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逐步建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网
  山东省教育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农村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五年来,全省经批准改办的农业技术中学已有一百八十三所,各地试办农业技术中学一百七十九所,共三百六十二所,在校生四万七千人。这批农业技术中学的建立,为农村输送了一批技术人才。他们在农业战线发挥了骨干作用。嘉祥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一百三十一名毕业生,经县农民技术员评定委员会考核,全部领到了农民技术员见习证书。毕业生张爱兰和县科委的技术员一起,负责指导东风公社五千亩大豆开发试验,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二斤,比全社平均亩产高四十二斤。兖州县高吴桥农业中学毕业生郭书礼任大队养蚕技术员,使蚕茧量由原来的每张三十斤提高到一百二十斤。许多农民称赞办这样的学校是“及时雨”,夸奖这样的毕业生是“活财神”。
农村的中等教育结构必须改革
1979年以来,我们组织专人深入农村,围绕教育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这个总题目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人员仅占农业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广大农民基本上没受过农业科学技术教育,生产技术水平低。他们对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莒县算过一笔账:全县九十一万人口,一百二十五万亩耕地,建国三十二年只分配八十六名农业院校毕业生。按照这个速度,要达到每个生产大队有一名农业技术员,需要一个半世纪。目前全县每年有高、初中毕业生一万五千人,其中90%以上要参加农业生产,却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平度县1983年初已有八万七千七百五十二个专业户、重点户,从事五千八百一十七个工副林牧等专业生产项目,他们急需多方面的技术知识,但是全县一百多万人口,仅有农业科技人员五百二十六名,农民技术员五百名左右,若按每个生产队配三名技术员计算,尚缺二万名,其他方面的人才同样奇缺。
在调查中,我们对全省尚存的二十多所农业中学,也进行了考察。这些学校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考验,十年动乱的磨练,坚持办学二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农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当地社队的技术队伍,几乎全由农中毕业生组成。掖县西由农中的毕业生中,担任社队经济管理工作的有七百八十四人,负责各类技术工作的有二千一百五十四人,占同类人员总数的86.1%。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中等教育结构必须改革,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纳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轨道。根据我省的实际状况,我们准备1984年再改办二百所,早日实现大县三、四所,中等县二、三所,小县二所的设想,逐步建立起以县办农业技术中学为主要基地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网。
农村教育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从几年的实践看,端正办学方向,按照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办学,是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农村各类技术中学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农村现代化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知识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去做。因此,我们始终抓了这个问题,努力克服同普通高中争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取得了一定效果。莱西第一农技中学几年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去年该校要招收新生二百名,自愿报考的学生达四千人。几年来,我们还注意突破过去农中只设单一农业知识课的老框框,根据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需要,设置各种门类的专业。当前,我们特别强调了加强农村商业、多种经营、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开设了兽医、蚕桑、果林、蔬菜、木工、建筑、服装、编织、绣花、电器等新的专业,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对学制年限也进行了改革:既有三年和二年制的长期班,也有一年、半年,甚至数月的短训班。长期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系统学习各类专业知识。短训班招收历届高初中毕业生、重点户、专业户的子女及生产队干部、农业技术员和脱产干部等。实行多种学制办农中,既能为农村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又可以培养各种应急的技术人才,很受农民的欢迎。
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
农村各类技术中学不同于中专,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因此,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教育质量,关心能否真正学到技术。学校只有保证了教育质量,学生回到农村后有劳动致富的真实本领,才会有吸引力,才能越办越兴旺。几年来我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教师、教材、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专业教师的来源和质量,1982年以来,省教育厅陆续决定在山东农大、莱阳农学院、济宁师专等校设立了农业教育专业,在山东工大设立了机械、电器工程师范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于1980年会同省农业厅编印了一套十种农中专业课本。1982年底,又编写了农学、林果、畜牧兽医三个专业的二十五种专业课教材。对于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除拨一定的补助费和专业教育经费外,我们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县、社、专业对口单位协助下逐步解决实验农场、果园、实习车间、门市部、兽医门诊部等场所,同时,学校通过勤工俭学自力更生解决实验实习设备。目前,莱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已经建立了农学、土肥、畜牧等六个专业实验室,其他农业技术中学也正积极努力,逐步创造条件。
各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农爱农务农思想教育的同时,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生产、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学习推广新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嘉祥、莱西、莒县等农业技术中学普遍采取教学联系生产实践,为科研、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科技活动为教学充实新内容,为生产开辟新途径;生产为教学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为科研提供新课题,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我省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仅仅是刚起步,实践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附图片)
这是山东曹县梁堤头农业中学的学生在菜园里做嫁接实验。
              (山东省教育厅供稿)


第5版()
专栏:

  人才流动好 为何流不了?
  丰邨
高等学校的人才为什么流动不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来说,原因之一是,有的学校领导认为,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学校的“优势”所在,是可以炫耀的“本钱”,把他们放走了,就把“优势”放走了,把值得炫耀的“本钱”扔掉了。为了堵塞流动,有的学校干脆宣布冻结。这从表面看,好象保住了“优势”,但是,这些教师的才能不能充分施展出来,并不能真正成为实际的优势。
真正的优势在于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工作上有所创新、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国家有较大的贡献。如果只是把骨干教师这些“宝贵财富”紧紧拴住,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若干年后,不仅这个表面的“优势”会完全丧失,而且还会变成“包袱”,安排这些人的退休生活等等将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究竟是几个大力士挤在一起力量不能施展好呢,还是疏松开来独当一面,大刀阔斧显神通好呢?这个道理是很浅显明白的。
骨干教师要真正起骨干作用。学校的科研队伍要老中青结合,队伍的结构应当合理。所以,从全面看,从长远利益看,从改革和开创新局面看,应该尽快使骨干和中年教师流动起来。
教育部要全面规划,规定老大学师资的老、中、青比例,具体分配和指定老大学向新建的和师资力量较弱的院校输送骨干教师的任务。综合大学的理科教师要向工科院校输送。老大学的教师也可向其它急需的单位输送。这样,师资队伍的“一潭死水”很快可以流动起来,老大学师资“倒宝塔”的状况很快可以得到改变,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改革。


第5版()
专栏:

  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南京工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南京工学院是江苏省高教改革的试点单位,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到1990年,该校将发展为在校学生达万人规模的大学。院党委书记刘忠德说:“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高等学校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以灌输现成的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是无法适应这个新的发展趋势的。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应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着眼点转移到培养他们自己钻研、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南京工学院各系普遍加强了学生独立研究所必备的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普及计算机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前几年,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少,到毕业还不能运用计算机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各系学生都有了上机课时,部分专业的学生总上机时间达二十至四十小时,计算机系已达二百四十小时,有八个专业开设了微电脑应用课。为了使学生具备吸取动态知识的能力,去年在全校七九级学生中开设了“文献检索”选修课,学习查找科研前专题文献资料,利用人类已有成就研制新成果编制文献。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新鲜实用,不少人已有效地把有关知识运用于毕业设计实践。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实践,都提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更新教学内容的要求。一些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试图用增加学时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结果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因此,无线电工程系把改革重点放在减少课堂教学时数、控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他们把四年制必修课总学时从二千七百小时左右减到二千二百小时,周学时限制在十八小时左右。增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选修课总学时保持在三百小时左右,使每个学生可以选五至六门。在内容方面,把同实践联系较紧的部分移置到实验课,一些过于艰深的内容或删繁就简,或全部删去,移到选修课和不计学时的加选课,使基础、水平和能力各异的学生有了较多的自主权。学时的减少,也“逼”着教师遵照“自学、精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教学,重点讲解难点,分析典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不同学科日益相互交叉渗透,边缘科学蓬勃兴起,需要科技工作者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解决的。南工党委看清了这个趋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外活动日趋丰富多采。 1982年学生们在原有一批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生科协,提出一个鲜明的宗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现代大学生应有的五大能力,即科研创造,信息搜集,组织管理,社会活动和语言文字能力。科协由学生自己择优招考会员,组织校内外活动,现在已发展到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化艺术的十八个分会,拥有五百多名会员,周末可以吸引二千多名同学参加各种活动。三年来,他们举办了各种讲座、报告四百五十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二课堂”的活动也促使学生和社会实践加强联系,使科技工作面向生产实际。如建筑系为玄武湖公园的局部规划和园林建筑提供了近三百个方案,有一批已被采纳,双方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数学力学系十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南京市集装箱运输可行性论证的四项设计,每年可为国家增收三十多万元。一位毕业一年多就独立完成一项微机控制科研项目的学生给母校写信说:“‘第二课堂’对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取得的成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5版()
专栏:父母之友

  提高孩子思惟和想象的创造性
  吴凤岗
儿童的思惟能力,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逐步形成的。儿童获得经验的过程,常常会对思惟的定向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儿童看到成人浇花用喷壶,他想浇花时,便会立刻想到去找喷壶。我们通常把这种在生活的一般习惯或常见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定向思惟,称为习惯性思惟。这种思惟有一定的惰性,容易使儿童停留在旧经验上,而不能从更多的方面、更新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
家长、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克服思惟的惰性,让儿童的思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家长可以经常给低年级的小学生看一些图画小品,例如,《中国儿童》杂志上刊登的一些连环画。它们在提高孩子的思惟和想象的创造性方面,会起很好的作用。比如,《会跑的草帽》(《中国儿童》1983年第10期)。孩子的草帽被风刮掉了,回身去捡,草帽却不停地向前滑动。为什么?按照习惯的想法,会认为草帽依然是被风吹得向前跑。但是,孩子拚命追上去,揭开一看,原来底下藏着一只跑动的小刺猬。开始没有想到,后来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一二年级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思惟的创造性较小,惰性较大。经常看看这类连环画小品,可以克服他们的思惟惰性。
另一方面,一二年级小学生的想象活动中,往往是再现过去已经看到过的某些情境,还不大会利用联想提高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中国儿童》中有不少连环画小品能启发孩子进行这类创造性联想。比如,《修算盘》(《中国儿童》1981年第7期)。算盘坏了,缺一档,怎么办?小孩子看在眼里,赶紧去买了一串糖葫芦,让爸爸装在算盘上。糖葫芦装在算盘上,自然不合适。但孩子的这种联想十分可贵。有了丰富的联想,孩子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才会不断增加,并且使思惟的惰性降低,灵活性、创造性提高。


第5版()
专栏:

  景山学校部分教改试验介绍
  本报通讯员 林陶 本报记者 魏玉凤
(一)
北京景山学校从1960年就开始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二十几年来,该校对现行教育的结构、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改革学制,试行“五、四、三”学制:景山学校实行小学、初中、高中为“五、四、三”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这个改革的中心是延长初中年限,解决初中负担过重的问题。他们认为,小学五年制的试验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实践证明,用五年的时间是可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的,把省下来的一年时间放到初中,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更为有利。
目前,三年制初中负担太重,学生成天忙于繁重的作业和应付考试,甚至加班加点,比较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才智发展。景山学校把初中由三年改为四年,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们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阅读课外书籍等各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
二、集中识字:为使儿童加快接受启蒙教育,景山学校从1960年开始就参照辽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的经验,采用“分批集中识字”的办法,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在两年时间内,识二千二百个字至三千五百个字,同时把识字、读书、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三、抓紧写字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景山学校在三、四年级就以作文为中心,组织整个语文教学。以“写”来带动“读”,以“读”去促进“写”,启发学生思考,多练多写,严格文字训练。
四、小学开设外语课:景山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外语课。外语教学以口语领先,从会话开始,包括上课语言、生活语言、游戏语言。配合教学举办外语晚会,唱外国歌,演外国戏等。抓紧小学、初中外语教学,可以为高中听、读、说、译结合起来的外语教学创造条件。
五、小学开设自然常识课:为了早期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儿童认识自然,培养儿童探索自然科学的本领和兴趣,景山学校从1978年起在小学一到五年级开设了自然常识课。通过图画、实物、简易的实验、有趣的故事,由浅到深地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这门课,每周两节,不留作业,不考试,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系统学习理、化、生等科学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
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北京景山学校在初中、小学教改的基础上,从本学期开始新的探索,进行高中现代化改革试验。
一、学生来源实行定向多样化:1、在北京市内统一考试,择优录取;2、从本校小学、初中九年一贯试验的学生中择优直升。特别注意学生的特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择特录取”;3、受中国科技大学委托,景山学校准备筹办“少年班”预备班。在全国范围内物色十三岁以下的智力超常少年入班,帮助他们在短时期内完成高中课程,选入和考入科技大学。未入选者继续留在本校高中学习。
二、进行教学体系改革:景山学校在实践中感到,传统的教学体系,以教师讲解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们进行必修课(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改革,讲课以指导训练学生为主。课堂教学上要体现知识的发展和更新,要搞好结构化、程序化,要因才施教、分类指导,采用讨论式、答辩式、实验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
对自然科学教学,为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减少并行科目,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得更好,在注意各科之间的联系(及
“知识群”)的基础上,试验高中“单科独进”的教学安排(理、化、生)。这样,使教学改革力求做到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使学生从过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保证参加选修课的学习。
三、增设现代科学技术选修课:为了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从1980年开始,景山学校在高中部就组织了电子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今年已扩展到初中和小学。目前,全校师生已经学习和正在学习电子计算机的人已达二百多人。该校开设的选修课有电子计算机、电子学实验、现代经济管理知识、音乐等。还将逐步创造条件开设生物工程、自然辩证法、文学、逻辑、哲学、艺术、人口理论等专业性选修课;举办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讲座等。
四、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办法;学分分为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必修课的学分占全部学分的75%,选修课的学分占全部学分的25%,不能用选修课的剩余学分去冲顶必修课的学分。凡经考试及格即取得学分。
由于实行学分制,只要学生提前完成学分,便可以跳级,提前毕业。同时,景山学校对升留级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这就是学生“留科”不留级,某些科不及格就补某些科,直到取得这些科目的学分为止,不影响已得学分的科目,不因某些科目不及格而留级重读所有的科目。对于高三学生,如得不到毕业学分,可留校一年,如仍得不到毕业学分,作肄业处理。
目前,学分制已在高中一年级试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五、教师知识更新:景山学校认为,要推行高中现代化教改试验,关键是要有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师队伍。为此,该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去年,该校为数理化教师开设了电子计算机进修课。学校还为教师开设了现代科学技术讲座,使教师尽可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新知识。
为了支持教师学习,学校安排时间,交纳学费,选送教师脱产到高等学校进修,或者在教育学院、电大、夜大等函授学校进行不脱产学习。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英国改革师范教育
  倪怡
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青少年学生的学力低下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的质量成了英国教育政策的中心课题。
英国教育科学部从一九八○年开始加强师范教育,采取了提高入学条件、提高师范课程的措施。此后,一直在探讨师范课程的教育内容及教员许可制度的改革问题。
一九八三年三月发表的政府白皮书《教员的质》,可以说是前几年陆续发表的各种改革方案的一个总结。这份白皮书倡导的改革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改革教员许可制度。现行的许可制度是不分学校阶段和学科种类,初等、中等一体的。因此,往往出现所学专业同录用后的所任学科、学校阶段不一致的事例。白皮书强调,要在教员许可证书上写明能够担当的学校阶段和学科,以防患于未然。比如让专攻外语的人去教小学低年级;让只受过小学教师培训的人去教中学的某一学科。
其二、确定师范学校课程的教育内容及其标准。过去由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自由裁定的教育内容,必须同部长规定的标准一致。这个标准方案,早在一九八三年七月就已经由部长的咨询机构制订好了。该标准方案的要点是:提高入学条件、加强所任学科教材的数量及其质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内容要求多样化等等。


返回顶部