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久拉诺维奇指出
  不结盟国家应发挥更大作用对付国际严重局势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8月26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韦·久拉诺维奇今天在这里强调,在当前严重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不结盟国家必须发挥更多的作用。
久拉诺维奇是去印度访问临行前对全印广播电台记者说这番话的。他说,他将同印度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进行会谈,特别是共同探讨推动不结盟运动为解决中东危机、两伊战争和国际经济问题的可能性。久拉诺维奇说,南斯拉夫和印度两个友好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久拉诺维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很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不仅危及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定,而且会引起国际货币金融危机。他认为,“当前拉丁美洲国家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不结盟运动政策的一部分,而且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使运动本身与此密切联系起来,使它发挥充分的作用,尤其是在“七十七国集团”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力争恢复更大范围的南北谈判。
久拉诺维奇主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结盟国家要加强经济合作。他说,南斯拉夫和印度的“经济合作落后于政治关系”。但相信通过双方努力可以逐步促进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新德里8月27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韦塞林·久拉诺维奇在外交部长拉伊夫·迪兹达雷维奇陪同下今天到达这里,对印度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久拉诺维奇在机场受到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和总理英·甘地的欢迎。两国领导人在机场发表讲话表示相信,他们之间的会谈将有助于加强两国间的合作和友好关系。


第7版()
专栏:

  西欧加紧发展电子工业对付日美挑战
本报讯 据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发表文章指出,欧洲电子工业界正在加紧进行密切合作和联合投资,以对付来自日美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全球性挑战。
文章说,今天世界上,不仅重要的信息技术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增长特别迅速,而且其产品的广泛应用也开始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制造业,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生产和检验,几乎每一个阶段,信息技术都大大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率。在服务行业,如银行、金融和证券交易中,信息技术正逐渐形成商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这些新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受到欧洲各国政府的日益关切。
经过长期辩论之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已批准一项开支十五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计划,即艾司普立特计划,它由一些欧洲著名的电子公司、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负责。英国和联邦德国也在加速实施其技术援助规划。艾司普立特计划旨在同日本在技术前沿的工作中一争短长,并鼓励欧洲电子制造业加强研究,进行合作,以取得成功的经验。
虽然欧洲的电子工业,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产品应用水平上,可以列举出大量在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创新,但欧洲电子工业有其弱点,似乎实验室里的先进研究成果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商业效益。加上美国拖延对欧洲的技术转移,对欧洲的高级技术出口设置重重限制。这样,欧洲的电子工业处境更为不利。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情况,以增强国际竞争的能力,西欧各国政府和公司重视解决工业合作、技术协调和取消内部贸易壁垒的问题。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的督促下,欧洲电信当局已开始讨论统一标准和设备批准程序。欧洲十二家著名的计算机和电信设备制造公司,已同意制定其产品互连的共同国际标准,并敦促共同体成员国在现有政策中也采纳这一标准。欧洲三家最大计算机制造公司(英国的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法国的布尔公司和联邦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已建立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以探索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法国和联邦德国已同意为其蜂房式无线电话系统建立一个共同标准,有关设备将自两国制造商购取。法国还正在加紧进行双边合作,特别是与英国,对公共电话交换机的互惠贸易已作出安排。当前,欧洲电子工业正忙于商讨合作协议、联合投资、甚至合并等问题,以打开电子工业的出路。


第7版()
专栏:

  苏报说要及时收集和分析科技情报
本报讯 苏联《真理报》最近发表文章认为,及时收集和分析科技情报对于了解世界科学先进领域,开展对新学科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说,当前科学探索的规模是如此之大,“重点”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只凭专家的直觉和经验来弄清世界科学前沿的现状,并以此对照苏联国内研究工作的情况,已经不够了。这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有益于计划工作的信息,及时收集和分析全世界的大量科学情报和研究者的成果。
但是,苏联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是,专家们由于许多原因并不总是能发现正在萌芽中的新门类。某些早已成熟的大门类未能及时引起苏联专家的重视。“在某些知识领域我们不仅存在着落后于世界科学的情况,而且对一些重要学科我们根本就没有开展研究”。例如,二十年前创立的放射免疫分析是七十年代初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研究学科的基础,但直到最近几年才为苏联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广泛采用。文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机关没有及时对这种方法和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门类的前景作出评价。
为了“及时发现并正确评价”一种刚刚出现的方法,文章建议建立“早期预警机构”。
文章认为,掌握科学学的科学情报分析方法有助于观察在世界科学中推广新方法的发展情况,并在最初阶段就弄清楚其中哪些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这种分析工作应由科研机关,首先是科学院来承担。
因此,作者呼吁:“讨论在苏联科学院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机构,负责协调控制分析性信息,这已经是时候了”。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半年来的苏联对外政策
  俞邃
苏联最高领导人更迭已经半年多了。新领导的对外政策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苏联最近半年来的做法日趋僵硬。所谓“僵”,是说比起前领导人时期很少见到灵活余地,令人感到苏联的对外关系“正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所谓“硬”,是指新领导处理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态度更加专横,“正在强化它的对外政策”。这种评论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苏联在阿富汗的侵略行动又有升级。今年4月下旬以来,苏军对潘杰希尔山谷和其他游击队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地面和空中攻势。他们企图以闪电战术一举消灭游击队有生力量,结果遇到强烈抵抗,自己损失惨重。这也更加暴露了霸权主义者的凶残和虚弱。事实表明,苏联根本无意尊重联合国大会决议从阿富汗撤军,而是顽固地要把这场侵略战争进行下去。
在印支地区,苏联新领导进一步加强对越南侵略者的支持和援助,为自己的战略扩张目标而加强它在金兰湾等地的基地。今年4月间,当越南侵略军在柬泰边境发动旱季攻势并加剧对中国边境的武装挑衅时,苏联居然在越南海防地区首次举行海空军联合演习。这同它高唱要“缓和”东南亚局势和改善对华关系的表示是大相径庭的。
中东是两霸激烈争夺的一个热点,相当一个时期以来苏联在那里的处境相当被动。但苏联新领导不甘心于“消极旁观”,正利用美国中东政策受到的挫折,逐步恢复它的影响。
苏联和美国的关系越发僵冷,双方的争夺日趋激烈。突出的表现是,双方围绕着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问题展开了新的一轮军备竞赛,从而加剧了欧洲和世界紧张局势。苏美出于各自的需要,都提出过一些有关裁军、谈判之类的建议。用苏联的说法,这叫“开展和平攻势”,其实都是以此为斗争手段,将对方的军;或者说象一只皮球,踢来踢去。如果说苏联前领导时期宣传机器不乏谴责美国之词,那么现时则变本加厉了。
僵冷的苏美关系使美国的西欧盟国感到不安。西欧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或外长相继访苏,试图为缓和东西方关系、促进苏美恢复核谈判做些努力。结果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苏联领导人较之前任时期“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可能是想长期冻结东西方关系”。苏联报刊和通讯社还对日本和联邦德国等国家加强攻击,指责它们实行军国主义和复仇主义政策,最近攻击联邦德国的声势达到了空前激烈的地步。
对中国,苏联领导人上任时说过改善关系将如何“有利”、“有益”的话,然而他们只想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搞一点松动,而借口所谓“不损害第三国利益”,不肯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根本改善的三大障碍。人们还注意到,苏联的反华宣传不断加码,今年3月以来苏联中央报刊和塔斯社每月发表的反华材料较之去年成倍地增多。攻击矛头不仅指向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且针对我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和方针。苏联最高领导人契尔年科甚至亲自出面,于6月11日和26日两次点名攻击中国,为越南的侵略行径张目。
也是在这半年中,苏联对被它亲昵地称之为“大家庭”的某些成员,往往公开挑剔和指责。这些国家在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对外关系中一些独立自主做法,只要不合苏联领导的口味,就被当作越轨行为而遭受斥责。
苏联对外政策的这个动向,并不表明它强大有力,相反,给人以在不利的国际处境面前恼羞成怒、一意逞强的深刻印象。关于苏联的对外政策趋于僵硬的原因,国际舆论较普遍地认为这是“典型的防御性反应”。苏联阻止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导弹的打算落空,僵硬态度表明了“在这种失败面前的沮丧和恼怒”。苏联领导认为里根当政期间改善苏美关系是“幻想”,因此要“给里根一点教训”,希望和影响美国大选更换总统,然后再走着瞧。苏联还把它认为不利于自己同美国较量的一切因素视若芒刺在背,因此蛮横地迁怒于中国、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甚至东欧一些国家。另外,有的报刊指出,“缺乏生气”的苏联领导人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和困难的抉择,试图以“很自信的样子”来“掩盖自己的虚弱和争取时间”。——这些看法的准确性究竟如何,还有待苏联领导人的下一步行动验证。


第7版()
专栏:

  新西兰等十四国呼吁建立南太平洋无核区
本报讯 新西兰总理朗伊说,南太平洋论坛十四个成员国几乎一致支持使该区域成为无核区的提议。
朗伊总理是在26日南太平洋论坛成员国大会开幕前发表这项声明的。该组织也在考虑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的禁止在南太平洋地区倾倒核废料和制造以及贮存核武器的提议,该提议准许成员国个别决定是否允许美国核动力军舰和携带核武器军舰使用该国港口的问题。新西兰已经宣布禁止美国核军舰进入该国。


第7版()
专栏:

日本教授合成新药剂
  遏阻癌细胞转移
本报讯 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医学教授中岛邦夫,最近人工合成一种能有效地阻止癌细胞转移的药剂。经动物实验表明,这种药剂能在90%的程度上阻止癌细胞的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不会引起体重减少、毛发脱落等副作用。
这种名为“精脒合成酶阻止剂”的药剂,能够阻止精脒合成酶的活性。精脒是与癌细胞增殖转移有关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特别是增殖速度很快的癌细胞中。
为了观察这种阻止剂的疗效,中岛教授用小白鼠进行实验,将癌细胞中增殖转移最厉害的“路易士肺癌细胞”移殖于小白鼠身上,然后选用阻止剂中一种代号为CSD的药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未经治疗的十四只小白鼠的癌细胞全部发生转移,平均转移十九点二个;而服用过CSD的十四只小白鼠中,癌细胞转移的情况是零至三个,平均为两个。这说明CSD阻止癌细胞转移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迄今为止,治疗癌症的最大难点是阻止癌细胞转移。如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人类治疗癌症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第7版()
专栏:

  地球自转速度受天气影响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受天气影响。
这一发现是对去年发生“尼诺”现象期间地球自转记录的研究中获得的。“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热带地区洋流不正常变暖破坏了气候格局。去年1月,热带地区向西的气流达到了极大值,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记录高8%。在几周时间内,昼夜周期缩短超过千分之三秒。据报道,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通过两个独立的系统测定的。


第7版()
专栏:

  法运载六氟化铀货船被撞沉但未发现污染
本报讯 一艘载有四百五十吨六氟化铀的法国货船,在北海被撞沉。法国和比利时的海军和海岸防卫队已在沉没地点进行戒备,并宣布没有发现任何污染。
这艘“蒙—路易”号船在驶往苏联里加途中,于25日下午在奥斯坦德滩附近与一艘大型汽车轮渡船相撞。尽管当时曾被救援,但该船仍于当晚在离比利时海岸约十八公里处沉没,船上乘客全部脱险,但船上装载剧毒产品六氟化铀的三十个集装箱随船沉入十六米深的海底。
据悉,这艘船运载的用于铀的浓缩过程中的产品,具有3%的轻微放射性。由于分装该产品的三十个容量为十五吨的集装箱放在货船的前部,没有受到两船相撞的影响。“蒙—路易”号船员弃船时曾对这批货物进行了检查,发现其“装载情况仍然完好”。
另据海运公司援引原子能署的话宣布,这些集装箱“能够长时间地——可以在一年以上——经受海水浸泡”。法国海军当局在对货船沉没地点的海水进行抽样检查后宣布,尚未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现任何“污染物”。(附图片)
法国“蒙—路易”号与渡船相撞的一刹那。右上图为正在沉没的“蒙—路易”号。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生命的“冻结”
在法国兰蒙德·马尔蒂诺乡村一座别墅的地下室里,摆着一具长二米半、宽一米半的金属容器。这是一台冷冻机,计温器标明它的温度是零下六十五度。五个月前,马尔蒂诺的夫人莫尼克做了一次脑瘤手术后未能治愈。于是马尔蒂诺立即把她的躯体保存在这台事先准备好的冷冻机里。原来这是在进行回生术的试验。这位科学家宣称:公元2030年她的生命将得到复活。
马尔蒂诺是巴黎一家医院的医生、理学博士。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低温生物学”的研究。他相信“人体上的细胞只要有15%的可能性,生命终有一天可以复活”,因此从医学发展的角度看,他认为冷冻科学可能导致拯救一切疾病。
马尔蒂诺把莫尼克的身体一移进冷冻机,即进行低温处理,并注射防冻剂,其目的就是妥善保存细胞,使之长期完整无损,以备将来条件成熟时,通过调整温度促使细胞苏醒,接受必要治疗。这就是所谓人的生命的“冻结”,医学界称它为“克里奥尼克”。这种实验在美国已经进行多年了,目前要求参加“冻结俱乐部”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患癌症的病人,在陷入绝境时,就接受“冻结”试验,以求将来有人能象今天防治感冒那样治好他们的癌病。据报道,前些年一个“克里奥尼克”试验每年要花费数万美元。
现在接受试验的人还没有一个活过来的,究竟这种冷冻法能否真使人起死回生还是个谜。 ·章华·


第7版()
专栏:

恩克彗星的特异现象
新华社华盛顿电 据报道,恩克彗星正以比预料快约三倍的速度散发水分。这一特异现象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先驱者宇宙飞船最近发现的。
美国先驱者宇宙飞船是1978年发射的,目前正绕金星运行,继续观察金星大气层和其它现象。今年4月,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倾斜正在运转的先驱者宇宙飞船,以便使它可以看到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正在地球和金星间的轨道上疾驰的恩克彗星。先驱者宇宙飞船上的紫外线分光计为科学家提供了出人意外的数据。
科学家认为,恩克彗星散发水分的速度比预料快的原因是,由于恩克彗星的“粉状雪球”分布不均匀,或者是由于直径为一点二英里的恩克彗星的崎岖不平的表面正在崩溃。


第7版()
专栏:

  印度研制出原子能电站的核燃料
本报讯 印度政府8月23日宣布,印度已研制出一种供原子能电站使用的核燃料,这种燃料将代替浓缩铀。新德里官员说,印度无意改变只把原子能用于和平目的的政策。


第7版()
专栏:

  明年核电能将占世界电力的15%
新华社维也纳电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8月15日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说,1985年世界核发电能力将为二百五十五至二百七十五千兆瓦,约占世界电力生产能力的15%。
报告说,去年底,核能占世界电力生产的12%,已建成的核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一百九十一千兆瓦。1983年开始修建的核电厂有二十三座。但在这以前签订或确定的有关修建十二个核电厂的合同或计划,有的被取消,有的被推迟。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两个世纪交替之际,世界总的核发电能力将达到四百九十五至七百二十五千兆瓦,大约占世界发电能力的20%。
报告还说,由于目前铀的开采周期很长,为了适应世界核能的发展,必须迅速增加铀的开采量。


第7版()
专栏:

  美研制新型激光武器防御系统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巴德瓦恩在本月下旬于意大利埃里切举行的第四届核战争后果讨论会上宣布,美国正在研制能几乎全部摧毁对方发射的导弹的新型激光武器防御系统。
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说,建造能够保护美国全部领土的这种新防御系统,需耗资一万亿美元。
但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瓦西利耶夫认为,美国新防御系统不可能有这样高的效率。他说,任何防御系统都不能对领土实行绝对完全的保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