方面,较前也有稍稍放宽的迹象。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下年度加征个人所得税
本报讯 台湾“财政部”决定,将个人综合所得税列为下年度的“加强稽征重点”,实际征收数字将较今年度增加达一百一十五亿元台币,并已编定为1985年度“综合所得税预算目标”。
据台“财政部赋税署长”表示,稽征的重点将放在高收入者身上,尤其是一般认为收入水准较高的行政人员。
但是,部分财税专家认为,“财政部”在下年度中打算自个人综合所得税中获得一百十五亿元的增长,虽说可由高所得者身上征得一部分,但是高所得者的人数毕竟不多,而其最后可能还是由绝大部分的一般薪资所得阶层负担。
财政专家指出,目前受薪阶级负税过重,已遭各界广泛非议,这次提高“预算目标”是否合理,颇值得商榷。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海峡两岸选手洛杉矶竞技
台胞深表关注
本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后,时隔三十二年,再度进军奥运会,这件事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尤其是在台湾也派出了五十八名选手参加此届奥运会、海峡两岸选手将碰面比赛的情况下,台湾许多人对此抱着浓厚的兴趣。
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声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大陆与台湾选手之间的赛事,也许是此届奥运会最令人注目的事情之一。台湾本岛、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尤其在美国的中国人,“以相当兴奋与关注的心情和眼光,注视着这些比赛,甚至还带有一些微妙的联想和感情在内”。
报道认为,当中国大陆的选手与美国选手比赛,在场的中国人都会为中国大陆加油。
报道还提到大陆不久前拍摄的体育纪录片“零的突破”,以赞许的口气说,大陆的这部片子把在奥运会上“台湾选手杨传广和纪政分别夺得银牌和铜牌的光荣镜头也接辑了进去,这表明大陆对两岸炎黄子孙的体育成果是平等看待的”。报道在回顾了大陆与台湾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失利的情况后说,“中国人都将怀着期望的心情”,等待自己的同胞在本届奥运会上夺标。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六月份十家杂志被查禁
本报讯 据《中国时报》报道透露:台湾6月份曾被查禁的十家无党籍政论刊物,7月5日联名向“立法院国防委员会”提出“请愿”,要求“有关单位”明确“订定查禁杂志的标准”。
“请愿书”指出,6月26日晚上七时许,大批“治安人员”到海王印刷厂将正在机器上印刷的前进出版社《每周一书》连版带纸搜走。
请愿书表示,6月份内,他们十家杂志社总计被查扣十四期,现在又遭遇这种“查禁史上罕见的例子”,而“查扣公文”上又都是类似“违反基本‘国策’”、“混淆视听”、“不当文学”……等定义模糊的理由。
他们要求,负责查扣、查禁或停刊出版物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应“正式出面”,使杂志社负责人能有“公开的、明确的、合法的交涉对象”。
这些被禁刊物包括:《薪火》杂志、《新潮流》杂志、《八十年代》、《民主时代》、《蓬莱岛》杂志、《夏潮论坛》、《台湾广场》等。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4版()
专栏:地方志

港口城市——基隆
基隆位于台湾的东北部,是台湾第五大城市,著名的港口,现有人口三十四万。
从外海远眺基隆港,港后群山环绕,象个大鸡笼,大陆移民便给港口取名“鸡笼”。清光绪年间,台湾巡抚刘铭传苦心经营,使之成为大港,便取“鸡笼”之音而改为基隆。也有人说,相传来自大陆的移民,站在高山上,可以听到对岸福州的鸡叫声,所以取名“鸡笼山”。至今还有不少人亲切地唤着“鸡笼”。
首先移居基隆的是福州人。他们在明朝末年就来到这里进行开发。1860年清政府正式在基隆开港,1863年辟为商埠,逐渐发展为台湾北部的重要港口,台湾的糖、茶、水果、樟脑等大都由此外运。货物年吞吐量达数千万吨。
基隆是台湾到上海、香港、马尼拉、长崎等重要港口的航运中心,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几百年来,台湾屡遭侵犯,基隆总是首当其冲。荷兰、西班牙、法国、日本等侵略者进犯台湾都是首先进攻基隆。
基隆附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又有暖流经过,所以暖水性的回游鱼类非常丰富,是拖网渔业和标枪渔业的主要基地。基隆市内有台湾最大的鱼市场。港口东北产名贵珊瑚。
基隆的三沙湾,背靠青山,面临海滩,水静沙平,是天然的大浴场。基隆公园、海滨公园、仙洞岩、云泉寺等也都是人们休憩之地。灵泉寺,座落于月眉山腰,群峰并列,尤如“七星环月”。
基隆海陆交通发达,是纵贯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的起点。(附图片)
基隆是台湾省三大港口之一,水陆交通发达,市容繁华。基隆山巅有著名的十方普救寺,登临其上,全市及港口景色一览无余。图为由普救寺俯瞰基隆市全景。


第4版()
专栏:台湾简讯

台湾简讯
上半年观光游客增加
据台湾旅游局称,今年上半年到台湾观光的旅客为七十六万六千八百十二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六点五。
清初名画家作品展出
七月二十六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清初六大画家作品特展”,展出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的名画,以山水、花卉画为主,均为清初画派的代表作品。
举办首次散文朗诵会
七月二十五日,由《联合报》和“云门舞集”在台北公立艺术馆联合举办散文朗诵会。作家张晓风、白先勇、林怀民等共发表了十一篇散文,有的朗诵时还配了音乐,赢得了千余名听众的好评。这种朗诵会在台是首次举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