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软顶
  宋志坚
我是不太乐意为别人“打官司”的,但也有过例外。有一位居住在福建的华侨在“文革”期间被侵占的三间私房,至今尚未退还,房主自1977年起多次上诉,国务院侨办和省侨委都曾专门下文责成当地认真查处,但当地的答复也一直都是“正在处理之中”。这“正在”两字的时间跨度实在太宽了一些,因而,当房主托人来找我的时候,我竟义不容辞地当了“讼棍”——记得写的材料是登了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摘编》的。然而,又是一两年过去了,据说当地还是那句话:“正在处理之中”。
“文革”时侵占三间私房,只消一夜功夫,“文革”后退还三间私房,已花七年时间,这很使我怀疑“正在处理之中”的实际内容。说是“正在处理”,其实是没有处理的。
福建是全国的主要侨乡之一,落实华侨政策的大义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明明白白的事,未必所有的人都会明明白白地去办。“左”毒未清,还会有人抵制,只因为落实华侨的私房政策,中央已是三令五申,对于这位华侨的三间私房,从中央到省的有关部门也都明确表态,硬顶是不行的,“软顶”于是就应运而生。“正在处理之中”云云,就是对于落实华侨政策的一种“软顶”的手法。
无论是落实华侨政策,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还是落实改革的各项措施,都会碰到这种“软顶”的暗礁——表面上是疏于职守,骨子里是抵制落实。消极怠工,敷衍应付,以及画圈圈,踢皮球,“马拉松”,大致也都在此列。硬顶的自然也有,但硬顶往往促使矛盾的激化,顶得越烈垮得越快。“软顶”却没有那么爽气,只是以无休无止的拖延来缓冲不可阻挡的潮流,消磨改革的锋芒和锐气。于是,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在这块“软顶”的橡皮板上也往往是弹跳几下就无声无息。
有一位领导同志说:“有的地方,党的政策长期得不到落实,就因为那个地方有‘钉子’挡道。事实说明,不是‘钉子硬’,而是领导软,今后遇到抵制,阻挠落实政策的‘钉子’,要毫不例外地把它拔掉”。这番话是说到骨节眼上的。“软顶”有效,在于还有伸缩的余地,一旦失去了这种伸缩的余地,就会顶不下去。这就得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假如规定处理期限,不然就将其置于“拔掉”之列,那么,也就不会再有这样一直“正在处理之中”了。


第8版()
专栏:春潮曲

  柜台,信息的前哨
  ——来自北京服装三厂的报告
朱碧森 刘梦岚
北京市百货大楼二楼的南边,有一个长城牌风雨衣专柜。样品台上站着模特儿,一件件漂亮入时的风雨衣,赋予了它们生动的青春魅力。那大方的衣领,挺括的衬肩,自然的束腰,潇洒的线条,把少男的健美、少女的娇柔,显示得呼之欲出。深红、浅绿、乳白、淡黄……明丽而不媚俗,高雅而又鲜艳的色彩,更把线条所突出来的人体美,点染得血肉丰满,气韵充盈。它们使你情不自禁地凝神闭息,欣赏这美的造物。
这柜台,是服装三厂设立在市场的信息前哨之一。
当你的目光,与它散播的美的信息发生交流时,你将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它背后隐藏的厂家的意图。手艺的精巧,布料的结实,质量的可靠,都化作一股无形的浪,碰撞得你的心砰然而动;甚至你会感受到服装厂师傅装点生活,把人们打扮得更加美丽的一种善良的心愿。几次风雨衣展销,柜台前那如流的人群,那渴慕的目光,那几乎伸到了营业员胸前的一双双妙龄男女的手,似乎都有力地证明了这柜台作为信息前哨的称职,那无声的宣传产生的效果和威力。
服装三厂的同志们,并没有满足和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柜台,是工厂伸向社会的触角,又何尝不是他们注视市场动向的窗口呢?他们经常到商场了解产品销售的情况,了解顾客的需要。群众新的爱好,时下流行的风尚,竞争对手的动态,都通过柜台前哨将信息反馈回来,及时传到工厂的决策者那里。根据情报,服装三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一批批新颖的式样、花色、品种,源源不断地走向柜台,播发出新的信息,吸引住热心的顾客。不少姑娘,刚把一件称心的风雨衣披上肩不到一个月,就又徘徊在柜台前,对新到的另一种式样爱不释手。
在这刚刚流动的世界,谁会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封闭时期。服装三厂作为一架与世隔绝的生产机器,不知有多少日月了。他们的产品虽然通行无阻地充斥市场,但市场上的变向的风,似乎丝毫吹不进工厂,十几年,日复一日地制造着一种模式,一种产品。工厂的大门,仿佛只有在将产品送往批发部门时才打开,尔后就又紧紧关上了。
长城牌风雨衣的诞生,逼得服装三厂开拓了一条新的通往市场的途径。国家包销的棉服被转让给别人生产了,产销合一的路是他们自己寻找的。
那是1982年秋天,对服装三厂的人们来说,这是个比盛夏还要燥热、还要令人不安的季节。刚出世不久的风雨衣送到商场试销一个多月了,传来消息说,一个月才卖了几十件。照这样的销售量继续下去,工厂只好再走老路去捡回棉服。
厂长带着技术员、业务员来到商场。这里商品琳琅满目,人流车水马龙,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宝贝儿风雨衣。
“不好卖,拿回去吧!”售货员抛过来一句冷冰冰的话。但没有冻住他们的思维和自信。
原来,那新生的婴儿风雨衣正和老头样的棉服躺在一起呢,它好象也学会了修身养性之道,曲卷着身子,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
不行,我们让你出世,是要你为我们厂去争生存权利的呀!
“办专柜吧,你没人,我们厂派人来。再卖不了,我们全部拉回!”他们对商场负责人说。
专柜设立起来了,那凝聚着服装三厂的魄力,也离不开商场的热情支持。三十六件色彩不一、独具异彩的风雨衣,终于有幸舒展着各自的姿容,成为商场里众多伙伴中出色的一群,向人们微笑着。它们的形象,还上了报纸、画册、电视、广告栏。
柜台,以自己变幻多彩的丰姿,不断更新的信息,吸引来又送走一批批满足了美的心愿的人们。
柜台,也紧紧连着服装三厂的人们的心弦。他们不停顿地探索着市场的前景、工厂的前途。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产品的老化了。他们正在加紧生产夹克衫、化纤棉防寒服等新产品。竞争的对手会越来越多,顾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信息前哨提供的情报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并非金钱所能计算,但已经变为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他们多象战略家,充分懂得前哨阵地的重要。是的,新产品逼出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思想,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领域,必然地会产生日益增多的新型战略家。
在信息前哨前,蜿蜒着一条路,一条通向美的世界的道路。我们欣赏,赞叹,沉思,遐想……


第8版()
专栏:

  满庭芳
深圳经济特区颂
  金尧如
春满山中,桃花源涨,黔首焉禁飞红。凿山破壁,引车水马龙。大道遥连长碧,云飘绕,广厦之丛。艳阳里,红男绿女,忙碌甚花蜂。
汹汹天下势,浪潮云起,改革风从。巡天看,翻山倒海排空。古国神游渺矣,迎挑战,方显英雄。深圳小,临观世界,吾道豁然通。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咬”!
徐城北
盛夏,在无遮拦的阳光下排队买西红柿。队排得老长,排在后面的总想早一点排到前边——为节省时间,为减少暴晒,更为把目前还算是紧俏的菜蔬确实买到手。可是排到前边,等售货员把西红柿从荆条筐拣进秤盘,又常有一些顾客挑挑拣拣起来——“买到手”已然不够,还得“把好的买到手”才行。每当此时,售货员总会严词制止——“你光拣好的,赖的卖给谁?”争吵一旦开场,后面顾客的肝火顿旺——自觉充当售货品的后盾。而前边的买主儿也绝不气馁,通常要拉开山膀,扯开喉咙,手指售货员的鼻尖:“拿意见本儿来,扣你这月的奖金!”……不可开交之际,总会冒出一位“和事佬”般的菜站领导——他把撒泼的买主儿拉到一边,软语温存,并适当调换几个稍有磕碰的西红柿……
上述情景,恐怕经常排队购菜的人都会谙熟胸中,久而久之,视而不见了。但笔者日前在一街头小景之中,得见一位售货员发一奇语,并获得奇效果。回味之余,深觉这小景不小、小能见大。
骄阳射火,把“一字长蛇”烤成九曲十八弯。队首一位老妇习惯地把手伸向秤盘,企图拣出一个仅有疤痕而绝无碰伤的西红柿——正当此际,被笔者后来敬为“奇人”的售货员,机敏地倒抽一口凉气,向老妇关切地提醒:“咬!”——留神盘中的西红柿咬人!老妇吓得一缩手,身后九曲十八弯的长队顿时翘起若干头颅,发出多少笑声……
一场干戈化为玉帛,一个本不值得激化的矛盾被缓解了。这位奇人身处不奇的岗位上,但他奇就奇在对生活饱含信心、对工作饶有兴味,故而在无心吐露的一个字中,也充满谐趣。现实生活并不永远是正剧,所以永远用正剧方式解决矛盾的人,未必是最佳的政治工作者。
笔者被这街头的语言艺术所倾倒,更为这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创造性方式而激动。


第8版()
专栏:首都文化风貌笔谈

  尚未打开的窗口——皇史宬
  刘桂林
北京的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历史留给首都的古代文化的窗口。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通过这些窗口,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然而,作为我国第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这样的窗口开得还远远不够,尚未打开的还不在少数。在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天安门广场之东一箭之遥,就有一个尚未打开的古代文化窗口,这就是我国最古老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保存档案文献的库房也随之设立。根据史料记载,我国自秦汉以后,各代均建有档案库房。例如,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宋代的架阁库,元代的秘书监,明代初年的黄册库等,名称不一,实际上都是保存档案文献的地方。可惜这些古代的档案库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有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开始建造的皇史宬至今却依然完好无损。
皇史宬作为专门珍藏皇家列祖列宗的御容、实录、圣训和皇家玉牒之用,决定了它精巧独特的设计形式和高标准的建筑规格。八千四百六十三平方米的大院筑以高耸的红色围墙,院内是巍峨的皇史宬大殿,这是皇权至上和威严的象征。大殿下是一百四十二厘米高的石基,四面环以汉白玉栏杆,山墙和檐墙分别为三百五十厘米和六百一十四厘米厚的墙体磨砖对缝,屋顶覆以黄琉璃瓦,单檐缓坡,无柱无梁,浑然一体。给人以精美无华、庄重典雅之感。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无钉无木,连门窗皆为石料制成,因而有“石室”之称。殿内为拱形大厅,地面上有一米多高的石台,石台上设置一百五十三个大楠木柜,楠木柜外包云龙纹镏金铜皮,所以有“金匮”之称。巧妙的设计,独特的格局,使这座四百五十年的古建筑极为坚固耐用。既可防火,又能常年抵御风雨的侵袭。异常宽厚的墙壁,加之实体的屋脊,令室内受外边气候影响不大,因而冬暖夏凉。殿外的石基和殿内的石台,既利防潮,又可泄水。这一切对于保管档案文献极为有利。“石室金匮”,当之无愧。
封建时代,皇史宬乃皇禁重地,解放前未曾开放,显然可以理解。而解放后却开放不多,这就令人不解了。1956年12月,为了配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由当时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展览了明清历史档案二百七十六件,仅接待参观二十天,参观人数二千二百余人。由于是内部参观,时间又短,影响不大。1981年10月,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这里举办了《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展览》,陈列清末档案文献六百余件,公开展出两个月,接待观众近万人。这次展览,使观众大开眼界,深受教益。珍贵的档案文献和独具特色的“石室金匮”,强烈地吸引着广大观众,令其赞美、惊奇、流连忘返。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常年居住在皇史宬附近,这次有幸第一次进入皇史宬大院,真是感叹不已。1982年3月至6月,皇史宬又举办了明清档案文书展览,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教育了群众。然而,总的看,它的大门关的时间太长了,在解放后近三十五年的时间里,皇史宬大门打开的日子,三次共计只有六个多月。
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物馆则显得少了一些。皇史宬是否可以办成永久开放的历史档案博物馆呢?我看是完全可以的。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丰富的馆藏为基础,或陈列原档案,或展出复制品,是不难办到的。届时迎接观众的则不再是紧闭的大门,垂挂的铜锁,而是完美的古代档案库的建筑艺术和珍贵而丰富的各种历史档案文献了。


第8版()
专栏:

  弄潮儿
  张志安摇撼的大海举起多彩的童年,云一样轻的小船是温柔的摇篮,浪尖上飞出一千匹白马,驮着你微笑的梦幻……啊,你微笑的船,驶出安徒生的港湾,驶出绿树簇拥的矿业学院,煤海欢迎一个戴眼镜的矿工;矿灯房,姑娘们投出爱的金箭。你在地心深处扬帆!这里比大海更美,更浩瀚,墨浪上飞出一万匹金马,驮着微红的朝阳,驮着翠绿的春天!煤海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断层象鬼怪一样难缠,连须眉皆白的老矿工,也声声泪下,胆颤心寒。你,挺身而起的弄潮儿,顶起了呼啸的风暴,威镇怒吼的狂澜。你揪住黑美人长长的柔发,——断层发来求情的书简。啊,煤海也爱大海孕育的青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