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江西的日子里
  ·毛毛·
十年动乱的历史,不会再重复了。回想往事,使人辛酸,使人激奋,也从思考中得到力量。
人们不会忘记林彪反革命集团那罪恶的“一号通令”。我的父亲,自从被加罪为“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后,关押隔离已历时两年。这时他突然接到通知,要被疏散转移到江西。当时我们这一家人已被“文革”的狂流冲得漂零四散。哥哥被迫害致残,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已下乡接受“改造”,只有我的祖母(父亲的继母)一人留在北京。所以我的父母仅带上祖母,三人于10月20日乘一架专门押送他们的飞机从北京起飞,飞越被“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冲击得遍体鳞伤的半个中国,直到江西。由于长期关押,他们对外面的政治形势发展所知无几,对这“一号通令”究竟是怎么回事尚不清楚。但能脱离在北京那种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能重新与家人相见,无疑是令人高兴的。
到了江西省会南昌之后,三位老人先被带到一个招待所。一位省军区的“负责人”对他们训了一次话,叫他们“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之类。几天后,他们就被送到了以后一直居住了三年多的地方。那是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原步兵学校里面。从南昌坐二十分钟汽车到望城岗,从步校大门进去,是一条梧桐夹道的沙石马路,绕过原步校办公大楼,沿着一条红壤夹杂着石子的小路走上一个小丘,即可看到一围比人还高的绿色冬青环绕而成的院墙。冬青之内还有一圈竹篱。圆形院子的正中是一座两层红砖小楼,原为步校校长所住。楼前四株月桂,楼后有一小小的柴房。楼上是两间卧房和一间起居室,楼下有厨房、饭厅。另外几间则由派来监管的人员居住。这个步校在“文革”中早已解散,现在偌大一个校园空无人用,十分冷落。原来的校舍、课室都已残损不全,风雨来时,常可听到门窗撞击的响声。每当夜阑人寂之时,远远望去,空旷的校园内只有小丘顶上老人居住的小楼灯光闪烁。
三位老人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他们互相体贴、照料,争着做家务活。三人中的壮劳力是时年六十五岁的父亲,所以那些清扫拖地、劈柴砸煤之类的工作,自然由他来做。母亲身体不好,血压的高压常在二百左右,但她不顾头晕病痛,抢着做最累最脏的活。母亲时常犯病,卧床不起。每当此时,父亲总是为她端饭送水,细心照看。三位老人年龄相加已有二百余岁,他们相互之间体贴、爱护、患难与共的情景,令人感动。我的祖母是四川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女儿。解放前兵荒马乱的生活,磨练了她那坚强的性格。解放后,她一个接一个地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几十年如一日辛勤操劳。“文革”以后,她和我们几个孩子一起被扫地出门,从家里撵了出来。她毅然担起全家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重担。在那风风雨雨的日子里,她受尽了屈辱、歧视。但她坚强镇定,不畏艰难,成为我们几个孩子生活的中心。到江西之后,她更是做饭、洗衣,努力替我父母分担忧愁。她一字不识,但一辈子生活际遇的坎坷,使她养成了深明大义、明理豁达的性格。在那几年中,她能和父母一样地保持那种平和远视的乐观气质,使这个新家格外得到了镇定与生气。
生活刚刚安顿下来,冬天已然来临。南方的冬季,又无防寒设备,冷起来室内常常结冰。母亲的身体愈加不好了,甚至整日卧床不起。这是一个多么难过的寒冷阴暗的冬天!但三位老人齐心努力,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为了对付寒冷,父亲居然每日用冷水擦身。我想,只有精神上不畏寒冷的人,才能战胜严寒。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严冬已过。一阵绵绵不断、下得人心烦意乱的春雨过后,南方的春天一下子就来了!青草从红土中刚刚钻出,瞬间便连成了一片。那满山的山桃花也都蕾绽花开。从窗中望去,在起伏的山丘上,一团团、一片片,如云如烟。梧桐新叶初发,很快便浓荫遮路。雪白的栀子花沿路皆是,馨香四溢。政治的风暴可以扫荡人们的生活,可以冲击人们的心灵,但挡不住自然界这一片盎然春意。春光不可负,春时不能误。在我们的小院子里,三位老人乘着春雨浸润的土地,拓出了一片不小的菜地,种上了白菜、胡豆、辣椒、丝瓜、苦瓜等各色菜蔬。自有了这一片菜地,父亲每日总要抓紧时间在园中劳作,挖土、施肥、浇水、锄草,常常干得大汗淋漓。随之而来的是江西素有火炉之称的盛夏,真是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但在三位老人的精心耕耘下,在砂石地上开出的菜园竟然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使人采之不尽。在楼房后面,祖母还养了几只鸡。这几只小小的生灵似乎特别招人喜爱、善体人意。父亲在院中散步时,它们常常结队而行,跟在人后咕咕作声,使小院里增加了不少的生机。那时因“走资派”的罪名,父母的工资早被扣发,每月仅给他们发一点生活费。他们自己省吃俭用,还要节省一些钱以供当时插队的我和弟弟作为探家路费之用。在经济拮据的时候,养鸡种菜,也的确补充了一些生活所需。
按监管规定,他们三人平时不得随便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在这个不大的活动天地里,他们的生活倒也很规律。父母二人每日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三人在园中耕作。晚饭后,清扫完毕,三人便围坐在一起听新闻广播。然后父母亲读书看报,祖母就做一些针线补缀之事。父亲和母亲非常喜爱看书。离开北京时,经过批准,他们带来了几乎全部的藏书。在那谪居的日子里,父母抓住时机,勤于攻读。特别是父亲,每日都读至深夜。那几年之中,他们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其他书籍。对他们来说,能有时间如此坐下来读书,确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到江西探亲时,父亲常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典故,有时还出题考我们。母亲也时常给我们讲述、议论一些书中精辟之处。在读书中,他们抚古思今,收益不浅。我父亲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之中,他善于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与徬徨。在江西那段时间,他就主要用劳动和读书来充实生活,陶冶精神。
1971年在父母的申请下,我的哥哥被批准到江西与他们同住。我哥哥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文革”中因父亲问题的株连,于1968年被聂元梓等开除党籍,迫害致残。几经辗转,被送到北京清河社会救济院。在那种拿人不当人的日子里,象他这样戴着反革命帽子的残废人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那时他身体十分衰弱,胸以下肢体瘫痪,时常高烧。他无权享受大学生的待遇,自然没有工资。在救济院里,他每日只能躺在床上,用铁丝编字纸篓一类的东西挣点零用钱,处境异常悲惨。父母在得知哥哥的情形后,十分悲痛,不得不写信给中央,申请大哥到江西同住。在历尽劫难之后,哥哥总算回到了父母身边。三位老人对哥哥的照料十分精心。母亲把全副的爱倾注到儿子身上。她不顾自己身体不好,每日为哥哥端饭送水,日常料理都由她来做。父亲则给儿子擦澡翻身,做最重的活。祖母也总是努力做可口的饭菜给他补养身体。哥哥自己也克服身体障碍,尽量锻炼自理能力。虽然多了一个人就多了一份辛苦,但大家同甘共苦,互敬互爱,竟使生活热闹丰富了起来。
在我哥哥坎坷的境遇中,我要特别提起一个人,一个与我哥哥素昧平生,但因路见不平而奋力相助的人。这就是北京外文印刷厂的王凤梧师傅。1969年,王师傅随他们工厂的工宣队进驻北大,被分配负责我哥哥那个班的工作。当时我哥哥已经致残。王师傅曾到校医室看望过他。凭着一股朴质的正义感,王师傅对我哥哥十分同情,认为应给予起码的革命人道主义的治疗。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下,王师傅当然是无可奈何的。但以后几年之中,无论我哥哥辗转何处,王师傅都坚持去看望,问寒问暖。哥哥去江西后,王师傅便不断地向上写信、申诉。到北大,到市委,四处奔走,呼吁给我哥哥治病。在那黑白颠倒的非常时期,能这样不顾政治压力,甚至不顾危险地为象我哥哥这样处境的人说话,凡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一定知道,这需要怎样一种正义感,需要怎样一种置身家性命于不顾的胆量呀!从那时起,王师傅和我哥哥就结成了患难之交。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父亲恢复工作以后,王师傅一家人没有向我们提出任何一个要求。我们全家人都十分感激王师傅在困难之时给我哥哥的帮助。我们全家人更敬佩王师傅及他一家人那种中国工人阶级正直、勇敢、纯朴的可贵品质。“文化大革命”的狂涛中,沉浮着各种各样的卑劣小人,他们就象浪花边上肮脏的泡沫。但无论是巨浪,无论是泡沫,都永远吞蚀不了、淹没不掉大海岸边黄金一样的沙粒。千千万万象王师傅这样正直的普通的中国人,正是我们国家、民族于危难中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我的父母到江西后不久,在他们自己的申请下,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参加劳动。这个工厂离我们的住处仅二十分钟的路。父母二人每日上午到厂劳动半天。父亲作的是钳工。他年轻时在法国勤工俭学就做过钳工,虽然时隔多年,他干起活来还是那样的认真、熟练。母亲则是做拆洗线圈的工作。父亲当时是“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所以每日上工都由人持枪押送,在工厂也是被实行“不许乱说乱动”的监督劳动。尽管如此,对他们来说,这总是长期与世隔绝以后得到与外界、与社会、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开始的时候,厂里的工人是怀着好奇的心理来观察他们二人的。时间一久,两位老人的言行举止、劳动态度以及他们的为人,深深感动了工人们。工人们对这个“大走资派”的隔阂逐渐消除了。共同的劳动生活使他们对他产生了同情。随着时日的增加,工人们与我父母之间的情谊愈加亲密起来。工人们在劳动中、在生活上时常关心和帮助两位老人。我记得,工人师傅常常送给我们一些做米酒的酒药等生活用品,还帮我们磨米粉。父母上工的路上有一段十分泥泞。父亲已是年近七十的人,难免步履不稳,有一次滑倒摔了一跤。工人们知道了,立即悄悄地连夜把那段路修好了。还有一次,那是我弟弟第一次从插队的山西回来探亲。一家人团聚真是高兴了一场。不久假期已满,那天早上下小雨,送走了弟弟之后,父母亲照常上工。弟弟的走,无疑使父亲十分难受。上工后不久,父亲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不能支持了。工人们看到后,立即扶他躺下,拿自己的糖冲水给他喝,又照料着用拖拉机把父亲送回家中。三年之中,我父母虽是在这个工厂里劳动改造,但工人同志们却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爱护。在工厂劳动期间,劳动的本身锻炼了父母的体魄;和广大工人群众的接触,更使他们了解人民群众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从工人同志中得到了最好的精神安慰和支持。在这几年之中,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冬,他们去工厂上工从不间断。
值得记忆的是,就是在这个工厂里,父亲自被打倒以来,首次享受了一次“政治待遇”——和工人一起听中央文件的传达。在江西那种被软禁的环境里,政治消息极其闭塞。1971年10月1日,身为“副统帅”的林彪竟然没有出席国庆活动,当时我们就感到十分诧异。11月5日,突然通知我父母去工厂听传达中央文件。我们在家中等待父母时,因不知是福是祸,真是急得坐立不安。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时分,父母二人回来了。因监视的人在场,他们什么也没说。母亲把我拉到厨房,用手指在我手心写了“林彪死了”四个字。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但又无法发问。直等监视的人吃饭去了,我们全家才聚到一起,听母亲讲述文件内容。父亲显得兴奋和激动,他只说了一句话:“林彪不亡,天理不容!”随后,父亲向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决议。林彪的自我灭亡,在历尽劫难的“文革”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事件,对我父亲的政治命运,无疑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自此以后,我们家的政治环境开始有了一些转机,生活待遇也较以前逐步好转。林彪在江西的爪牙程世清倒台后,新省委白栋材、黄知真同志探望了父亲,撤换了态度恶劣的原监管人员。于是我们的生活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不久,中央根据我父亲的请求,同意我哥哥回京治病。我送哥哥回京之时,适逢1972年“五一”节前。一天,有个朋友告诉我,王震同志叫我去。在此以前,我虽从未有幸见过王老,但久仰“胡子叔叔”的大名。当我到北太平庄他的住地时,只见一位削瘦的老人急步迎了出来,一把握住我的手,十分热情地问:“爸爸好吗?”当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胡子叔叔详细地问了我父亲及全家人的情况,他让我回江西转告我父亲,毛主席对我父亲是有区别的,并说他自己要向主席及中央上书,让我父亲出来工作。胡子叔叔还留我在他家吃饭住宿。自“文革”以来,从我成人开始,便历尽那非常时期的世态炎凉,但此时此刻,在胡子叔叔这里竟然受到如此的关怀、如此的厚待,实是令我感动万分。胡子叔叔在那种时刻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挺身出来为我父亲说话,怎能不令人敬佩之至、没齿难忘呢!胡子叔叔的这种以正义勇敢、豪情侠胆著称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回到江西把这些告诉父亲后,父亲也是十分感动的。
1972年底,我的父母被安排到江西井冈山等地参观。父亲的老秘书,从二十岁起便追随我父亲、“文革”中受尽了磨难、当时正在江西干校劳动的王瑞林同志获准随行同往。父亲一行游历了井冈山,凭吊了革命遗迹,重访了瑞金等地。在赣南的行程中,还参观了闻名中外的瓷艺之都——景德镇。可惜,景德镇瓷厂竟为林彪、程世清一伙改成了制造什么“水陆两用车”的工厂!车未造出,精美的瓷艺却几乎破坏殆尽。他们参观的时候,瓷厂的工人们正在努力恢复瓷器生产。工人们热情地欢迎父亲一行,并送给他四个特制的花瓶。我的父母十分珍爱这凝结了工人同志们心意的礼品。这四个美丽的瓷瓶,随着我父亲经历了第三次政治起落之后,现在还摆在父亲的办公室内。
在江西的这一段时间里,父亲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落日之前,总是十分规律地围着我们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很快,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那红色的砂石地上,已然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我时常看着父亲,看着他永远那样认真、永远那样沉静的神情,看着他向前迈出的快速而稳健的步伐。我想,就在这一步一步之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随着前进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确,更加坚定起来。这些思想的蕴育成熟,是否已为日后更加激烈的斗争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呢?
1973年2月,中央通知我父亲回北京。在江西度过了整整三年多的时光后,父母亲带领我们全家人于2月20日乘火车启程,踏上了返回北京的路程。去江西之时,只有孤零零三位老人。离开江西时,竟有祖孙四代近十口人了。我们全家人对这曾经羁旅三年之地,对那红砖楼房的小院,对江西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充满怀恋之情。
车速飞快,汽笛长鸣,北来的寒风已然拂面。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那更加激烈的、震撼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政治动荡,就要揭幕了。


第4版()
专栏:

  杨静仁在会见将前往麦加的中国穆斯林朝觐团时说
  中国人民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是真诚的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今天在会见中国穆斯林朝觐团时说,中国人民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是真诚的。我们的立场是始终不渝地支持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我们相信,中国穆斯林同世界各国穆斯林的兄弟友谊会不断地发展。
这批朝觐团是新中国建立后派往伊斯兰教圣地、沙特阿拉伯麦加的第十六批朝觐团,也是代表性最广泛的一个朝觐团。他们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在国内外有名望的阿訇、毛拉和著名的伊斯兰学者、教授。他们中的二十五人是分别接受伊斯兰世界联盟、科威特宗教基金和伊斯兰事务部、利比亚伊斯兰宣教协会邀请而前往朝觐的。团长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伊利亚斯·沈遐熙。
朝觐团将于8月24和27日分两批从北京出发,经卡拉奇去麦加。
会见后,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举行宴会,招待朝觐团全体成员。


第4版()
专栏:

  穆万加副总统离京回国
  乌兰夫副主席到宾馆送行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乌干达副总统保罗·穆万加结束了对中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回国。
临行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到钓鱼台国宾馆为穆万加副总统送行。乌兰夫说,穆万加副总统这次访问,使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他希望今后中乌两国要多交往,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穆万加说,访问期间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会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说,我们对这次访问非常满意,对乌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外交部副部长温业湛等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上梁不正下梁纠 纪律无例外 锦州轴承厂厂长旷工已被除名
  违法竟是执法者 惩办太宽容 同江公安局干部索贿只受处分
《辽宁日报》△锦州市轴承厂厂长张久和无故旷工近一年,职工代表大会依照《职工守则》规定予以除名
《黑龙江日报》△同江县公安局干部俞裕坤、王俊峰等人索贿受贿,非法为外省一些人迂回办理出境签证,受到党纪处分,省纪委为此发出通报
《南方日报》△中山市发展农民教育事业,共办农民夜校、技校六十多家,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农业技术专题讲座
《文汇报》△上海市教卫办公室提出,在学校改革中,不要求小学去搞经济收入,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新华日报》△城乡通有无,双方都得利——泰县运粮乡以副食品支援马鞍山钢铁公司,改善职工生活,马钢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所需要的钢材物资
《浙江日报》△浙江省今年从二十多所高等院校中选送了一百五十四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厂矿等基层单位进行重点培养和锻炼
《陕西日报》△全省五百多名非党同志担任县(区)级以上的领导职务,比一年前增加一倍多
《北京日报》△北京市光明楼地区店群共建文明店,许多商店增添便民项目,延长营业时间,改善服务态度
《湖南日报》△湖南省今年稀土农用研究示范推广面积达一百四十八万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四川日报》△省政府各部门认真清理过时的法规性和政策性文件,已废止失效文件一百八十三件,需重新修改八十二件,同时陆续制订了一些新的政策规定
《福建日报》△龙海县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全县已种亚热带水果、花卉、甘蔗二十三万多亩,去年收入五千万元
《湖北日报》△葛洲坝二江电厂今年累计发电量达到四十三亿多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总和
《甘肃日报》△安西县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矿藏资源,兴办家庭采矿点一百五十一个,90%以上已开始受益
《重庆日报》△重庆市一百五十八个农村基层供销社全部建立起科技咨询站和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站,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安徽日报》△合肥晶体管厂招聘的女助理工程师张先德研制出全国一流水平的新型滤波器,已批量生产,上海无线电十八厂一次订货十万只
《解放日报》△上海正积极筹办全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服装展销会,八十多家工厂将拿出五百多个名牌优质创新产品约五十万件
《长江日报》△武汉市武昌县流芳乡农民池云烈1981年办起家庭化工厂,四年来纳税三万多元,获利十四万元


第4版()
专栏:

  赤道几内亚总统离上海去朝鲜
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和夫人一行圆满结束了对我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上海前往朝鲜。陪同团团长、交通部部长钱永昌和夫人,上海市副市长阮崇武,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刘芳圃等,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第二阶段第二十一轮会谈开始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二阶段第二十一轮会谈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将于明天继续举行。


第4版()
专栏:

  李鹏同马尔亚伊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匈牙利部长会议副主席马尔亚伊·约瑟夫举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谈。
据了解,会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马尔亚伊介绍了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情况,还阐述了匈牙利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对外经济政策。
马尔亚伊在谈到匈牙利同中国的关系时说,通过相互访问以增进了解,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他希望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对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进一步取得谅解,使两国的友好合作得到新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
李鹏对马尔亚伊的详细介绍表示感谢。他指出这对增进相互了解很有帮助。
会谈明天继续进行。


第4版()
专栏:

  朱学范会见丹麦内政大臣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丹麦内政大臣布列塔·霍尔贝亚女士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卫生部长崔月犁和丹麦驻华大使何泽高等会见时在座。


第4版()
专栏:

马耳他总理离京前往朝鲜访问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马耳他共和国总理多米尼克·明托夫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这里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
今天上午,明托夫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双方就两国银行间的合作事宜交换了意见。
明托夫总理今天下午离开北京时,外交部副部长韩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申仁夏和马耳他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克俚福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廖汉生会见秘鲁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秘鲁交通邮电部副部长兼电影广播电视公司董事长培尼亚一行。
在此之前,中秘双方在这里签署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和秘鲁国家电视台电视交流议定书。广播电视部副部长谢文清和秘鲁驻华大使阿莱萨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新华社与多哥通讯社签订新闻合作协定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新华通讯社和多哥通讯社今天下午在北京签订新闻合作协定。新华通讯社副社长杨家祥和多哥通讯社社长察—蒂扎·阿玛分别代表各自的通讯社在协定上签字。


第4版()
专栏:

吴学谦宴请马里政府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晚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马里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由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阿利翁·布隆丹·贝耶率领的马里政府代表团应吴学谦邀请于今天抵达北京。
吴学谦在宴会上讲话时说:由于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和掠夺,现在又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束缚,非洲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建设事业中面临不少困难。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坚决支持这一正义的要求。在南北对话陷于僵局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贝耶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南南合作的范围内加强它们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创造条件。


第4版()
专栏:

倪志福会见吉布提工联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今天会见由吉布提工人总联合会总书记穆萨·阿赫迈德·奥斯曼率领的吉布提工联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张劲夫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国务委员张劲夫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日中经济知识交流会成员、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下河边淳为团长的日本赴西藏自治区综合考察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会见后,张劲夫设宴招待考察团。
国务院副秘书长李灏会见时在座并出席了宴会。考察团将于明天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王炳南会见并宴请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今天会见并宴请了美国联邦教育资料科学委员会顾问委员黎耀华和她的丈夫吴允祥,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徐信宴请塞拉利昂军事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由塞拉利昂武装力量通信部队负责人托龙卡上校率领的塞拉利昂军事代表团。
塞拉利昂驻华大使奥比应邀出席了宴会。
代表团是应我国国防部邀请于今天下午到达北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